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1626

第四十七章似信非信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青蟲月二 本章︰第四十七章似信非信

    第四十七章似信非信

    “統領大人,你相信董大人所說嗎?”

    魏虎此時騎在馬上,十分好奇的問著王穿。

    雖然說是來探望董可威,可似乎只是證實了王穿的想法,對于要解開疑團卻並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依王恭廠下水道建設的時間,說明是萬歷年就有人設計了此事,而實施人都已死了,就算還有人活到現在,那也未必知道此事,因為在工部只有三人才可能知道此事。

    消息當然也會以其它形式傳下來,但也沒有辦法可以查到現在朝中誰還會知道此中關聯,而且能在知道董可威要查之後就動了手。

    而董可威最後所言,他只跟潘雲翼說過此事,而潘雲翼也是在去調查此事的過程之中死去,信息到了潘雲翼就斷了,一個死人應該也不會留下什麼信息了。

    所以魏虎覺得董可威是在故意用一個死人想把此事了結,不想讓王穿查出真正的背後黑手,更不想此事涉及其它人,或者說董可威似乎也在有意包庇,而他自然清楚會是誰發動了此次王恭廠爆炸的。

    所以結合魏ど的分析,他這才會問起王穿。

    “相信,但又不相信。

    董可威即不是魏督主的人,看樣子也不會是東林黨之人,不參與黨爭,此時已是工部尚書,入主內閣之人,位高權重,他不可能有什麼謀害皇上的心思。

    就算是皇上駕崩,換了新皇于他更是無任何利處,而且他已經年暮,用不了幾年就可以告老還鄉了,他更不必以身犯險。

    此時他雙臂已斷,形同廢人,若論及起來不管他的手臂是妖人所為,還是有人欲置他于死地,但以普通人而言,在他心里自然是相信有人要謀害于他,不想讓他去面見皇上告訴皇上此中危險。

    所以他沒有任何理由要再護著這些欲圖謀害于皇上,斷其後路的人,畢竟反而會因此而致失職之罪。

    更是讓他遭受性命之危,如此手段試想魏公公,若是你你還會護著陰謀之人嗎?”

    王穿反問魏虎,也讓魏虎陷入沉思,憑他多年的經驗來看,確實如此,沒有反駁的余地,只是心里卻有些失望,畢竟若能深挖此事,于他們東廠而言,又于他個人而言必定也算是功勞一件。

    “統領大人,玄靜姑娘,此時我們回信王府也誤了吃飯的時辰,不如我們找個地方吃點東西再回信王府如何?”

    魏ど故意插開話題,自早上進了皇宮一直折騰到現在午時,四人也都累了。

    王穿本來一直在想著事情,可經魏ど一說到也是餓了。

    “魏ど公公,那你就找一家適當的酒樓,在下也想听一听京城內的世井說法。”

    王穿說完還是看了看玄靜,他知道玄靜其實並不願意去喧嘩的地方吃飯,而且此時已然在靜修了。

    可玄靜還是能感應到王穿在看著自己,而且眼神之中帶著祈求。

    “你不必管我,我只是你的下人,你說去什麼地方就去什麼地方,更何況小女出世也需要與世俗同流,修行之道非只在山野,什麼地方都是修心之地。”

    玄靜並不反對,所以也安撫著王穿讓王穿不必為此而糾結。

    王穿一听,知道玄靜說得是真心話,此時興趣又來了。

    “靜兒,剛才你說董尚書大人的手臂是被硬生生的扯斷的,你覺得此事是有人做的還是妖魔做的?”

    “你不是很聰明嗎?

    你喜歡用利益法則來分析事情的真相,可為何此時又糊涂了呢。

    世間所謂妖魔其實都是一些靈物修成,比如說虎狼蛇馬,又或者是一些年歲很大,受之天地日有靈氣而修成精的樹花等等。

    可他們修成人後,其實也和人一樣有私利,做事也講求目的。

    你覺得扯斷董大人雙臂有何好處,目的又是什麼?”

    玄靜本就通透,雖然以前不經世事,不懂世情,可一出世只短短幾天,其實已然十分清楚人道規律,她並不回答,反而是用王穿一貫的判斷方法來引導王穿。

    “對呀,若說是妖魔鬼怪要吸人精元,遇上了董大人不會留性命。

    而且若說妖魔是那些野獸修煉而成的,要吃人怕也不會如此挑剔,為何只吃兩條手臂而不是全部吃掉呢?

    更何況為何偏偏選上董可威這個老人,既不新嫩也不可口,而且董大人還坐著轎子,顯然比普通人更麻煩。

    這樣看來妖魔鬼怪雖然作惡多端,但卻不會無原無故傷人。

    扯斷董大人雙臂的必然是一個武功高手,他是想讓董大人變成無用之人,而且若把人手臂活生生扯斷,那麼當時經歷大爆炸,很有可能就會失血而死。

    畢竟董大人當時身邊的人全都死了,只有他一人存活。

    只是此人似乎也給董大人留了一分活命的機會,那麼此人心中應該並不完全想殺了董大人,因為他心中有愧,所以才留下董大人。

    此人又會是誰呢?

    魏虎公公、魏ど公公,你們說說。”

    王穿自言自語也是肯定了玄靜的反問,其實否認了被妖人所傷的可能,畢竟有時人心比妖魔還要壞得多。

    妖魔只是手段詭異,若說在陰謀詭計來比,妖魔顯然不是人的對手。

    “能扯斷人雙臂的,此人外功也必定不凡,而且內力修為十分強,若依在下了解,有分筋錯骨手,鷹爪功,龍爪手這些外門功夫可以辦到,但在下卻並不認識此中之人,不知老ど是否知道一些。”

    “此事我也不知,京城之內會東武館的鐵臂神猿董會東應該會比我們知道得多一些,統領大人若有需要也可以詢上一詢。

    既然統領大人想從武功路數上下手來查此案,那我與三哥也會把此事向田督主,許副督主,還有工部現在負責的崔侍郎問一問,他們都是有數的京城化境高手,知道的必然比我們多。”

    王穿一听,心里到是又一驚。

    驚的是細想此時京城的化境高手,而魏忠賢,若也是化境高手,那麼如此實力,還真的是不可小瞧的。

    “好好好,就依魏ど公公所言,用過飯我們就去拜訪一下這位鐵臂神猿,在下也想學些防身之術。”

    “統領大人說笑了,有玄靜姑娘在,你只需向玄靜姑娘學些劍法,足可名揚天下了,又何必去學那些外門功夫,外門功夫只是討可飯吃的。”

    “靜兒那些功法太過玄乎,我怕一輩子也別想學會了,畢竟我做不到她那種無欲無求的心態,在下只是一個俗人。”

    王穿苦笑一聲,自嘲著自己。

    昨夜他就想試著讓自己靜下來,可心思卻是飛得很遠很遠,不僅想著眼前大明朝將來的榮華富貴,而且想著想著又會想起現代社會如何如何賺很多很多錢。

    而且現在的他算是十分有錢的人了,所以腰里有錢,想的也就多了,那可能靜下心來什麼也不想去感受體內的什麼元氣運行。

    “修道悟道非可像其它技藝需要日積月累,有的時候一朝一夕即可悟得,你不必如此氣妥,古語有雲,朝聞道夕死,悟道也有漸悟與頓悟之分,你這般聰明說不定能頓悟呢?”

    玄靜雖然像是在開著玩笑,其實說得也是真道,也是在開導著王穿。

    人有的時候經歷得多了,有時會在一瞬間就明白了人生的一些道理。

    有的人卻不一樣,縱然是經歷萬千,可卻至死也不會明白半分天道,一直糾纏于人道之中。

    就像一個人一直挑著擔子,卻舍不得放下,心里若想快活,又怎麼能得到真正的快活呢,要麼你拋掉身上的擔子,要麼你忘記它的存在,只有這樣你的心才會不因外物而累,得到真正的自由。

    所以大部分悟道修道之人都是在解惑的過程中慢慢積累,當你看透一個問題的時候,另一個問題也會有了悟解的法子,而在這個過程之中,心里的煩雜之念也會日減,這就是道德經里“為道日減”的理。

    而所謂頓悟,是在心里已然對世間萬物無惑之後的一瞬間,若心靈不經歷難磨,就好像刀不經歷石磨一樣,是不可能瞬間變得通透的,所以說其實漸悟是頓悟的基礎。

    而在悟道與修道的過程中,修心為首要,而修心的歷程就是難磨,修心有如磨刀,要修心就得讓心經歷磨難,所以但凡能修通大道之人,都要經歷一段磨心的歷程,心志不堅者不必深研。

    佛教里“放成屠刀,立地成佛”其實也是一個道理,作惡者其實也要經歷心的磨難,因為善人作惡要經歷作善更痛苦的磨難,所以作惡之人其實比作善之人心修煉得更成熟,所以當有一天想通的時候,放下屠刀,即可成佛,而作善之人卻要經歷數世,像唐僧歷經九世才有機會,最後還要經歷八十一難。

    “統領,酒樓到了,還請下車。”

    王穿此時也不再想了,若是不想身體的餓也就會襲來,當有時深思一件事的時候,其實就可以忘記一些事,甚至忘記了痛,忘記了餓。

    當不再想的時候,這些遺忘的東西又會還回來。

    有些人經歷風雨痛苦不堪之時,最好是去專注于一件事,就會淡忘痛苦,可若要真正遺忘痛苦,還是要從心底看清看透,這樣才能真正的遺忘。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啟1626》,方便以後閱讀天啟1626第四十七章似信非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啟1626第四十七章似信非信並對天啟1626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