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干就干!安排好家中事宜,族中事全權交給老三胡守義處理,胡守信于五月乘船出海前往舊港。
七月,穆西河下游開墾的農田一片金黃,農人們來不急喜悅,忙著收割完稻穗,又得開始育種。
貨船駛入穆西河支流交匯處,在河沙沖擊形成的洲島上,飄揚著宋洲的旗幟。旗幟下的堅固城堡有如一面巨盾,沿岸構建的炮台有如一柄利刃,巨盾與利刃的組合,構成了舊港外圍最嚴密的防御。
船只繼續逆水航行,胡守信站在船頭悠閑地眺望兩岸的風景。
遠處,數千畝田地連成一片,一個黑漆漆的物件在田中勻速移動,稻稈在黑物經過後連排倒下,百來個農人行動化一,或是捆扎,或是挑擔,忙而不亂,給人一種說不出的奇妙之感。
“快到了,東家!”老船夫向胡守信稟報道。
胡守信點點頭,收回好奇的目光,走回船艙。
隨著老船夫的一聲吆喝,甲板上的水手們瞬間忙碌起來。
通過舊港海關水警的檢查,貨船等待了一個時辰,這才被允許靠港。耽擱了這麼久,胡守信本以為能立即下船,卻想不到又有自稱是舊港檢疫所的差役跑上船,給船上眾人開了張限期檢疫的條子。
胡守信命僕人取銀子打點,差役反倒一臉不高興,直言在舊港要按規矩辦事。
老船夫連道兩聲“稀奇”,向胡守信詢問︰“東家,接下來該如何安排?”
“就按本地官府的要求行事,我先下船找人,你在船上多盯著點,可別讓水手在此地鬧事。”胡守信叮囑。
“請東家放心,我自會看好船。”老船夫保證。
胡守信拿著檢疫條子,帶著兩個僕人,在碼頭力夫的指路下,去了檢疫醫院。被白大褂看了個通透後,主僕三人才被放行,各個領到了一張臨時進出的小木牌。
胡守信不是讀書人,沒有那些有辱斯文的講究,不過被人扒拉著檢查全身,還是給他留下了膈應。
出了海關大樓,立馬有一群車夫向三人圍攏招客。
“老爺,坐我的車,去老城城區只要五個銅子。”
“老板,坐我的,舊港老城各個地方,我都熟。”
……
兩僕人哪見過這樣的陣仗,趕緊抱緊懷中包裹,擋在胡守信身前。
就在場面有些混亂時,街道對面崗亭,走出一個帶著大檐帽,穿著對襟短衣的差役。只見他吹響哨子,揮了揮手里的木棍,車夫們看見差役,如同老鼠遇到貓一般,又迅速規規矩矩在路邊排起了長隊。
“老爺您去哪,要坐車嗎?”排在第一位的車夫向胡守信恭敬道。
胡守信報了二弟留下的地址,車夫應道熟路。于是三人叫了三輛人力車,朝老城而去。
早就听說舊港別樣繁華,今日一見,果真如此。
干淨整潔的街道,錯落有致的房屋,熙熙攘攘的人流,兩輪人力車,四輪馬車穿梭如織,不是呂宋島大明街能比,或許只有明朝的南京、京師能比此地更勝一籌。
“這舊港常日就是如此麼,還是說時下正處慶典中?”胡守信好奇地向拉車的車夫詢問。
“回老爺的話,舊港老城最熱鬧的時候當屬每年的四月,博覽會一開,各國商人雲集此地,哪才叫熱鬧非凡!”車夫邊跑邊說,氣都不帶喘。
“我听你一口一個老城,這舊港新城又在何地?”
“老爺下船時可能沒留意,舊港新城就在港口對岸。”
“本地官府為何要分老城新城?”
“這個嘛,小的也說不清,可能是舊港老城太破舊了吧。如今新城建起,當兵的、當官的、有手藝的、有錢的,都搬去了新城,能在新城置下居所,才算本事,要不哪能有‘寧要新城一張床,不要老城一間房’的說法。”
胡守信對車夫的新詞頗感新奇,從進入穆西河開始,兩岸的所見就讓胡守信感覺異樣。這種異樣感,胡守信于幾個時辰前還單純地認為是在物方面,現在看來,本地的百姓與呂宋島的漢人也大有不同。
一問一答間,不知不覺來到了目的地。
大宅門前,有僕人打掃清潔,人力車停在門口,胡守信走下車,正被僕人瞧見。
“大爺,您怎麼來了!”僕人激動道。
胡守信瞅了眼還算氣派的門楣,向僕人問︰“二爺可在家中?”
“在,在,大爺快請進!”僕人急忙迎道。
在院中樹下納涼的胡守誠,听到小廝通傳大爺來了,顧不上更衣,便匆匆往大門趕。
“大哥,你可算來了!”兄弟二人近三年沒見,顯得格外親切。
“二弟,你這是?”胡守信瞅著二弟的 發,滿臉吃驚。
胡守誠摸著寸發,笑道︰“剃了更涼快!”
“哎!”胡守信知胡守誠性子灑脫,本就不是個循規蹈矩的人,有這樣的舉動,自己應早有心里準備。
“莫說這些,海上坐船過來想必辛苦,大哥先去後院納涼休息,晚上我再請幾位好友作陪,一道為大哥接風洗塵。”胡守誠將人迎入宅中。
胡守信忍不住好奇道︰“你不是在海上跑船嗎,怎麼突然來舊港做買賣了,如今還在此地買了宅子?”
“此事說來話長!”兄長關心,胡守誠只得一五一十的將這三年的經歷講述。
胡家與許家一樣,同批去的呂宋,祖輩發跡後,雖置下數千田畝,可家中還是以商為基。傳到胡守信這一代,兄弟三人有了分工,老大經營買賣,老二負責跑船,老三管理田莊。
同是受宋洲亂入影響,老二胡守誠跑船不順,經常買不到想要的貨,後听著舊港在搞貿易博覽會,他決定去看看熱鬧。
等來了舊港,胡守誠接觸到了股票、糧米期貨等金融產品,這種刺激的掙錢方式,簡直與胡守誠愛冒險的性格契合。沒做猶豫,胡守誠就將自己的船連同水手轉租給了海運公司,拿著這筆原始資金,他毅然決然地做起了金融投資。
這三年,胡守誠的投資掙多虧少,很快手上的原始資金翻了一番,因商業嗅覺出眾,博得了名聲,因此,胡守誠在舊港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