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乾越慌,他就越省時省力。
這就是兵法上講的,攻心!
“殿下,不去驛館,我們住哪里?客棧嗎?”
這嘉州城看上去,沒有什麼像樣的客棧。
羋能聞著空氣里那股腥咸的味道,伸手往東南方向指。
“去海邊。”
他想親自見一見,未來會加倍運往西楚國都的海鹽,到底是怎樣生產出來的。
……
早在羋能的馬車進入嘉州城的那一刻。
正與陳皇後所獻的當地漁女荒唐了一夜還在睡的張承乾得到消息,嚇得一把將懷里的漁女推到床下。
看到美人抹淚,他也顧不得上前去撫慰,連忙喚人穿戴好,等著羋能前來拜見。
可這一等。
從午後等到傍晚太陽落山,也沒等來人。
“快去傳喚驛館的官員!”
羋能進城的時候驗明身份根本沒有隱藏身份的意思,而嘉州離著西楚國都沒有十萬八千里,快馬加鞭也得走上許久。
更何況羋鐸那老不死的都一條腿邁進棺材里了,身為最受羋鐸喜愛的七皇子,不可能私自雲游到海邊來打漁玩。
只能是由于張君臨好大喜功,北齊的趙旦又將項於期殺了,和談陷入了僵局才來找他的。
“既然為的是和談,還不主動來找朕,這位七皇子的派頭可真大!”
張承乾可不打算慣著這位七皇子。
項於期死了。
宋時真昨天又向他匯報,說是大嬴與西楚已經在西北地區開戰,打得正不可開交。
自然不會再抽調兵力殺到南越來。
也就是說,金陵里扣押的那五萬余俘虜,可能就是西楚在國內最強勁的兵力。
他掌握了這五萬余俘虜,在這次和談里也擁有了必爭的手段。
“別的不說,朕要先將海鹽給他們砍掉一半,再把貢糧砍掉一半!”
至于為什麼不是全部砍掉。
假如南越在西楚國的眼里沒有了存在的必要,那麼也就沒有了他存在的意義。
到時候,等西楚與大嬴國打完仗,第一個遭殃的就是他!
“如果那個逆子能夠像以前一樣听朕的話,朕也不必夾著尾巴做人!”
張君臨能夠像墨青一樣為他所用,還可以鎮守邊關。
他張家的南越國少說還能再延續兩代,如今……唉!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及時行樂。
“人呢?人怎麼還沒來?”
一直等到肚子咕咕叫,餓得前胸貼後背,快到晚宴玩樂的時候。
還沒看到羋能,張承乾急眼了。
雖說好飯不怕晚,但來得太晚了,難道他要把接風宴做成消夜嗎?
兩國邦交,可沒有這麼失禮的做法。
“陛下!陛下不好了!”
這時,派往驛館的官員大呼小叫地小跑到殿內。
張承乾听到這句話,頓時一個頭兩個大。
“無故喧嘩!成何體統!”
“還望陛下恕罪,實在是……”
官員咽了聲口水這才有力氣接著往下說。
“西楚七皇子的下榻之處不在驛館,驛館沒有收到來自西楚國的報備,據嘉州守城的士兵所說,西楚七皇子的馬車出了城,往海邊去了,說要去看鹽場。”
看鹽場?!
張承乾慢慢地坐下,百思不得其解。
“他不是來談和的,他是來買鹽的?”
買鹽?
底下的官員撇了撇嘴,搶鹽的還差不多。
南越國幾乎是按成本價把海鹽運到內陸去送給西楚國,還用得著專門派西楚七皇子來買嗎?
“不對!羋能是來看海鹽的產量的!”
張承乾倒是不傻,一下子就看穿了羋能的野心。
底下的官員聞聲嚇了一跳,連忙請示。
“是否派將士前去攔截?”
攔截?
羋鐸最喜愛的七皇子,羋鐸都舍不得動一根手指頭,他把人攔下,那羋鐸一定狠狠地記他一筆賬。
可是不攔……
那西楚國知道海鹽的產量後,一定會提出更加苛刻的條件。
張承乾瞻前顧後,不知該作何決定時。
一道暴喝聲響聲。
“陛下!末將收到消息,稱鎮州有異動,好像有人在招兵買馬。”
原鎮州守將姜誠站在殿外,朝著殿內抱拳一拜,說出一個讓張承乾心驚肉跳的“事實”。
“招兵買馬?!好!真好!”
好一個張君臨!
殺了夏國丈不夠,還敢招兵買馬,這是想要造反!
“姜守將,你是從何得來的消息?”
“陛下近日來疏于政事,想必不知,這則消息早在數日前便已在嘉州流傳開來,許多無家可歸的流民與百姓,听聞鎮州一帶有人在招兵買馬,全部涌到了鎮州去,想搏個富貴。”
姜誠沒說一個字的假話。
只是這招兵買馬。
招的兵,是未來能參戰的兵。
買的馬,是響應太子殿下發展耕地用的牛馬。
他一直在尋找機會,帶兵返回鎮州,如今,終于有了合適的機會。
“姜守將,你意下如何?要帶兵返回鎮州,鎮壓反賊?”
張承乾目光似箭地落在姜誠的身上。
別以為他不知道,如今負責打理鎮州一切事務的,就是姜誠的弟弟姜助。
而姜助還是那個逆子一手提拔上去的!
“陛下,末將以為就像權貴世家不將兄弟二人放在同一陣營,保留一脈能夠血脈延長一樣,陛下也不可將所有兵力全部交給末將前往鎮州鎮壓反賊。”
姜誠的這番話,讓張承乾暗中松了一口氣。
仔細一琢磨,他便明白,姜誠是在向他表達,身為老牌權貴的姜家,不可能兄弟倆同時站在那個逆子那一邊。
也是。
那個逆子雖在金陵富有人望,但到底是彈丸之地,而他這個在任君主正值年富力強。
除了姜助那個投機倒把的站在逆子陣營里,想著搏個從龍之功,跟著他一起北上的姜誠,此時再站隊到逆子身邊也無用處。
話雖如此,但他還是留了一個心眼。
“姜守將想要多少兵力去鎮州鎮壓民變?”
“若是打探情報,一百即可。”
姜誠抱拳一拜,掩下眼底的真情實意。
一百?
張承乾覺得這一百兵馬扔出去,還不夠反賊喝口湯的。
“若是鎮壓反賊呢?”
“五千即可。”
姜誠沒有獅子大開口,又是抱拳一拜,對著張承乾解釋他的意圖。
“那些亂民,是由于陛下離開金陵許久,受人挑唆,以為棄他們于不顧,才會選擇成為反賊,但若是末將領著士兵返回鎮州,大家便知道陛下遲早會回金陵。”
“那時,民心自然會歸順于陛下,不會鎮壓,也會變成良民,說不定還會倒戈相向,不費一兵一卒,讓鎮州重新掌握在陛下的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