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

第73章 第73章治理官莊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MM豆 本章︰第73章 第73章治理官莊

    “小的萬不敢。”梁莊頭略抬頭,見竹姐兒悠閑吃茶,十分淡然,心間愈發沒底。

    他早備好了一番說辭,言道︰“莊小田地少,然農戶多,足足有二十余戶,分下去每戶不過三五畝地,歲末征收莊田籽粒時,豐年可繳足每畝三升九斗,欠年則常立字據,拖欠地租……皇後娘娘仁愛,體恤佃戶,時常並不計較。”

    竹姐兒未理會,叫人把賬簿拿下去,仔細收好。

    梁莊頭目光跟隨著賬簿,顯『露』出一絲不安。

    “梁莊頭可曉朝廷頒布的《鐵榜文》?”竹姐兒問道。

    梁莊頭極掩飾,卻掩不住慌『亂』神『色』,聲音虛了分,道︰“回東家的,小的識字少,不曾曉……”

    “《鐵榜文》有言,除了欽賜佃田人戶以外,不得私收投充人戶,違者論處。皇後娘娘賜我百畝良田,契書上不過八戶人家,這多出來的十戶人家,是從何投充而來?是貴人旨意還是你私自為之?”竹姐兒厲聲問道。

    欺上瞞下,這樣的伎倆她在宮中見過不少。

    無非是梁莊頭仗著官莊管事的身份,自在外頭買了民田,收買佃戶,再把佃戶記在官莊里頭,用官莊所產養佃戶,又叫佃戶替自種私田,邊收利。

    梁莊頭若說是“貴人旨意”,便是詆毀皇後娘娘。他若說是“私自為之”,則是欺瞞之罪。

    無論是哪一條,都是大罪過。

    興許是從前過得太容易了,梁莊頭萬沒有想前這個看似柔弱的新東家,出手竟如此敏銳果決。

    梁莊頭跪地磕頭求饒。

    “你從前是皇後娘娘莊里頭的家奴,僅憑私收佃戶一事,我確不好直接將你如何,不過……”竹姐兒淡淡道,“你若是做了其他的腌事,被縣衙查了,便不算我能左右的了。”

    梁莊頭癱坐在地上。

    莊頭們在田莊里屬一霸,名聲大多不好,輕則假托威勢、『逼』勒小民,狠則佔人土地、污人『婦』女、誣人『性』命。

    梁莊頭下場會如何,全看他平日里做過些甚麼。

    竹姐兒叫人押梁莊頭下去好生“歇著”,又尋來了長舟,如今的張管事,說道︰“張管事從前跟在淮弟身邊,學得一身事,下有件事張管事去辦。”

    “全听三小姐吩咐。”

    竹姐兒讓長舟去查一查梁莊頭,看他手里頭有多少不干淨的事,言道︰“但凡有違大慶例律的,便送去縣衙處置罷。”

    “是,三小姐。”長舟退下。

    ……

    梁莊頭私底下再風光,其質也不過是個奴僕,還是個已經改記了竹姐兒名下的奴僕。

    竹姐兒料理了他,莊干淨了許多。

    她把不在契上的十戶佃農放了出去,將梁莊頭侵佔的田地歸還他們,也算行善積德了。

    春暖易困,午後,竹姐兒靠在榻上閉目,卻無睡意——在宮中數年,她已經養成了閉目假寐、耳听八方的習慣,縱使是休憩,也睡得極淺。

    一點小動靜也能醒過神來。

    沈姨娘躡步輕聲進屋,竹姐兒醒來。

    “我吵你了?”

    “不曾。”竹姐兒應道,挪了挪位置,讓娘親坐過來。

    母女二人相依偎。

    “這樣的時光,總覺著不夠。”沈姨娘握著女兒的手說道。

    教你如何設置閱讀頁面,快來看看吧!

    “那女兒就一直陪著小娘。”

    “傻丫頭。”沈姨娘借此進入正題,說道,“你總有一日是嫁人的……你父親辛苦積攢功勞請賞,換你出宮,為的就是不耽誤你。”

    竹姐兒應道︰“女兒省得。”

    只是數年來,她已習慣獨自想事、行事,自打算,如今出宮談及婚事,找個相相靠的,難免不能習慣——她心里還未空出這麼一個位置來。

    李水生看似老實勤懇、待人和善,實則懦弱無能,不能自做主;安平世見『色』起意,仗勢欺人,伙同尚書府一起算計她,『逼』得她入宮為僕;安平郡王府處心積慮,想借她聯姻挾持景川伯爵府……

    這些糟心事是消磨不去的,讓她不得不慎重選擇。

    竹姐兒應道︰“世間雖無盡善盡美,卻也不能將錯就錯,好不容易避開的路,女兒斷不會再踏上去……若是回過頭來,還是嫁了李家、燕家這樣的門第,女兒受的那年苦有何意義?”

    沈姨娘無奈又心疼,她替女兒捋了捋額間的碎發,言道︰“你總試著去挑一挑、選一選,曉他們中有沒有個好的、合適的,這是你為自爭來的……老爺夫人又寬容開明,在這世道里女而言已是極難得。”

    又建議道︰“娘親覺得楊夫人就頗有誠意,夫君是大理寺少卿,她家長年歲雖比你小了一些,但也不過三歲,並不打緊,你若有意,便叫你弟弟去打听打听。”

    這位楊夫人送了三回拜帖,皆被老太太以身不適婉拒了,相比其他,確實頗有誠意。

    沈姨娘說出這樣的建議,私底下必定已打听了一番。書香門第,婆母看重,家步步登高,竹姐兒的日就能越過越好。

    然則竹姐兒興致缺缺,她見了小娘神『色』頗有些期待,應道︰“楊夫人下回還送帖來的,便見一見罷。”

    “我一會兒便去同老祖宗報一聲。”沈姨娘歡喜道。

    聊及伯爵府的奴僕,竹姐兒問道︰“小娘,我總覺得府上的奴僕做事不比以前,有些懈怠,是不是我剛從宮里出來,光太挑剔了些?”

    “確是懈怠了不少。”沈姨娘嘆了口氣,道,“老太太年邁,夫人不在,我只是個妾室,說不數,你弟弟半大不小,忙課業……她們自然挑這個時候耍懶。”

    竹姐兒了然,結合梁莊頭的事,若有所思。

    隔日,竹姐兒便去找了祖父祖母,她先是說了宮中的一件事——

    早些年萬安宮的鄭貴妃為聖上生了皇,聖上賞了她數十傾的皇莊,就在大興縣南,賜皇莊名“萬安宮莊”,可謂極寵。竹姐兒出宮前不久,有件事鬧聖上跟前去了,正是與這萬安宮莊相關。

    有人狀告鄭貴妃監管皇莊不,放縱家奴莊頭為非歹,『逼』得莊內數百戶佃戶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紛紛出逃。其中一個莊頭是鄭貴妃『乳』母之,在莊內大肆擄掠民女為妾,妾室、通房有三十余個,因強取豪奪還曾鬧過命案。

    聖上對此行徑深惡痛絕,派人去查探,結果確有此事。那些刁奴被杖殺責罰自不必多說,鄭貴妃也因此受牽連被責罰,聖上生怒,寵愛大不如前。

    竹姐兒同祖父祖母說道︰“父親母親不在京都,府上庶務不勤,奴僕偷閑耍滑,皮底下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郊外的諸個莊?只怕莊頭們跟著其他門府,把外頭那些歪風邪氣也學了去,在莊里橫行霸道。”

    又道︰“宮中各妃嬪的莊皆肅查了一遍,但有犯者,一律論處,想來朝廷閑出手,便會逐一肅查京畿周邊的大小莊。父親仕途正盛,位弟弟學問深、前途大,不免會招小人覬覦紅,萬一伯爵府的莊里查出了些甚麼事,被人詬病聚斂無厭、迫害佃戶,扣以不仁不義的罵名,恐怕清者也難自清。不如讓孫女帶人先清查一遍,若有犯者主動送官,再替以賢德之人,嚴加看管莊,以絕隱患。”

    宮中妃嬪之間最善相互拆台挑刺,那環境之下,竹姐兒已習慣防患未然,凡事多想一步。

    老爺、老太太听後,覺得竹姐兒考慮周,自然應允,又夸贊竹姐兒心思通透。

    竹姐兒雷厲風行,找來了申大一家和長舟一家,言道︰“申管事是跟過父親的,張管事則跟過淮弟,此番勞你們家人跟我一同下莊查個仔細,切莫顧及平日里相識的顏面,嚴查嚴糾。”

    燭下有暗,伯爵府再是清白,莊里也曾發生有不快之事。數日之後,田莊的五個莊頭和園里的七八個婆被揪出來——或擅自漲佃戶租,或『逼』娶『逼』嫁,或招聚無賴群人玩葉牌斂財。

    報縣衙備案以後,一應發賣了。

    ……

    一事剛畢,一事又起。

    這日,京都城勛貴圈里謠傳竹姐兒是“貼金再售”、“待價而沽”。造謠者先是把當年李水生的事挖了出來,言說彼時伯爵府落魄,連城南李所正這樣的小官吏人家都不肯娶伯爵府庶女為妻,『逼』得裴若竹參加女官選秀進宮。

    又說僅僅過了五年,區區一個出宮女官,還是個庶女,竟有那麼多人家巴結著求娶,豈不是自甘承認連小官吏人家都不如?伯爵府也是個厲害的,這一進一出,就把原來嫁不出去的庶女捧成了香餑餑。

    流言止智者,謠傳者麼是蠢,麼就是針對景川伯爵府,針對裴若竹。

    教你如何設置閱讀頁面,快來看看吧!

    這又是“李水生”又是“入宮”的,當年清楚情況總不過裴家和安平郡王府,造謠者不是郡王府又能是誰呢?

    竹姐兒打听燕承詔已經登船南下,安平王也已返回後軍都督府『操』練兵卒,竹姐兒冷笑道︰“府上一個能管事的都沒有,也敢這個時候挑釁鬧事?”

    沈姨娘面帶擔憂,對竹姐兒道︰“外頭這樣傳謠,你的親事……”她擔憂有意提親的人家听信謠言,另改主意。

    竹姐兒卻道︰“若是連此粗劣的謠言都辨識不了,自也必不來求娶了,正正好。”

    郡王府郊外的莊、農園可比裴家大多了,十傾的田地,上百個莊頭,交由世夫『婦』轄管,裴若竹就不信莊里沒些腌事。

    竹姐兒沒理會謠言,反倒叫人暗中去查郡王府的官莊,結果沒令她失望。

    郡王府的官莊按說只有六十三傾十三畝,實則官莊內足有上百傾的田地,多出的這部分自然是侵奪民田、『逼』民為佃而來。此外,又在莊內搭建橋梁,擅立關隘,私刻官防,收取路費。莊頭們在莊內為非歹、橫行霸道,自不必多言。

    月余,謠言漸漸止住了。而此時,朝廷令順府衙、大理寺會同戶部,嚴查京畿周邊的各個皇莊、官莊,以正秩序。

    竹姐兒趁此時機,命人把之前查的一應全抖了出來,甭管證據不證據的,至少京都城里口口相傳,百姓們忿忿不平。

    順府衙、大理寺沒想好從哪家哪戶入手,現如今郡王府直接撞刀尖上,他們順勢而為,選擇從郡王府的官莊先查起。

    事發突然,郡王爺不在京都城里,朝中無人接應,安平世應對盤查手忙腳『亂』,官莊里頭更是如一盤散沙,昭然示人。

    皆如外面傳言所說——莊內小民膏脂被吮削無余。

    隨之而來的是言官們鋪蓋地的彈劾,言說郡王府身為皇家旁支,能夠留在京都,又有軍中實職,已是大的恩賜,豈料郡王府貪婪無厭,縱容家奴莊頭侵奪民田,以豐年祿。

    安平郡王被聖上召回,聖上說道︰“愛卿年歲不小了,『操』練兵馬之事便留年輕人去辦罷,即日起留在京都內,好生打理郡王府的官田,不得再有損皇家顏面。”

    “臣……遵旨。”

    安平郡王提前致仕,世無官職在身,長孫尚小,燕承詔又已請願分府另居……如此青黃不接,郡王府往後想再染指軍務,領兵『操』練,恐怕是難之又難矣。

    ……

    暮春春耕,竹姐兒自的小莊里查看耕種情況。

    這片良田位置不錯,正好坐落在河畔,春耕夏溉引水十分方便。

    八戶佃農分了百畝良田,每戶十畝地,但凡不是遇蝗災,必定能夠繳足租,又能供一家老少飽腹。

    一切無虞,竹姐兒準備回去。

    正巧此時,新來的何莊頭來報,言道︰“東家,河下游莊的李莊頭來見我,說他們的水田略高河,不便引水,想經由我們的水田,從上游引水。小的來問東家的意思。”

    “是哪個人家的官莊?”

    何莊頭應道︰“回東家,是南平伯爵府的官莊。”

    是京都城里的勛貴人家。

    竹姐兒向莊園外望去,只見莊園門前停了一輛灰藍素錦的馬車,不見貴氣,車前站的中年人應當就是李莊頭。

    既然都來了,卻不下車進來相談,竹姐兒料想車內坐的不是女眷。

    竹姐兒又問︰“若是應了他們,可會影響水田收成?”

    何莊頭應道︰“會流失些肥,卻也影響不大。”又道,“他們的主應允秋收時付三厘的收成。”

    竹姐兒心想,南平伯爵府恐怕早有這個主意了,只不過之前這個莊屬皇後,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敢從此處引水路過。下莊換了主,他們便過來商量了。

    對方許諾三厘,很是大方,竹姐兒沒多猶豫,也大方應道︰“允了,同他們說,誠信為上,字據不必立了。”

    教你如何設置閱讀頁面,快來看看吧!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方便以後閱讀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第73章 第73章治理官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第73章 第73章治理官莊並對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