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

第86章 第 86 章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MM豆 本章︰第86章 第 86 章

    冬日不見春光勝似春光, 三分歸于雪後晴初,七分歸于迎娶納新。

    午後,日頭初斜, 徐家的迎親隊伍已經準備就緒。

    “吉時到,啟程迎親——”

    徐言成從祠堂里出來,頭戴烏紗帽兩側簪花,身著緞制大紅袍, 金絲藍絲繡著補子, 袖口下擺點綴雲紋, 腰上系著銀邊腰帶, 腳穿黑色皂朝靴, 踱步而來,神清氣朗。

    輕身一翻, 騎上一匹高頭駿馬,意氣風發。

    再看其後兩側,少淮少津兩兄弟亦跟隨騎馬, 他們穿著淡柳青色的衫,束腰靛藍絲絛,腳蹬靴, 頭上折著方正儒巾, 肩上斜披一段紅色錦緞,正正是謙遜有禮的書生君子。

    迎親隊伍出動,一路鑼鼓喧天,喜慶洋洋。

    街上百姓听聞是尚書長孫娶親, 紛紛前來看熱鬧, 等著拋放喜錢。

    裴少淮騎在馬上, 從後面看著昔日玩伴、同窗的背影, 歡喜之余,又感慨良多——最開始認識言成時,因隔著十幾歲的心理年齡,言成在他眼里只是個孩童。十數年的相處,潛移默化,連裴少淮自己都不清楚是何時開始,同窗好友之誼漸漸沒過了年歲之差。

    時辰還早,迎親隊伍不緊不慢,噠噠的馬蹄聲沒在歡慶聲中。

    他們三人騎馬同行,好似幼時坐在課堂里,齊齊托腮歪著頭,坐等夫子考校學問。

    裴少淮如是想。

    ……

    暮色時,迎親隊伍來到甦府門前,熱鬧非凡。只見朱色大門外,門檻前,台階上,兩道邊,鬧而有序地站著甦家的男丁、門生,大多穿著玉色布絹圓領大袖衫,一看就知曉是書香門第。

    打頭的那幾位,正是新娘的兄弟,還有甦家的姑爺連襟,個個面帶微笑,躍躍欲試。

    裴少淮心中暗道,想來這位甦小姐在家里也是極受寵的,言成大外甥得好好表現才能抱得美人歸。

    再看這氣勢,甦家恐怕就差擺幾張桌子出來,現場考校新姑爺和男儐相寫文章了。

    這樣有雅趣的攔親,既是彰顯甦府的底蘊,也是為了讓大家知曉新姑爺的才情。

    新郎官剛下馬,甦家人熱熱鬧鬧圍了過來,將他攔住,相互玩笑著。

    徐言成學問扎實,應答如流,加之其嘴皮子了得,妙語頻出,不時惹得周遭圍觀的賓客哄堂大笑。

    譬如有人出了算學題,叫他算算哪個香囊重,哪個香囊輕,徐言成算都沒算,直接道︰“管他對錯,黃昏良辰,今日我只取輕親)。”

    神情自然,言語有趣。

    幾個回合下來,言成出了風頭,眾人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兩位男儐相——裴家兄弟。

    甦家大姑爺站出來,說要與他們頑飛花令,言道︰“新婚大禮,兩家結好,不如就以姻緣婚嫁為令,以唐詩宋詞作答,請兄台接令。”用詩詞歌賦頑飛花令送賀語,十分合時宜。

    裴少淮一听,轉頭望向弟弟,恰好弟弟也望過來,兩人會心一笑。

    有少津這張王牌在,飛花令根本無所懼。

    裴少淮心想,還是先別讓少津出場了,于是上前一步,道︰“回令,宋趙必《賀新郎》,天上姻緣千里合,喜乘槎、先入銀河路。”

    與甦家姑爺對令四五個會合,完全沒有落于下風的意思。

    甦家人見裴少淮是自己站出來的,以為他背詩最厲害,才主動“應戰”,于是紛紛嬉鬧著起哄,要另一位男儐相來接令。

    言成笑問道︰“你們當真要換人上場?”

    “對,換個人,比試比試。”

    “嘿,你們可不許反悔。”

    于是甦家姑爺又出令,道︰“今日良辰吉日,雪後初晴,就以‘雪’與‘晴’為令,請兄台接令。”

    裴少津上前一步,端著手,不緩不急開始回令。

    裴少淮、徐言成、徐言歸三個站在一旁,靜靜看著少津大展身手——眼前這個人,可是一部行走的唐詩宋詞啊。

    那麼多典故都背了下來,還差這些詩詞?

    言歸悄聲說道︰“淮小舅啊,你一會兒攔著點津小舅……”

    “嗯嗯……”

    只聞︰“唐李白,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宋楊萬里,銀色三千界,瑤林一萬重……”[1]

    滔滔不絕,脫口說出十數條。

    攔親的眾人直接愣住了,飛花令不是你一句我一句嗎?這位男儐相根本沒給他們機會開口呀。

    甦家曉得這兩位是才子,又變了個法子來考校,說要裴少淮臨場予好友作賀詞。

    裴少淮踱步,回想方才看言成背影的思緒,言語自然也就出來了,言道︰“念往事,歲寒窗,共望十里湖光。人金縷,桂枝香,今朝喜事成雙。”

    考破題時,甦家人出︰“聲聞于天。”

    少淮則應︰“君子博,人性之厚無過求,德化之廣無不及。”

    甦家人出︰“思文後稷。”

    少淮則破題︰“文昌社稷,聖德與天一,民心與理一。”[2]

    三兩句之間,無不精妙契合,甦家賓客讀書人居多,都忍不住“反戈”鼓掌喚好。

    連臨場破題都這麼厲害,甦家人這個時候才意識到,新姑爺帶來的這兩位男儐相,學問了得,不是尋常書生學子。

    徐言成看著少淮少津應對如流,聲聲叫好,玩得十分開心,竟有幾分圍觀熱鬧的神態。吉時臨近,攔親也鬧夠了,三人一一破了最後的攔親題目,順利進入甦府。

    小言歸則跟在後面分發喜錢,讓大家伙都沾沾喜氣。

    大哥小舅們都進去了,小言歸留在外頭等候,方才攔親的那些門生紛紛圍過來,向他打听方才那兩位男儐相是甚麼身份,為何年紀輕輕學問如此醇厚。

    言歸簡潔應道︰“解元。”

    眾人了然,原來是今年榜上那位十八歲的秋闈解元,無怪這麼厲害。

    又有人問︰“哪一位是解元?”

    言歸應道︰“沒有哪一位,是兩位。”

    “兩位?”

    “左邊一位是解元,右邊一位也是解元。”

    眾人晃晃神,大驚後大悟,惋惜準備的題目太簡單了。兩位解元陪著桂榜第二來迎親,這樣的陣仗,甚麼樣的攔親能攔住他們?

    甦府中,女賓客們在內院里听著門外的熱鬧聲,貴夫人們紛紛討論今日的兩位男儐相是誰家的公子少爺,又夸甦府會擇婿,早早就選中了徐家小子,家風清正,才十八歲就得了桂榜第二,所結交的好友皆是讀書人。

    這樣的家世家風,這樣的性情才情,前途可期。

    夕陽將落,徐家的迎親隊伍,帶著新人,折返回徐府,迎親禮成。

    ……

    楊府閨中,少女坐在妝台前,捧著銅鏡卻不看自己容顏,愣愣出神。

    隔著院牆去听,他的聲音溫和而不單薄,悅耳之處不僅在于聲音,而在于他說話時徐徐有度,每一句的起轉承合,都恰到好處,听起來就很舒服。

    唯有真正的才華學問,才能造出這樣一道聲音。

    好似窗前的風輕輕掠過了耳畔。

    想及此,楊時月耳根火辣辣發燙,卻又忍不住去回想那個遠遠的身影——

    迎親歸去,柳青色的衣袍飄飄,他騎著駿馬,跟隨迎親隊伍離去。

    見到了他頎長的身形,也見到了他的側顏,卻在他有所察覺驀地轉頭望過來的時候,楊時月的手不由一松,窗簾輕晃,擋住了她的身影。

    也擋住了她的視線,沒能見到他的正臉眉眼。

    楊時月越是覺得自己太過放肆,越想抽回思緒,偏是“ 嚓”一聲,手不知覺把妝盒的鎖竅打開了,抽出小屜子,那支金蛙嵌荷葉瑪瑙玉腳簪靜靜躺在里面,楊時月只望著而沒有取出來。

    她知曉母親為她著想,所以听從家里的安排,從未想過會這麼不自主……

    思緒中敲門聲響,楊時月輕一抖,急忙將屜子推回去,重新鎖好。

    丫鬟推門進來,手里捧著一套新衣制,說道“小姐,上元節燈會的白綾襖子做好了,夫人讓送來給小姐試試,看有什麼要改動的地方。”

    上元節,花市燈如晝,城不宵禁。

    樊園里也有燈會。

    ……

    近來伯爵府喜事多多,一直都是一派和氣喜氣。

    過了臘八就是年,林氏操持全府過年的大小事務,見家中幾個小院空蕩蕩的,她有些傷懷,對沈姨娘道︰“幾個丫頭都嫁出去了,這院子跟心里一樣,空落落的。”

    “誰說不是呢。”沈姨娘道,“雖都在京都城里,終究不同于在府上。”

    所幸,嫁的都是好人家。

    林氏看了看兩個哥兒的院子,笑笑道︰“等他們倆也娶親了,府上便就能熱鬧些了。”

    正好趁這個時候,林氏同沈姨娘商量道︰“少津心儀陸家小姐,你如何作想?”林氏是當家主母,庶子的婚事由她操持,她還是要問問沈姨娘的意思。

    沈姨娘應道︰“一切都听夫人的安排。”言下之意是她也歡喜這門親事。

    莞爾,沈姨娘又道︰“不過,少津的婚事還不急罷……長幼有序,他大哥的婚事未定,豈能越矩,壞了行事規矩?”

    總是要少淮婚事定下來,才好提少津的婚事。

    林氏解釋道︰“倒也不是正經提親,只是提前過去走動走動,讓陸家明白個心意,以免發生些陰差陽錯的誤會,耽誤了孩子的婚事。”

    這世道里,兒女婚事由父母做主,裴家身為男方,若是不早些主動表個態,人家姑娘到了婚嫁的年歲,父母緣何非要等你一家的兒郎?

    陸府這個門第可不低。

    林氏又道︰“少津剛得了解元,名聲正盛,這個時候過去正合適。”

    轉而又想到,不光是少津要給陸家表個態,少淮也該跟楊家表個態了。

    所幸年後就是上元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方便以後閱讀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第86章 第 86 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第86章 第 86 章並對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