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干 !
白馬軍征戰草原前,劉洋在白馬軍搞了重組,其實就是集中所有權力于一身。
當時賀老道可是把控歸化城民政,無為而治。所以當時歸化城里頭的既得利益者,基本上都圍繞在老道長周圍。
政治上靠的就是人多勢眾嘛,沒有可靠的人給你辦事,你名義上再大的權利都是白搭的。所以劉洋就扶持儒家文人來對抗賀老道的無為派,看看能不能撈出人才。
劉洋畢竟太年輕了,這麼雷厲風行地任命李岩,李玉,國文,任杰,袁崇煥等,吃相實在太難看。
而且在其他人眼里,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王嘉胤就是看明白了這一點,所以他跟賀老道走得很近。
王嘉胤看準了這個機會,為白蓮教搖旗吶喊,並且出了一本道家名著淮南子。現在他在大帥府地位,就相當于劉洋的政治代言人。
如果李岩他們這些儒家門徒,在民政和後勤上,真的不行,那麼白蓮教的一些人真的有架空劉洋的機會。
王嘉胤不但不忠誠,還很貪戀權位,甚至直接冒犯劉洋。當是時,王嘉胤入奏事,坐語移日,所言皆听。薦人或起家至將軍守備。
劉洋乃曰︰“君除吏已盡未?吾亦欲除吏。”
王嘉胤嘗請考工地益宅,劉洋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庫!”是後乃退。
這種人不能留了,必須得把他放在閑散崗位。可這位是二夫人老爹,而且還是定邊營負責人。有功于劉洋白馬軍,除非他明目張膽反叛劉洋,否則的話,罷免要找機會。
特別是王姑娘和劉富還在,如果只是把他放在一邊的話,以後他裝模作樣認個錯,在加上二夫人在旁邊求情,劉洋還能怎麼辦?只能讓他走的遠遠的。
所以政治打擊,怎麼干掉這個人是一門藝術啊。只要二夫人鬧一個絕食,那劉洋就鐵定干不掉他。
劉洋想起了一個人,許三。這位指揮部老大,隨著他在和林丹汗戰斗中落敗,已經是昨日黃花,但是這位兄弟不甘寂寞,天天琢磨怎麼重回巔峰,于是乎劉洋的連環計就來了。
當時黃河在一個叫做谷子口的地方決了。這個地方出現決堤,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所以李岩一直以來都有應對方案,那就是挖開南岸,作為泄洪通道。
但是因為多年以來,作為泄洪通道,南方的土地變得非常的肥沃。這就引起了白馬軍的注意,包括王嘉胤在內的所有老人都在那里跑馬圈地,所以南岸自然是不能夠再泄洪。
他們動用了自己的手段把南方城挖開作為泄洪通道,要知道當時整個民政都是犯罪分子啊,要做到這一點太容易了。
而想要治理黃河就必須要把南邊的地全部都淹了,這是一個得罪人的活,而且得罪的還是歸化城民政,如果許三腦子清醒不答應這件事,那麼劉洋接下來的計劃就無從施展了。
可許三為了重新獲得劉洋的青睞,接下了這件要命的活,這樣一來他就會得罪了民政官員,為接下來的一件事情埋下了一個伏筆。
話題回到許三和王嘉胤,這兩個人是什麼關系呢。
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啊,王嘉胤現在是指揮部老大,怎麼能讓許三回來呢?可劉洋重用許三的行為卻傳達出了一個信號︰我還是很愛許三的,要不我把他叫回來幫你分擔一下工作。
所以這兩人絕對不可能相安無事,必然會對上的,只要雙方一對上那就好辦了,總之吧,雙方最後為了一個叫做黃河開口的問題互撕,他們在劉洋面前互相揭發對方的犯罪證據。
接下來劉洋的操作那就有意思了,他並不是像以往一樣在上面,做公開決定,而是把大家叫到大帥府的里頭去做辯論,這明擺著就是在偏袒許三嘛?果然,二夫人生氣了。
二夫人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老爹,令我不在,皆魚肉之矣。此特大帥在,即錄錄,設百歲後,是屬寧有可信者乎?
許三也是劉家大院出身,只要他不謀反,那就怎麼說也殺不了他。現在他只是因為跟王嘉胤和利益群體過不去,這幫人就想要干掉他。
劉家大院的人就是不為許三,為了自己將來有那麼一天也會出來幫忙!這就要說到前面的伏筆,許三淹了他們的地,正在氣頭上呢,都恨不得許三去死。
這就是劉洋的目的︰天下人都睜大眼楮看清楚了,這是二夫人和王嘉胤帶著利益群體讓罷免的。天下人繼續睜大眼楮看清楚了,劉家大院的人就算沒有犯謀反罪也是可以罷免的哦。
許三是我的親信,現在只不過是犯了一些罪不至死的小罪就罷免了。假如王嘉胤犯罪………………。你別怕,我是說假如啊!
大家別忘了他們兩個可是當著劉洋的面互相揭發證據,他想要搞王嘉胤甚至都不用羅織罪名現成的就有。許被罷免了之後,王嘉胤才知道自己到底干了一件怎樣的蠢事。
許三可以被罷免,萬一哪天王姑娘不在了,王家也可以被下崗,大帥府外戚身上那層金剛不壞的護身符,居然被自己親手撕掉了。
王嘉胤謀反之事泄密,王姑娘為了自保,便將王嘉胤勸自己謀劃的事招了出來。劉洋對此也早有防備,王嘉胤還未來得及舉兵造反就被打入大牢。
之前白馬軍都以為李岩是因為與王嘉胤不合才說他想要謀反,在王嘉胤謀反敗露後,大家才明白李岩話中深意,紛紛感嘆他料事如神。
因為謀反被抓後,劉洋感念舊情,想留王嘉胤一條生路,但當時白馬軍激憤,為了安撫白馬軍,只得讓王嘉胤自裁。
王嘉胤深知自己所犯之罪無可挽回,哀求劉洋赦免自己的妻兒,好在他身死之後有人為其守喪。劉洋想起曾經共同征戰時的種種,最終只處分了他一人,將他的妻兒流放察哈爾部落。
因為自滿,王嘉胤屢屢借著功臣的名號來試探劉洋的底線。不論是為官時驕縱貪財,還是在私宴中多次議論劉洋,為自己“叫屈”,這都成了白馬軍彈劾他的把柄。
平日里劉洋可以對王嘉胤的狂妄無度視而不見,但參與後宮之爭無疑徹底觸踫到了劉洋的底線。
王嘉胤卻想要為王姑娘“鋪路”,好成就自己日後的功勞。
于是乎,王嘉胤只能裝瘋賣傻拼命求饒,發瘋前還把家產捐出去打蒙古部落,我都瘋了,大帥你放我一馬吧!
其春,王嘉胤病,專呼服謝罪。使巫視鬼者視之,見許三守,欲殺之。竟死。子王強被劉洋賜婚,鎮守察哈爾部落。
什麼叫權謀,這就叫權謀,什麼叫殺人不動刀子,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