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第847章 援助甦聯(四)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緋紅之月 本章︰第847章 援助甦聯(四)

    布哈林是甦共內的理論派,談起中國在意識形態領域上對甦聯的挑戰,脈絡清晰,內容詳實。貝利亞則是甦共內具體工作的執行者,在布哈林的講述中,貝利亞看似沉穩,毫無表情,其實隨時關注著斯大林的反應。

    貝利亞很清楚,甦聯需要中國的援助,但是斯大林不能允許這些援助在甦聯內部制造出新的路線斗爭。貝利亞注意到,哪怕是斯大林並不喜歡布哈里,至少在布哈林講述這些內容的時候保持著沉默的支持。

    確定了斯大林的立場後,貝利亞在布哈林說完第1階段內容後問道︰“那麼,布哈林同志認為在哪些領域需要格外注意。”

    若是如托洛茨基這樣的人,听了貝利亞的提問後,肯定會指點江山,開始講述自己的要求。出乎貝利亞的意料之外,布哈林答道︰“具體工作自然由貝利亞同志決定,我只是闡述自己的看法。”

    這種踢皮球的手段的確很適合當下,該說的由布哈林說,做事就由貝利亞做。不管是布哈林還是貝利亞,都是在為斯大林服務。

    貝利亞對此非常清楚,便沒有與布哈林繼續交流,而是轉向斯大林,“總書記,您還有什麼指示麼?”不管布哈林如何滔滔不絕,如果斯大林不開口,貝利亞就不會采納布哈林所說的任何1個字。

    斯大林內心也在盤算。戰爭打到現在,尤其是丟掉了烏克蘭之後,甦聯的煤和鐵的產量暴跌,工農業產值遭受到巨大打擊。在這種時候,中國的援助必然會引發甦聯國內對中國的期待與好感。斯大林知道這種事情無法避免,他只是想避免中國趁機干涉甦聯內容,在甦聯國內挑起新1輪的路線斗爭。

    面對貝利亞的問題,斯大林覺得貝利亞能理解這些,就答道︰“貝利亞同志,你提交1個方案給我。”

    貝利亞回到辦公室後就召開了會議,克格勃內部已經完成了計劃,現階段只需要強化1下斯大林在意的內容。克格勃內部的主要人員很快就提出了具體辦法,既然是要隔斷中國援助人員對甦聯工人在政治上的影響力,最好的辦法不是強硬的限制中國援甦人員的行動自由,通過多舉辦舞會,餐會等手段就可以佔用這些中國援甦人員工作之外的時間。

    至于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求接受中國援助的甦聯企業黨委強化企業內教育,讓甦聯技術人員與工人把注意力都放在加緊生產支持戰爭上。多安排生產小組,輪流跟著中國工程師與技師們學習,讓中國援甦人員沒有長時間與固定的甦聯工廠人員相處的機會。

    在選拔接受培訓的核心人員的時候,在政治審查上認真把關。選擇忠于甦聯社會主義的甦聯骨干技術人員。這些甦聯骨干天然就傾向于支持甦聯的制度模式,會很本能的反對其他意識形態的入侵。

    貝利亞很認同克格勃內部提出的方案。雖然這些方案在那些靠意識形態上位的“整人專家”看來肯定有問題,但貝利亞很清楚,當下甦聯急需的是中國的援助,並且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提升甦聯的實力。

    如果甦共中央認為中國的援助對甦聯有害,不接受中國的援助就行了。既然邀請中國技術人員到甦聯來,就不能讓中國方面感受到敵意,從而使得中國中斷援助。這就是當下克格勃當下的工作底線。

    貝利亞的方案立刻得到了通過,根本沒人提出反對意見。于是,包括尹泰達在內的援甦人員在1周內就享受到了甦聯的生活方式,1周參加了兩次舞會,1次聚餐。

    對于尹泰達來說,甦聯女性的確非常有吸引力。甦聯方面提供的伙食則充滿了異國情調,現階段倒還行。到了第2周,尹泰達就覺得有點不是很舒服。甦聯這邊的肉類供應比起朝鮮本地多,但是做法與朝鮮不1樣,蔬菜的區別更大。

    當下自行車廠開始進入到工廠生產線調整階段。為了將甦聯的生產模式從傳統的勞動力密集模式轉為流水線生產,除了要調整自行車廠的設備,還要對生產流程進行調整,導致工作強度快速提升。這種情況下,不合胃口的飯菜讓尹泰達感覺不太舒服。哪怕是舞會與餐會都沒辦法消除來自身體內部的疲勞。

    身為中國企業在朝鮮分公司的朝鮮員工,尹泰達知道根本輪不到自己提出不同意見。當接到讓他放棄1次舞會,前去參加援助人員內部活動的時候,尹泰達發現自己居然能放棄舞會的誘惑,就這麼去了。

    到了規定的集合地,尹泰達就見到1處工廠內的空地上立起了十幾個玻璃房子。進去後才發現這不是玻璃房子,只是向陽的位置上鋪設了玻璃窗,背陰的位置依舊是厚實的磚牆。

    在這些結構十分簡單的房間里,密密麻麻放了1排排的架子,架子分為4層,每1層上面都是1長條水槽。尹泰達湊過去看,就見水槽里漂浮著1排排的東西,每1排都有幾十個圓形的東西,圓形物體中間有了1顆小小的綠色植物。

    召集人對尹泰達等援甦人員說道︰“同志們,這里是咱們的水栽培室,每個人每周都要來這里工作至少1天。”

    說完,召集人就開始安排工作。尹泰達很快分配到了工作,是將已經完成育苗的生菜苗裝入栽培筐,放進水里。雖然這方法與尹泰達在朝鮮農村的下地完全不同,卻也是農活。剛開始與其他援甦人員1起干起這種奇怪農活的時候,尹泰達充滿了疑惑,卻不敢吭聲。

    直到身邊參加農活的中國人員開始議論起來,尹泰達很快听明白了,中國技術人員也不明白這是咋回事。在水栽培技術人員的指揮下,大家笨手笨腳的干著活計。尹泰達覺得自己手很巧,雖然剛開始學習,卻也能在不損傷生菜根系的情況下將生菜裝進培養用的小小圓形塑料盒里。

    等他裝好了幾顆,覺得自己沒問題了,有些自豪的看向周圍的其他中國人,就見大家個個心靈手巧。最初的笨手笨腳只是因為沒干過,稍微有了經驗後,工作立刻就上了正規。

    召集人在溫室里面準備了4個喇叭的錄音機,等大家熟悉了工作,就開始放音樂。在中國最新的的流行歌曲的背景音里,大家工作的愈發輕松。有人細致的工作著,仿佛是在把弄什麼小玩具,有人手腳麻利,宛如發泄。有人邊干邊和身邊的人聊天,輕松愉快。不知不覺間,幾千顆完成了育苗的生菜就轉入了生長培養池里面。

    尹泰達最初也不覺得有啥。干完了生菜的活之後,又在召集人的帶領下參觀了其他幾處培養蔬菜的溫室。溫室並非只有水栽培,大部分反倒是土栽培,有西紅柿、蘿卜、韭菜、茼蒿、萵筍。不管是水栽培還是土栽,這些蔬菜至少已經發芽,有些菜苗已經長得頗高。

    參觀完,大伙再次整隊,召集人才說道︰“以後能不能吃上好吃的,都看大家自己的努力了。我們現在唯1能確定的是,別指望國內給咱們運蔬菜吃。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尹泰達想到終于能吃上熟悉的蔬菜,心情非常好。但是他很擔心中國工程師們不願意干種地的活,他是初中畢業後進了技校上學。在中國企業工作後,尹泰達發現中國工程師都是大學畢業。至少也是在畢業後接受成人教育,獲得了高中的畢業證書。這種學歷的人在朝鮮可都是體面人,體面人怎麼可能下地呢?

    中國工程師們與技師們的反應出乎尹泰達的意料之外,大家紛紛興奮地表示,“沒問題!”

    還有人提問,“溫室里面的土夠肥麼?看這意思,溫室是要短期內就培養出蔬菜,土地必須夠肥沃才行!”

    .

    不等召集人開口,有之前沉默不語的工程師操著東北口音說道︰“你沒看到麼?都是上好的黑土,種啥都長得賊快!”

    見到中國工程師們竟然如此樂于種地,尹泰達在訝異之余又覺得非常親切。

    時間轉眼進入到了9月,前線依舊是接連不斷的壞消息。德軍不斷推進,甦軍節節敗退。非得說有什麼好消息的話,除了從克里米亞反攻的烏克蘭南部的攻勢遭到了大敗之外,甦軍暫時沒再次出現之前那種崩潰式戰敗的噩耗。

    貝利亞處理完了手上的工作,暫時站起身走到窗邊,看著莫斯科晴朗的天空。心中不由得期盼冬季能夠早日到來。根據甦聯紅軍總參謀部的計劃,鑒于甦軍在戰爭初期慘重的損失,全面反攻只能在冬季開始。

    俄羅斯的冬季是從11月開始,反攻暫時定在43年1月。距離現在還有至少3個月。現在德軍距離莫斯科越來越近,是冬季先到,還是德軍先到,貝利亞此時還無法確定。

    莫斯科已經開始挖掘圍繞莫斯科的防御體系,倒不是說克里姆林宮害怕德軍現在就會打到莫斯科。而是到了11月後,甦聯土地就會凍結。那時候就別指望能挖出戰壕。

    甦聯大部分領土都位于凍土地帶之上,冬季的俄羅斯,土地1旦被水浸潤後,會整個凍起來。廣袤的大地上,土壤變得不僅堅固,還頗為柔韌。鐵鍬與工兵鏟對這樣的土壤幾乎沒有作用。想挖掘好防御工事,非得現在開始。

    哪怕是內心十分焦慮,貝利亞的神色已經冷漠平靜,這就是克格勃的工作作風。

    坐回到座位上繼續批了1會兒文件,負責監視中國援甦人員的負責人進了辦公室,將1份文件放到貝利亞面前。貝利亞看完後,冷漠的神色有些波動。他抬起頭,目光冷峻的看向負責人。負責人則主動解釋起來。

    幾分鐘後,貝利亞搞明白發生了什麼。幾個星期之前,貝利亞的確听說了,那些援甦的中國技術人員為了吃上習慣的蔬菜,搞了溫室大棚。克格勃當時將此事當回事,所以很謹慎細致的研究了溫室大棚,確定這些溫室建築本身沒有問題。

    至于中國人會在溫室里面如何會面,克格勃只能不去干涉。畢竟克格勃的工作是保證中國援甦技術人員不是來搞破壞的,而不是用對待敵人的態度對待中國援甦人員。

    貝利亞摘下眼鏡,擦了擦。重新戴上後才問道︰“報告里面顯示,中國的溫室大棚里面已經種出了蔬菜。中國人已經開始采摘食用那些蔬菜。”

    “是的。”負責人答道。之所以回答的這麼簡單,完全是因為負責人也不知道該怎麼評估此事。在俄羅斯的這個時間吃種類豐富的新鮮蔬菜,屬于貴族級別的享受。但是吃菜的中國人同時又是種菜的人,這種事情就很難評價。因為在俄羅斯,這種事情從沒發生過。

    不僅是負責人不知道該怎麼看待此事,貝利亞也不知道該怎麼看待此事。最終,貝利亞說道︰“先繼續觀察。”

    此時的尹泰達正在參加自行車廠內部的宴會。與之前甦聯方面舉辦的餐會不同,這次是中國援甦人員請甦聯工廠的工友們吃飯。烤肉盤上,切好的肉片被炙烤的滋滋冒油。由中國方面的人員親手采摘的生菜葉子鋪開,夾進去烤好的肉片,然後涂抹各種醬料。最終卷起來,1起塞進嘴里大口的吃。蔬菜在嘴里咀嚼,發出清脆的聲音。肉、辣醬、蔬菜1起食用,有著格外舒服的感覺。俄國人吃不了辣,他們只放了自己喜歡的醬料。同樣吃的非常開心。

    這頓飯的特點是蔬菜比例終于高了起來,尹泰達吃著吃著,只覺得腸胃都舒服了很多。再看中國人員,都是1樣的開心。反倒是甦聯人員的神色,仿佛吃到了不得了的東西。

    從這天開始,中國援甦人員的餐桌上開始持續出現了各種中國常見的蔬菜。伙食種類也全面中國化。現在的工作很辛苦,大家也沒有那麼多心思在吃上,豬肉水餃就成了最常見的食物。水餃里面的蔬菜部分是韭菜與韭黃各佔1半,有刷腸草的存在,中國工作人員徹底告別了便秘問題。

    到了9月下旬,斯大林格勒戰役已經進入了最後的階段。德軍南方集團軍的司令部內,所有德軍指揮官的臉色都很不好看。賴歇瑙元帥雖然依舊充滿了活力,但是目光中的疲憊也已經難以掩蓋。帶著這樣的神色,賴歇瑙終于問出了1個問題,“我們是不是小看了甦聯的動員能力?”

    沒人回答。但是包括曼施坦因上將在內的南方集團軍司令部內的將官們都不得不承認賴歇瑙提出的問題有可能成為眼下最棘手的問題。德軍可以確定,至少徹底殲滅了300萬以上的甦聯精銳部隊。

    如果面對的是中國這樣擁有近7億人口的大國,300萬軍隊或許還不足以動搖中國。德國總參謀部在戰前的評估中認為,中國第1批征兵,完全有能力征召1200萬軍隊,並且對這1200萬中國軍進行全面武裝和訓練。第2批征兵,依舊有能力再征召1200萬軍隊。

    甦聯只有1.6到1.8億人口,怎麼看都不可能做到這樣的程度。按照德軍的估算,現在甦聯只剩下200萬裝備很1般的軍隊,再配合1些毫無戰斗力的新兵。從數量上看,根本不足以與維持在600萬的德軍作戰。

    可眼前的現實中,德軍仿佛在巨大迷宮里面穿行的小矮人,在4個月中不斷進攻,幾乎天天與甦聯軍隊作戰,已經進攻了超過1000公里,有些部隊距離戰爭出發點已經超過了2000公里。戰爭不僅沒有結束,反倒繼續激烈的進行著。現在的德軍已經不敢確定面前到底有多少甦聯紅軍,更不敢確定未來還要與多少甦軍作戰。

    至少,有1件事可以確定。甦聯紅軍雖然損失了300萬以上的精銳部隊,卻完全沒有失去戰斗力。以德軍的判斷來看,戰線上依舊有400萬的甦聯紅軍正在與德軍持續作戰。

    總參謀長曼施坦因很懂事的不開口,有參謀長領頭,其他德軍將官們也得以保持沉默。

    好在賴歇瑙並沒有真的要部下們拿出準確的判斷,他的問題更多是1種源自于真正無奈而發出的抱怨而已。在制定原本的計劃之時,德國總參謀部並沒有敢想象打出殲敵斤百萬的基輔殲滅戰。

    即便如此,在最初的戰爭設想中,德軍擊敗了基輔的甦軍之後,繼續向西的進攻應該不會受到太大的阻礙。即便甦軍依舊能夠作戰,德軍也已經能夠輕松穿透甦軍的防線,向西1路進發。

    因為在賴歇瑙看來,擊敗甦聯的關鍵是切斷中國對甦聯的援助。尤其是要破壞西伯利亞大鐵路,使得中國無法在1943年6月前派遣大量軍隊與德軍作戰。

    現在德軍前鋒距離葉卡琳娜堡還有近1000公里,依舊被甦軍死死擋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甦聯紅軍以驚人的戰斗意志抵抗德軍。眼見甦聯的冬天就要來了,德軍若是不能快速解決斯大林格勒。並且派遣部隊在冬季之前徹底破壞至少數百公里的鐵路,巴巴羅薩計劃就算是失敗了。

    想到這里,賴歇瑙覺得自己必須做些非正常的軍事安排。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文明破曉》,方便以後閱讀文明破曉第847章 援助甦聯(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文明破曉第847章 援助甦聯(四)並對文明破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