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題目新奇,專問實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色江南 本章︰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題目新奇,專問實事

    低聲道︰“叫人盯住吳家三房孫子。若是他明日未如常赴太學,便可斷定吳家已起戒心。”

    果然,次日吳家孫三郎突然稱病,未入太學。朱標起身,長舒一口氣。

    “終于露頭了。”

    他提筆寫下兩封調令,一封送內司,調太醫院兩名御醫前往吳家“診病”。

    另一封則送工部,名為查勘街巷修繕,實則派人踏勘城南各條出城小路。

    第三日清晨,吳家大門口赫然貼出告示。

    孫三郎“突發疫癥”,全宅閉戶謝客。

    朱瀚听得消息,抬眼望天︰“原來他們想走這一步。”

    他喚來魏進,低聲吩咐︰“今夜子時,動手吧。目標︰吳家二房偏院書樓,別傷人,帶出書信三封即可。”

    當夜,錦衣衛悄然動手,目標迅速達成。

    翌日清晨,宮中傳來震動。

    吳家二房庭中突傳火患,未及撲救,書樓盡毀。

    火中有信件殘骸數頁,被東廠收錄,送至朱標案前。

    朱標細細讀完,沉默良久,將其焚毀。

    朱瀚前來相見時,他正站在東宮花園中,望著冰封池水發呆。

    “皇叔,我該怎麼辦?”朱標忽然問道,“這一刀,若真落下,便是斷親之舉。”

    朱瀚負手立于他身側︰“標兒,你要記住,親不親,是血脈;忠不忠,是人心。吳家既然投向他人,便不是你朱家的親了。”

    朱標輕聲︰“我知。”

    他轉過身,看著朱瀚,眼神沉定如鐵︰“那便一刀斷之。”

    數日後,朝堂之上,朱標代表皇上宣詔。

    吳家孫三郎因“隱瞞疫癥,擾亂學制”,革籍逐出太學,吳家長房暫移東直門外宅第,禁足三年。朝中震動,卻無人敢言。

    朱元璋得報,坐于御座之上,沉默片刻,才緩緩問道︰“此事,是誰主張?”

    身旁太監輕聲回稟︰“是太子殿下,王爺未參與。”

    朱元璋微微頷首︰“如此也好……朕這兒子,真長大了。”

    朱標回東宮後,推門而入,只見皇叔已在殿中烹茶。

    他走過去,坐于旁邊,接過茶盞一飲而盡。

    “皇叔,這一局,可算穩了嗎?”

    朱瀚看著茶水輕漾︰“穩不穩,你心里最清楚。”

    朱標沉默了半晌,忽然道︰“若有一日,我錯了,您會阻我嗎?”

    朱瀚淡淡道︰“我不是來阻你的,我是來陪你走完這條路的。”

    風吹簾動,梅香暗涌。

    朱標忽然笑了,眼中卻隱隱泛紅︰“好。”

    夜深露重,月上中天。

    朱瀚立于王府花廳的欄邊,望著那輪清光如洗的月亮,神情深沉。

    庭前老槐樹枝葉疏朗,風拂枝動,葉影班駁地投在他的肩頭,如同歲月之痕,斑駁但不失光華。

    一壺酒,一盞燈,一卷兵書未合。

    “王爺,太子殿下遣人傳話。”

    魏進快步走入,低聲在他耳畔說道,“請您明日酉時前往太學舊講堂。”

    朱瀚不動聲色,目光依舊望著那一輪圓月,緩緩開口︰“他終于開始布局了。”

    魏進輕聲問︰“此行是否需備人隨行?”

    朱瀚擺擺手︰“不必,此去不過是看一出戲,他設了局,我該為他壓陣。”

    次日酉時,太學舊講堂。

    昔年朱元璋初立國時所建,已有年歲,磚縫生苔,窗欞微斜,卻別有一番肅穆古意。

    朱標已先一步至,著素色圓領衣,未著太子冠服,只于案前默默研墨。

    朱瀚推門而入,他抬頭一笑︰“皇叔。”

    “看來你已有腹稿。”朱瀚看了案上陳列之物,心中微動。

    那是一卷律例、一部族譜,還有三份舊日科舉試卷,封皮隱約可見“戶部”“禮部”“鴻臚寺”幾字。

    朱標拱手行禮,語氣低沉︰“今日請皇叔前來,是想請您一同見證。”

    “見證?”朱瀚挑眉,“見證你動筆,還是見證你動心?”

    朱標輕嘆︰“動心易,動筆難。”

    忽而門外響起腳步聲,兩名青衣官生恭敬引著一人步入。

    那人五十上下,須發略白,面色沉穩,一雙眼中隱隱有銳意未消。

    朱標起身躬身︰“林先生,勞煩您至此。”

    “殿下所召,老朽豈敢不至。”那人欠身回禮,目光轉向朱瀚,眼中一驚,旋即再拜,“草民林起,叩見王爺。”

    朱瀚微微頷首︰“林起……昔年太學三賢之一,十年前因直言遭貶,久未歸京。”

    朱標道︰“正因如此,他才是我所需之人。”

    林起神色肅然,朗聲道︰“殿下所言,老朽不敢當。但今時今日,若殿下真心求問,林某願直言。”

    “請講。”朱標拱手。

    林起看了看那卷律例,沉聲道︰“國有典章,民有所依。然而典章之外,百姓未得其所,讀書人望門而嘆,廟堂之下失其真氣。若要改此局,非一人之力能為,非一朝一夕可成。”

    朱瀚輕敲幾案︰“你說的這些,早有人說過,也早有人听過。你今日來,想必不只是說這些套話。”

    林起面不改色,望著朱標︰“太子殿下若真有意為太學開新講、收新徒,不拘出身、不限門第,那麼我林起第一個報名講學。”

    朱標正色︰“你可願受我東宮親聘?”

    林起拱手︰“老朽願赴其任,唯求一事。”

    “何事?”

    “願殿下不妄我名,不辱我道。”

    朱標肅容︰“君子一諾,重于千金。”

    朱瀚坐在一旁,端起茶盞抿了一口,忽而笑道︰“你這小子,倒也學得狡猾。”

    “皇叔這話怎講?”朱標一愣。

    “請林起進太學,實是為你建局。”

    朱瀚輕聲道,“太學中人多由舊門望族推薦,近年流弊甚重。你若想引入林起,既是破舊例,也是在試朝臣反應。”

    朱標微笑不語,只將目光投向遠處夜色中那若隱若現的太學鐘樓。

    林起躬身告辭,朱標緩步送至門外。

    朱瀚站在堂內,負手長思,忽然調出系統界面。

    【簽到地點︰太學舊講堂】

    【簽到成功,獎勵︰天機策•第一卷】

    一道微光在他識海中浮現,朱瀚心神微震,那是一本包藏兵事、政略、心機、制衡之術的書卷,仿佛舊日稗官野史與神機妙算雜糅之作。

    “天機策?”他喃喃。

    耳畔忽然傳來朱標聲音︰“皇叔。”

    朱瀚回身,見朱標立于階前,神情認真︰“我想將太學徹底整頓。不為了我,不為了將來,只為了讓那些寒門子弟,再有一處可以憑本事登門的地方。”

    朱瀚靜靜看著他,忽而笑了︰“你終于開始像個太子了。”

    數日後,京城傳出消息︰太子東宮將設“講堂”,啟用太學舊址,邀請京中名士十余人親授,擇學子入學,試行半年,名曰“春講”。

    消息傳開,士林震動。有贊之者,有疑之者,有冷眼旁觀者。

    朱瀚卻未再出面,他坐在王府後院的竹榻上,翻閱著那本“天機策”的第一頁,心神沉靜。

    庭外竹葉簌簌,落雪覆頂,他忽听遠處腳步聲急促,是魏進的聲音。

    “王爺,您要的人……找到了。”他低聲道。

    “在哪?”

    “就在菜市口……正在說書。”

    朱瀚合上書卷,起身而行,目中閃過一抹笑意︰“說書的?好。也該讓太子听听,百姓都在講些什麼了。”

    朱瀚換了身深灰色普通布袍,頭戴一頂尋常氈帽,只帶了石安子一人,悄然行至市口一隅。

    “那就是他說書的?”

    朱瀚站在人群外,目光透過繚繞蒸氣與騰騰人潮,落在那臨時搭建的竹台上。

    台上坐著一人,約莫三十出頭。

    眉目清朗,氣度不俗,一身藏青色直裰,面前一張檀木案幾。

    左手握扇,右手拍板,一開口便是字正腔圓,抑揚頓挫。

    “——話說那位少年,家中寒門,身世可憐,可他卻胸藏萬卷,舌如利劍。太學講論之日,他孤身一人,三問三答,駁得那高門子弟啞口無言!”

    人群中爆出掌聲與喝彩,不少青年學子神色激動,連衣襟都被擠得皺成一團。

    朱瀚微微頷首︰“這人倒有幾分本事,能將這樣一樁清談之事,講得起伏有致。”

    石安子在旁悄聲道︰“屬下查過,此人姓許,單名一個‘歸’字,曾為秀才,三年前落第,後于此地說書為生。”

    “許歸……”朱瀚喃喃道。

    “他為何說這些事?太學之爭,雖有風聲,尋常百姓未必曉得。”

    石安子搖頭︰“屬下也不明,只查出他早年與林起同出一鄉,或有私交。”

    朱瀚沉吟片刻,忽道︰“石安,今日我親自與他談一談。”

    待人群漸散,許歸將拍板收起,正欲離去。

    卻見面前立著一位中年男子,衣袍舊而整潔,眉眼之間隱約帶著一股看不透的冷靜。

    “這位……有事?”許歸拱手,語氣平和。

    朱瀚淡淡一笑︰“听你講書,頗有見識。”

    “不過是些閑談。”

    “卻不見得閑。你說那‘少年才子三問三答’,頗像是借太學之事做文。”

    許歸神情微變,警惕道︰“閣下是誰?”

    朱瀚不答,只抬手從袖中掏出一物,緩緩遞出。

    那是一枚玉牌,雕工極精,其上篆著一枚朱字小印,龍蛇隱現,光影流轉。

    許歸神情劇震,一時怔住,須臾跪地︰“微臣許歸,叩見王爺!”

    朱瀚扶他起身,笑道︰“既是讀書人,何必跪拜。”

    許歸面帶愧色︰“末學不知王爺駕到,怠慢有失。”

    “無妨,我不是來究你罪的。”

    朱瀚環顧四周,目光深邃如墨,“我是來請你幫個忙。”

    “請我?”許歸一愣。

    朱瀚緩緩道︰“太子殿下欲開春講,廣納學子,不拘出身,但此舉若無聲援,將為權貴士族所忌。我需你用你這張嘴,替他立聲望,造人氣。”

    許歸皺眉︰“王爺當真要我說?”

    “你本就已說了,不是麼?”

    朱瀚盯著他,“今日之言,恐怕不只百姓听見,言官、士子、甚至京營都有耳目在。”

    “他們都在等,看太子下一步做什麼。”

    許歸苦笑︰“末學一個說書人,難擔重任。”

    “但你知分寸。”朱瀚眼神一沉。

    “你知道哪些話可以說,哪些不能說,知道火候,知道節制,也知道——何時加一把柴。”

    許歸沉默良久,忽道︰“王爺可願听我一問?”

    “你說。”

    “若太子殿下真如王爺所願,日後登基稱帝,王爺當如何?”

    朱瀚抬眼,凝視他良久,忽而笑了︰“他稱帝,我自歸田。”

    許歸一愣。

    “他登九重天,我在一畝三分地;他見萬民朝拜,我教子孫讀書寫字。如此而已。”

    朱瀚語氣溫和,似說著一件極平常的事。

    許歸鄭重拱手︰“許歸,願從此日起,為太子舌,替殿下揚風化雨,撼百世之流言。”

    朱瀚點頭︰“好。明日你去找林起,他在舊講堂。”

    “是。”

    幾日之後,菜市口再現人潮,許歸講書之聲一日勝過一日,內容也悄然轉變。

    從奇人異事,轉為太學講學、民間才俊、朝中風氣……他言語犀利,卻不犯忌諱,字里行間推崇“有德者居之”,令眾多寒門士子趨之若鶩。

    與此同時,太學舊講堂前,已悄悄排起長龍。

    “听說今春講學,不論出身,只考筆試。”

    “我堂兄昨日已遞卷子去了,他說題目新奇,專問實事,不似八股。”

    “我昨兒還听許先生講,說這是太子殿下親自挑的題!”

    朱標站在講堂窗後,靜靜听著窗外議論。

    他身後,朱瀚緩緩走近,道︰“你已點燃火,接下來,便看這火能否燒得旺了。”

    朱標轉過身來,神色堅定︰“我會讓它燒得夠久,夠亮,夠熱。”

    朱瀚盯著他的眼楮,緩緩笑了︰“很好。”

    北風獵獵,卷起瓦上積雪,太學講堂舊樓檐下,懸掛的銅鈴低聲作響。

    講堂之中,朱標身著簡樸儒衣,未著太子金冠,只束一條素帶,立于堂前朱紅講案之後。

    他眼神清澈卻堅韌,望向下方數十名來自四方的學子,有寒門子弟,也有鄉野秀才,甚至還有幾名老儒衣冠整肅,神情肅然。

    “我知道,”朱標開口,語氣溫和卻有一種潛在的堅定力。

    “你們有人是不信的,覺得太子不過作秀;也有人是心存疑慮,怕這一番講學,終成空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題目新奇,專問實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題目新奇,專問實事並對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