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骨刀之九州旗

第一千零二十章 蚩尤二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祁陌魎 本章︰第一千零二十章 蚩尤二

    qzone.io,最快更新百骨刀之九州旗 !

    在蚩尤部落活動過的地方留下了聚居點、墳冢、祀祠等遺跡的記載,追溯這些遺跡,可以看出蚩尤部落的活動地區,以現其遺裔的線索。

    關于蚩尤城的記載,見于《水經注•卷十三》涿水條記︰“涿水出涿鹿山,世謂之張公泉,東北流經涿鹿縣故城南……《魏土地記》稱,涿鹿城東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淵而不流,霖雨並側流注阪泉”。又引〈晉太康地理記〉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東北流,與蚩尤泉會,水出蚩尤城,城無東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縣。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縣。阪泉在今bj市延慶縣。新安縣有蚩尤屋場等。

    蚩尤遺裔見于載籍者,有鄒氏屠氏。王嘉《拾遺記》載︰“軒轅去蚩尤之凶,遷其民善者于鄒屠之地,遷惡者于有北之鄉。其先以地命族,後分為鄒氏屠氏”。鄒姓、屠姓今為漢族常姓。

    “有北之鄉”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見于《詩•小雅•巷伯》,也穎達疏︰“北方太陰之氣寒涼而無土毛,不生草木,寒凍不可居處”。說明曾經有一部分蚩尤遺裔被遷到北方。蒙古族學者陶克濤著《氈鄉春秋——匈奴篇》,論蚩尤是匈奴在傳說時代的稱號,被黃帝北逐的葷粥當是蚩尤。司馬貞《史記索隱》釋葷粥︰“匈奴之別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燻粥,夏曰淳維,殷曰鬼方,周曰獫狁,漢曰匈奴”,《周書•帝紀第一》︰“太祖文皇帝宇文氏,諱泰,字黑獺,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農氏,為黃帝所滅,子孫遁居朔野”。《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指出︰“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單于之裔”。

    古有仇猶國,公元前457年被晉國智伯所滅。《史記•樗里子傳》記︰“智伯之伐仇猶,遺之廣車,因隨之以兵,仇猶遂亡”。今山西盂縣東北有仇猶國遺址。仇猶與蚩尤音近,其國或為蚩尤遺裔所建。

    《尚書•周書•呂刑》將蚩尤與苗民相提並論︰“蚩尤惟始作亂,延及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奸宄奪攘矯虔。苗民弗用靈,制以刑”。說“作亂”是從蚩尤開始的,延及平民,無不以各種方式取人財物︰群行攻劫曰寇,殺人曰賊,以鴟張跋扈為義;作亂在外曰奸,作亂在內曰宄,強取曰奪,竊取曰攘,詐取曰矯,固取為虔。“靈”意為善,即不以善教化,而是制作刑法。指斥苗民沿襲了蚩尤之習性。時至今日,布依族仍稱苗族為“布由”。布依族“布”意為“人”或“族”。在祠法上是限制成分在中心成分之後,“布由”意為“由族”亦可記為“尤族”。與蚩尤部落的他稱一致。

    《帝王世紀》載炎帝神農氏崩葬長沙茶鄉。茶鄉即今湖南茶陵縣,在湘贛邊界羅霄山脈西側。古三苗居地亦曾及于湘贛間。據《史記•吳起列傳》記︰“昔三苗之居,左洞庭,右彭蠡”。洞庭即今日洞庭湖,彭蠡即今鄱陽湖。因此,三苗極可能是從神農氏之裔,或即蚩尤之遺裔發展而來的游耕農部落群。苗族普遍存在長時間遠距離遷徙的傳說歷史。這是與其較長時間地保持游耕農業經濟的生產方式分不開的。當然,也有政治和社會的原因。

    “三苗”之始見載籍,有《尚書•虞書》︰“竄三苗于三危”。孔穎達疏︰“三苗,國名,縉雲氏之後”。此所謂“國名”,實為部落名稱。“縉雲氏”是黃帝部落中的一個氏族名稱,後發展為部落名稱。《史記正義》案︰“黃帝有熊國君,號曰有熊氏,又曰縉雲氏,又曰帝鴻氏,亦曰帝軒氏”。直接指縉雲氏為黃帝。《史記集解》說黃帝“亦號軒轅氏”。杜預注《左傳•文十八年》︰“縉雲,黃帝時官名”。此所謂“官名”,實指黃帝部落的分職名稱。《左傳•昭十七年》記︰“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名”。即以雲作為本部落以氏族為單位的軍事編制的名稱和該氏族所擔任的部落公職名稱。

    《史記集解》引應劭曰︰“黃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列出春夏秋冬的官名,如《周禮》,春官宗伯管祭祀禮樂,夏官司馬管行政軍事,秋官司寇管刑法禁令,冬官司空管工程建設。這種以雲為公職名稱是早期黃帝部落內部由各氏族分別擔任的部落公職,至于黃帝成為部落聯盟首領之後,由各部落分別擔任的部落聯盟公職名稱,如《管子•五行》所記,則稱為“當時”、“稟者”、“土師”、“司徒”、“司馬”、“李”。今zj省有縉雲縣,其縣有縉雲山,相傳為黃帝游仙之處。

    《廣韻》釋“竄”為“放也”,即流放之意。“三危”,孔安國傳曰︰“西裔之山”,裔指邊遠之地。《山海經•西山經》有“三危之山”,郭璞注︰“今在敦煌郡”。漢置敦煌郡,治在今甘肅敦煌市。敦煌市東北有三危山,今置三危鎮。《史記•五帝本紀》載︰“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于是舜歸而言于帝,請……遷三苗于三危,以變西戎”。“戎”本意指山間谷地,用以指人群,意即居于山間谷地之人,今之所謂“山地民”是也。“西戎”即西方山地民。今日黔西北苗族流傳的古史傳說,言其祖先原住積石山以西,從日沒方向移到積石山,經過若干代的長途遷徙,渡過黃河,到了長江中游一帶,最後進入西南地區。

    《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顓頊生頭,頭生苗民。”頭又作兜,見《尚書•舜典》︰“放兜于崇山”。又作兜,見《史記•五帝本紀》︰“放兜于崇山,以變南蠻”。崇山在今湖南大庸市西南,此地屬武陵山區,行政建置屬xxtjzmz治州。

    綜合漢文古籍記載,蚩尤是中國原始社會末期活躍在今河北山西及山東西部的一個農耕部落名稱,即該農耕部落酋長與部落民之共同名稱。蚩尤部落為神農氏氏族後裔,屬炎帝部落聯盟。傳說蚩尤部落善長于金屬冶煉和制造兵器。蚩尤部落與黃帝部落爭戰失敗,其遺裔大部分留居中原。據《管子》所記,蚩尤部落加入了黃帝為首的部落聯盟,並在其中擔任了重要公職。《拾遺記》載,鄒氏、屠氏為其遺裔中可查之姓氏。

    蚩尤部落中一部分遷到北方,與葷粥有族源關系。

    蚩尤部落中的南遷者,與苗民、三苗有族源關系。三苗來源呈多元性,除蚩尤遺裔之名,尚有黃帝縉雲氏之後,顓頊氏之後等。

    從關于蚩尤和三苗傳說的記述中,可以看到中華大地上,原始社會末期部落間由匯聚、爭戰、融合、遷徙待環節所構成的大規模的攪拌運動。這種攪拌運動造成了中華其中某些在起源形成階段就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狀況。

    第一、蚩尤為物質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當時,蚩尤統率的九黎部落聯盟,生活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是一個面對海河而生長起來的部落,是當時三大部落聯盟中最強大的部落聯盟,物質文明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他們借助當地的地理、氣候、水源等優越條件,發明了谷物種植,已經開始由采集、漁牧、游牧向農業發展,這是歷史和文明的一大進步,是對古代文明的一個重大貢獻。而谷物種植就需要育苗、移苗、壯苗等等。

    第二、蚩尤發明了金屬冶煉和金屬兵器的制造。《世木•作篇》說蚩尤“以金作兵器”。翦伯贊寫道︰“據說蚩尤‘以金作兵器’,是金屬冶煉的最早發明者。我認為,蚩尤不僅是金屬冶煉的最早發明者,而且也是金屬兵器制造的最早發明者。”《管子•地數》說︰蚩尤能以金為兵,制作“劍鎧矛戟”。《史記•五帝本記》正義引《龍魚河圖》說︰“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銅頭鐵額”,“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史書還說,蚩尤能制造的最早發明者,為中國古代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冶煉業的出現具有劃時代意義,從此,人類進入了使用金屬工具的時代,它標志著原始社會生產力的一次新的飛躍。

    第三、蚩尤是建立法規、實行法制的最早創造者和施行者。在古代中國,蚩尤首創法規,實施刑事法,以肅綱紀。《周書•呂刑》說︰“蚩尤對苗民制以刑”,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路史•後紀四•蚩尤傳》在記述蚩尤被擒殺後說︰“後代聖人著其尊彝,以為貪戎。”羅萍注曰︰“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我著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戎”。《太平御覽》卷七九引《龍魚河圖》說︰“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不寧,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殄狀。”這也說明蚩尤嚴格實行法制而樹立了威嚴的形象和產生了濃遠影響。同時,鄭玄注曰︰“苗民,謂九黎裔也。”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百骨刀之九州旗》,方便以後閱讀百骨刀之九州旗第一千零二十章 蚩尤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百骨刀之九州旗第一千零二十章 蚩尤二並對百骨刀之九州旗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