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

第421章 忽悠!大忽悠師漢王朱高煦!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朕聞上古 本章︰第421章 忽悠!大忽悠師漢王朱高煦!

    誰?

    不怕死?

    眾人尋聲望去。

    只見殿外走進了一人。

    嗯,身高體壯,卻身著緋袍文官服,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這家伙,是哪里冒出來的?

    朱高煦下意識地看向了此人,喝問道:“汝是何人?安敢在此大放厥詞?”

    王驥:“???”

    啥?

    你大爺啊!

    你都不認識我?

    那你為什麼要坑害我?

    是哪個混賬王八蛋暗中坑害勞資?

    王驥強忍著心頭悲憤,不卑不亢地行禮道:“下臣王驥,參見漢王殿下!”

    一眾巨頭:“???”

    王驥?

    新任學部侍郎?

    咋滴漢王爺你不認識他?

    那你舉薦他做新任學部侍郎?

    一眾巨頭先是齊刷刷地看向王驥,又扭頭齊刷刷地看向朱高煦,神情古怪到了極點。

    朱高煦聞言一愣,而後略顯尷尬地擺了擺手。

    “王驥是吧?你在旁邊先等著,大人的事情小孩子別摻和!”

    听到這話,王驥肺都快氣炸了。

    老子年紀比你大!

    你才是小孩子!

    你全家都是……

    嘶……這話可不興說啊!

    麼得辦法,礙于漢王朱高煦的淫威,王驥只能老老實實地站在了一旁。

    隨後朱高煦同一眾巨頭確認了考成法的細節,並且提出由吏部右侍郎陳洽主持考成法的推行。

    其實吏部尚書蹇義是最合適的人選,如果由他這位天官大人親自主持考成法的推行,憑借他個人的資歷與威望,定然會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與阻礙。

    但蹇義年紀已經大了,行事老成持重,而陳洽比他年輕許多,行事剛毅果敢,且熟知兵事,這樣一比較起來,陳洽無疑是更合適的人選。

    眾人商議了良久,最終確認了考成法的推行工作,由吏部右侍郎陳洽為主,吏部尚書蹇義暗中輔佐,六部百司予以配合。

    足足過去了一個時辰,這場對大明影響深遠的臨時會議才宣告結束,一眾巨頭識趣退走。

    而可憐的王驥王尚德,就這樣老老實實地站在旁邊等了一個時辰。

    等到大佬們都撤了,殿內只剩下他與漢王爺,王驥這才直接跪倒在地。

    “漢王殿下,下臣才疏學淺,難以擔此大任,還請殿下另擇賢良!”

    朱高煦抿了一口茶水,淡淡地瞥了他一眼。

    “王尚德,如果本王沒有記錯的話,你當初出使山西,見地方百姓生活困苦,所以還曾上奏朝廷免除鹽池拖欠的賦稅二十余萬石,此事你可還記得?”

    “下臣自然記得,從未忘卻!”

    廢話,他當然沒忘!

    要不是當初為民請命,他王驥也不會觸怒龍顏,被扔到了應天府丞這個爛攤子上面!

    “既然你還記得,那你是否還記得為民請命的初衷?”

    听到這話,王驥頓時一怔。

    為民請命的……初衷?

    還能是什麼?

    還不是見地方百姓生活困苦,所以決心為他們做點事罷了。

    朱高煦見他陷入了沉思,心中暗道有戲,于是繼續蠱惑道:“王尚德,那你想過沒有,為何山西百姓的日子會過得那般窮困艱苦?”

    王驥聞言下意識地搖了搖頭,隨即試探性地回答道:“許是常年征戰,導致……”

    “錯了,你是永樂四年的進士,永樂五年便出使山西,歷經五年的休養生息,山西百姓就算再困苦艱難,也不至于連衣服都穿不起,飯都吃不飽吧?”

    漢王一席話,令王驥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對啊,為什麼會這樣?

    即便經歷元末亂世與靖難之禍,但山西一帶經濟繁榮、土地肥沃,卻是人口稠密,土地稀少,山西府城太原更是出了名的膏腴之地!

    洪武盛世的修養生息,永樂五年的罷兵息民,山西百姓為何還會那般窮困艱苦?

    “想明白了嗎?沒有想明白,那本王告訴你!”

    “還請殿下賜教!”

    王驥沒有猶豫,誠心實意地看向朱高煦。

    他現在只想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山西百姓窮得連飯都吃不上了。

    朱高煦卻並未著急回答,而是問了王驥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尚德啊,你還記得,當時在山西沿途所見的村莊集鎮,有什麼印象嗎?”

    王驥听到這話,陷入了沉思之中,腦海里面下意識地浮現出了那副畫面。

    他從京師一路到山西太原府,自從踏進山西地界後,所見到的百姓大多都是面色枯黃,明顯身體有著什麼小毛病,而這些百姓身上穿的衣服那也是破破爛爛,打滿了補丁,連件完好的衣服都沒有,活脫脫像一群乞丐流民!

    但是,他們並非是乞丐流民,而是官府登記在冊的良善農戶啊!

    “窮!”

    “很窮!”

    沉思之後,王驥艱難地吐出了這幾個字。

    “那山西百姓住得怎麼樣?”

    “低矮茅房,無一例外!”

    “呵,難道沒有黛瓦高牆的豪門大戶?”

    “這……有的!”

    王驥在自己那殘存的記憶里面,不難看見一個別鶴立雞群的高門大戶。

    實則,每一路行過的村莊集鎮,王驥看到的到處都是低矮的茅草房,然而每個村莊集鎮中,又必然有一兩戶黛瓦白牆、雕梁畫棟的高門大戶。

    這是事實,無法爭辯。

    “那你知道這村莊集鎮的土地,大多都集中在誰的手里嗎?”

    如同魔音灌耳,漢王朱高煦的聲音不斷傳來。

    王驥順著他的思路,下意識地脫口而出:“高門大戶!”

    “他們是誰?”

    “士紳!”

    “那你知不知道,他們掌控了當地最多的良田沃土,卻不用交稅?”

    “為什麼?”

    “因為功名!”

    功名!

    讀書人的特權!

    王驥呢喃著這兩個字,第一次對功名生出了厭惡之心。

    “還有,地方官府是按照魚鱗圖冊征稅,朝廷給地方官府的稅額也是不變的,也就是說魚鱗圖冊上面記載了多少田地,地方官府就要征收對應的足量稅款!”

    “可是,一地最多的田地掌控在士紳手中,他們依靠自身功名可以不用交稅,還有越來越多的讀書人依靠科舉獲得功名,成為士紳,他們名下的田地也不用交稅……那這稅款最終落到了誰的頭上?!”

    稅額不變。

    士紳增多。

    他們名下田地增多。

    也就是說不用交稅的田地增多。

    那最終落到百姓頭上的稅款就會大大增加!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而且正在進行!

    王驥驚得頭皮發麻,滿臉駭然地看著漢王朱高煦。

    朱高煦面無表情地看著他,輕聲道:“現在你明白,為何山西明明是膏腴之地,當地百姓卻是那般窮困艱苦了吧?”

    “朝廷規定三十稅一,但是因為士紳的存在,地方官府為了完成稅額,只能暗中增加征稅比例,從三十稅一變成十稅一,甚至五稅一!”

    “王尚德,你是個聰明的人,你很清楚,最窮的百姓繳納最沉重的苛捐雜稅,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什麼?

    王驥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官逼民反,天下大亂,直至……王朝崩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第421章 忽悠!大忽悠師漢王朱高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第421章 忽悠!大忽悠師漢王朱高煦!並對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