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十五年》的美國定價,20美元,不算便宜,但也不貴,如今美國低收入人群的工資大概在3000多美元,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資五分之一左右。</p>
    當然也不會哪個吃飽了沒事干的人,會花費這個錢去買一本不感興趣的書,買游戲或一些動作片光碟在家欣賞,哪個不比它香,這本書本身的定義就是高端人群或者師生團體。</p>
    史密斯捧著《萬歷十五年》回家,他連吃飯都顧不上,抱著面包邊啃邊讀,完全忽略了時光的流失。</p>
    這本書如果說直接改變了他的對歷史書、對歷史的看法,肯定就夸張了,但說拓新了對待歷史、觀察社會的眼光,卻一點也不為過。</p>
    史密斯花了接近兩天的時間,終于讀到了《萬歷十五年》的結尾。</p>
    尾言寫道︰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其間關系因果,恰為歷史的重點。正是從這些細枝末節的中,萬歷十五年是明朝甚至是整個中國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轉折點,是歷史的關節點。</p>
    看完後,下意識的伸手,拿起杯子,剛喝一口,發現里面的咖啡早就沒了溫度。感嘆道︰“隆國真是個神奇的國度,總會出現一些讓人著迷的家伙。”</p>
    次日,一到學校的時候,史密斯走進辦公室,就開始迫不及待的向著四周推薦這本自大洋彼岸的新書。</p>
    好的書籍不應該這麼被埋沒。</p>
    “亨利,我有一本來自隆國的新書,想要推薦給你....”</p>
    還沒等史密斯詳細講解,亨利就笑道︰“你說的是那本隆國楚寫的《1587,無關緊要的一年》嗎?”</p>
    “你也看了?”</p>
    “剛看到隆國哲學家李贄篇,我贊成作者的部分觀點。但我對他的表現形式做保留意見,全書讀起來就像傳記小說,而不像一部嚴肅的歷史學作品,這個作者寫書的時候,肯定照著小說的表現形式寫的。”</p>
    “不倫不類,寫得既不像歷史書,又不像小說。”</p>
    一旁的歷史系老師點了點頭,表達了對亨利的肯定。</p>
    布朗是哈佛大學的哲學系教授,不置可否,他表情嚴肅的說︰“我覺得這位楚,在書中的敘述的很有道理。對我研究隆國古代國家得財政制度很有幫助。”</p>
    史密斯傻眼了,本來以為是一次正常的推書環節,沒想到書本沒推出去不說,反而引來了辦公室的劇烈爭吵。</p>
    個個人都根據自己的專業水平,從經濟、制度、哲學......進行爭辯,試圖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p>
    </p>
    史密斯本來抱著胸默默听著眾人的爭辯,可誰知道居然有人在曲解書里面的哲學思想,涉及自己的專業領域,頓時忍不住了,一句經典米國國罵脫口而出︰</p>
    “法克尤.....”</p>
    可惜,史密斯教授還有課,只能相約同事等他回來,他拿著《萬歷十五年》走進教室,講完正課後舉著右手的書對自己的學生說︰“我推薦一本課後讀物,它是一名中國學者寫的,名字叫《1587,無關緊要的一年》。</p>
    這本書對我感觸很深,今天的世界和明天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米國是...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很多方面都要佔據非常多優勢的國家,但難道可以一直保持下去嗎?當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社會矛盾的加劇,必然會逐漸走向衰敗,而這些早早的就會出現預兆。</p>
    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其間關系因果,恰為歷史的重點。</p>
    當你到我這個年紀,也許世界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米國會一直引領世界?.....不,不,不,我們不會,在某一個時間點,任何一個頂端的國家都會漸漸走下坡路,這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所以你們如果想進步的話,就要開始學會思考。</p>
    當然這只是一種設定,我希望下次再上課的時候我們可以一起來討論下,不過我在討論前,我希望你們去買這本書看看,它將會給我們前路提供一些有意的參考......”</p>
    等史密斯一離開,哈佛社會學專業的學生們議論紛紛︰</p>
    “隆國人寫的世界歷史著作?哈哈,我沒有听錯吧。”</p>
    “史密斯教授肯定瘋了,居然讓我們去讀一本沒有任何名氣的作品。”</p>
    “就是,隆國人能寫出什麼好東西?史密斯是不是收了他的推廣費。”</p>
    “……”</p>
    面對米國學生的冷嘲熱諷和傲慢的言語,其他亞裔听後簡直不能忍,特別是隆國留學生。</p>
    許杰臉色鐵青,站起身。</p>
    他是水木大學的畢業生,前幾年留學米國,剛拿到哈佛的碩士學位,如今正在攻讀博士,雖然主修哲學,但也經常來听社會學專業的課。</p>
    就在站起身準備說的同時,一旁的同伴及時得按住他,無奈的說道︰“這里可是傲慢的哈佛大學,他們只尊重強者,在這里沒有得到認可之前,還是不要去自取屈辱比較好。”</p>
    “可是就這麼讓他們這麼嘲諷下去?”許杰不甘心的說道。</p>
    張兵聳了聳肩,無奈道︰“還能怎麼辦,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走吧,一起買書去,就算是吵架也要吵的有理有據!”</p>
    越出國越愛國,本來滿懷希望的來到這個號稱是世界的燈塔的國度,卻發現並沒有自己想想中的那麼好,反而到處充滿了傲慢和偏見。</p>
    米國人對隆國國毫無了解,打心里充滿了歧視。這種歧視同樣深深刺痛了張兵的心髒,只是他比許杰更加理智,知道憤怒改變不了什麼。</p>
    他早已打定主意,今後從事翻譯工作,要將隆國當代的優秀著作帶到米國,架起橋梁,用中國人獨有的思想征服米國人,證明隆國同樣有著優秀的書籍,只是你們不知道罷了。</p>
    張兵和許杰結伴到校外書店買《萬歷十五年》,結果被告知沒有此書,他連跑了三家書店才買到,看來這套書的發行量並不大,鋪貨也鋪得不廣。</p>
    買書回到宿舍,張兵和許杰迫不及待地翻開閱讀,結果一讀就是天亮,他們居然看了整個通宵。</p>
    “不愧是大才子,真不敢相信一個20歲的青年,能寫出這麼優秀的書籍。”張兵不禁感嘆。</p>
    同時看著《楚才浩文集》,思考許久,眼前一亮,默默的下了一個決定。</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