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公元23年

第三章 去向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作家bl9iTY 本章︰第三章 去向

    我在這個城市可以稱得上是舉目無親,這得益于我的大學選擇。我的老家是屬于煙雨江南之鄉,那里入眼就是山,放眼就是水,是養育了我18年的恩澤之地。1994年的高考需要先填報志願後進行考試,填報時我拿出中國地圖和圓規,以老家為圓心,以老家和海南島之間的距離作為半徑畫圓,圓內的地方一概不考慮,最後再三思量,選擇了六朝古都西安作為大學時光的集散地。

    記得那個暑假,父母在鎮上最著名的“劉記酒家”擺了6桌宴席,我也輪番到6桌酒席上去敬酒,觥籌交錯間,各式各樣的親戚開始拉著你的手訴衷腸,說你不辱家族的榮光,不負親友的期望。還記得那位二姑婆,她似乎也喝了些,見我過來敬酒,嗓門立馬就大了起來。我還未到,就听見她說︰“要我說啊,浩浩能夠考上大學,多虧了咱們老太公保用,等過兩天和你叔叔去太公的墓上拜拜”。

    後來我提前三天和他們說了“拜拜”去了大學,之後又花了11年在西安讀完了本碩博,並在博士畢業後回到母校當了大學老師。有時我也想到父母,想到他們有關結婚方面的催促,想到他們年歲以高身邊卻無人相陪,更想到古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古代與現代。誰又能說沒有想過穿行到古代呢,在古代沒有996,沒有加班,沒有資產階級。但有時我也欣喜自己生活在現代,因為現代社會中並沒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類嚴苛的規矩。

    昨天听張漢皇嘮叨一宿,他說他已經開始撰寫相關的論文來論證他的假說,听口氣應該是要超過五篇。同時,他還強調,需要我幫他尋找素材,從而更好地論證漢朝被分割又相合的論點,在嘮叨的最後,他還花了半小時渲染了我們之間的友誼和情義,表達了有苦要一起吃的重要主題。他洋洋灑灑痛快地說完了一通話,卻給我留下一個大難題,我去哪給他找能夠推翻歷史的證據呢。

    吃過早飯之後我對著牆上的鏡子把下巴刮干淨,把頭發梳整齊,再噴點摩絲定型,然後穿上深藍色西裝。把自己穿戴整齊是我每天早晨起床後的一個重要儀式,就算是整天不上課,我也不敢有所懈怠,畢竟《禮記》有言“君子慎獨”。晚上還有一門選修課,給60多人講漢代官職變遷史,這是本學期新開的課,所以每周的這一天,我都閉門在家做講義。

    “漢朝官職大體沿革秦朝制,同時又在秦制的基礎之上,結合時代背景、社會環境加以改進創新,在皇帝之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別掌管政務、軍事和監察,稱為‘三公‘。‘三公‘之下,設有分別執行具體事務的‘九卿‘。‘九卿‘意為太常、光祿勛、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其中太常在漢藹帝公元9年時改為秩宗,太僕改為司禮,宗正改為典星,少府被裁撤,但公元23年被皆改回。”這時,我身心一震,筆從手中落下,一種歷史顛覆感撲面而來,為什麼九卿中的四個官職在漢中期突遭大改,又在短短15年內被改回。

    短短兩天,我因為這“漢被分割”假說弄得身心疲倦,這一切的湊巧也都發生在這兩天里,我不斷地回避,卻又不斷地陷入泥沼。我已經48歲了,快到知天命之年,就算發生了什麼踫巧的事,也已經喪失了改天換地的決心,同時我也很少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從小到大除了有點歷史興趣外再也沒其他特長。我決定在今天的課程講義中刪去漢中期官職大改的內容,並且決定,在整個學期當中都回避漢中期的話題,我是個普通人,生命里不可能再掀起什麼波瀾了,我寧願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也不願意做陳勝吳廣開天闢地,另外我喜愛漢朝,珍視它,它陪了我40多年,我接受不了它被重寫。

    整個下午我都在和電腦下象棋,楚河漢界、棋布錯峙,聊暗花明間閃爍萬點遐思,似乎成了個將軍,縱橫捭闔,于無聲處激起奇壯驚雷。下午五點,老張又打了電話過來,說他五點四十來我家和我一起去學校,路上正好可以談談他的假說。話畢,我想出門吃點東西,樓下餛飩店里的三鮮混沌也已是許久沒有嘗過了。想罷,準備換鞋出門,又想到老張有可能會提前來,我趕不上,所以我準備寫封小信放在門口的鞋櫃上,讓他到時候等等我。

    我拿出秀麗筆和信札,並上書“我出去找證明你假說的材料了,馬上回來,稍候”。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公元23年》,方便以後閱讀我在公元23年第三章 去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公元23年第三章 去向並對我在公元23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