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大禮議開始

第19章一切戰術轉換家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遼東百夫長 本章︰第19章一切戰術轉換家

    楊慎詭辯

    朱厚璁對這套話術相當的熟悉,過去在歷史書上看到這段記載的時候他就十分疑

    為什麼嘉靖會在剛登基的時候就拼了命的和掌管兩朝後宮的張太後和權傾朝野的楊廷和對抗,拒不接受要把自己過繼給武宗一脈的做

    而現在,朱厚璁似乎有些真正體驗到了嘉靖的身不由

    滿朝文武皆是楊廷和的黨羽,而一旦自己被過繼給了張太後,就連後宮都變得不安全了起

    除了硬挺,他沒有任何的辦

    “我父興獻王同樣是憲宗一脈,如何法理不正?且憲宗在位時,多疼愛于我父,常曰︰國有聰慧如爾,社稷之福”

    朱厚璁開始睜著眼楮編瞎

    而朝堂之上的楊廷和听到朱厚璁對自家老爹毫不掩飾的自吹自擂,忍不住翻了個白

    合著您下一句話是不是要說我老爹當年差一點就當皇帝,而我爹只有我一個兒子,四舍五入我就是皇太子啊,所以今天我當皇帝跟我老爹這一脈合情合理是

    “憲宗往事已不可考,還望陛下以天下為重……過繼于張太後一脈,以絕天下藩王之妄”

    楊廷和補充道,最後一句是提醒,也是威

    既然你能以藩王入繼大統,那麼其他的藩王為什麼不可以呢?

    你不過是運氣比較好,被我和張太後選中罷

    既然你都可以

    朱厚璁听到這話後,沉默不語,就連王瓊都沒有再發

    畢竟,在朝堂上很多人看來,朱厚璁在同後宮的張太後和內閣楊廷和的任何一方的對抗中,都是實打實的弱勢的一

    而出于帝國的穩定,或者說的,出于對于朱厚璁人身安全的擔

    王瓊這些人實際上並不願意朱厚璁和張太後楊廷和等人鬧得太

    大明已經不能在承受失去一位年輕的皇帝的傷痛

    朝堂鴉雀無聲,面對楊廷和和楊慎父子輪番上

    看著面前沉默不語的文武,朱厚璁一瞬間感覺自己在孤身一人對抗著整個世

    這就是……大明的皇帝嗎?

    朱厚璁在心里苦

    就連現在,面對朝臣們在楊廷和指示下的威逼,他都只能一再退

    言語上的爭執毫無意義,朱厚璁需要找到可以打破僵局的機會,而歷史已經給他找出了答

    既然朱厚璁和王府的幾個人面對京城的文官集團的集體進攻毫無招架之

    那麼,不妨不再將戰場局限在京城,局限在內閣控制的範圍之

    “朕欲效法歷代賢君明主,大開經筵,以討論國家禮儀制”

    朱厚璁掃視著面前的文武群

    “陛下有這份心自然是好”

    楊廷和見嘉靖這樣說,感覺也許是朱厚璁已經認識到了現實,松了一口

    然後說

    “臣這就挑選內閣官員和六部尚書及翰林院有的精通儒學之人,在文華殿以待陛”

    事實上,明朝在建國的時候是沒有經筵這一制度的,而且這個制度還是被朱元璋大加批

    洪武十五年,大臣桂彥良向朱元璋上了一封題為《太平治要》的奏折,首次提出“今當大興文教之日,宜擇老成名儒,于朔望視朝之際,進講經書一篇”

    那麼這個制度是在什麼時候形成的呢?

    那還得是你第英宗!

    當時控制朝政的“三楊”以皇帝年幼為由,由楊士奇主筆,上了一封題為《請開經筵疏》的奏折,自此之後,經筵就成了明朝制度,一直持續到明朝滅

    而今天,听見朱厚璁似乎是太受打擊,竟然主動要求內閣安排經筵,楊廷和和大學士梁儲對視了一眼,各自松了口

    皇帝以另一種方式退讓了——

    也許可以算得上是件好

    而關于參加經筵的人員,除了听課的皇帝之外,明朝參加經筵大體還有七類

    知經筵事,總領經筵一切事務,前期由功勛大臣擔任,後來基本由內閣首輔來擔任;

    同知經筵事,協助知經筵事處理相關事務,一般23人,多由內閣大學生或各部尚書、侍郎擔

    經筵講官,負責向皇帝講解經史子集,一般由兼任翰林院編撰以上職餃的各部高級官員、國子監祭酒擔

    侍經筵官,皇帝特許參加經筵的官員,不負責任經筵之事,只是旁

    展書官,負責為皇帝展掩書籍,一般由翰林院編修擔

    書寫講章官,負責謄寫經筵講章,一般由編修或中書舍人擔

    經筵執事官,這是一個統籌,具體包括四類人,分別是鴻臚寺堂上官1人,負責鳴贊;錦衣衛堂上官1人,負責警衛;侍儀御史2人,負責禮儀;給事中2人,負責監督官員禮這段復制的縮略版本,有興趣的老爺們可以找詳細版本的進行學)

    而朱厚璁一眼就抓住了這個可以自己指定人選的侍經筵官身

    “朕欲效法燕昭王設黃金台,以攬天下賢才,張榜天下,在城東設高台,供酒食以求名士……有辯論優勝者,可加侍經筵官,與朕共听當代大儒講解經典——”

    “當然,期間的一切花費由內府的承”

    朱厚璁淡淡的說道,而對于朱厚璁這種像武宗一樣偶爾抽風的spay行為,楊廷和並沒有第一時間發出指

    實際上,他也沒有什麼理由制

    皇帝想要通這種方式挑選幾個賢人來和自己談談心,一不涉及官員任命,而不涉及朝廷開

    更談不上破壞法制,違背道

    畢竟,設置高台招攬賢才這種事情,孟子朱子看了都說

    對于現在理學大盛,遵奉朱子的這幫文官們來講,怎麼能說朱熹他老人說的不對呢?

    這不是欺師滅祖嗎?

    所以,盡管內閣對于皇帝放著京城這麼多京官不挑,非要去滿大明的找人參加個勞什子辯論大賽來參加經筵的

    明面上還真的不能反對什

    “不知辯論要以何為題目,又以何為標準?”

    大學士梁儲謹慎的看了朱厚璁一眼,問

    作為同樣資歷頗深的老油條,梁儲謹慎的把握著話語的尺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從大禮議開始》,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從大禮議開始第19章一切戰術轉換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從大禮議開始第19章一切戰術轉換家並對大明︰從大禮議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