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色芬芳

花子趙1十八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天下任縱橫1 本章︰花子趙1十八

    滿族早期喪葬習俗的主要特點之一,是人死後實行火葬而並非土形成這一習俗的原因,雖有可能受佛教及周邊蒙古等族的影響,但最重要的還是取決于本民族的生產和生活狀滿族人的先世以狩獵為主要生活來源,通常要走到很遠的地方去尋找獵物,有時一次狩獵就要幾天或十幾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有人因疾病或意外事故而喪生,而同伴很難將尸體攜帶回家,因此火葬就成了最簡便的辦法之其具體作法是,如果人是死在距家很遠的地方,由同行者將死者發辮剪下,將尸體焚化後,揀一兩塊骨頭與發辮共同裝在一個皮口袋里,帶回交給死者親直至清朝入關後很長時間,八旗兵士外出作戰中陣亡仍是采用這種火葬的習清初的三位皇帝——努爾哈赤、黃太極、福臨(順治)死後,也都是將尸體焚化,再把骨灰放入容器中安葬于陵

    康熙以後,受漢族文化影響,滿族逐漸改從土葬之俗,但在喪葬祭奠儀式方面仍然保留著本民族的一些傳統作法,其舊式葬禮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小殮即從人咽氣到入棺前的儀臨終前要為其穿壽衣鞋帽(均按本民族裝束),衣褲層數用單不用人氣絕後將其移至室內靈床上停靈床順炕沿平行方向搭設,高矮依死者年歲而定,但最高不得超過炕尸體一般是頭西腳東仰臥,床下放一盞燈和一只公雞,意為給死者“領路同時要將西牆供的祖宗龕取下或用紅布遮擋,以免“煞氣”沖撞神喪家要在大門外豎竿掛紅幡以為標志,幡之長短依死者年歲而別,男置門左、女置門右,早掛晚收,日祭三親友們也自本日起前往吊唁,至親還要陪死者家屬“守夜”,料理喪

    2、大殮及出殯大殮即是將死者放入棺滿族棺材與漢族不同,上蓋是類似屋頂的兩面坡起脊式,棺內除褥子外還要鋪柴草,屬于火葬習俗的遺抬尸體入棺時不能走屋門,只可從窗戶抬出,死者長子抬頭部一端,其他子女抬腳一尸體安放棺內並釘好棺蓋後,要在棺前擺放供桌祭品,死者長子跪于棺側,向前來吊唁的親友磕頭致至出殯之日(民間一般是死後三天或七天),凌晨送殯隊伍即出發,前有死者長子打紅幡,隨後是靈柩及送殯親友,至墓地安葬後燒如死者年歲較高,送殯者將紅幡撕條帶回家釘在孩子的衣服上,取“借壽”之

    3、服喪和祭奠長輩去世,兒女晚輩要穿孝袍或系孝帶子,均用白布制服喪期間(舊時是一百天)男不剃頭、女不戴花,也不能穿鮮艷的衣服,女子的首飾只能用銀質的、而不用金或其它花這一期間也不能舉辦和參與婚事和其他喜慶娛樂活祭奠死者的日子是其去世後逢七之日(至七七止)和百日、周年早期祭奠時要將死者生前所用的衣物、弓箭等實物分別焚燒,入關後逐漸改用紙制品代此外,逢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除夕等固定的祭日,還有插佛朵(用樹枝上糊彩紙條)、燒包袱等祭祀,至今在東北一些地區的農村仍可見

    禮儀忌諱

    滿族尊老敬上,居家對父母三天請一小安,五天請一大滿族人忌害烏鴉、喜鵲、狗,有並于崇鴉、鵲、狗的習不準打狗、殺狗,不吃狗肉,不穿用狗服孝中男子不剃發,女不簪花,三年內不穿

    室內禁忌

    滿族將西牆作為供奉祖先的神聖部位,不準在此掛衣物,張貼年畫;西炕俗稱“佛爺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諱人們尤其是女人隨便坐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許將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這不許從鍋灶、火塘的三腳架上越過,不能用腳蹬踏或者隨便坐在鍋灶上或火塘邊;不準在鍋灶口或塘上烤腳、襪子、鞋靴;禁止將吃剩下的食物、骨頭、魚刺等扔進鍋灶或火塘

    人體禁忌

    滿族忌諱嬰兒頭未睡成扁形,特別是女孩,如果枕骨部位沒有睡扁,會被視為“丑姑娘

    禁殺狗

    滿族禁殺狗、吃狗肉、服狗明末以來滿族人有不食狗肉之民間相傳努爾哈赤被明兵追殺,昏睡在荒草甸里,追兵放起火來,跟隨他的大黃狗沾水滅火救了罕王,最後卻累死為報答大黃狗“救駕之恩”,滿族從此不吃狗肉不穿狗皮縫制的衣實際上,滿族敬犬習俗是在長期狩獵生活中形成狗在滿族的生活和生產中具有重要作用,狗可以看家、狩獵、拉縴、拉爬犁、偵察、傳遞情報

    禁捕食鴉鵲

    滿族認為鴉、鵲為吉祥之鳥,當為原始圖騰崇拜之遺,也出于“神鵲救主”之民間相傳老罕王努爾哈赤被明兵追殺,躲在樹洞中,一群鴉鵲飛來,掩護罕王脫險,所以滿族不傷害鴉鵲,並且忌食鴉

    禁坐西炕

    滿族臥室布局特點是環室三面築火炕,其西炕窄,下通煙道,炕口一般不擺設雜物,因為西炕壁上供奉著神聖的祖宗祖宗板上放有神匣,神匣內有祭神的神器或神木,故而忌坐西

    祭祀中的禁忌

    滿族家祭中的禁忌有︰不許懷孕者、衣狗皮者、瘋癲者、僧丐、衣孝者入祭,祭祀吃剩的骨頭和肉必須送到高崗上,或撒到江河滿族院內的索倫桿不得污穢,不許在神桿下拴馬和喂家祭祀前要進行齋戒,包括沐浴更衣,不能喝醉酒,不能食肉動葷,不能參加吊喪等此外祭祀之日還有十二禁忌︰意不誠篤、儀度錯亂、器物不潔、生氣口角、衣冠不整、閑談外事、喜笑無度、長幼無序、投犬頓器、刀勺聲響、內祭未畢不潔出屋、外祭未畢不潔入

    喜鵲是許多民族都喜愛的鳥類,常言說︰喜鵲叫,喜來所以滿族人對喜鵲也十分喜愛,並把喜鵲視為神鳥,從不傷害,並在自己庭院豎立長桿,備以食物,供喜鵲食所以,我們到滿族家里作客時,不要戴狗皮帽子,不要穿狗皮大衣,以免引起他們的不高

    影壁︰滿族傳統住宅的一部亦稱影壁其式多為一字高約5尺,寬6尺,厚1尺有一般為石、磚結構(亦有土牆外瓖磚者),以石為基,用大青磚砌壁身,壁頂多呈馬鞍型瓦正面壁心平面,畫以吉祥紋飾,亦有雕刻如意彩繪反面壁心多設有佛龕,為供奉土地爺之影壁均置以庭院大門里3米左右現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滿族傳統宅院中多有保

    滿族宅院︰滿族傳統的住宅型鄉間宅屋多為草頂土牆,房頂茅厚尺許,居室多為敞間,頗似口袋,故俗稱口袋室內北、西、南三面環炕,俗稱萬字炕,櫥箱被褥之類俱靠西北牆安窗戶多為南、西向,用高麗紙外糊,藉以御雪住房多為3間,中室開門,並設有廚灶,門皆外閉,以防野獸撞山牆兩側外一米處設有滿洲煙多無院牆及東西廂房,僅以木柵或秫秸圍之,並飼以豬羊牛現科爾沁右翼前旗滿族屯滿族鄉、喀喇沁旗十家滿族鄉還保留不少此種舊綏遠城(今呼和浩特市)滿族傳統住宅都是官房(營房),房頂均為馬鞍型,一般每一戶八旗兵丁的宅院面積為3分3,房為2間半,皆南窗,中開門,兩側里屋均為南炕,西牆上設有祖宗板,屋外有院牆,院門都有門樓,門口3米處有影壁,壁背後設有佛龕,院內立有索倫桿(神桿房屋一側為箭道,連通房後廁所和馬這種營房現還有保

    萬字炕︰滿族傳統居室中之火滿族傳統居室為口袋房,一般為3間,中間開門,俗稱外屋,兩側為里屋臥臥室內西南北三面皆有炕相連,如“匚”炕用磚、坯制成,炕內有煙道與外屋爐灶及室外煙囪相南炕為一家之長者居住,晚輩多居北滿族以西為上,故西炕多擺置祭器,因西牆上供有佛爺匣子(祖宗匣),故俗稱佛爺各炕邊沿均有木制炕沿,炕上多鋪以紅氈、蘆席迄今在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滿族屯滿族鄉、喀喇沁旗十家滿族鄉還有保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國色芬芳》,方便以後閱讀國色芬芳花子趙1十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國色芬芳花子趙1十八並對國色芬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