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月明星稀。
一間點著昏黃油燈的廂房內,正有兩人促膝而談。
“現在的形勢就差一把火候,你得盯緊點,必要時,要及時出手,助推一把!”
“請上面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關于劉六、劉七等人,上面將來是何安排?”
“劉六、劉七江湖氣太重,一旦起事,必會被所謂兄弟義氣拖累,難成大事。只要你能說服他們,老老實實配合我們的行動,上面會給他們留一條活路。”
一聲咳嗦打斷了兩人的交談,這時,只听門外有一腳步踉蹌之人自門口經過。
“賢佷,我觀你那兩位朋友,皆非純善之輩,你听叔父之言,少與他們走動。你犯下的罪事,叔父自會想辦法疏通,切不可執迷不悟,以免將來惹禍上身。”
“叔父,我知你是為我著想,只是這世道朝綱敗壞,貪官橫行,哪還有一片淨土。我那兩位好友,與我皆是同道中人,我們做的都是行俠仗義之事!”
“哎,我已苦勸,你若不听,我便不再多言!待你離開,我就賣了這家財,躲得遠遠的,你自己好自為之吧。”
“叔父,恕佷兒不孝!”
兩人有心演了這出戲,胡彪說完,起身離開了房間。
躲在拐角的劉七將房內的對話,听得真真切切。
兩日後,胡彪打听到齊彥名,還有劉六的家眷被關押在霸州監牢。眾人謀劃一番,胡彪引幾個膽大妄為的胡氏子弟入伙,準備去霸州劫獄。
臨行前,胡彪回頭望了眼送別的叔父,默默不語。
將此看在眼中的劉七喊了聲“胡二哥”,卻不知該說些什麼。
胡彪不再留戀,說道︰“走吧,救人要緊!”
加上胡彪及四個胡氏子弟,劉六一行人也不到十人,僅憑這點人手並不足以與官差抗衡。一行人先行喬裝回文安縣據點,劉六立即派人與相交的各路好漢聯系,這時候就瞧出了人脈的重要性,短短五日之內,有六十多人前來相助,其中不乏響馬出身的綠林好漢。
眾人商議,決定先派人穩住官府,所有人分批入霸州城,再發動突然襲擊,劫獄救人。
出發前一天,劉七帶著幾人殺進文安縣衙,取了上次沒被燒死的知縣狗頭。此刻,劉七的所作所為,已不給自己留下任何退路。
前行者手花了幾百兩銀子,才在獄中見到了受盡苦頭的齊彥名,確定所有人並無生命之危後,前行者悄悄告知了齊彥名劫獄時間,讓其早做準備。
七月二十六日。
混入霸州城,集結起的一幫人突然出手,闖入大獄救出了齊彥名與劉六的家眷,同時釋放了受連坐法牽連的一眾父老鄉親。
毫無防備的霸州城瞬間陷入混亂之中,劉七殺得興起,帶人殺入知州官邸,早已听到風聲的知州老爺提前逃走,讓劉七撲了個空。
趁著城中混亂,眾人逃出了霸州城,眼下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了劉六面前,自己這幫兄弟該何去何從。如今殺了官,劫了獄,眾人似乎只剩扯旗造反一條路。
“大哥,還有什麼好猶豫的,現在難道還能回頭做個普通百姓不成?”劉七積極鼓動道。
齊彥名也勸道︰“六哥,開弓沒有回頭箭,咱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你們真願意陪我做這殺頭的買賣?”劉六環視眾人道。
“不就是掉頭一塊疤,咱還沒怕過,如今昏君在位,宦官掌權,老百姓哪有活路!”人群中有人鼓噪。
“好,咱干了!”劉六終于下定決心。
~~
劉六赫然在霸州舉旗造反,許多飽受建莊圈地、馬政之苦的百姓紛紛響應,造反隊伍從最初的幾十人迅速發展到數千人,活躍在霸州地界的響馬也都前來投奔。
另一方,回到山東老家的楊虎听聞劉六劉七起事後,同樣扯旗,帶領著一支規模不小的起義隊伍前來匯合。
兩方合兵後,先攻下了河北博野、饒陽、南宮等州縣,接著進軍山東,一個月間攻克日照、曲阜、泰安等二十余州縣,然後回師河北,再次逼近京師附近,一路痛殺地主官僚,人數發展到萬余人,聲勢大振。
由于與劉六、劉七關系親近,又作戰勇猛,胡彪順利坐上了頭目的位置。
見參加起義的窮苦百姓越來越多,不少地痞無賴也趁機混進了隊伍,使得起義隊伍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屢屢有軍紀不嚴,擾民之舉。胡彪對此是憂心忡忡。
行動前,聯絡員就評價劉六、劉七江湖氣太重,一旦起事,必會被所謂兄弟義氣拖累,現在看來,這番評價真是切中要害。胡彪幾次相勸,劉六都打著哈哈,搪塞過去。
就在前日的行動中,兩支隊伍只知殺貪官污吏、劫掠地主豪強,差點因錢財分配不均而內訌。胡彪就此事,找到劉六,向其又費了一番口舌。
“下不為例,若下次再發生這種事,我定斬不饒!”劉六敷衍道。
這時,有士兵來報︰“劉帥,我們抓到了一位猛士,此人臂力驚人,三五人都近不得身,听說此人還是一個秀才。”
“哦,世間還有這種文武奇才,快帶他來見我。”劉六頗為驚奇道。
“是!”士兵應道。
不打一會功夫,幾個親兵便將一漢子押了上來。胡彪默不作聲,站在一旁,細致觀察。
漢子走到劉六面前不卑不亢,微微仰著頭,萬分不服。
“你是何人?”劉六坐回帥位,詢問。
漢子拱手道︰“在下趙 ,不過是一窮酸秀才罷了,閣下要殺要剮,悉听尊便。”
劉六好奇道︰“听說你武力了得,為何要與我起義軍發生沖突?”
趙 反問道︰“閣下號稱要為民做主,殺盡奸佞,可手下的兵干得卻是欺壓良善,j淫擄掠,不知如何配得上一個“義”字。”
劉六面色有些難看,向胡彪使了個眼色。
胡彪實話實說道︰“我起義軍起事至今不到半年,人數已發展到萬余,難免會混入一些害群之馬,但也未到先生所說的那般不堪。”
趙 接話道︰“這位好漢既然知曉起義軍有害群之馬混入,就該及時防微杜漸。古來舉旗造反者,能成功者不到一二,原因無非有二,一是軍紀敗壞,如同草寇,二是缺乏長遠方略,目光短淺。”
“敢問先生有何高見?”胡彪虛心請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