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然弄不明白迎親隊伍為什麼會出城,但是我知道,婚禮的過程都是由司儀來主持。
接親的路線,也應該在司儀的規劃當中。
施棋出去不久就帶回了一個消息︰“司儀就是客棧里失蹤的那人。”
我雙目不由得微微一縮︰“順著迎親隊伍走的路線走一遍再說,那麼多人的隊伍,不能一點線索都留不下。”
“我倒要看看,這麼一支隊伍都哪兒去了?”
迎親隊伍雖然沒有固定的人數,但是在古代根據結親家庭的身份,抬轎和吹鼓手的人數卻是固定的。所以,大戶人家的接親隊伍,大概會在五十到一百人左右。
我雖然沒有仔細清點過人數,但是也能大致估計出那支接親隊伍,肯定超過了五十人。
這麼多人,全都沒回來?
我不信,這麼多人失蹤會毫無蛛絲馬跡。
我一路打听著,跟著接親隊伍的方向走,一直走到了一個叫做“靠背巷子”的地方才停了下來。
葉開往巷子兩邊看了一眼道︰“這巷子怎麼這麼奇怪,道兩邊的房子怎麼都是背靠背?”
古時候建房子,講究的是坐北朝南,往往在同一個地方的房子會朝向相同。也就是,後面一家的大門是對著前面一家的後院牆。
當然,有些地方也會出現,對開門的巷子。也就是路兩邊的院子大門相對。但是又不會正好門對門,總要錯開一點位置,免得造成兩家對沖。
這種對開門的巷子,雖然有一家不是“坐北朝南”但是能形成“陰陽抱合”,也沒犯風水上的忌諱。
但是,這種背對背蓋房,確實陰陽背離。肯定要有一戶人家陽氣不起,另外一家陽氣過盛,兩家都會家宅不寧。
如果說,僅僅一兩家發生這樣的情況,倒也沒什麼?可是,整條巷子都是如此,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我輕輕一擺手,葉歡、施棋便與我站成了“品”字形,往巷子里走了過去。
我們還沒走出多遠,就看見牆角上的紙錢。
施棋撿起紙錢看了一下︰“紙錢是新的,迎親隊伍怕是在這兒遇上送葬的了。”
“不過,送葬的隊伍怎麼會在這兒停了呢?”
按照婚喪嫁娶的風俗,迎親隊伍遇上了送葬的隊伍的時候,是迎親的讓路。從民間風俗上說是“死者為大”,從陰陽學的角度講,是“吉不沖凶”。
通常的情況下,兩只隊伍走到頂頭的時候,會是迎親的退到道邊,等著出殯的人過去。如果,迎親的人講究一些的話,會在棺材過去之後,扔上幾個銅錢或者放一掛鞭炮去去晦氣,免得沖撞了自己的喜事。
現在,這里只有紙錢,沒有銅錢,而且紙錢就到了巷子一半的地方,沒再往前撒。
可見,當時是棺材堵了巷子,沒讓迎親的人過去。他們才不得不調頭,去了別的地方。
棺材會停在路中間,八成是因為棺材落了地,不然,出殯的人不會停住不走。
施棋也想到了這點,她蹲在地上找了半天才說道︰“這里沒有棺材落地的痕跡。”
葉歡比劃了一下巷口到這里的距離︰“要我看的話,迎親隊伍根本沒進巷子。只是到了巷子口,看見了棺材就調頭了。”
“迎親不走回頭路,他們就算等著對方把落地的棺材綁好抬走,也不可能往回走。再說了……”
葉歡馬上又提出另一個疑點︰“一座城里,辦紅白喜事的就那麼幾家,互相之間還都認識。他們辦事之前不互相通個氣嗎?”
葉歡說的沒錯,過去主辦紅白喜事的人不多,也就那數得著的幾家。
為了避免迎親遇上出殯,司儀之間都會事先打個招呼,確定好誰走那條路,這樣也就避免了尷尬,也免得東家心里不痛快。
按照常理,雙方不應該遇上。
我在巷子里走了幾步道,用手在牆面上刮了一下才說道︰“迎親隊伍沒出城,就在這院子里面。”
“他們穿牆進院子了?”葉歡順手一掌拍在了牆上,那面牆竟然整個飛了出去,砰的一聲落在了地上。
原來,那面“牆”只是一塊被抹上了牆灰的木板。
木板背後甚至還留著一片清晰可見的腳印,看樣子,當時迎親的隊伍是非常有秩序的從這道缺口里走進了院子。
葉歡循著腳印往前走了幾步才說道︰“狗子,你說,以前那些捕快有沒有發現過這些疑點?”
“如果,他們連這麼明顯的疑點都發現不了,還敢說自己是捕快麼?我覺得……”我的話說到一半的時候,葉歡忽然轉身拔刀指向了遠處倉房︰“誰?出來!”
葉歡話音剛落,我就看見那倉房里往外的敞開了大門,黑漆漆的倉房里面伸出來一只瘦得像是柴火棒子一樣的手來︰“給我點吃的吧!”
我對著葉歡他們打了個手勢,自己慢慢往那人身邊走了過去,等我走到近前才看清楚,那倉房里竟然趴著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太太。
對方翻著一雙白花花的眼楮哀求道︰“給我點吃的吧!”
我對施棋打了個眼色,後者從包里拿出一袋壓縮餅干遞到了我的手里。
我用餅干在那老太太手心里踫了一下,馬上又縮了回來︰“我有話,要問你,你跟我說實話,我就給你吃的。”
那老太太嘿嘿笑道︰“你不給我吃的,我就不說。反正啊,我不著急!”
葉歡向我傳音道︰“狗子,別磨蹭了,我聞到她身上的死人味兒了。這老太太活不久,你別連該問的都沒問出來,就讓她咽氣了。”
據說,人在快要死的時候,身上的氣味會發生變化,要是人身上帶起了死人味兒,那就說明他隨時都能咽氣了。
我把餅干放到那老太太手里,才對施棋說道︰“給她點水。”
老太太摸索著從地上找了個破碗,把水倒進去之後,用涼水泡著餅干往自己嘴里送︰“你們要問什麼?”
我沉聲道︰“今天早上,是不是有一支迎親隊伍從那牆洞進院子了?牆上那個窟窿是誰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