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

第132章 第 132 章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MM豆 本章︰第132章 第 132 章

    無人可少年永駐, 卻總有少年郎正當其時,若是傳承不斷,則這份少年意氣延綿不絕。

    古松棧道邊上, 下山的人叮囑上山後來者,言語諄諄,不失為一道別樣景觀。

    ……

    太倉碼頭, 夜色暗沉。暮春里最後一場北風,與海上潮氣相遇, 風浪不小。

    海上潮氣重, 天上明月霧蒙蒙的,海岸邊上只聞潮水漲退聲,難以望遠。三更天里, 碼頭宿值的衙役、民壯打足了精神, 有些許異樣動靜都會前去檢查一番, 以保無虞。

    天快亮的時候,有人說隱隱約約听聞呼救聲, 隨著呼救聲漸漸變大, 大家便都警覺了起來。

    不多時,前去查探情況的快櫓船歸來,撈回了幾個狼狽不堪的落水者,他們在海上漂了整一日,幸好遇到漲潮, 被潮水推到了此處近海,得了生機。

    幾個落水者跪拜一口一個官老爺, 千恩萬謝, 听口音似是揚州一帶的。

    問話時, 他們只道是船只撞了暗石, 一船人都遭了殃,他們運氣好抱住了一塊木板才得救。問及是哪艘船、從哪到哪、出海做什麼,這幾個人神魂未定,應答支支吾吾,錯漏百出。

    衙頭見他們身上衣料不凡,非漁夫麻袍,察覺到不對勁,當即道“押回衙門,听從知州大人發落。”

    那幾人癱軟在地,連聲求饒。

    太倉州衙內,幾個人被隔開嚴加盤問,逐一擊破,這才問清楚前因後果。原來,這幾人是揚州的布商,趁著夜色從揚州野渡口摸黑出港,打算把一船綢緞運送到倭國做買賣。船只走的是輕車熟路的航線,不知緣何會撞上暗礁,龍骨折斷,海水大量涌入,大船漸漸傾斜下沉。

    眼下只有太倉州和松江府開海,從其他地方的野渡口出海,私自前往番國買賣,有違大慶律例。

    “知州大人,此幾人當如何處置?”衙頭問道。

    裴秉元起身,在衙房里來回踱步,思忖許久。

    大慶律例有言“寸板不許下海”,三桅以上大船與藩國通商,可判為與賊寇同謀結聚,則斬首示眾,全家發配充軍。

    重利之下,自也有人挺而冒險,偷摸潛出。

    太倉州開海後,這一政策便松懈了許多,便是抓到了也是小懲小戒,不至于斬首、流放。

    裴秉元非酷吏,並不想要了幾人的性命,換作平日,必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偏偏是這個時候,他有別的顧慮。

    將衙頭遣出去後,一旁的副官對裴秉元建議道“大人六年考滿,升職在望,萬不可這個時候婦人之仁,給他人以彈劾的把柄。”若不按大慶律例行事,必會有人上折子彈劾裴秉元藐視律法,為官我行我素。

    裴秉元雖是貢監出身,但治理太倉州有大功,值得往上再提一提。下一步任松江府或是甦州府知府,抑或詔回京都授以要職,皆有可能。

    副官見知州大人面帶躊躇,猶豫不決,又道“大人若是不忍心親自處罰,便將他們押送到揚州府衙,交由那邊來處置。”

    如此浩浩蕩蕩以示人,這幾人必也活不了命了,結局是一樣的。

    副官以為裴秉元在顧慮考滿升職,實則,裴秉元心里想的是長子的來信——少淮說他近來準備上諫全線開海。

    他若是把人給放了,草草處置此事,正如副官所言,勢必會招來非議,朝堂中言官抨擊不斷,給少淮帶來麻煩。

    他若是按照大慶律例,狠心將此幾人斬首,或是押送回揚州府衙,此舉更不可取——其他言官會以“父親斬首私自出海者,躬身捍衛海禁祖制,兒子卻揚言要開海,可謂不忠不孝不守規矩”為由,抨擊彈劾裴少淮。

    如此,少淮的諫言寸步難行。

    裴秉元不想拖少淮的後腿,更不想被人用來攻擊少淮,隱隱覺得這個時候出現這樣的事,是有人故意為之。

    “你先退下罷,本官再好好想想。”裴秉元言道。

    副官不明白此事還有什麼可猶豫不決的,訕訕退下了。

    裴秉元獨身在衙房思索許久,仍不得良計。地上窗影疊疊,他想起那年在書房窗前,看到兩稚兒在專注謄抄《論語》為政篇,讓他決定以貢監的身份入仕。

    一轉眼,一對兒子皆已成人,才華橫溢。

    現下已經走得比原料想的更遠了,何須再躊躇不定?五十而知天命,既無兩全其美的辦法,便退而求其次,保全其一。

    裴秉元入座下筆,一封是給少淮的信,一封是呈朝廷的奏折。

    ……

    另一邊,京都城里,春來雪消盡,街上晝夜漸漸喧囂。

    安平郡王府里卻悲聲哀哀——燕承謹終于要啟程,攜妻帶兒遠赴西北甘州,給富平郡王爺養老送終。

    此生若無皇詔,恐怕難以再回京都城。

    隨後,天子下詔,敕封燕承詔為安平王府世子,與縣主擇吉日良辰完婚。

    這位異姓縣主本姓趙,出身將門世家,滿門忠良鎮守于邊陲要塞宣府。

    防止失聯,請記住本站備用域名︰

    早些年北元鬧過一場蝗災,導致草荒,北元人卷土重來,召集草原各部兵馬,欲集中兵力沖破宣府直攻京都。

    趙家將耗盡一兵一卒,死守京師北門,抵擋住了北元人的連番進犯。

    等到援軍抵達時,四處戰火未熄,宣府城池一片廢墟,他們趕緊到趙將軍府搜救,在幾近坍塌的後院柴房里找到一個破木箱,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女嬰躺在里頭,襁褓里塞著趙家軍的虎符。

    這個女嬰正是現在的縣主,大慶朝唯一一位異姓縣主。

    ……

    時隔數月,裴少淮終于在宮中再次踫到燕承詔。

    是燕承詔到六科衙門來找裴少淮。

    “數月不見,先給燕緹帥道一聲慶賀,賀燕緹帥新婚燕爾,春風拂面。”裴少淮言道。

    燕承詔已是世子,眾人皆以世子為貴,喚燕承詔一聲世子爺,而裴少淮依舊叫他燕緹帥。

    裴少淮又言“也祝賀燕緹帥統管南北鎮撫司,又進一步。”

    從前燕承詔身為皇親卻受重用,是因為他一身本事、孤身一人。現在燕承詔更受重用,是因為他不再孤身一人。

    此事讓裴少淮更加明白一件事——皇帝除了彈銀幣、吃綠豆糕的一面,還有另一面。

    燕承詔拱拱手,應下了裴少淮的祝賀,他道“我要出宮,陛下讓我順便過來知會你一聲,午後到御書房與他殺兩盤。”

    燕承詔嘴角微勾,有些戲謔之意,繼續道“謝裴給事中替我分擔。”顯然,燕承詔也是皇帝的御用棋友,“據我所知,裴給事中是第一個敢贏陛下的臣子。”

    午後,裴少淮到御書房見皇帝,說好的兩盤棋,一下又是五六盤,直到蕭內官給御書房掌燈,皇帝才意識到過了一下晌。

    裴少淮得以“脫身”,回到伯爵府,收到了太倉州的來信。

    第一封是少津的回信,提了船引的建議,裴少淮覺得此事可行,遂把信紙重新裝進信封收好,以備後用。

    第二封是父親的來信,才讀幾句,裴少淮緊皺眉頭,此事讓他想起了裴玨的那番話——派系斗爭暗潮洶涌,敵派多的是陰損手段。

    裴少淮受皇帝重視,敵派不好直接動手,于是從他的親朋入手,慢慢削弱他的勢力。

    幸好父親足夠警覺。

    時日緊迫,裴少淮要盡快進諫開海了,只要開了海,就沒了“偷渡對外行商”的罪名,父親便不用兩難了。

    他取出一份空白的折子,在硬封皮寫上《開海以備遠略以圖治安疏》,由折子題目便大概知曉諫言內容。

    開海為前瞻遠略,開海有利于民生治安。

    折子里寫道“……狡兔尤知三窟,以免困己于壟洞當中,民間亦有言‘弊源如鼠穴,也須留一個’,若是全然堵住,則好處俱破……”

    “……大慶廣袤,臨海濱而居者,不知幾許也,生于海濱則食從海出,禁海有如斷其食,逼其相率從賊從寇,是以臨海之城常生寇亂。開海通市,百姓衣食有所出,則賊寇改頭換面以為商;禁海禁市,百姓衣食無所出,則百姓挺而冒險以謀生……”

    短短數百言,耗去了裴少淮兩個時辰,撂筆時,夜已深。

    ……

    裴少淮還未來得及將折子呈上去,隔了一日,又發生一事。

    這日他剛回到伯爵府,楊時月便喚他進房,並關上了門戶。

    “過幾日堂妹行及笄禮,我喚人去書局買了一套《閨範圖說》,書是買回來了,卻有些異樣。”楊時月謹慎言道。

    《閨範圖說》是朝廷禮部主編,講述各朝慈母賢婦的事跡,用以引導女子德行。

    所以勛貴人家及笄禮上,常贈此物,以彰顯有女賢德。

    因此書時代印記太重,裴少淮並不喜,略一翻後,並未找出不妥之處,遂問道“時月,此書何處不妥?”

    楊時月翻到最後幾頁,把書遞給丈夫,言道“原書僅有二十四個章節,此書卻增至三十六個章節,從各朝選了十二位賢能妃嬪寫入其中,以東漢明德皇後為起始,末章寫的是大慶朝的周皇貴妃。”

    “周皇貴妃?”裴少淮尚未意會到其中重點,大慶妃嬪皆是民女,後宮之事他了解不多。

    所以他並不清楚這位周皇貴妃是誰。

    他略讀了末章開篇的總述,立即明白楊時月為何如此敏感了,他道“這位周皇貴妃是楚王的生母?”

    楊時月點點頭。

    先帝在位時,對這位周皇貴妃百般寵愛,曾多次為其修書頌德,所以周皇貴妃的民間知名度,甚至高于當時的皇後。

    可即便如此,她也遠沒有資格與東漢明德皇後齊名,更罔論寫入《閨範圖說》中。

    這顯然是有人故意為之。

    防止失聯,請記住本站備用域名︰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方便以後閱讀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第132章 第 132 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第132章 第 132 章並對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