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上午準備攻城,不過這次攻城只需出動一半的投石機,一半的雲梯車,還有一半的井欄,軍隊的進攻也不用太過猛烈,此次攻城由你負責。”朱�y思考了一會兒說道。
“將軍,這是何意?”張遼不解的問道。
“無需過問,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就好了。”朱�y沒有解釋。
同樣都是漢末三杰,朱�y的脾氣與皇甫嵩不同,朱�y出身寒門,一身本事都是在戰場上通過無數戰役練出來的,所以他的脾氣有些專橫獨斷,很少與屬下進行戰事商議。
對于朱�y的脾氣,張遼也只能就此接受,雖說朱�y脾氣不好,但是作為將軍,卻能夠按照功勞選拔屬下,有此一點,也足以讓手下將士為其效力。
張遼領了朱�y的軍令便下去安排各路校尉開始準備,明天一早他們便要攻城。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連月亮都剛從天空落下。
此時張遼已經率領前鋒部隊抵達了安邑城外,按照朱�y的要求,他此次並未調動大軍主力,而只是調用了前鋒部隊。
朱�y的軍隊主要分成五個部分,其中中軍由朱�y率領,實力最強,精銳程度最高,其它四支隊伍則分別為前鋒部隊,左翼部隊,右翼部隊,還有後勤補給部隊。
其中前鋒部隊的戰斗能力略弱于右翼部隊,強于左翼部隊。
安邑雖然是座大城,但由于遠離�水河流,所以並沒有護城河的保護,不過也正是如此,楊奉才更加小心。
張遼通過傳令兵向各處軍候下達命令,指令著手下的士兵在安邑城外搭起了井欄,由于井欄過于龐大,所以只能原地搭建。
當然除了搭建井欄的,其它的士兵則開始推著雲梯車,也有些士兵扛著簡易的木制梯子,其實朱�y軍中的雲梯數量足夠進攻安邑城牆,但張遼只能調用一半,無可奈何之下,他只能這樣做。
當然與這些士兵一道的便是投石機的使用,不過由于投石機數量的缺失,第一波的進攻並沒有給安邑城內造成太大的損害。
安邑城內的楊奉此刻並不在安邑西城門處,按理來說,對方既然選擇進攻安邑的西城門,楊奉作為城中的主將,此刻應該在西城門處指揮大局,可是楊奉實在太畏懼朱�y的威名了,所以他也只能乖乖的躲在後方,甚至都已經準備好逃跑的戰馬。
安邑城西城門處有四個守將,分別為李樂,韓暹,胡才,還有一個徐晃,另外三個與徐晃不同,他們都是自帶兵馬,加入到白波賊之中,唯獨徐晃是楊奉派來的將領。
四個守將維持著最基本的平衡,李月,胡才,韓暹負責守住城門,徐晃負責後勤安置。
面對著朱�y前鋒部隊的進攻,李月和胡才很快便反應了過來。
李月,韓暹負責督戰城牆上的守城士兵,但凡有一人退卻的,他們的督戰兵便會殺掉退後的士兵。
胡才負責鞏固城門以及後方士兵的供給,但凡李月向下方傳達守城士兵不足的時候,胡才便會讓一支部隊前往城牆之上,繼續守城。
至于徐晃,空有一身武藝,此刻卻待在後勤軍營里,整個人郁悶極了。
楊奉派他前來本想約束李月,胡才,韓暹三人,可惜那三人狼狽為奸,反倒趕走了徐晃,若楊奉親自在西城門處指揮大局,李月,胡才,韓暹絕不敢這樣作為,畢竟白波賊真正的主帥只有楊奉一人。
可惜楊奉太慫了,自己不敢來前線指揮作戰,只敢派徐晃前去,既然如此,那就怪不得李月,胡才,韓暹三人了。
張遼萬萬沒有想到,他所率領的前鋒部隊居然還是壓制住了安邑城的守城部隊,其實這也不奇怪,因為白波賊真正的精銳部隊此刻正在縣府里保護著楊奉呢。
面對著朱�y的大軍,楊奉從一開始就做好了跑路的準備,連向哪里跑的路線他都已經想好了,而且他手下的大將也不只是徐晃等人,徐晃更像是棄子,用來迷惑李月,胡才,韓暹等人的。
白波賊雖然是楊奉一手建立的,但是由于李月,胡才,韓暹三人帶兵加入,這三人隱隱之間已經與他產生了對抗,即使在這安邑城中,一半左右的部隊都是屬于李月,胡才,韓暹三人的。
不過張遼的部隊雖然成功壓制了守城的部隊,但也僅此而已。
李月,韓暹在一開始畏懼朱�y的大軍之後,看見朱�y大軍不過如此,便少了一些畏懼,開始有條不紊的指揮了起來。
此戰從早上激戰到中午,雙方都有些困乏,張遼見目的已經達到,便鳴鼓收兵。
帳中的朱�y听到張遼匯報將士受損的情況,並不是特別在意,只是讓他安排將士們休息,過兩天繼續再戰。
張遼有些苦悶,這一仗打的著實憋屈,雖然從一開始他就沒想到攻破安邑城池,但至少也要打到對方害怕為止,可今天這一仗,對方越到後面,越不害怕朝廷的軍隊。
接下來的幾天,張遼的任務還是進攻安邑縣城,只不過,每次都是無功而返。
安邑城內的守將從一開始的畏懼到後面的習以為常,他們居然有些懊惱曾經因為害怕朱�y的威名,而放棄掉了另外的五座城池,然而這一切與徐晃都沒有關系,因為他還在後勤處,即使安邑城後勤處就在西城門處。
皇宮大殿內,大司農正在和大臣們討論征用二十萬民夫的事情,為了說服諸位大臣,他讓手下主要官員準備大量的資料,不過這些農業相關的資料對于幾乎從未接觸過農業的大臣而言,實在太過遙遠了。
“陛下,為了一件不太確定的旱災,動用這麼多的人力物力,是否值得?”京兆尹司馬防說道。
對于這群百官而言,今年夏天是否有旱災的確不確定,但對于張明而言,人生模擬器可是直接將結果告訴了他,所以他其實根本沒有選擇。
“大司農,你給諸位大臣說說水渠建立的好處?”張明看向了大司農,又點了點頭。
這件事情,張明不好直接開口,他作為皇帝,對農業的了解還不如這群百官呢,說出去的話也說服不了眾人。
“諸位大臣,請看。”大司農讓手下官員搬來了一幅地圖。
“此次水渠一旦修成,再加上龍骨水車,今天夏天,即使滴雨未降,依靠著渭河,涇河以及其它的幾條河流,京兆地區也能夠順利度過大旱。”
“至于今年夏天是否會迎來大旱,諸位大臣只要多問一下農夫,便可知曉。”
還沒有等其它官員發話,張明先開口了。
“朕雖然不曉農業,但也曾听過一句諺語‘瑞雪兆豐年’,然而去年冬天一場雪都沒有下,如今民間到處流傳著今年即將大旱的消息,諸位大臣難道真的等大旱了在做準備嗎?”張明質問道。
關于民間的流傳還真不是張明瞎編的,現在的時間已經快到早春了,關心農業的人本就越來越多,再加上水車事件的推波助瀾,現在民間都議論起了此事,畢竟農業與百姓之間真的息息相關。
在農業方面,諸位大臣還真的沒法反駁大司農的觀點,因為人家是專業的。
看著諸位大臣有些猶豫的表情,張明繼續開口道
“朕知道諸位大臣擔心什麼,無非就是怕朕過度動用民力,從而跟國賊董卓一樣,惹得民生怨起。”
這句話,即使是百官之首的楊彪,也不好當著百官的面說,不過他們的確有此擔心。
“國賊董卓征用二十五萬的民夫修建 塢,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為此他到處搜刮糧食和錢財,甚至連朕的皇宮,他都不放過。”
“朕此次征用二十萬的民夫修建水渠,不僅為了度過今年即將到來的旱災,更是為了長遠考慮,而且此次征用民夫,朕不僅不讓他們自帶工具,還會發放新的農具,同時會給那些民夫發放糧食補助,而且事情完成之後,朝廷的工具也會送給他們。”
听著陛下的安排,百官有些羞愧,說到底,這件事情本來就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他們的擔心雖然有理,但陛下已經拿出如此多的東西用來補貼民夫,他們也不好說不。
“陛下,既然是為了大漢的未來,臣也應該有所表示,臣願意貢獻一萬石的糧食。”楊彪大方的說道。
這件事情,陛下已經做了這麼多的準備,肯定不是百官三言兩語便可以說服的,既然如此,楊彪也不再吝嗇。
“陛下,臣也願意貢獻八千石的糧食。”廷尉鐘繇說道。
鐘繇看到楊彪表示,便迅速明白了,他們這些世家,最不缺的就是糧食。
百官接二兩三的表示讓張明都有些意外,他此次的目的也只是為了讓百官同意修建水渠而已,卻沒想到還有意外之喜。
除了此事之外,張明還將陳倉之事告訴了百官,並且當眾賞賜了賈詡千金,將賈詡升任侍中一職告訴了百官。
眾人這才看向了默默無聞的賈詡,除了六曹尚書認識賈詡之外,其它人都還不認識賈詡。
不過一計除去李�q 幔 砣 耍 閽僖裁蝗誦】醇眾嫉牟拍埽 暇拐餿 說耐 俟倩故遣桓儀 擁摹 br />
賈詡對著眾人表示了一下,便再度沉默了下來。
朝會結束之後,崔明將百官的表示統計了一下,這一次光百官的貢獻,就有將近十萬石的糧食。
而征調民夫開鑿水渠一事便正式交給了大司農和軍部攜手完成,大司農則主要負責開鑿的地點和要求,而軍部則負責征闢民夫。
其實征闢民夫並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董卓擅權期間,征闢民夫簡直就是家常便飯,不過此次征闢民夫,特殊的是,朝廷會按期為征闢的民夫發送新式農具以及糧食。
第一批征闢的民夫拿著已經領到的糧食和新式農具,他們試了一下新式農具,發現果然比起之前好用太多,就拿鐵鍬來說,以前的鐵鍬鏟到地里要廢很大的力氣,而且遇到堅硬的石頭,根本不敢用力,因為一用力就容易斷裂。
但新式鐵鍬卻完全不同,不僅非常鋒利,可以輕松刺入地面,而且堅硬無比,尋常土石頭一踫就碎。
皇甫嵩不僅管理軍隊了得,管理民夫一樣在行,此事也只有交給皇甫嵩,張明才能夠徹底放心。
所幸朝廷並不缺糧食,這也是張明敢于征闢二十萬民夫的原因,他可不想因為民生怨起,從而毀掉朝廷好不容易在民眾心中建立起來的光輝形象。
長安周邊小縣由于已經被徐榮清理了起義力量,而且還在縣衙旁邊留下了一支五百人部隊,取代了原有的私兵,所以地方征闢民夫的行為便只能由這五百人朝廷軍隊主要負責。
至于各地縣令縣長,只是負責接受朝廷的糧食和新式農具,看似掌握了錢財大權,但實際上背後卻有錦衣衛的眼光盯著,所以倒也不敢過分貪污。
面對這種情況,張明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如今太學才剛開始修建,朝廷的詔書也還沒有發布,想要更換各地的縣令還需要等待太學生的到來。
不過好在這些縣令已經不能擁有自己的私兵了,對于朝廷來說,光這一點,就能夠省去大量百姓的賦稅。
河東郡戰場上,這已經是張遼第五次無功而返了,雖然每一次進攻都只派出了前鋒部隊,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還是讓朱�y軍隊士氣下降了不少。
安邑城西城門議事廳內,此刻,李樂,胡才,韓暹,徐晃正在討論著下一步的行動。
“看來朱�y也不過如此啊”李樂首先說道。
“李兄,莫要大意,這只不過是朱�y的部將張遼,朱�y還沒有采取任何行動。”韓暹回應道。
“韓兄,你怎麼跟楊奉一樣膽小啊,在座的誰不知道,這個張遼便是朱�y手下的第一大將,恐怕是那朱�y怕攻不下安邑城,毀損了自己一輩子的威名,所以才讓張遼替他行動。”胡才戲謔的說道。
“徐兄,你說呢?”胡才再次戲謔道。
“我只是負責糧草的,哪里知道朝廷的軍隊如何?”徐晃不留情面的說道。
“也是,守城這種小事不用麻煩徐兄。”胡才哄笑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