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賞罰分明
魏忠賢此時把董會東的事說清楚,雖然涉及皇上的私密,但卻又不得不說,畢竟若是不說任誰也不會想到董會東一個普通的武師也會謀害皇上。
可把奉節夫人聯系起來,大家也都覺得十分合理。
並且相對于黃立極、**星來說,他們或許都熟悉董會東,畢竟董會東當年在京城也算是一個有名的人物。
只是似乎董會東的仇恨也因此變得十分合理,唯一不合理的或許是此時坐在龍椅之上的朱由校,變成拆散別人的冤大頭了。
“你起來吧,朕知道了。
這個董會東本也是一個人才,朕也認識他的本事。
只是當年他未得先祖信任,一直未謀得一職,郁郁寡歡,而心愛的女人又不能與他相守,想來他當年就對我皇家心有不滿,再兼之此人武藝超強心高氣傲,行走江湖到也是有些俠氣,才會做出此事。
只是朕也有些過失,若當年把奉節夫人逐出宮之時,能讓她回歸普通人家,成全他們,那這個董會東也不會如此恨朕。
既然他已經死了,我看此事就此作罷了。
至于說倭人與後金陰謀,我看此勢已成,再查也無意義,只要解決了內憂,想來對付倭人已是箭在弦上之事了。”
朱由校此時神情有些憂郁,知道董會東一死,似乎也是十分失落,深深內責。
當然因為他處置一個女人不當而引發如此大的爆炸,禍于二萬多百姓,于這一點來說朱由校也高興不起來,而且語氣之中也帶著一種惋惜。
對于犯下此大案,而且害死小太子的董會東,朱由校反而沒有想像中的憤怒與怨氣,相反十分理解董會東此舉一樣,這讓王穿也是有些摸不著頭腦,感覺這個朱由校實在太過冷靜太過大義,沒有半點私情一般。
“王穿,你此次立了大功,朕也不知如何賞你,剛才你也听了,我大明家底單薄,此時內憂外患之時,對你的封賞朕決定暫時壓後,你可有意見?”
朱由校此時看著王穿,語氣也是十分誠懇,畢竟王穿確實是立了大功,若沒有王穿查清乾清宮倒塌原因,追查到董可威,那以這個董會東畢竟也不會被逼得現身出來。
而且也不會有人想得到王恭廠大爆炸竟然是如此一個私人的原因,與一開始猜測的朝黨之爭,甚至于皇位之爭,以及後金陰謀,倭人陰謀其實都牽連不上關系。
只是因為一個女人的原故而已。
王穿一听,事情有到也不出意外,大家都想把此事盡快了了,就是原本想用王穿敷衍世人,可未曾想王穿還真的查清了此案,若再弄下去,或許就會再次引起朝黨之爭,于此時節確實不利于朱由校。
所以朱由校已然把事情給封了口,承認了王穿的功勞,但卻一時並不封賞。
“回皇上,此事當是魏督主之功,小子只是略施了些手段而已,不敢居功,更不求什麼封賞,只求能為大明百姓做點事,為皇上做事即已滿足了。”
王穿此時知道情勢開始變化,就連信王以及其它四個王爺都不替王穿說話,看起來相對于王穿來說,畢竟朱氏一族大家都是血脈之親,只要說清楚了,那麼自然還是一家人,相反王穿卻是無根無底之人。
所以王穿也只能順從,不敢再胡言了。
“好,你有此心,朕定然不會負你,只是你屢次陷入危險,而你此時又身受重傷,性命堪憂,朕也十分體貼于你。
听聞你還查處著三十二個學童失蹤一案以及京城的采花案,前夜妙相神僧也與朕說過,前夜襲擊你的就是采花妖,而且在與神僧打斗之中也受了傷,所以此事就交與妙相神僧來辦,他佛法精深又佛法了得,對付妖人到也適宜。..
而對于學童失蹤一案,听聞你懷疑這些學童被藏于京城外的廟宇道觀之中,也曾派東廠護衛查找過。
此事既然如此涉及廟宇道觀,你一個統領要查此事也不方便,相反妙相神僧是出世之人,查尋這些學童也要方便得多。
而且此時世井之傳你也清楚,若是朕此時于這些出家修行之人不利,那麼他們更會借此發揮,不利于京城的穩定。
此事也一並交與妙想神僧查處,你就不必再操此心了。
至于魏愛卿之功,畢竟此事也涉及魏愛卿,所以功過相抵,不再封賞亦不處罰。”
王穿一听,心里有些失落,可還是起身領旨。
原本心里十分開心,覺得可以順騰摸瓜把這些事查清楚,可現在一看,兩件事都被皇上輕易的交與了妙相。
雖然朱由校說得是替王穿著想,可任何人都看得出,這是開始不信任王穿了,而王穿也一時弄不是明白這其中的原因,或許只是因為這些日子來,王穿確實太過紅了,讓朱由校都開始忌憚起來。
至于說采花妖一案,王穿其實已不在意,畢竟要捉拿清歡公子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妙相來負責他是巴之不得,可對于學童案,王空卻是十分愧咎,此時交與妙相負責,心里還是有些芥蒂,但從另一方面想,卻又覺得或許這又是更好的安排。
“微臣領旨。”
王穿說完很快就又坐了回去。
“王穿,你不要覺得是朕對你不信任,完全是朕有重要事要你辦才會讓你移交此兩案,你還是跪著听旨吧。”
王穿一听,想到了選秀女之事,此時又只得跪在場中領旨。
“下個月就是朕選秀女之事,原本此事是由皇後娘娘負責此事,司禮監執行統籌,禮部負責聯絡各地。
可皇後娘娘因為大爆炸之事一直心有余悸,而且身居後宮也不方便,司禮監事務也煩忙,所以皇後娘娘舉薦你來負責此事,所以朕今日就任你為選透專使,代表皇後娘娘執行此事。
另外朕也告訴你,此次選秀就不依常例了,朕就只選三名秀女以充後宮。
同時再為信王選王妃一名,其它秀女二名。
為五王叔先王妃一名,其它秀女二名。
為其它三位王叔各選秀女二名,共計一十五名秀女。
此事一直由禮部在負責管理已進京秀女,自今日之後你就多往禮部跑跑,要好好為朕把關,不可苟且。”
朱由校說得十分清楚,不僅自己選,而且還幫著信王、瑞王一起選王妃。
信王呢當然願意,可端王卻是有些坐立不安,顯然是不願意,但此時卻又不敢公然有違朱由校的意願,畢竟論及起來他雖然是長輩是王叔,可皇上指婚那他也不敢違背。
而且他這個王爺早就應該成家立業了,此時若是還想找理由推脫,怕也說不過去。
“臣領旨謝恩。”
王穿心里雖然不高興,卻還是謝了皇上之恩。
“你不必急著謝恩,三日後東廠處斬那些倭人,朕就委派你去當監斬使,監斬倭人,朕是大明天子,斬殺這些倭人,也是要給倭人一個警告,若敢再犯我大明疆土,朕就算是拼得一死,也要親征倭國,你現在可以起身了。”
朱由校說完,王穿還是嚇得一激靈,昨日他經歷糾結同意斬殺這些倭人,可今日他就變成了監斬使,那麼倭人若是要怪罪下來,必然不會怪罪于魏忠賢,只會怪罪王穿了,而且若是倭人想要救這些倭人,那麼王穿就是道當其沖的靶子。
王穿心里此時也是一萬匹馬奔騰而過,正好一抬頭就看見魏忠賢眯笑著看著他,這才知道在這些人眼中,他永遠都只是工具棋子而已。
若說要與這些人斗,他可還差得遠了。
剛來大明天啟的興奮,以及這幾日來的小小成功,很快就消失的無影無蹤,而這也讓他心里多少有些落寞。
“再謝龍恩。”
王穿此時也不敢說什麼,畢竟自己的腦袋隨時都會掉,而且還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時玄靜被皇後娘娘約去,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
“現在百姓之中傳言,此次大爆炸是有神佛下世,此時全國各地白蓮教再興妖邪之氣,據報至少有數十個邪教頭目自稱是神佛下世,在地方上勾結一些刁民,形成不小的勢力,威脅我大明朝的安危,此事不除,朕不得安寧。
不過前夜妙相神僧在城外大戰妖邪,佛光普照京城,百姓為之歡呼,朕也找到了真正的神佛,此神佛就是替朕修行的承恩寺妙相神僧。
朕現在就封妙相神僧為我大明天啟的護國**師,以統領全國各地佛寺僧侶,同時也打擊那些散布流言,自封為佛的邪門之徒,避免他們蠱惑人心,擾亂百姓正常安居。
朕賜你金珠一串,金絲袈裟一披,並擇日親賜牌匾,還請神僧接指受命。”
朱由校說完,妙相也是跪在前面,而魏忠賢與王體乾兩人把聖旨與親賜之物都一一呈奉與妙相。
“謝主天恩。”
妙相當然也依著朝堂之禮來領天子之旨意,此時他被封為護國**師也是王穿的主意,可看在眼中卻覺得心里酸溜溜的。
自己拼著老命卻並沒有落得什麼好處,反而被派去選秀女,斬殺倭人。
可這個妙相到好,只出場一次,與清歡妖人斗了一場,就一下子就成為護國**師,又取代了他查處失蹤學童之案與采花妖案,成為此時皇帝朱由校的大紅人。
可王穿有什麼辦法呢,自己跟這個妙相確實是無法相比的。
妙相不僅佛法精深,而且貴在代皇上修行,憑替身這一點就已十分超然了。
更何況前夜確實是妙相救了他,而且此時全國亂成一團之際,也確實應該有一個人來管一管這些打著宗教之名卻暗行不軌之事的邪徒,這說起來並沒有什麼不妥。
而且對妙相的封賞本也是自己出的主意,這又怪得了誰呢?
可王穿總覺得像是著了道一樣,不僅給人做了嫁衣,成全了妙相也成全的朱由校,兩日前還覺得馬屁拍得好,可今天看來,當時的馬屁是拍得好,可卻拍錯了地方,所以後面朱由校說的其它事他也是有些迷糊了,好在朱由校關心他的浴火飛鶯,所以朝會很快就結束了。
花幾章來斬時了一下前面的事,接下來又會轉移到選秀上,這本小說朝兩個方向發展,一是過去,一是將來,過去主要會涉及移宮案,紅丸案等宮庭內部爭斗,外面會慢慢把後金與倭國之爭引出,當然選秀結束就會是賑災,而賑災就是解決白蓮教的事,最後又會因此引向倭國,當然道魔之間的牽扯也會慢慢清晰起來,而此小說人物復雜,線索很多,寫起來也十分燒腦,還是希望讀者們能持續支持,在此感激不盡。(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