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城。
燕王府。
正堂之中。
“賢弟,此去天元古鎮,先不說路上會遇到什麼危險,就算找到李𨘥@ 耍 峙亂參薹 亍8 慰魷 丫 鞘 罩 暗模 擋歡 聳彼 竊繅牙 ! br />
“而且,如果他們真的投靠了北元,勢必會由北元朝廷派人保護,如果你一旦深入北境,萬一遇到危險,四哥也無法及時幫你。”
“所以你還是三思而行為好,為了這麼兩個貪官,讓你如此涉險,實在沒有必要。”
“如果你擔心父皇怪罪,我可以向父皇請旨,讓他放棄對李𨘥@ 說淖芳 ! br />
朱棣看著面色有些凝重的胡非,一臉認真的說道。
“四哥的好意,小弟心領了,可是既然答應了父皇,此行便非去不可。”
“即便深入北元,也在所不惜,一群手下敗將而已,奈何不了我。”
“父皇說的沒錯,如果任憑李𨘥@ 隋幸7ㄍ猓 湃嗡 切 咭 侗急痹 牆 興鷂掖竺魍 希 票鞀岊惶煜氯順芐Α! br />
“所以,北境之行,只能進,不能退。”
胡非搖了搖頭,淡淡的說道,臉上毫無畏懼之色。
“你能設身處地為父皇,為朝廷著想,四哥十分欣慰,可是此去北境實在太過凶險,賢弟還是多考慮一下為好。”
朱棣皺了皺眉頭,擔憂的說道。
雖然胡非一直沒有表態臣服于他,可是如果胡非折損在北境之中,也是朱棣不願意看到的結局,畢竟胡非是一名難得的大才。
“四哥不必說了,我已經決定了,不把李𨘥@ 俗僥霉 福 牟換咕 ! br />
胡非搖了搖頭,看著朱棣,斬釘截鐵的說道。
“既然賢弟心意欲絕,四哥也不再說什麼了,不過此行凶險,賢弟一定要多加小心,如遇危險,當退則退!”
朱棣無奈的嘆了口氣,看著胡非,認真的叮囑道。
“四哥,放心,我心里有數。”
胡非點了點頭,緩緩說道。
他執意要去的原因,除了答應過朱元璋之外,還有另一層原因,這畢竟是他第一次帶領錦衣衛外出執行任務,如果完不成,到時候回到京師之中,必定會受到朝中官員質疑,甚至有人會借機讓朱元璋撤去他錦衣衛指揮使的官職。
好不容易走到這一步,他不能給任何人針對他的機會,即便前面等待他的是刀山火海,他都沒有退路!
酒足飯飽之後,夜幕也已降臨。
胡非和朱棣走出了正堂,漫步在王府的後花園之中。
這座王府,幾乎與京師城的那座燕王府一模一樣,甚至連一草一木,包括院中的假山都如出一轍。
假山一側的小橋之上,胡非與朱棣並肩而立,各有所思。
小橋之下,是一潭湖水,荷花瓣瓣,各不相同,偶爾有魚兒游過。
“賢弟啊,現在你已經是錦衣衛指揮使,獨立于六部之外,可謂是父皇身邊最信任的人之一,今後有什麼打算嗎?”
朱棣遲疑良久之後,終于問出了這個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最信任的人之一嗎?
听了朱棣的話,胡非心中不禁苦笑。
雖然他現在和朱標、朱棣都稱朱元璋為父皇,可是在朱元璋的眼里,自己始終是個外姓人,又是多次被人彈劾謀反的丞相之子,所以無論他多麼能干,都不會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
說到底,自己即便職權再大,也無法與太子和燕王平起平坐,甚至都不如毫無能力,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的秦王和晉王。
“四哥真的想知道?”
胡非笑了笑,看了一眼朱棣,淡淡的問道。
他知道朱棣想要什麼樣的答案。
“沒錯。”
朱棣看著胡非,點了點頭,肯定的答道。
“說到打算,其實也並沒有什麼打算,四哥也應該知道我的性子,從前的我,總是向往自由。”
“但是自從跟嫦姝在一起之後,我意識到自己需要做出一些改變了,至少要讓自己配得上她,總得取得一些功名才對。”
“再加上父皇、太子殿下,還有四哥,你們一直這麼器重我,如果我再只顧著自己,不為朝廷效力,那就是不識抬舉了。”
“所以如今的我才會坐在錦衣衛指揮使的位子上,至于將來的打算,我想我會跟家父一樣,窮其一生為大明效力,鞠躬盡瘁。”
“不管未來的天會變成什麼樣,我依然還是我,四哥依然是四哥,我能做的,便是不聞不問,不偏不倚,我效忠的是朝廷,不是某一個人,不管將來坐在那把椅子上的人是誰,我都沒有意見,也沒資格有意見。”
“除去那件事,今後如果四哥有用得著小弟的地方,小弟的答案永遠都一樣,必定全力以赴,毫無怨言!”
胡非仰頭望著天上的皓月,嘴角帶著一絲淡淡的微笑,娓娓道來。
听完胡非的回答,朱棣微微皺了皺眉頭,臉上閃過了一絲失望,但也只是一閃而過,隨即便點著頭笑了。
“我送你的刀喜歡嗎?”
緊接著,朱棣看著胡非挎在腰間的刀,緩緩問道。
“喜歡,還沒向四哥致謝。”
胡非低頭看了一眼,點著頭答道。
“喜歡就好。”
“听說你還為它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叫九千寒?”
朱棣笑著,緩緩問道。
“沒錯,就像這北境的天一樣,的確有些寒冷刺骨。”
胡非點著頭,淡淡的說道。
“北境不比京師,會寒冷許多,這次深入北境,你該換身衣服了,別把自己凍壞了。”
朱棣附和著說道。
“多謝四哥關心。”
胡非笑著致謝。
“什麼時候走?”
朱棣繼續問道。
“明日一早。”
胡非不假思索的答道。
“這麼急?”
朱棣愣了一下,皺了皺眉頭問道。
“早點完成任務,也好早點回去。”
胡非笑了笑,望著京師城大概的方向,若有所思的說道。
“也好。”
“一路小心,安全回來!”
朱棣點著頭,認真的叮囑道。
“小弟記下了。”
胡非點著頭,答應了一聲。
二人又寒暄了一陣之後,胡非便告別了朱棣,轉身離開了燕王府。
朱棣目送著胡非漸漸離開,神情時而輕松,時而凝重,站在小橋上久久未曾離開。
正在這時,腳步聲傳來,沈安緩緩出現在了朱棣的身後,來到了小橋之上。
“殿下,他還是沒有作出決定?”
沈安看了一眼胡非離開的方向,面無表情的問道。
“不,他已經決定了。”
朱棣搖了搖頭,緩緩答道。
“可他還是不願意臣服于您。”
沈安皺著眉頭,沉聲說道。
“像他那樣的人,是不會甘心臣服于任何人之下的,一個連任何功名都不曾放在眼里,只追求自由的人,又怎麼會輕易听從別人的號令。”
“況且,他剛才已經說了,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他誰都不會幫,會坐視最終的贏家坐上那把椅子,然後他會忠心輔佐于那個贏家。”
“這就是他的答案,雖然他不會幫我,但也不會幫太子,這對本王來說,就已經算是贏了。”
朱棣笑了笑,緩緩說道。
听了朱棣的話,沈安動了動嘴唇,欲言又止。
“不過這次北境之行,希望他能活著回來吧。”
朱棣嘆了口氣,略帶擔憂的說道。
“既然他能殺得了烏雲那樣的高手,應該不會有事。”
沈安遲疑著說道。
“可是一入北境,春秋堂必然會收到消息,勢必不會讓他輕易離開。”
朱棣皺著眉頭,若有所思的說道。
不管胡非有朝一日會不會選擇臣服于他,他還是不希望胡非這麼早就葬送在北境之中。
畢竟,他還對胡非的臣服殘留著一絲最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