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

第1章 還不如不知道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智 本章︰第1章 還不如不知道

    “馬鬃……假發?”</br>林教授眉頭一蹙︰你的意思是……這是妃嬪們編旗頭時用的發架和扁方?”</br>趙總一臉懵︰發架他能听懂,但其他的……都什麼東西?</br>另一位專家想了想,恍然大悟︰“清宮劇都看過吧,就格格和妃子腦袋上頂的那塊牌子,上面綴有珠飾或絹花,因為只有滿族女人才能梳這種發型,所以叫旗頭……</br>那一大塊牌子似的東西就是發架,扁方就是束發的長簪……因為發飾太大,自身的頭發不夠,只能用假發彌補,普通旗人和宮女多用絹絲,妃嬪則用黑馬尾鬃……”</br>一听清宮劇,趙總就明白了是什麼東西︰那玩意,可不就是一塊半米多長的牌子?</br>一時間,他後悔的腸子都青了︰“真是太後用過的?”</br>林教授很想說一句扯淡,想了想,只是搖了搖頭︰“電視劇是電視劇,難免有夸張的成份……我只記得,尺寸最大的旗頭是慈禧時的‘大拉翅’,但大拉翅的發架和扁方也就一尺二寸……而清代的營造尺一尺是三十二公分,所以,沒這麼長……”</br>三十二乘一點二……嗯,還不到四十公分。</br>但這兩件,五十公分都不止了……意思是,姓李的在瞎扯蛋?</br>一瞬間,趙總的心又放下了大半。真的,他現在無比希望這東西是假的,即便不是假的,也千萬別是什麼皇後、太後用過的。</br>不然,他能後悔一輩子……</br>李定安先夸了一句︰“林教授厲害!”</br>這是實話。</br>所謂術業有專攻,林教授既然是美術學院教授,鑒賞書畫只是基本功。但對清朝禮制了解的還這麼多,就屬于專業範疇之外了,由此可知,肯定下功夫研究過。</br>就比如高勝東,你讓他說瓷器,他肯定頭頭是道,但你讓他鑒定其他的東西,他就一知半解了……</br>李定安指了指上面的飾紋,“林教授,咱們先不說長短,這些應該都是對的吧?”</br>“這倒沒什麼問題,據《大清會典》所載︰太後、皇後紋九鳳,皇貴妃、貴妃紋七鳳,妃、嬪紋五鳳……顏色也對︰皇後太後用明黃、正紅,極品(太妃)用艷紅、淡黃……嬪則用偏紫(正紫以外)……”</br>李定安又指了指“靜雅嫻淑”︰“這個呢?”</br>“這個……嗯,也對……清朝的封號一般不會重復,用過‘靜’字的就兩位,一位是順治的第一任皇後,孝莊的佷女博爾濟吉特氏,第二位也是博爾濟吉特氏,就是你剛才所說的道光的最後一任皇後,恭親王奕訴的生母……”</br>林教授稍一頓,又嘆了一口氣︰“但是你不能偷換概念……不能有五鳳紋,有‘靜’字,就說這是孝靜太後用過的……”</br>“明白,您的意思是即便哪里都對,但它不符合禮制,所以只能是假的……但問題是,所謂的旗頭是滿清貴婦為了攀比,為了把更多的珍珠寶玉瓖到發飾上,一代一代演變而來的,壓根就和禮制扯不上邊。”</br>李定安笑了笑,“說白了,這兩樣只是妃嬪日常用的發型配飾,只有飾紋會按照禮制銘刻,至于長短、大小,都沒有明確規定……</br>包括《清會典》、《清輿服志》中都沒有‘架子頭’、‘大拉翅’之類的發型規定,更沒有提及,這兩種發型和相配套的發飾,具體什麼等級,什麼身份的貴人才能用,才能梳。同樣的,這兩樣東西,也和禮制不禮制沒關系……”</br>林教授一下就懵了。</br>好像……真沒有?</br>《清會典》也罷,《輿服志》也罷,都只是規定什麼等級配什麼樣式的朝冠、禮服,用什麼樣的顏色、紋飾、圖案,和相應形式的飾物、器具,以及數量等等,至于規定日常梳什麼樣式的頭,用多長多大的發簪……反正林教授是想不起來。</br>他皺起了眉頭︰“那總得有出處吧?”</br>對啊,要是找不到出處,不還是來歷不明的東西?</br>幾人又齊齊的轉過頭。</br>“有,《清宮檔》和《起居注》中都有記載……不過這些資料都不好查。好查的也有,《舊京瑣記》與《京都竹枝詞》都有提到……”</br>李定安指了指木牌,“《舊京瑣記》的《宮闈卷》中描寫的很詳細……稱其由旗人的‘一字頭’演變而來,有的叫‘望月髻’,有的稱‘四面觀音’,統稱為‘一字長福’,《京都竹枝詞》中‘頭名長福太荒唐,金架銀簪二尺長’,說的就是這兩樣……</br>慈禧發明的大拉翅,就是根據這種發型演變而來的……其實道光時期的大拉翅比這更夸張︰長兩尺四寸,寬一尺,面積等同于三十二寸的顯示屏……因為實在是戴不動,慈禧才改進了一下,縮減到了四分之一……”</br>林教授的眉頭皺的更緊,其他的人都愣了︰記載的這麼詳細?</br>聞總眯著眼楮︰“既然這麼多史料都有提到,為什麼沒听過有出土的?”</br>“一是貴,所以造的少︰你想想,這麼大的發飾,上面得瓖多少珍珠,多少寶石,多少金銀飾物?而道光時期,清政府日漸勢微,財政一年不如一年,特別是自鴉片戰爭之後,完全可以用度日維艱來形容。所以這樣的東西,宮廷中也沒幾件……”</br>二是重,光這麼一塊木牌,再加上玉板,至少就有三四斤,再加上飾物,估計七八斤都不止……身體稍瘦弱些的,壓根就戴不動,再加民間惡潮如評,所以只是流行了短短的幾年就廢止了……”</br>李定安又想了想,“只是這東西太夸張,所以才極為有名,其實慈禧時期的大拉翅也沒有造出幾件,流傳下來的更少︰已知的,現在國博有幾件,故宮也有幾件,除此外,就只有徐州博物館、遼寧博物館、金上京博物館中各有一件……”</br>真的假的?</br>鄭萬九自然堅信不疑,笑的嘴都合不攏了︰李定安說有記載,那就肯定有記載,他說這是孝靜太後用過的,就絕不會出錯。</br>其他人卻是半信半疑,特別是林教授︰《舊京瑣記》之類的民間史料也就罷了,但像《起居注》、《清宮檔》全部由故宮保管,也就是所謂的“秘檔”,普通人根本接觸不到。</br>那這位李老板,又是怎麼知道的?</br>總不能是專門研究這個的吧?</br>正狐疑不已,鄭萬九開始收拾東西。</br>龍尾石的玄武自然不用拿,這東西沒什麼價值,還死沉死沉,所以他只是把發架和扁方放進了盒子里。</br>等收拾好,李定安也起了身,朝著幾位點了一下頭︰“各位,再會!”</br>“等會……李老板,麻煩稍等一下!”</br>林教授站了起來,看了看鄭萬九懷里的盒子,又看了看李定安。</br>再糾結東西的真假和來歷,好像沒必要,因為人家是買主,而非賣家,沒必要給你解釋那麼清楚。</br>所以林教授沒有追根究底,而與之相比,他更好奇李定安的身份︰“李老板家里是不是有長輩在故宮上班?”</br>李定安笑了笑,又搖了搖頭︰“長輩倒是沒有……不過我這段時間正在故宮幫忙!”</br>“幫忙……幫什麼忙?”林教授更好奇了,“你是……考古專業的實習生?”</br>“不是實習生,因為我還沒畢業……不過正在幫故宮搞研究……”</br>什麼玩意?</br>越說越听不懂了……不對,是越說越離譜了。</br>“幫”故宮搞研究……這意思,感情像是故宮專程“請”他去的?</br>問題是,你才幾歲?</br>一群人瞪著眼楮,格外的不敢置信。</br>鄭萬九一下就樂了。</br>看吧,就知道絕對不會有人信,所以為了避免浪費口舌,人多的時候他只稱呼李定安為“老板”,而非“老師”。</br>因為解釋起來太麻煩。</br>樂呵著,李定安又拱了一下手,鄭萬九抱緊匣子,忙跟了上去。</br>剩下的幾位默然不語,等兩人出了店門,才回過神來。</br>聞總越想越是後悔,疑心也越來越重︰他說的,不會是真的吧?</br>真要成了太後用過的東西,那這兩樣,能值多少錢?</br>算少些,也得兩三百萬吧……</br>咬了好一陣的牙,他又苦著臉︰“林教授,真是孝靜太後用過的?”</br>林教授搖著頭︰“我也說不準。”</br>要說是,確實對這東西沒什麼印象,要說不是,人家把來歷、出處,典故講的這麼明白,稍費點功夫,查一下不就知道了?</br>其它不論,那紋飾,那“靜雅嫻淑”的刻字,總能對的上吧?</br>所以說,之前的時候,他心里已經信了六七分。</br>但現在……感覺這年輕人滿嘴跑火車︰故宮是什麼地方,請你一個沒畢業的學生搞研究?</br>也不只是他,更不止是趙總,包括聞總、潘總、沈總,這會都不是一般的難受。他們覺得,李定安更像是在惡心他們︰看人下菜碟,看人上眼藥水是吧?</br>行,那我就讓你嘗嘗打眼、走寶是什麼滋味。</br>絕對的,今天要是問不出個結果,連著一個星期都別想睡好覺。</br>聞總想了想︰“林教授,要不您幫忙問一問,問一問有沒有他說的那些資料?”</br>另一位專家搖了搖頭︰“資料估計不怎麼好查,但問一問故宮是不是有這麼一號人,應該不難!”</br>眾人一下來了精神︰“那就問問!”</br>只要沒這號人,那他說的就等同于放屁!</br>“也不是不行……”林教授猶豫著,拿出手機撥通了一個電話。</br>響了兩聲,電話接通。</br>剎那,林教授的表情都變了一下︰滿臉堆笑,低頭勾腰,好像人就站在他對面似的。</br>“老師,這麼晚打擾您……”</br>“這才幾點,就成‘晚’了?少�@攏 嫡隆  lt;/br>要是李定安還在,就能听得出來︰這絕對是項志清……</br>“是是……”林教授連忙點頭,“就是想請您幫幫忙,問問故宮里有沒有一位叫李定安的,二十出頭……”</br>“等會……”</br>話沒說完,就被項志清打斷,“你說誰,李定安?”</br>一瞬間,林教授心中浮出一絲不詳︰听這語氣,不但認識,還很熟?</br>正愣著神,聞總輕輕的點了一下桌子,他才反應過來︰“對,就叫李定安!”</br>“你在杭州吧,怎麼知道他的……哦,見到人了?”</br>“是……剛走……”</br>“剛走?”</br>電話里的聲音小了些,項志清好像在問誰︰“老陳,李定安去杭州了?”</br>“不知道,不過吳湘給他放假了,整整一星期……嗯,不對?昨天听他說,那東西……就是從杭州發現的……”</br>“唏……”感覺項志清像是吸了口涼氣,隨即,電話里的聲音又大了些,“和他一起的,是不是還有一位,姓鄭?”</br>林教授猛點頭︰“是的老師,叫鄭萬九!”</br>“嘿喲……這小子可以,放假了都不忘為研究做貢獻?”</br>“屁,研究有兩件就足夠了,他就是跑去撿漏了……別扯閑話,問問怎麼回事?”</br>“對……”項志清笑了一聲,“怎麼回事?”</br>“他……他來賣畫,是周臣的《秋山勁松》……之後買了一件葉仲三的鼻煙壺……”</br>林教授事無巨細的說了一遍,包括小宰了李定安一刀的經過,特別是李定安對發架和扁方的解釋,幾乎是一字不差的復述了一遍。</br>話剛說完,電話里又傳來另一位的輕咦︰“好東西啊……”</br>“是不是又能開課題了?”</br>“那肯定差的遠,這東西和大拉翅差不多,早研究透了。但這東西很少見……我要沒記錯,應該是面世的第一件長福冠,也是與孝靜太後有關的第一件文物……嘖嘖,才花了五十萬?這小子可以,又賺了五六百萬……”</br>“哈哈……听到了吧……你說你們惹他干嘛?”項志清頗有些幸災樂禍,“是不是更難受了?還不如不知道呢……”</br>笑了一陣,項志清又說︰“李定安沒說謊,還說謙虛了︰他確實沒畢業,才是研一,不過國博和故宮聯合邀請,請他負責與京大的合作項目,听清楚,是部級項目……”</br>項志清稍頓了頓︰“我這麼說,你就能理解的深刻一些︰只說字畫鑒賞,丁立成和楊麗川都沒有他專業,包括現在,這兩個都在給他打下手……”</br>“嗡……”</br>听到後面這一句,林教授的臉都木了一下︰丁立成先不提,但楊麗川在美術界是公認的最有希望達到項志清這樣的成就,達到“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這種級別。</br>所以不管在美術界,還是在字畫鑒賞圈,楊麗川都處于“金字塔尖”的人物。</br>而項教授竟然說,楊麗川的字畫鑒賞水平不如李定安?</br>更甚至是,只是在給他打下手?</br>這要不是項志清親口說出來的,林教授絕對不會信……</br>電話里又傳出“打電話,讓他回來請客”之類的對話,然後就成了盲音……</br>雖然沒開免提,但聲音不小,一桌人听的清清楚楚。</br>聞總眼前一黑,差點栽過去︰五六百萬,他全部的身價加起來有沒有這麼多?</br>其他人也面面相覷︰今天這臉,可算是被打的啪啪響。</br>所以說,李定安之所以解釋這麼清楚,絕對是故意的︰讓你們看人下菜碟……這下更難受了吧?</br>真的,越琢磨就越難受,越回想就越丟人︰當人家是生手,是棒槌,到頭來,自個成了傻x?</br>更難受的是,五六百萬的東西,就這麼眼睜睜的飛走了?</br>就像項教授說的,還不如不知道……</br>(本章完)</br>(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方便以後閱讀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第1章 還不如不知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第1章 還不如不知道並對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