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內所有的人,都將目光牢牢鎖定在患兒臉上。
經歷了剛剛的那場風波後,陸科長和高主任也同樣期待著奇跡能夠出現。
畢竟損人的事兒可以暫且放在一邊,但不能“偷雞不成蝕把米”。
一旦中藥療效不佳,患兒媽媽肯定會揪著剛剛的差錯不放!
服藥後約莫一分鐘左右,病床上小男孩原本蠟黃的臉突然轉成酡紅色,就像喝醉了酒似的。
與此同時,一雙小手不停地拍打著小胸脯,表情很是痛苦,似有抓狂之意。
患兒媽媽一見,不禁大驚失色。
在她看來,這可不是什麼好的兆頭!
于是伸手一把緊緊抓住“罪魁禍首”張景的胳膊,哭喊著︰“你……你……”
由于情緒過于激動,根本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其實不光是她,由于狀況發生得太突然,其余在場的各位,甚至包括楊主任在內,也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兒里。
大家不約而同地,又將目光齊刷刷轉向張景的身上。
原以為張景這下子誤治了,肯定會倉皇失措。
沒想到張景原本平靜如水的臉上,此刻反而面露喜色。
口中喃喃道︰“很好,很好,火郁得開!快去拿個臉盆來。”
大家又是一臉懵逼。
都啥時候了,還要臉盆管啥用!
這位年輕的張醫生該不是因為恐懼,也要發瘋了吧!
楊主任畢竟有著幾十年的中醫臨床經驗,听到“火郁得開”四個字,又讓拿臉盆。
瞬間便反應過來,于是眼急手快,從床底下掏出一個塑料臉盆,急匆匆伸到患兒的下巴下。
“哇……噦……嗚……哇哇……”
臉盆剛剛才送到沒一會兒,便見從小男孩的口中嘔出幾大口污穢之物。
不知道是難受,還是被嚇著了,小男孩隨即哇哇哇大聲哭了起來。
楊主任卻是拊掌大笑︰“妙哉,妙哉!果然不愧是中醫國手的高足!”
眾人更是愕然!
中藥喝下去,又是抓狂又是嘔吐的。
這顯然是用錯方子,產生了副作用,咋還連聲稱妙呢?
患兒媽媽當然更是不明所以,只不過看見兒子哭得傷心,只好先用言語安撫。
很快,小男孩漸漸止住了哭聲。
楊主任突然微笑著一指他的臉上︰“大家看看,小朋友臉上的皮膚還黃不黃了?”
听聞此言,眾人的目光才又轉回到患兒身上。
這一看不打緊,突然發現小男孩剛剛漲得通紅的一張小臉,此時僅微微泛紅,原本蠟黃之色卻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而這抹淡紅色,應該也是由于剛剛大哭所致。
因為,再一走近細看患兒手上裸露在外的皮膚,也已經基本恢復到正常的顏色。
很顯然,僅僅一次中藥服下後,患兒的黃疸之癥就已經肉眼可見地好得差不多了。
在場的除了楊主任外都是搞西醫的,雖然有的和甦敏娟一樣,注冊是中西醫結合專業。
西醫西藥素來以見效快而著稱,可再快也沒見這麼快的!
幾位年輕女醫生忍不住竊竊私語︰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效如桴鼓,覆杯而愈?”
“哇!真是神了!”
“看來電視劇里的神醫也不都是騙人的。”
…
楊主任沒有理會她們,而是笑著問高主任︰“高主任,你看還用不用馬上抽個血驗下黃疸指數?”
“這……這……”高主任一臉大寫的尷尬,支支吾吾道︰“應該不必了,通過目測的方法就已經足夠了。”
關于黃疸的檢測,通常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采用的是目測的方法,由于患者的黃疸癥狀比較明顯的時候,全身皮膚以及眼鞏膜都會肉眼可見的黃染。
並且,尿色也較平時明顯偏黃,有時甚至可以呈現深茶色。
因此,可以通過身體表層泛黃面積的大小去判斷黃疸的嚴重程度。
但是,目測存在一定的誤差,只能大致判斷。
如果黃疸不嚴重,容易漏診。
第二種使用的是測疸儀的方法,也是最為常用的方法。
操作非常簡單,就是將測疸儀的探頭直接輕按在患者的額頭皮膚上。
如此一來,就能得到患者的經皮膽紅素數值。
然後,再通過公式換算就可以得到血清膽紅素濃度值,也就能夠了解黃疸的嚴重程度了。
除了前面兩種方式外,還有最後一種通過靜脈抽血的方法。
這種方法需要從患者靜脈中抽取適量的血液,用來檢測膽紅素的含量。
當膽紅素高于正常值時,則說明患有黃疸。
相較前兩種檢測方法,這個數值是最為精準的,並且,這個方法還可以判斷患者的肝功能是否有受損。
楊主任之所以提出要不要通過抽血化驗,就是要用最準確的數據來重重打臉她。
患兒媽媽這時方才意識到自己完全錯怪張景了,于是慌忙松開手,對著張景連連致歉。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張專家,剛剛是我太沖動,誤會您了,您的胳膊沒弄疼吧?”
張景心中暗道︰你這不是明知故問嘛,這麼長時間的不遺余力,整條胳膊都被你拽麻了。
不過,這也實屬人之常情。
俗話說,女人本弱,為母則剛。
護孩子周全,是人之本性。
其實不光是人類,動物界也大抵如此。
更何況事先自己並沒有交待清楚,說起來主要責任在自己。
于是灑然一笑,淡淡說道︰“我沒事,還有,我也不是什麼專家,就是一個剛剛畢業兩年的小中醫,叫我張醫生就行。”
陸科長接過話頭,豎起大拇指滿臉堆笑道︰“ !您這還不叫專家。張醫生,您也太謙虛了!”
話音剛落,又話鋒一轉︰“楊主任,您還真是有雙慧眼,居然發現了醫術這麼高明的一位年輕中醫專家。我看咱們醫院以後踫到什麼疑難雜癥,都可以邀請張醫生來參與會診,至于車馬費和出診費什麼的,都按照最高標準來,這事兒我來辦理,您看意下如何?”
楊主任听懂了他的意思,雖然認同張景的醫術,但是並不能以外院專家的身份出現。
等于跟這次一樣,還是以院內會診的形式,借著自己的身份,參與到會診中來。
不過,可以拿些錢作為補償。
很顯然,這並不是楊主任想要的結果。
當然了,楊主任知道陸科長的為人,跟他根本說不著。
況且,關于人事調動方面,是屬于院辦管轄範圍,由院長最後拍板,醫務科也沒有多少發言權。
于是嗆聲道︰“張醫生平時診務很忙的,今天恰巧是休息,所以才百忙之中抽空過來幫助看看的。你以為天天閑在家里,可以隨叫隨到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