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

第43章 第 43 章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MM豆 本章︰第43章 第 43 章

    朝廷曾下詔言︰“惟致治在善俗, 善俗視教化。”命各地府衙修建府州縣之學,以興教化,朝廷對官學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禮、樂、射、御、書、數,皆在教化之內, 在順天府學里亦設有相應的科房教習六藝。

    “欲成為君子, 必先學六藝”, 雖有言如此,但除了書和數, 其余四藝基本退出科考之列, 主流風氣還是以研習八股文章為重中之重, 所謂學習六藝不過是承襲傳統,學個趣兒。

    六藝每三五日才有一課, 皆設在午後。出身高門的學子,自幼接觸, 不必學也會。出身寒門的學子,購置筆墨紙硯已是大花銷, 又哪來的銀錢買琴買弓, 大多選擇學習吹笛,借府學的舊弓體驗一番, 也就罷了。

    御馬射箭就更不必強求了。

    至于數科算學,大慶雖未白紙黑字規定不考,然則近十年的科考題目中鮮有出現算學題目,即便是有也是結合策和判來出題,涉及的知識不外乎是“乘、因、加、歸、減、精”等簡單算法。

    朝堂上,算學歸于天文歷法之官來轄管, 此官又多以世襲為替, 自然也就鮮有人立志于此了。

    府學的算科課堂上, 教諭來來回回講“乘、因、加、歸、減、精”,又舉些計算稅賦的例子,糊弄度日。

    裴少淮十分無奈,數科雜學不受重視,已然成了風氣,文人已形成慣識。他雖知曉算學之重要性,可以他一己之力目前尚不能改變甚麼。

    裴少淮輕嘆一聲,取出白紙,盡力回想自己前世學過的一些算學知識,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以備後用。他不敢用後世的符號來寫,倘若被人發現,以“擅造妖書謠言”之罪名舉報他,他的前程可就算是玩完了,指不定還要吃一百板子,下手狠一些或癱或亡。

    《大慶律》有言︰“私家收藏玄象器物、應禁之書,私習天文妖言惑眾者,杖一百。”

    所以裴少淮寫得很慢,所記的內容也是深思熟慮過的,權當是數科課上消遣時間了。

    ……

    剛進府學的頭兩個月,五十名新進秀才皆十分規矩,巳時開堂後教諭升座,諸生行二拜禮,拱手齊立,等教諭言“坐下”方敢落座,書案上筆硯、書籍安頓得齊整。

    講授經義、八股文章的教諭畢竟是國子監抽調而來的,皆有些水準在身上,裴少淮每每听下來,總能發覺些可取之處。取百家之長以強自身之短,倒也沒有虛度光陰。

    可漸漸地,秀才們熟悉了府學的規矩,在課堂上開始呈現懈怠之態,學習之事也有自己的主意,常常有人前來點個卯便中途離去,課堂上也不乏低聲交頭接耳者。

    散學之後,打著探討學問的旗號,結伴前去拜訪曲居士一醉方休的學子,不在少數。寒門學子成秀才以後,生活大有改善,懷里有了余錢,亦有不少人加入此列。

    這日,裴少淮回到齋舍小院,恰好撞見有人與江子勻拉扯,言說要請他去賀相樓里討論學問,江子勻不肯,只推辭道自己近來脾胃不佳,要留在府學里靜養。

    “你若不去,便是不給同窗面子,只消過去坐一會兒,耽誤不了多少時辰。”

    江子勻仍是辭了,那人只得訕訕離去。

    裴少淮見此,對江子勻的好感又添了幾分,能不受人惑堅守本心的人,頗為難得。

    休沐的前一日,裴少淮正打算回伯爵府,恰巧見江子勻的房門大敞著,便敲門進去與江子勻敘話。

    江子勻放下筆,起身稍拱手,道︰“淮弟這是收拾妥當準備回去了罷?”

    “正是。”

    裴少淮見桌上散放著許多謄抄好的書頁,正在晾干墨跡,還有一沓已經疊整齊的,遂問道︰“子勻兄這是在抄書?”

    “近來功課不算緊張,替人抄幾本書,聊掙幾個錢來買筆墨紙硯。”江子勻輕松應道,“權當是溫習書卷和練習書法了。”

    江子勻的字端正微寬,筆劃圓潤,看起來很整齊很舒服。

    大慶朝雖已大興印刷術,但不少富人仍是更喜歡抄本,讀起來更有韻味,書局雇佣書生謄抄書卷是常見的事。

    裴少淮不曾缺過讀書的銀子,沒吃過這樣的苦,是以,他沒有評論甚麼。他同江子勻借了《周易》的讀書筆記,又借給江子勻兩本歷代兵策簡析,便不再打擾。

    等裴少淮休沐回來後,觀察了好幾日,發現事情好似有些不對勁。不止江子勻在抄書,隔壁幾個齋舍院子里,亦有不少寒門子弟在替人抄書,他們只需要負責抄,書卷紙張會有人來送,抄完又會有人來收。

    還有善作畫者替人臨摹畫卷的。

    裴少淮好奇一問,才知曉這些活計都是甦秀才給介紹的。這甦秀才三十好幾,早七八年就已經進府學了,已經成家,住在城內西北角,平日里極少來府學,只有重要大典時才出現點個卯。

    江子勻說道︰“甦秀才與城南書局的掌櫃相識,知曉我們幾個手頭不寬裕,便把活介紹與我們,還替我們抬高了十文錢的價。我听了,覺得不是甚麼辛苦事,能鞏固學問又能閑掙幾個錢,便答應了。”

    見裴少淮神色不太好,遂問道︰“淮弟,此事有甚麼不妥嗎?”裴少淮雖比他小許多歲,但見識比他廣,心思比他通透,這一點江子勻是明白的。

    還未等裴少淮開口,只聞敲門聲,正是那甦秀才笑盈盈地走了進來,道︰“呦,裴少爺也在。”

    甦秀才問道︰“那本書稿不知江秀才抄得如何了,可還差許多?”

    江子勻應道︰“還差五十多頁,快了。”

    “不急不急。”甦秀才始終笑盈盈的,又遞上一個小錢囊,抖了抖嘩嘩響,道,“我今日恰好路過書局,李掌櫃提早與我結賬了,我便也提早給你們送過來了……這書若是來得及,明日交給我最好,若是趕不及,晚一些也不曾影響。”

    湊近看了看江子勻抄的字,甦秀才夸贊道︰“工整秀氣,帶有韌性,江秀才這樣好的字,下一本再提二十個錢也不難,你且待我送書的時候跟李掌櫃再討討價,下一本就給你提上去。”

    “甦秀才過譽了。”江子勻謙虛道。

    待甦秀才告辭後,裴少淮才道︰“子勻兄還未看出甚麼不妥來嗎?”

    江子勻很認真沉思了一會,仍是一臉困惑,道︰“除了催我明日交書稿以外,似乎也沒听出甚麼不妥來。”提前一日交書稿,意味著江子勻今夜要點燈夜戰了。

    裴少淮心里暗暗感慨,江子勻果然還是歷事太少了,比不得已經摸爬滾打好幾年、渾身圓滑的老秀才,被人算計了還想不明白。另一方面,裴少淮又覺得江子勻一身正氣頗為難得,不忍不去拉他一把。

    裴少淮這才點明要害道︰“趙督學輪流赴北直隸各州各府組織歲考,今年從順天府先開始,十月底考試,眼下已經九月初了,子勻兄還有心思抄書?”

    督學大人組織歲考,將會再定順天府內所有秀才的等級,優劣排序,酌定賞罰,只有得了優等才能續任廩生,否則便會被別人替了去。

    順天府學共有五十個廩生名額,眼下已經超出六個,後面的人亦是虎視眈眈,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裴少淮又道︰“替人手頭寬松本是件善事,可選在這個時機不得不讓人懷疑動機……你再想想,甦秀才找的都是何人替他抄書?”

    江子勻這才想到,抄書的同窗們皆和他一樣——已是廩生或可爭奪廩生的寒門學子,生活有所改善但手頭仍不寬松。

    苦讀多年,終于可以靠讀書本事換些銀錢,很容易就心動了。

    可以抄書的窮秀才多了去,為何偏偏找到他們幾個?

    裴少淮最後道︰“子勻兄把時間花在抄書上,耽誤了溫習,歲考若是落了下乘,被人替了,來年沒有廩膳發放豈不是撿了銅板丟了銀兩?”

    江子勻啞然,臉上又羞又慚,只能後退一步,朝裴少淮鞠躬作揖,感激道︰“感謝淮弟點醒我,否則我不知道要摔多少跟頭。”

    江子勻又道︰“我這便去提醒其他幾個同窗,免得他們被算計耽誤了功課。”

    “子勻兄且慢。”裴少淮留住了江子勻,勸道,“子勻兄這般做,雖幫了他們,卻也得罪了甦秀才,府學往後的日子還長。”秀才圈里還有圈,甦秀才是老滑頭了,要抓弄為難新人也有頗多手段。

    要對付一個小秀才,以裴少淮的身份自然容易,可他終究是他,江子勻是江子勻。裴少淮想幫江子勻,應當從江子勻的角度去考慮才對。

    江子勻再次被點醒,臉上更加不好意思了。

    “淮弟說得極是。”江子勻應道,“我只需在他們跟前好好溫習功課,準備歲考,想來他們能領悟到的。”

    “是矣。”裴少淮道。

    回到自己房間以後,裴少淮不免唏噓,有競爭的地方就有水深水淺,科舉之路愈走到後面遇到的人愈聰明,競爭自然愈激烈。

    往後的為官之路更是如此。

    江子勻為人正直善良,學問踏實,但缺少閱歷,裴少淮覺得是可以結交之人。

    ……

    ……

    回到伯爵府,裴少淮收到了父親的來信。

    這一年多以來,裴秉元對裴少淮的態度在慢慢改變著,以前多把他當作孩子,信里每每敦促他踏實做學問,心無旁騖;自裴少淮成了秀才入讀順天府學後,裴秉元開始用商量的語氣與裴少淮通信,信中內容也豐富起來,甚至還會不時發發牢騷。

    這是把裴少淮當半個大人了。

    譬如這次信里,裴秉元抱怨與府官的應酬太多,正是“上官如雲,過客如雨”,幸虧林氏在東陽碼頭替他安置了幾間鋪面,不然當真難以應付得過來。又苦惱玉沖縣的良田問題,說是許多被河沙覆蓋的良田已經開始長蘆葦了,來年若是還不治理,就真要荒成蘆葦地了。

    裴少淮頗喜歡父親這樣的來信,因為語氣足夠真實,仿佛能听見父親在生悶氣。

    他想了想,取來信筏,落筆寫道︰“父親常教導我與津弟,長袖善舞是虛的,學問才是實的,想來官場亦是如此,應酬雖不可免,但唯有治理功績才是實實在在的。”

    對于覆沙良田一事,裴少淮則寫道︰“吾聞徐大人言,去歲保定府秋糧繳納白油麻五百又三十七石,屬實是大豐收。玉沖縣與保定府相距不遠,皆平坦之地,覆沙田雖不能種糧,或可堆成田壟試植油麻……玉沖縣免稅三載,縱是收成不如保定之地,亦比荒成蘆葦地強一些。”

    “孩兒淺薄之見,或需父親帶人考察之後,方知是否可行。”

    白油麻,即白芝麻。保定一片歷來盛產芝麻油,玉沖縣跟著種芝麻應當不會有錯。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方便以後閱讀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第43章 第 43 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第43章 第 43 章並對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