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孫吳

第286章 臨湘昌義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布魯斯老爺 本章︰第286章 臨湘昌義之

    昌義之乃是南北朝時期的一代名將。

    早年跟隨南齊大將曹虎四處征戰,屢立戰功。曹虎擔任雍州刺史後,昌義之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

    曹虎入朝為官後,昌義之便留在雍州,繼續效命于新任雍州刺史蕭衍的麾下,跟隨蕭衍東征西討,蕭衍對其也頗為優待。

    後來,蕭衍代齊稱帝,建立南梁,是為梁武帝。南梁建國後,昌義之也因此成了開國功臣,並且封侯拜將。

    可以說,昌義之此人是極有眼光的,從未跟錯過人,跟著曹虎升官發財,後來跟著蕭衍更是飛黃騰達。

    但這一切也和他的能力出色有關,若非如此,他也不會一直平步青雲。

    在蕭衍登基後的第二年,便給予了昌義之假節、督北徐州諸軍事、輔國將軍、北徐州刺史等一系列官職,然後鎮守鐘離。

    後來,北魏派兵侵擾北徐州,昌義之都將之一次次擊退。

    兩年後,也就是蕭衍稱帝後的第四年,南梁已經擁有了強大的實力。

    于是,梁帝蕭衍委派弟弟蕭宏為主帥,興兵北伐北魏,昌義之也率軍跟隨。

    開戰第二年的二月,昌義之與魏將陳伯之戰于梁城,昌義之敗走。

    四月,北魏以元英為主帥,率軍十萬迎擊梁軍。

    五月,昌義之再攻梁城,最終將其攻拔。

    但此時整個戰局卻對梁軍十分不利,主帥蕭宏和諸將都主張繼續進兵,唯獨昌義之堅決反對,並要求退兵。

    果不其然,隨後梁軍主力果然大敗,昌義之也被迫放棄梁城,移軍扼守鐘離。

    北魏大軍想要乘勝追擊,一舉滅亡南梁。

    梁帝蕭衍卻對形勢看得十分清楚,認為還沒到真正危機的時候。

    于是,命令昌義之完善鐘離城的防御工事,以待魏軍。

    十月,北魏軍主帥元英率眾圍攻鐘離。

    十一月,蕭衍命大將曹景宗都督二十萬大軍援救鐘離。

    大戰的第三年正月,魏軍主帥元英與大將楊大眼率數十萬大軍進攻鐘離。

    鐘離城北臨淮水,魏軍便在兩岸架橋,建浮橋達數百步,作為跨淮通道。

    元英據南岸攻城,楊大眼據北岸立城接應,以通糧道。

    當時的鐘離城中僅有三千人,昌義之督率將士奮力抗擊。鐘離溝深水深,魏軍運土填溝,造井闌、沖車撞擊城牆。昌義之率軍用泥土補修被撞壞之處,沖車雖入,但城牆未壞。魏軍晝夜苦攻,輪番沖擊。昌義之善射,每當有危難之處,便親自去救援,箭到之處,魏軍無不應弦而倒。雙方在一日之內鏖戰數十個回合,魏軍死傷以萬計,死尸堆積的與城牆同高,仍不退卻。

    二月,蕭衍命豫州刺史韋睿自合肥領兵增援鐘離,並受曹景宗節制。韋睿成功抵御魏軍的攻勢,曹景宗便派人潛水入城送信,昌義之這才得知援軍到達。鐘離守軍聞訊後,勇氣倍增。

    三月,韋睿乘淮水暴漲之機,派斗艦襲擊魏軍。另以小船載干草,灌以火油,趁風縱火,焚燒浮橋,並派出敢死隊沖擊。當時,大水特別湍急,突然之間,浮橋盡毀。梁軍奮勇沖殺,無不以一當百,呼喊聲震天動地。

    魏軍大敗,元英見橋斷,便脫身棄城而走,楊大眼也燒營而去。

    此戰,魏軍溺死者、被殺者,多達三十萬之眾。

    鐘離之戰,是南梁政權建立初期最輝煌的一場勝利,強大的北魏王朝也因此由盛轉衰!

    此戰的功臣有三人,分別是韋睿、曹景宗、昌義之。但若非昌義之死守鐘離,留給了梁軍組織力量進行救援的時間,也就不會有後來如此輝煌的大勝!

    昌義之真可謂居功至偉,此戰過後也因此位極人臣。

    可以說,以昌義之在歷史上的表現,絕對是一位能征善戰,能攻善守的良將。實在要給他找一個相似之人的話,我覺得他可以比肩張!

    昌義之此人論長相也著實普通,丟在人群里也毫不起眼,但他的一雙眸子卻炯炯有神,透露出了一種堅定、果決。

    正是他的這種眼神,讓我認定了他是一位值得爭取的將才!

    但昌義之乃是劉裕鄉黨,如今卻被周瑜委以原職,所以他要麼是詐降,要麼就是有什麼原由,所以才答應歸降。

    作為武將,一般不會像文官那樣隨波逐流,或者講究什麼良禽擇木而棲。一般都是士為知己者死,或者為一主死忠。

    但我之所以認為他可以比肩張,除了二人相似之外,經歷也是有所類同。

    歷史上的張,本為冀州刺史韓覆的部將,後來冀州被袁紹所得,他又轉投袁紹帳下。再到官渡之戰,袁軍大敗,袁紹病亡,張也被曹操所俘獲,因此轉而又為曹操效力。

    這一世的張,經歷也和歷史上類似。

    反觀歷史上的昌義之,本是南齊將領,先是曹虎的部將,後來又成了蕭衍的部將。直到蕭衍稱帝建國,就成了從龍之臣。

    由此可見,昌義之這人也不是愚忠之人,而是看得清形勢,也和文官一樣是講究良禽擇木而棲,是有眼光的人。

    如今的南方,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我方勢大,而劉裕勢弱。別看之前我和周瑜分析得頭頭是道,把劉裕吹上了天,但在其他人眼里,就是我方強,劉裕弱,這一點沒跑了。

    以昌義之這人的眼光,也肯定會選擇我而不是劉裕!

    哪怕二人是鄉黨,但那又怎麼樣?鄉黨也只是在一個勢力內部有用,能保證昌義之受劉裕信任,僅此而已。而劉裕也並沒有多麼重用昌義之,否則也不會委任他在此地擔任守將了。

    總之,我相信,昌義之是真心歸降于我軍沒跑的!

    隨著眾人一一就坐,我和周瑜坐在上首,文官席以劉巴為首,廖立、韓玄次之。

    武將席則以孫瑜為首,昌義之次之,然後依次是周泰、張南、宋謙,王強則因為是我的親衛統領,所以並不在此。

    一場宴會,談笑風生,賓主盡歡,拉近了我和幾人之間的關系,也讓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了劉巴、昌義之、廖立等人。

    最後,宴會一直持續到深夜,直到連我都喝醉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血之孫吳》,方便以後閱讀血之孫吳第286章 臨湘昌義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血之孫吳第286章 臨湘昌義之並對血之孫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