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清朝第三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清太宗第九子,生母為孝莊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出生于沈陽故宮永福自號臆庵道年號順
福臨六歲登基,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攝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同年,遷都北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于灤河,福臨提前親為加強皇權,他廢除了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的舊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寬逃人法等一系列緩和民族矛盾的措順治帝對整頓吏治甚為關注,派監察御史巡視各地,懲治貪官污為了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能,順治帝比較注意發揮漢官的作為了恢復戰亂破壞的農業經濟,順治十年(1653年)采納範文程等人的建議,設立興屯道廳,推行屯順治十四年(1657年),又積極鼓勵墾同年,編成《賦役全書》頒布天使瀕于絕境的農業生產開始有了轉面對全國出現的抗清高潮,順治帝采取撫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實行“招降彌亂“的懷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疇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使局勢逐漸好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軍進佔雲南省除地處東南沿海的鄭成功外,全國大規模的抗清武裝力量基本被平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去世,終年二十四廟號世祖,謚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葬于清東陵之孝陵,遺詔傳位第三子玄
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3月15日)戌時生于盛京,其母為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文皇
崇德八年八月庚午1643年9月21日),皇太極逝世,皇太極在生前並沒有指定皇位繼承福臨的異母長兄豪格和叔叔多爾袞爭位,多方利益權衡之下,最終多爾袞扶立福臨繼八月二十六日1643年10月8日)承襲父位,時年六歲,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及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實際清廷由多爾袞控
1644年正月改元順九月,清廷自盛京遷都北九月十九日10月19日),順治皇帝抵達北十月初一1644年10月30日)順治帝即皇帝位于武英殿,告祭太廟社稷,成為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
順治七年十二月戊子日1650年12月31日)在關外出獵的攝政王多爾袞逝順治八年正月庚申日1651年2月1日),順治帝開始親政,年十四同年八月大
順治十八年正月丁巳1661年2月5日),順治帝在養心殿逝世,年二十四著有《資政要覽
順治帝有八子、六女,但並未立逝世後,遺詔第三子玄燁繼承皇位,即康熙
六歲即位
福臨是以幼小之年在激烈政治斗爭中被擁上帝位皇太極于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暴卒,由于未預定儲嗣,所以在這一突發事件後,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與其長子、肅親王豪格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皇位之爭奪者雙方勢均力敵,相持不精明的多爾袞隨機應變,提出動議,以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為帝,由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他共同輔政,結果獲得通福臨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篤恭殿的鹿角寶座即帝次年改元順這位年僅六歲的童子皇帝,雖然尚不諳世事,但在滿州人特有的尚武精神的燻陶下,卻有一種好勝的性格和天然的優越崇德七年1642)年底,皇太極出獵葉赫一帶,攜他前往,當行獵于噶哈嶺時,福臨曾“射中一 ”,那時他年僅五在舉行登位大典前,他出宮乘輦前往篤恭殿,乳母因其年幼欲登輦陪坐,他拒絕說“此非汝所宜乘”,顯示出不可冒犯的帝王尊隨著年齡的增長,福臨愈益感到現狀對他的這種尊嚴實際上受到很大的挑戰和侵
當時真正掌握帝國實權的是他的叔叔多爾多爾袞“凡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不奉上命,概稱詔旨,擅作威福,任意黜陟”,“竟以朝廷自居“其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蓋造府第亦與宮闕無異”,“朝賀之事與皇帝一體”,實際上造成了“關內關外咸知有睿王一人”的局
乾綱獨斷
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多爾袞病逝于喀喇順治八年正月初六1651年1月26日)福臨將多爾袞同母兄英親王阿濟格以謀亂罪“幽禁”,十二日後御太和殿宣布親此年他雖僅十四歲,但“坐殿上指揮諸將,旁若無人二月二十一日,福臨頒諭追論多爾袞罪狀昭示中外,“罷追封、撤廟享、停其恩赦
多爾袞雖遭身後之罰,但其勢力仍消除其影響,收回被分散削弱的皇權,確實很費周福臨親政之初,為處理紛繁的日常政務,曾下令“復用諸王”于部其中被多爾袞嚴重打擊的鄭親王濟爾哈朗開始握有重但這時福臨的注意力集中于如何翦除多爾袞的親信余黨閏二月他下令處死諂附多爾袞而握有實權的大學士剛林、祁充格,八月殺掉固山額真、吏部尚書譚泰,十月令阿濟格自盡,這一系列的措施沉重打擊並消除了多爾袞派的勢在根本上穩定了政局之後,順治九年正月,福臨諭內三院說︰“以後一應奏章悉進朕覽,不必啟和碩鄭親”三月又下令︰“罷諸王貝勒貝子管理部”從而大權集于一身,他當上名副其實的滿清皇
福臨是個刻苦學習,勵精圖治的帝他曾說︰“朕極不幸,五歲時先太宗早已宴駕,皇太後生朕一身,又極嬌養,無人教訓,坐此失年至十四,九王多爾袞)薨,方始親閱讀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發憤讀每晨牌至午理軍國大事外,即讀書至晚,然頑心尚在,多不能逮五更起讀,天宇空明始能背計前後讀書讀了九年,曾經嘔”這是實他曾在座右自書︰“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以警策自他博聞強記,耽爰詩賦戲曲,每于絕妙辭章,贊賞不但他並未忘記君主的身份,對經書也下了不小的功他尤善于思索,學以致大量的漢文典籍對他影響極在研讀典籍中,他對孔子、朱元璋以及朱由檢發生極大興從這幾位人物的思想活動中,悟得了治國安民的道理,形成了他的治國思他很想有一番作
思想統治
福臨親政之時社會很不安寧,內地反滿斗爭連綿不福臨親政的第二年,定南王孔有德失守桂林自殺,敬謹親王尼堪遇伏衡陽身死,當時各種矛盾錯綜復雜,而民族矛盾尤為激因而福臨感到鞏固統治的當務之急是收買,安撫漢人,鎮壓反為此,他努力推行教化,以加強思想統福臨膺服孔子,他號召臣民尊孔讀經,提倡忠孝節他親政後的第二個月,即遣官赴孔子故鄉闕里祀孔九年九月他親率諸王大臣等到太學隆重釋奠孔子,親行兩跪六叩他諭學官、諸生說︰“聖人之道如日中天,講究服膺,用資治爾師生其勉”福臨還命內院諸臣翻譯五經,他贊美說︰“天德王道備載于書,真萬世不易之理”他認為“治平天下莫大乎教化之廣宣,鼓動人心莫先于觀摩之有象于是,他主持編修《資政要覽》、《勸善要言》、《順治大訓》、《範行恆言》、《人臣儆心錄》等,均親自撰寫序
十二年1655)春,他諭禮部說︰“朕惟帝王敷治,文教是先,臣子致君,經術為”“今天下漸定,朕將興文教、崇經術以開太平,爾部即傳諭直省學臣訓督士子,凡六經諸史有關于道德經濟者,必務研求通貫,明體達”號召全國讀他以“自古平治天下莫大乎孝”,特命大學士馮銓為總裁官編《孝經衍義他為“考百代之是非”,特命大學士巴哈納、劉正宗等為總裁官編《通鑒全書他大力提倡忠孝節義到了無以復加的地順治九年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神化了關羽的忠他一再下令旌表各省的“忠孝節烈”之人,並注重實行滿漢一九年1652)十一月他諭“命諸王宗室內有孝友義順及守節貞烈者,宗人府核實具奏,禮部照例旌表
從此開始在八旗中旌表忠孝節十年四月決定滿洲部院各官與漢人官員一樣實行“離任丁憂”他視盡忠盡節為人生最高的道德準則,表彰北京被李自成攻陷時故明朝臣之“殉君死難”者,贊揚其“幽忠難泯,大節可風”,下令禮部“詳訪確察死節職名並實跡具奏”,“給謚賜祭他還特為“身殉社稷”的崇禎帝朱由檢立碑,贊揚他“勵精圖治”,追謚為“莊烈愍皇帝對“從君殉節”的明司禮監太監王承恩,更是贊揚備至,稱道他“目擊艱危,從容就義”,“即古之忠臣烈士何以加焉?”特為立碑致祭賜謚為“忠”,以“使盡忠者以為勸,不忠者以為戒通過全面倡導忠義,樹立了滿清是傳統道德捍衛者的形象,對消除廣大漢人對滿清統治者心理上的隔閡,對緩和民族矛盾,特別對安定漢人地主的人心,產生了積極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