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武舉,郭宗訓不是不知道,可是武舉真的沒有多少人願意參加,有本事的不用參加武舉在軍隊也能混出頭,沒本事的就算是參加武舉,考出來的成績也是慘不忍
想要推行武舉談何容易,首先去哪里找那麼多讀過書的丘八,人家都讀書了,為何不去考科舉,干嘛要去過到頭添血的日
“文遠!其實武舉最大的障礙是識字率,能讀書的人,誰願意去當兵,而朝廷開武舉怎麼也要考一考《孫子兵法》、《六韜三略》”
“普通士卒不識字,朝廷可以派出士子教授士卒讀書識字,當然不用去讀那些《四書五經》靠科舉的東西,完全可以從軍規開始,然後可以學習兵法、戰
大周一統天下肯定有不少經典的戰例,這些戰例完全可以與古代的經典戰例合在一起編纂成書講給士卒
並且給出硬性要求,士兵想要做軍官,就必須讀書認字,考不上武舉的士兵就不能得到提拔,最多能到什長這個級”
“文遠!若是如此,一年要取多少武舉才夠?”
“若是把武舉改個名字,叫做武備學堂是不是就行這些錄取的士兵還要在武備學堂經過系統的學習才能分配到各個軍隊中任
殿下覺得從武備學堂出來的這些軍官,與普通士卒是不是就形成了區別,當普通士卒看到這些榜樣,是不是就會努力學習,爭取自己也考上武備學”
“文遠的意思是武臣也成立一個類似國子監一樣的學府嗎?”
“殿下英明,確實如此,成立武備學堂還有一個好處,比如那些身居高位掌握兵權的老將,退下來後可以放到武備學堂去教
也讓老將們過一過為人師的癮,雖說這些老將講理論可能弱一些,可是講實戰經驗,那可是碾壓的存”
“這確實是個好主意,再配合著士兵退伍後的安置待遇,朝廷以後豎起招兵旗,有的是來當兵”
宋文遠搖搖頭道︰“既然提高了士兵的待遇,那麼軍隊就不是誰想進就能進的,不能吃苦,沒有為國捐軀的覺悟,斷不可招入軍”
“你這是打算走精兵路線,如此一來朝廷的軍費開支可就要暴漲”
“殿下!若是走這樣的精兵路線,朝廷其實沒有必要養這麼多兵,能夠對外作戰的士兵,有個二三十萬人馬就足夠”
郭宗訓皺眉道︰“二三十萬哪夠,不說別的,就一個北方防線要多少人馬?更別說如今蠢蠢欲動的西北,以及西南那些土人部落都不是省油的”
“臣說句不中听的話,與其年年花費巨額的防御軍費防備敵人的進攻,不如投入軍費主動進攻,將戰爭燒在敵人的境
最好的防御就是進攻,只要我大周將周邊這些蠻夷都打服了,就算我們的邊境只放一個巡檢司,他們也不敢造”
“文遠這話倒是暗合兵法,兵法有雲︰‘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忌桿一石,當吾二十石’,因糧于敵自古都是兵法最上
可是這話對于中原適用,對于北方的草原卻不適用,茫茫草原上,地廣人稀,那些牧民又是趕著牛羊逐草而居,漢唐之時都能將草原部落打服,可是卻依然無法久
無他,我中原百姓適應不了北方寒冷的氣候,在草原上無法生”
“這就是臣說的要發展工業的原因,草原上不能種地,但是有各種礦藏,比如石炭、鐵礦、金銀、食鹽、堿等,這些礦物開采出來都能帶來大量的收
當然要想實現這一切還需要大量的基礎建設投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道路建若是沒有方便快捷的道路進行貨物運輸,那麼就會造成極大的物流運輸成
北邊的這些礦物運到中原將會比成本翻上幾倍,就算能夠運到,老百姓也用不”
“你說的這些都太過遙遠,就算想要實現這些首先還得朝廷有錢,沒有錢一切都是浮”
“殿下說到點子上了,這也是臣急于組織海貿船隊的原因,只有打通海上貿易通道,將我華夏最具競爭力的商品賣出去,換回國內發展急需的糧食、銀錢,甚至是人
有了這些,我們就不用征調百姓投入到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當中,徭役對百姓的傷害歷史有太多的記
因為徭役而造成朝代更迭更是層出不窮,因此朝廷當務之急是取消無償征發徭役,即使要征發徭役,也要給百姓一定的補
哪怕比市價低一些,也不能讓百姓白干不然百姓破產之後會引發什麼,不用臣說,殿下也清”
“本宮是全力支持你的海貿行為的,文遠暫時需要本宮做些什麼?”
“臣到沒有什麼要求,只是對臣采購精鐵等行為不要給予太多的限制,畢竟造船是需要大量的精鐵”
“這不是問題,回頭本宮就與鹽鐵司打個招呼,讓他們不要干涉你的采購,不過你要保證海貿有足夠的利潤,不然本宮無法堵住那些儒臣的”
“利潤的問題殿下大可放心,等到海貿正式開啟之後,臣可保證每年為朝廷貢獻百萬貫利潤,以及至少百萬石的糧
利潤的問題殿下大可放心,殿下需要擔心的是有臣打開了海貿這個口子,會有人跟上,到時候沿海地區會出現一批造船出海的
當然臣不是反對他們出海與臣搶生意,而是提醒殿下,臣出海是為朝廷效力,為朝廷牟利,他們出海掙下的每一兩銀子都是為了自己牟”
郭宗訓摸著下頜上剛剛長出來的絨毛,皺眉沉思了半晌說道︰“文遠的意思是說,要警惕私鹽的故事重
趁著現在所有人都沒有海貿這個概念之前,提前籌劃好海貿征稅關可是天下靠海的地方那麼多,如何才能堵住所有的走私海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