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干

第四十七章 崇禎皇帝的退位前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清風五哥 本章︰第四十七章 崇禎皇帝的退位前後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干 !

    第292章 崇禎皇帝的退位前後

    為什麼明朝上下都要崇禎退位,這是有原因的。比如在盧象升的問題上,崇禎展現了一個高超昏君應有的所有優秀品質。

    盧象升真是大明文人心中永遠的痛呀,這麼一個國之棟梁在崇禎的騷操作下英年早逝,甚至在順德知府上奏盧象升的死狀後,過了八十天盧象升的尸體才得以收殮。第二年,盧象升的妻子王氏請恤,第三年,盧象升的弟弟象晉、象觀又請,都不被崇禎允許。

    很多白馬軍的人可能對盧象升不熟悉,簡單介紹一下。崇禎年間天下大亂,外有滿清不斷進攻,內有農民起義不斷,整個大明朝搖搖欲墜。盧象升是進士出生,在地方為官清廉愛民如子。

    崇禎二年十月,皇太極率軍避開了袁崇煥堅守的寧錦(寧遠—錦州)防線,借道內蒙,從喜峰口突入關內,京師戒嚴,史稱“己巳之變”。盧象升招募了一萬兵馬,進京協助防衛。就是這次勤王他展現了驚人的軍事天賦,崇禎讓他負責整頓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的兵備,號稱“天雄軍”。

    從崇禎六年到八年,盧象升完全就充當了救火隊長的職責,哪里搞不定他就去哪里。先後打敗佣兵30多萬的高迎翔,後面又打的張獻忠滿世界跑,那時候義軍稱盧象升為“盧閻王”,一遇到他就趕緊避開。

    關鍵他不是只會打仗,還非常會治理地方,他深知農民造反完全是因為活不下去。所以他每到一個地方都開倉放糧安撫百姓,懲治貪官,並且上書崇禎要求減免賦稅。在他幾年的努力下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陝西這幾個省的農民起義基本都平靜下去了。

    到了崇禎十年,滿清再次打到北京附近,崇禎開始慌了他想去和滿清和談,但是又怕面子上過不去,就安排楊嗣昌、太監高起潛去負責談判。崇禎這時候非常需要盧象升的態度,就把在家丁憂的盧象升重新起用,讓他來北京面聖。

    到北京後崇禎問他方略,他說對于滿清只有戰,萬萬不能和談,一旦和談滿清就會在東北站穩腳跟等他們恢復幾年必定會更大規模的入侵。崇禎听完他主戰臉色變了,好久才說︰“招撫只是朝臣們的意見,希望你出去和楊嗣昌、高起潛再商量商量。可惜盧象升沒听懂皇帝的潛台詞。

    果然崇禎十年多爾袞再次率軍南下,一路打到通州附近,崇禎又開始慌了,開始讓大家勤王。這次因為盧象升之前主戰的態度惹惱了崇禎,所以崇禎這次改用內閣首輔劉宇亮節制天下援軍。

    盧象升只能統領自己的宣、大、山西三總兵,關寧軍則由宦官監軍高起潛指揮。因此盧象升雖一度名義上總督天下援兵,實際上不到兩萬。

    同時崇禎的寵臣楊嗣昌希望他在大冬天離開京城遭遇軍旅之苦。同時,巡撫張其平因為沒錢不發餉。又傳說雲、晉有敵情,于是有名的逃跑將軍,大同總兵王樸借機離開盧象升逃走,害得盧象升只剩下楊國柱和虎大威兩總兵。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盧象升被滿清主力包圍,50里外的幾萬關寧軍見死不救。盧象升沒辦法,先是鼓勵手下將士,自領親兵于中軍架炮設弩,與清軍決戰。

    自辰時直戰至未時,炮盡矢窮,盧象升下令以短兵奮戰。清軍以精騎夾攻,士卒多死,虎大威欲攜其潰圍,盧象升按劍大呼“將軍死綏,有進無卻!”

    然後率親兵躍馬沖陣,身中四矢三刃,壯烈殉國。盧象升死後崇禎那幾個寵臣想把鍋甩他身上,讓他背上逃跑的罵名,一直不認可盧象升已經戰死了。

    楊嗣昌派了三個巡邏兵去查看,其中一人叫俞振龍,告訴楊嗣昌,盧象升真的死了。楊嗣昌讓他重新說,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小兵也是有骨氣堅稱盧象升確實戰死了,而且當時還是他親眼看到的。楊只是大臣,他就報告給皇帝崇禎,就是這樣盧象升的遺體還是80多天後才被允許收殮。

    在盧象升的問題上,崇禎把自己的刻薄寡恩表現得淋灕盡致。崇禎在面對種花家的議和,他為何要選擇退位?

    種花家在打進西安之後,曾經派人去與大明朝廷談,白馬軍是有議和的打算的。可是在面對種花家的議和時,崇禎卻拒絕了,這導致他失去了最後討價還價的機會,只能選擇退位了。

    崇禎之所以拒絕議和,原因很簡單。當時種花家的要求崇禎是滿足不了的,也就說白馬軍特別代辦是漫天要價,欺負人,這是崇禎不能接受的。至于崇禎為何退位?其實這和白馬軍的議和沒有關系,主要是崇禎對當時的局勢估計不清,導致他在大臣和北京城的人心很快的丟失,所有人都不听他的了,為了種花家能和平交接,他只能退位,無路可走了。

    現在種花家的趙高向崇禎提出的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大明投降後,崇禎皇帝不用怕,種花家給他封地,說白了就是封他為王。第二個條件是崇禎帝需要從北京城到烏拉爾山附近,來作為種花家的附庸國王,第三、以後大明可以出兵為種花家而戰,但是不需要奉旨覲見。

    種花家說白了,就是沒把大明當回事。除了第三個條件崇禎可以答應,另外兩個是辦不到的。第一個對崇禎來說是痛苦的,畢竟大明從皇帝到明王,這麼搞是非常丟人的,尤其是種花家的文官非常強勢,他們也是不能接受大明繼續作為帝國的。第二個對崇禎來說是無奈的,他手里沒有錢,根本拿不出錢怎麼去烏拉爾。

    更加關鍵的是彼此雙方是缺乏信任的,一旦崇禎滿足了種花家的條件,種花家萬一中途反悔了,卻不執行,繼續和大明打仗,這個後果誰承擔呢?再說了,崇禎當時還是有信心的,他不認為種花家能夠攻破西安城,比較當時洪承疇還沒有投降,這也是他的僥幸心理在作祟。

    至于崇禎的退位,與議和其實沒有什麼關系。

    還是那句話,崇禎對局勢估計不足,如果他要知道結局會是這樣,那麼他或許跑的比誰都會快。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崇禎在大臣和內宮都反對以後,沒人听他的,走投無路了,這個時候去堅持沒有了意義,如果還想活下去,退位是他唯一的一條路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干》,方便以後閱讀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干第四十七章 崇禎皇帝的退位前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干第四十七章 崇禎皇帝的退位前後並對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