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島。
細川氏的內部爭斗雖然沒有平息,但對明入貢之事卻從未停止。
倭國對明入貢始于永樂元年,在倭國稱臣納貢的前提下,明朝對其開放貿易,雙方就此簽訂了《永樂勘合貿易條約》。
據統計,永樂二年至永樂八年,倭國對明朝貢多達十次,而明朝遣使倭國也達八次。雖然明朝規定倭國十年才能朝貢一次,每次限定在兩百人以內,且船只不能超過兩艘,但是雙方都沒有嚴格執行。
倭國為了獲取貨幣和商品,幾乎每年一次甚至多次朝貢,且每次進貢的船只、人員均超出數量。為獲得更多的賞賜,倭國配合明朝打擊倭寇,明朝會賜予其更多商品和貨幣。明朝每次惠賜的太多,導致倭國在後期開始逐漸不遵守限定的人數和船只。
就在1510年(明正德五年、倭永正七年),細川氏與大內氏假借“倭國國王源義澄”的名義,聯合向明朝派出遣明船,支持大內氏的了庵桂悟作為了正使。當時大內氏派出兩艘船,細川氏僅派出了一艘,但細川高國不甘心在明倭貿易中處于劣勢地位,于是秘密派遣宋素卿搶先前往明朝貿易。
宋素卿至明朝京師,因無國書,便以黃金千兩賄賂了太監劉瑾,劉瑾大方賞賜其飛魚服,宋素卿還得以參加了正德五年正月,朱厚照舉行的大祀慶成宴。通過劉瑾的關系,宋素卿得明政府破例賞賜。受到禮部不得再充任使臣的警告後,宋素卿才在五、六月回倭。
宋素卿回倭後,了庵桂梧所率的貿易船才到寧波。這一次對明貿易中,因有武士途中持刀殺人,明朝決定此後只許倭國五十人進京。了庵桂梧一行二百九十二人對此規定表示不滿,集體至杭州抗議,要求取消或放寬限制。明吏堅持規定,無通融余地,了庵桂梧只得選出五十人進京。但此時,明朝北方劉六劉七起義鬧得正盛,官員害怕途中發生意外,奏請將貢物暫存市政司庫,將例給價放回。京城明廷準奏,並頒發了正德新勘合貿易憑證百道,規定下次貿易時繳回舊勘合。
也正是這次貿易,後到的大內氏反而佔得優勢,正德勘合落于大內氏手中。
如果歷史不發生改變,明嘉靖二年(1523年),細川氏和大內氏各派遣的對明朝貿易使團抵達寧波後,會因勘合真偽之辯而引發沖突,進而引出爭貢之役。不過本時空,由于宋洲的親自下場,朱厚照已提前下旨加強海禁,倭國也就沒有機會鬧出大動靜。
瞧宋素卿滿臉愁容,獨自喝著悶酒,細川氏負責對明朝貢貿易的家臣湯四五郎走至近前,詢問道︰“宋君是遇到了什麼煩心事嗎?”
“不瞞大人,我剛剛收到了消息,明朝突然下旨加強海禁,還不知該正策對細川氏的朝貢貿易是否有影響。”宋素卿擔憂道。
“什麼!此事可當真?”湯四五郎大驚失色道。
宋素卿無奈搖頭道︰“此事,我亦是從來往長崎的商人那里听說,想來這個消息是由宋洲人傳出,至于真假,還得等夏秋季明朝的走私商人到來後,才能知曉。”
“不行,這個消息,我必須得立即上報給家督。”湯四五郎轉身就要走。
宋素卿急忙喊道︰“大人,消息還不知真假,此時上報,只會徒增家督的憂慮。”
“宋君,你還是不懂家督的品性,家督大人不怕事多,就怕手下人對其隱瞞。”湯四五郎說完,快步離開。
宋素卿听到湯四五郎的提醒,心里不由得恍然,自己終究是太年輕了。
宋素卿原名朱編,江浙鄲縣人。弘治八年(1495年),倭使堯夫壽莫率領對明貿易團抵達寧波,其父朱漆匠受湯四五郎的委托,幫忙代購漆器。但直到倭商回國,其父都未能按價交貨,遂以子朱編抵債。
朱編自幼習得歌唱,歌技了得,深受倭商的喜愛,因此成了侍奉細川氏的家臣,並改名宋素卿。
這個時期的細川氏內部爭斗不斷,連家老們都要人人自危,何況是像宋素卿這樣的外來低級家臣,如果不是自己熟通明朝的人際往來,只怕自己一點利用價值都沒有。
一想到明朝海禁之事,不管真假,現在必須得給自己謀一條退路了。或許出海,做個小海主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宋素卿突然想到。
~~
舩假臐@ 鈉較亍 br />
年僅十八歲的林九鳳顯得有些稚嫩,看他做事笨手笨腳的模樣,逗得船上的前輩們哈哈大笑。
林九鳳這個名字听起來有些娘氣,但在明朝男孩取女名,祈求好養活,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
引林九鳳入門,做這走私買賣的,是泰老翁。
說起這泰老翁,還頗有些傳奇,此人原先不過個漁民,只有破漁船一艘,也不知走了什麼狗屎運,遇到貴人相助,短短兩年便發跡起來,手下更是召集到百來個敢打敢拼的兄弟。
“阿鳳,今後在船上好好看,好好學,不懂的就問。”泰老翁語重心長道。
林九鳳撓了撓頭,誠懇道︰“明白,泰叔,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
拍了拍林九鳳的肩,泰老翁鼓勵了一番,見碼頭上有衙門小吏到來,他趕忙上前應付。
又是送銀子,又是客套拍馬屁,這才將“瘟神”送走,泰老翁啐了口唾沫,旋即下令升帆出海。
待船只離港,林九鳳才忍不住好奇問︰“泰叔,咱為啥要給貪官污吏送銀子?”
泰老翁點撥道︰“朝廷有海禁的旨意,凡事大船需立即銷毀,不得出海,但這大船如何定義,可不就是這幫貪官開口吱一聲的事。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這銀子不給,以後咱們的買賣就不會太平,阿鳳你可記住了,海上討生活,不止有打打殺殺,還有人情世故。”
“我記住了,泰叔!”林九鳳點頭道。
泰老翁不放心,又叮囑道︰“還有一句話叫‘閻王好見,小鬼難纏’,愈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你就愈是要客氣,一旦招惹了他們,沒準會暗中使絆子。”
林九鳳敬佩道︰“泰叔,您可懂的真多,怪不得他們都服您!”
泰老翁笑道︰“哈哈,好小子,馬屁功夫不差,今日泰叔我心情好,帶你去拜拜山頭,見見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