政治
康熙親政不久後,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他還著手整頓吏治,恢復了京察、大計等考核制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騙,康熙還親自出京巡視,了解民情吏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還有三次東巡、一次西巡,以及數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此舉極大的促進了康熙對民情的了解,他還親自巡視黃河河道,督察河工,並下令整修永定河河
康熙晚年倦勤,導致官吏貪污,吏治敗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參劾戶部堂官希福納等侵貪戶部內倉銀六十四萬余兩,牽連的官吏多達112康熙說“朕反復思之,終夜不寐,若將伊等審問,獲罪之人甚多矣最後只把希福納革職,其余官吏則勒限賠
軍事
統一台灣,開府設縣
初步形成了剿撫並用的方針,即“亂則聲討,治則撫綏”《清聖祖實錄》卷180,康熙36年2月壬寅),“仰憑天道,俯愜人情,以萬不得已而用兵”《御制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序》康熙認為︰“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專恃險阻”,“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清聖祖實錄》卷151,康熙三十年五月丙午為了維護祖國統一,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施瑯為福建水師提督,收復了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灣設一府台灣府)三縣,即台灣縣今台南)、鳳山縣今高雄)、諸羅縣今嘉義),隸福建省,並在台灣設巡道一員,總兵官一員,副將二員,兵八在澎湖設副將一員,兵二從而加強了中央對台灣的管轄,促進了台灣經濟文化的發
平定三藩
所謂“三藩”,是指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自清初以來,他們各霸一方,形成幾股割據勢“三藩”都擁有大量武特別是吳三桂,“功最高,兵最強”,積極儲將帥,習武備,使“四方精兵猛將,多歸其部下他們仗著自己日益壯大的力量,飛揚跋扈,不听約束,給清廷以很大威而且所耗軍費巨寫真1673年三月,以尚可喜請求歸老遼東,但請求留其子之信繼續鎮守廣東為引線,引發了是否撤藩的激烈爭最後康熙帝認為“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決定下令“撤藩
十一月,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提出反清復明,並于次年派將率軍進攻湖南,攻陷常德、長沙、岳州、澧州、衡州等他又派人四出散布檄文,聲討清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巡撫羅森等許多地方大員紛紛反接著,福建耿精忠亦在短短數月之內,滇、黔、湘、桂、閩、川六省收復,一時間清帝國危在旦隨後,陝西提督王輔臣、廣東尚之信等也相繼反叛,叛亂擴大到廣東、江西和陝西、甘肅等
1676年康熙十五年)十月,福建耿精忠在清軍進攻下,被迫投廣東的尚之信也于1677年投閩、粵以及江西都先後陷1678年八月,吳三桂死,其部將迎立其孫吳世 繼位,退居雲此後,清軍先後收復湖南、廣西和四1681年,清軍攻破昆明,吳世 自
平定準噶爾叛亂
清初,西北方居住的蒙古分為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厄魯特蒙古三大漠北喀爾喀蒙古內部又分為扎薩克圖、土謝圖、車臣等三部漠西厄魯特蒙古內部又分為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清軍入關之前,漠南蒙古就已歸附大清,喀爾喀蒙古和厄魯特蒙古各部,也與清政府關系密
噶爾丹起兵被粉碎以後,喀爾喀蒙古各部又回到了原來的居住在清政府的幫助下,噶爾丹暫時退
玄燁設置將軍和參贊大臣率兵駐守科布多和烏甦雅台等重鎮,加強了對喀爾喀蒙古各部的管理和統
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明末清初,沙俄在亞歐大陸上不斷向東擴張,並于17世紀中期侵入了東北亞外東北地沙皇多次遣使來清,要求建立外交和通商關系,但[因俄國侵佔清帝國領土等問題而遭到清政府拒絕此外,由于清初帝國內部尚未安定,所以直到17世紀80年代中期,康熙才對黑龍江地區的俄國據點雅克薩采取了有力的軍事行動,捍衛了東北邊疆一百五十多年的和平穩
管理西藏
在西藏問題上,康熙除了承繼順治帝尊敬並冊封達賴政策外,還派兵于1718年至1720年康熙五十七年至康熙五十九年)間入藏,擊敗了佔據西藏北部的準噶爾汗國軍此後,清朝分兵駐藏,並任命康濟鼐和頗羅鼐二人協助達賴班禪分理前後藏事
經濟
康熙認為“家給人足,而後世濟”,在繼續采取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的同時,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體現了他仁愛的一
其一,是廢止“圈田令”,即廢止貴族圈近京州縣田地的特權,將土地讓與百姓耕種;康熙在詔書上說︰“自後圈佔民間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給還民”
其二,延長墾荒的免稅時清初規定墾荒三年內免稅,以後改為六年;康熙十二年重申新墾荒田十年後征這一政策刺激了農民墾荒的積極性,使耕地面積迅速增
其三,實行更名地政對于農民耕種的原先屬于明朝宗室的土地,康熙下詔農民可以不必支付田價,照常耕對于已交過“易價銀兩”的,可以從來年的常稅中沖
其四,蠲免錢康熙提出“藏富于民”的思想,在陝、雲、貴、川、粵等省全國二十多個省區蠲免錢糧丁銀、通賦,其中重大蠲免計32並從康熙五十一年1711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普免天下錢下令“凡遇蠲免之年,免業主七分佃,戶三”使佃農也能得到好在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間,清政府蠲免錢糧共計545次,免除天下錢糧計銀1.5億
其五,地丁合康熙對按丁征收丁稅的方法進行改改革的經過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廷決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丁稅額數作為定額,以後新增人丁,不收丁這就叫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這樣丁稅額數便固定下來了;第二步是實行地丁合這種辦法先在康熙末年開始行之于廣東、四川等省,到雍正元年1723年)以後,又相繼在各省普遍推行起
其六,修治黃河,淮河和永定清朝初年,黃河多次泛濫成災,在河南、安徽一帶經常決口,後來竟改道與淮河合流,從今天的甦北地區入海,既影響了漕運,又使許多良田成了沙洲,嚴重的威脅著國庫的收入和人民的生對此,康熙帝表示十分關他曾把“三藩、河務、漕運”作為其時三件大事,並親自書寫成條幅,懸掛于宮中大柱他選派靳輔為河道總督,又對治河專家陳湟,委以重經過十年1677年—1687年)的辛苦經營,終于使黃河、淮河各歸故永定河原名渾河,又稱“小黃河”,在流經北京附近時,常常淤塞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政府招募了十幾萬民夫,在蘆溝橋附近的良鄉到東安,開掘了一條200里長的新河道,使原來的斥鹵之地,成為膏腴良康熙曾親自視察,並將渾河改名為“永定河”賦予永遠安定之
其七,廢除匠籍制清朝初年,凡手工業工匠,均另有匠籍,要按政府規定服勞役,或者交納班匠銀代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下令將班匠銀並入田賦中征收,從而使工匠們擺脫了人身的控制,有利于促進手工業發
文化
康熙強調興禮他在康熙十八年下詔說︰“盛治之世,余一余蓋倉廩足而禮教興,水旱乃可無比聞小民不知積蓄,一逢歉歲,率致流夫興儉化民,食時用禮,惟良有司是”康熙自幼就對儒家學說充滿濃厚興趣,認為“殊覺義理無窮,樂此不倦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二月,他在御制《日講四書解義序》中,明確宣布清廷要將治統與道統合一,以儒家學說為治國之
他曾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制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康熙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歷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歷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歷法和地
康熙對西方文化也十分感興趣,向來華傳教士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並頗有著康熙對基督教也很有好感,後來康熙逐漸發現羅馬教廷試圖過多的干預清朝政治,並且皇子信仰基督後以此作為爭權奪利的工具,遂開始有所抵制天主也有人指出康熙對科學的所謂興趣,一方面是用來炫耀,另一方面則也是當玩具供他個人取樂消遣的意而不是用于實際需
亦有學者指出,有才華的傳教士被皇帝欣賞和重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也被推崇和應而在民間,民人與西方傳教士能夠互相交游,西學在社會中得以自由傳播,亦指出分別由康乾敕輯的叢書-《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亦收錄了傳入中國的西方科學技
康熙除了學習西方科技之外還會應用實踐,其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在發現原來的地圖繪制方法相對落後之後,用科學方法和西方儀器繪制全國地康熙亦會利用巡行和出兵之便,實地測量,吸取經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委任耶穌會士雷孝思、白晉、社德美及中國學者何國楝、明安圖等人走遍各省,運用當時最先進的經緯圖法、三角測量法、梯形投影技術等在全國大規模實地測量,並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繪制成《康熙皇輿全覽圖》,其作被稱為在當時世界地理學的最高成就,英國李約瑟亦稱之為不但是亞洲當時所有的地圖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當時的所有歐洲地圖都要好、更精
康熙還以巡視之便訪求民間的有才之士,例如將在數學方面有很大成就的梅轂成調進宮中培養深梅轂成亦通過學習西方數學知識,重新令在明朝被廢棄的中國古代數學受到重
康熙對于宗教基本上是寬容的,不僅僅是滿洲的藏傳佛教信仰,他也大致接受基督宗教傳教士講道,還褒封道教白雲觀方丈王常月,並依于門
康熙時文字獄則相對有所減輕,比較著名的有《南山集》戴名世僅僅因為贊同方孝標給南明正名的觀點,結果就被斬首,家人好友等也被牽連為還有朱方旦案、王錫侯案,以及親政前鰲拜等顧命大臣發起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