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

第一千零八章 令寒舍蓬蓽生輝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色江南 本章︰第一千零八章 令寒舍蓬蓽生輝

    朱瀚與朱標相視一笑,目送趙元寶離開。朱瀚緩緩踱步,目光深邃地看向窗外,沉思片刻後緩聲道︰“標兒,募捐大會若能成功舉辦,不僅能解決眼下難題,也能凝聚人心,彰顯朝廷體恤民情之德。”

    朱標點頭,眼中閃爍著思考的光芒︰“皇叔所言極是。商賈是國之財源,若能引導得當,不僅能助國施政,亦可穩定百姓生計。此次募捐大會,定會全力以赴。”

    朱瀚微微一笑,語氣鄭重︰“此事需慎之又慎。商賈重利,若無合適的引導,只怕會有陽奉陰違之輩混入其中,利用朝廷之名圖謀私利。我們不僅要動之以情,更要曉之以理,確保募捐之事合乎規矩。”

    朱標沉思片刻,忽然說道︰“皇叔,不如我們在募捐大會前,先行拜訪幾位德高望重的商界長者,向他們詳述邊疆百姓之困,並請他們率先表態。若有他們帶頭,相信其他商賈定會群起響應。”

    朱瀚目露贊許之色,點頭道︰“好主意。待我們走訪一番後,再定大會之細節。”說罷,他看向門外,吩咐隨從備馬,“擇日不如撞日,今日便走一趟京中幾位商界巨擘的府邸。”

    不多時,朱瀚與朱標便換上便服,帶著幾名心腹,低調地前往京城幾大商號。第一站,他們來到了京城最大的米糧商——李家商號。此商號素有‘京中糧王’之稱,李家家主李德全更是以忠厚仁義聞名于世。

    朱瀚與朱標剛至府門,管家已迎了出來,見是皇室貴人,連忙必恭必敬地將二人引入大廳。不一會兒,李德全步履穩健地走來,臉上掛著和煦的笑容︰“瀚王爺、太子殿下駕臨,實在令寒舍蓬蓽生輝。”

    朱瀚拱手道︰“李老先生不必多禮,今日造訪,實是有要事相商。”隨即,他簡明扼要地說明了募捐大會的初衷以及邊疆災情的緊迫。

    李德全听罷,臉色凝重,沉思片刻後站起身,語氣堅定地說道︰“王爺、殿下,我李家世代經商,雖不敢言富可敵國,但也知富貴者當以濟貧為己任。若殿下願意信任我李家,我願率先捐出五十萬石糧,另撥五千兩銀兩,盡綿薄之力。”

    朱標聞言,心中一喜,連忙拱手道︰“李老先生高義,代邊疆百姓謝過!”朱瀚亦微微頷首,臉上露出贊許之色。

    李德全撫須一笑︰“王爺、殿下放心,李家雖以商賈起家,但家訓有雲,家財取之于民,亦當用于民。此次募捐大會,我李家願為先行者,向京城諸商賈發出號召。”

    朱瀚目光深邃,微微頷首︰“若京城商界皆如李老先生一般,大明國運昌盛可期。”兩人辭別李德全後,又馬不停蹄地前往另一位京城綢緞業的巨擘——程家商號。

    程家家主程萬里素來精明,听聞皇叔與太子親至,早已在府中恭候。他略帶試探地問道︰“王爺與殿下今日親至,所為何事?”

    朱瀚神色坦然,微笑著解釋了募捐之事。程萬里微微蹙眉,沉吟片刻後道︰“王爺、殿下,雖說商賈有義務為國分憂,但眼下時局紛繁,商道不易,若募捐事宜處理不當,恐有損商界之信心。”

    朱標微微一笑,緩聲道︰“程老板所言極是,正因如此,我們才希望諸位商界翹楚能共同攜手,以身作則,向天下展示商賈之義。”朱瀚補充道︰“程老板,這不僅僅是對朝廷的支持,更是商賈德行的體現,商道若能與民同利,方能長久。”

    程萬里沉思片刻,隨即緩緩點頭︰“二位殿下既如此信任,程某焉能袖手旁觀?此次募捐大會,程某願捐銀十萬,並召集同行共襄盛舉。”

    翌日清晨,京城的晨曦透過雲層灑在繁華的街道上,朱瀚與朱標已經再次啟程,前往京城最大的藥材商——許家商號。

    此地素來以濟世仁心聞名于京師,許家家主許鴻儒不僅醫術高明,更是一位熱心公益的仁厚之人。

    兩人低調而至,許鴻儒早已在門前迎候,見二人身著便服而來,連忙拱手施禮︰“瀚王爺、太子殿下駕到,實在是蓬蓽生輝。請里面請。”

    入得廳堂,許鴻儒親自奉上茶水,目光中帶著一絲敬畏與好奇︰“不知二位殿下今日駕臨,所為何事?”

    朱瀚微微一笑,直言道︰“許老先生,今日登門,確有一事相求。朝廷擬舉辦募捐大會,匯聚天下之力,以解百姓燃眉之急。我們希望先生能夠共襄盛舉,為民出力。”

    許鴻儒听聞此言,眉頭微微皺起,沉思片刻後嘆道︰“殿下有所不知,近年藥材行情波動不定,許家雖尚能勉力維持,但要大筆捐贈,恐怕……”

    朱標微微一笑,緩緩說道︰“許老先生,藥材之事,事關國計民生,許家濟世仁心,朝廷皆有耳聞。此次募捐,絕非強取豪奪,而是希望能有仁心仁術之人,伸出援手,拯救疾苦。”他頓了頓,目光炯炯有神,“先生,若大明子民體魄康健,則許家藥業豈不更能流傳千古?”

    許鴻儒沉吟片刻,撫須而笑︰“太子殿下言之有理。既然殿下如此信任許某,那許某定不推辭。許家願捐藥材五萬斤,另設義診數十處,免費施藥于百姓。”

    朱瀚聞言,欣慰地點頭︰“許老先生仁心仁術,實乃百姓之福。此次募捐大會,若有先生坐鎮,必能振奮民心。”

    幾番商議過後,二人告辭離去,繼續奔走于京中各大商賈之間。

    數日後,京師東市最繁華的“雲來樓”內,群賢畢至,募捐大會正式拉開序幕。大會之上,朱瀚與朱標並肩而立,面對著濟濟一堂的商賈,朱標緩緩起身,朗聲道︰

    “諸位商界同仁,今日募捐大會,實乃為救濟天下蒼生而設。吾等身為大明子民,當共擔國之重任,共濟民之困厄。願諸位能慷慨解囊,共襄盛舉!”

    話音剛落,李家家主李德全首先起身,拱手朗聲道︰“李家願捐糧五十萬石,銀五千兩,解燃眉之急。”程萬里緊隨其後,朗聲道︰“程家願捐銀十萬,布匹二十萬匹。”接著,許鴻儒亦站起身︰“許家願捐藥材五萬斤,義診十處。”

    隨著幾位大商號的帶頭,台下商賈紛紛響應,不多時,捐款捐物已達百萬之巨。朱瀚目光深邃,環視四周,緩緩說道︰“諸位皆為我大明中流砥柱,皇上必定嘉獎,百姓必定感激。此善舉將名垂青史!”

    募捐大會圓滿落幕,當日,朱標親自命人將所有捐款登記造冊,並召集戶部、工部以及相關官員,著手將捐贈物資合理分配,確保及時送往各地百姓手中。

    夜幕降臨,宮內御書房內,朱元璋正翻閱朱瀚與朱標的奏章,見到此次募捐大會的成果,滿意地點了點頭,朗聲道︰“瀚弟、標兒,二人果然不負朕望!”

    翌日,朱元璋特賜嘉獎,命工部加快修建京城“民情司”的分支,以更好地處理民生問題,並特命朱瀚與朱標共同督導,確保政令暢通。

    朱瀚站在“民情司”門前,撫著那剛剛掛上的匾額,心中感慨萬千。朱標走到他身旁,輕聲道︰“皇叔,‘民情司’已然運作,未來,我們該如何更進一步?”

    朱瀚深吸一口氣,眼中透著堅定︰“標兒,民情復雜,不是一朝一夕能盡解,咱們需設立更多的巡察制度,定期派人前往各地,實地走訪,方能真正為民解憂。”

    朱標听罷,鄭重地點頭︰“皇叔所言極是。這就安排人手,挑選忠誠可靠之士,四處巡察。”他目光堅定,心中已有了明確的方向。

    “標兒,記住,體察民情非一日之功,唯有日日精進,方能得民心。”朱瀚語重心長地說道。

    朱標目光堅定,深吸一口氣,微微一笑︰“皇叔所言極是。既然‘民情司’已然初具規模,那便應在全國推行,逐步建立地方分支,確保民意上通下達,真正實現君民一心。”

    朱瀚微微頷首,眼中透著欣慰︰“正是此意。京城之民情尚且易察,地方百姓遠離朝廷,正需這般機構方能傾听民聲,確保陛下所施之政務皆合民意。”

    兩人正談論之際,一名侍衛疾步而入,拱手稟報道︰“王爺、太子殿下,工部尚書李尚書求見。”

    朱標神色一凜,朝朱瀚點了點頭︰“李尚書乃實干之臣,定是為‘民情司’擴建之事而來。”說罷,吩咐道︰“快請!”

    不多時,李尚書步入廳堂,拱手行禮後,直言道︰“王爺、殿下,臣已奉旨主持‘民情司’的擴建事宜,經過多日商議,臣擬在江南、山東、湖廣三地設立分司,派遣精干官員前往駐守,定期匯報民情。”

    朱瀚目光一亮,撫掌道︰“此乃上策,江南富庶,山東民風強悍,湖廣地大物博,均是國之重地,若能率先推行,定可為日後推廣至全國奠定基礎。”

    朱標沉吟片刻,問道︰“李尚書,選派官員之事可有章程?此事關乎百姓福祉,不可懈怠。”

    李尚書恭敬道︰“殿下所慮極是。臣已擬定章程,選派官員皆須由戶部、禮部、吏部三方共同考察,選出品行端正、熟悉民情之人。臣亦提議,在各地分司設立‘民言亭’,百姓可隨時前往申訴,確保消息無阻。”

    朱瀚聞言,朗聲笑道︰“李尚書果然周密,若有此‘民言亭’,百姓必定敢言直訴,朝廷方能決策得當。”

    朱標亦滿意地點頭︰“就依李尚書之策,盡快籌備推行,若有難處,可隨時來報。”

    李尚書拱手領命,滿臉自信地告退而去。

    當夜,朱瀚站在書房內,望著窗外繁星點點,心中思索著未來的布局。片刻後,門外傳來輕輕的腳步聲,朱標緩步走入,手持一封書信,神色略顯激動。

    “皇叔,這是江南官員急報,甦州一帶已有百姓听聞‘民情司’之設,紛紛聚集,盼能早日開設,解決地方水患之憂。”朱標緩緩道,眼中閃爍著光彩,“可見此舉已得人心。”

    朱瀚聞言,嘴角微微揚起,輕嘆道︰“民之所向,政之所依。此事越早越好,標兒,你親自起草一封奏章,向陛下請旨加快進度,同時派遣專員南下,先行探查情況。”

    朱標欣然領命,當夜便揮毫疾書,第二日清晨,便遣人將奏章送入宮中。

    數日後,御書房內,朱元璋細細翻閱奏章,臉色嚴肅而專注。他放下奏折,沉思片刻後,對身旁的劉伯溫說道︰“朕本以為‘民情司’不過是小打小鬧,不曾想,竟能如此迅速收效,看來瀚弟與標兒確實用心。”

    劉伯溫微微一笑,拱手道︰“陛下,瀚王爺與太子殿下胸懷寬廣,真正關心百姓疾苦,實乃國之棟梁。微臣以為,‘民情司’若能推廣至全國,必能為我大明打下民心基礎,穩固江山。”

    朱元璋沉吟片刻,目光堅定地說道︰“準奏!傳旨瀚王與太子,即刻著手在江南、山東、湖廣設立分司,並責成六部全力配合。此事不可有誤!”

    旨意下達後,朱瀚與朱標迅速展開行動,派遣精兵護送官員南下,同時設立監察小組,確保‘民情司’順利推行。

    一日午後,朱瀚與朱標再次聚于“民情司”大堂,正听取南下官員的匯報。

    “王爺、殿下,甦州已初步搭建分司,百姓紛紛前來訴求,其中以水患問題最為緊迫,地方官員雖曾嘗試治理,但成效甚微。”一名身穿官服的年長官員恭敬稟報道。

    朱瀚微微頷首,問道︰“當地官員態度如何?可有推諉?”

    那官員連忙搖頭︰“回稟王爺,當地官員皆極為配合,並積極籌措人力物資,只盼‘民情司’能助力推動此事。”

    朱標聞言,心中一松,緩聲道︰“既然地方官員願意配合,那便事半功倍。立即調派水利專家前往甦州,協助勘察水患根源,制定治理方案。”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第一千零八章 令寒舍蓬蓽生輝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第一千零八章 令寒舍蓬蓽生輝並對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