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怎麼樣?”</br>“不怎麼樣!”</br>意思就是……假的?</br>王成明的眼楮噌的一亮。</br>“不是……”李定安沒忍住,“我搞不懂,你為什麼會開心?”</br>你搞清楚,這是假的,真的可能已經運到日本,更或是被別人給弄走了。</br>你為什麼還能笑的出來?</br>王成明笑而不語,李定安靈光一閃︰自己人弄走的?</br>好像也不對。</br>如果在自己人手里,沒必要再讓自己跑一趟……</br>王成明又笑了笑︰“李老師,保險起見,您再仔細看看!”</br>李定安點頭︰“好!”</br>弄不好就是以“十億”起步的東西,確實要認真點。</br>他又往前走了走……</br>攝影學當中有一個詞,叫做補光。</br>除了能讓拍攝的事物的造型更加立體,輪闊更加突出,更大的作用則是為了美白,怯瑕。</br>比如明星的海報、照片,是不是從來看不到他們的臉上有黑頭、雀瘢、毛孔粗大的現像?</br>除了後期修圖,還有前期補光。</br>換成靜態拍攝物,一樣通用,就像現在。</br>羅漢像賊亮賊亮,黃的如玉,綠的如翠,褐的如茶,通體瑩亮,熠熠生輝。</br>而且是多角度補光,照片中看不到任何光影,如色彩、造型、線條等優點則被無限放大,但瓷斑、黑點都被遮的干干淨淨。</br>對其他人來說不奇怪,畢竟是上拍的藝術品,適當美化一下很正常。</br>但對于李定安而言,這就是破綻︰山洞里的那些佛相上有,你這上面卻沒有,這還能是同一件東西?</br>當然就是仿的……</br>他不緊不慢,走向舞台,王成明緊緊的跟在後面。</br>而越往前人就越多,議論聲音也越大。</br>“遼三彩十八羅漢……世界上總共十一樽,這里卻有十八樽……怎麼可能?”</br>“放了一千多年,釉色卻這麼亮,就跟剛出窯的一樣?”</br>“也沒有包漿?”</br>“這個都好理解︰之前視頻中的山洞看到沒有,應該處于沙漠干旱地帶,又具有通風條件,無人問津上千年,當然不可能有包漿,釉色新一點也正常……”</br>這位稍稍頓了一下︰“關鍵是,放了一千多年,竟然完好無損?”</br>“對啊,看各國博物館的那十一樽,哪件不是缺胳膊少腿?”</br>“會不會是仿品?”</br>“不好說!”</br>“能不能看出破綻?”</br>“就一張圖片,怎麼看?”</br>“所以問題就在這里︰連實物都看不到,讓買家怎麼鑒定?”</br>“關鍵是來歷也不敢說,遮遮掩掩,更讓人生疑……”</br>一群嘉賓七嘴八舌,你來我往,但做為東道主的那幾位卻氣定神閑,波瀾不驚。</br>其中就有藤原和郭敬之……</br>耳邊吵吵嚷嚷,李定安自動過濾,盯著照片,走到離屏幕只有七八步遠的地方。</br>張世波站在一群人中間,暫時沒看到他︰</br>“陳兄,你的意思,是先考慮考慮?”</br>“當然……盲拍不是沒見過,但歷來都是小物件,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都是圖個新鮮,賠了也就賠了。但這次,底價最低也要上百萬……</br>雖然有兩個拍賣行做保,但退來退去也麻煩……關鍵在于,來歷模糊不清,如果一年半載之後突然出現什麼問題,怎麼辦?”</br>眾人頻頻點頭︰到那時候,已是物是人非,你還能再找甦付彼和佳士德退款?</br>關鍵在于現在不是頭些年,如果被爆出東西是從大陸來的,而且是涉案文物,你退是不退?</br>如果退,錢當然就打了水漂,如果不退,大陸的生意以後還做不做了?</br>張世波想了想︰“但我從大陸請來的專家說,可以放心拍?”</br>“大陸的專家,誰介紹的?”</br>“是楊生!”</br>一群人頓然不吱聲了。</br>東南亞一帶富豪眾多,十家有八家都鐘愛收藏,但要說收藏眾多,又和大陸的關系好,楊氏當之無愧。</br>幾十件元、明青花,上百件漢玉唐玉,三百多幅齊白石、張大千真跡,數千本珍本、善本,不是誰說捐,就能捐的。</br>除開這些,楊氏在大陸捐建的大型博物館,都有十三座……</br>“那就再看看!”</br>其他人隨即附合。</br>王成明瞅了一眼,聲音很低︰“那位是陳氏香雪莊藝術品公司總裁陳家生,那位是黃氏百扇齋黃厚林,那位是劉氏虛百齋的劉雪曼,那位是楊氏袖海樓……”</br>全是新加坡各大收藏家的後人,藝術品行業的掌舵人。</br>“關系怎麼樣?”</br>“他們的產業大都在東南亞一帶。”</br>意思就是來往不多……</br>李定安點點頭,目光又轉向屏幕。</br>近了許多,感受又有不同,但無論是什麼,他都很肯定︰這些絕對是仿品,而且是每一件。</br>最大的依仗,就是他過目不忘的本事。</br>當時他是一件件的擦過去的,十八件真品的所有特征都印在腦海中,哪里不同,他一目了然。</br>也不得不說,仿的真像……塑像的每一分,每一寸,衣服上的每一個褶,每一個皺,甚至就連和尚臉上的笑容,也絲毫不差。</br>所以,這要不是三D打印塑胎,李定安敢把瓷像啃著吃了。</br>還有更關鍵的︰釉彩,絕對是手繪。</br>但凡手工活,肯定有誤差,自然做不到像塑胎一樣一般無二。但無論他怎麼看,這都是典型的遼三彩低溫釉?</br>所以他想不通,整整差了一千多年,怎麼做到的?</br>包括足,也就是底部無釉的地方,如果只看照片,真就看不出仿胎的跡像。</br>不是李定安狂妄,而是真心話︰連他都如此,現場這些的這些嘉賓,以及請來的專家,還如何判斷?</br>更何況,這些人哪里見過真品是什麼樣的?</br>連個對比都沒有?</br>還好,都不是傻子……所以就想不通,藤原也罷,郭敬之也罷,為何還能如此的淡定?</br>“李老師,怎麼樣?”</br>李定安呲牙咧嘴︰“匯報吧!”</br>王成明點點頭︰意思完全可以確定,就是仿品。</br>但匯報就匯報,你這麼痛苦干嘛?</br>李定安沒解釋,五官皺成了一團︰這可是千年以前的東西?</br>能仿到這種程度,不是說隨便撈兩把泥,隨便配一點釉,再隨便起座窯,就能燒出來的。</br>前期要研究,要試驗,要分析工序,要反推釉料配方……後期要用各種物理、化學方法做舊,除了能騙過專家的眼楮,更要能騙得過儀器。</br>但與之相比,技術都是其次。</br>更難的是原材料︰要麼有足夠的遼三彩的老瓷片,要麼有原產窯址附近的深坑老泥。</br>這又不是拳頭大的碗,眼楮大的酒杯,這是和真人一般大小的瓷像,而且是實心。</br>加上底座,每一樽至少都有半噸,十八樽是多少?</br>啥,用的不是古瓷片和老泥?</br>呵,那還叫什麼仿品?</br>不要說騙這些身家動輒百億千億,家中數代收藏的巨享,以及他們請來的專家。拉到潘家園,連那些攤主都騙不過。</br>何況,當儀器是擺設?</br>李定安越想,就越是覺得想不通……</br>好久,他長長的吐了一口氣︰“要是能見到實物就好了!”</br>王成明剛打完電話進來,沒怎麼听清︰“李老師,你說什麼?”</br>“我是說,如果能看一眼實物就好了,最好再能上上手……”</br>王成明往旁邊一指︰“這不搬上來了麼?”</br>李定安瞳孔一縮……(本章完)</br>(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