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第760章 誰是黃雀(十)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緋紅之月 本章︰第760章 誰是黃雀(十)

    1942年1月6日,中國國民日報刊登了何銳與李潤石聯名的《論世界未來》的署名文章。各國因為交戰的緣故,官方層面的關系已經中斷,但各國都有自己的渠道獲得這樣重量級的消息。現階段保持中立的甦聯與亞洲聯盟與歐美同盟國都維持著外交關系,兩方的大量消息都是通過甦聯這個渠道進行的溝通。

    斯大林第一時間就拿到了有相當篇幅的俄文翻譯。喝一口泡好的茶,點上一斗煙絲,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的辦公室內靜靜的看起了《論世界未來》。

    在文章在開頭指出,當下世界上有自己明確全球戰略的國家只有中、美、英、法四國。而法國戰敗,英國殖民體系也已經搖搖欲墜,即便英法兩舊有明確的全球戰略,隨著兩國不再具備執行全球戰略的能力,英法已經被從全球秩序競爭行列里被淘汰了。

    中美兩國現階段的戰爭原因並非是兩國之間有什麼仇恨,而是兩國都要堅持推行本國的全球戰略,兩種全球戰略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巨大矛盾,這才是爆發戰爭的真正原因。

    斯大林停下閱讀,心有不甘的將前面的內容再瀏覽一遍。確定了《論世界未來》的文章中的確明確表示,只有中美英法四國有全球戰略。這才有點失落的繼續看了下去。

    斯大林並不知道這篇《輪世界未來》是何銳將寫好的稿子發給李潤石,李潤石對文章進行修改後,又發還給何銳。這才最終定稿。

    兩人的交流中,何銳與李潤石溝通了為什麼沒有分析甦聯的原因。李潤石認同何銳的看法,現階段甦聯的選擇並不多,與中國之外的任何國家合作,甦聯至少都是同級別的力量,可以為甦聯正確到足夠的利益。與中國全面合作,很可能讓甦聯淪為“金帳汗國”的地位。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分析,與中國的全面合作恰恰是甦聯最不能接受的選擇之一。

    既然如此,何銳與李潤石索性就在文章中完全不提甦聯。何去何從,就讓甦聯自己做出決定吧。

    斯大林快速的看著文章,發現在里面完全沒有提及甦聯,仿佛甦聯並不存在。即便拋開甦聯不提,這篇文章的分析依舊邏輯嚴密,內容詳實。

    《輪世界未來》的文章認為,沒有能力執行自己全球戰略並不等于沒有本國的全球戰略。英法通過同盟國這個平台參與到美國主導的全球戰略中,並且通過同盟國內部博弈,試圖在美國主導的全球戰略中盡可能為英法兩國正確到本國最大利益。

    美國之所以能夠通過同盟國這個平台執行美國的全球戰略,是因為美國的全球戰略是基于對英法全球戰略的升級版本。美國很清楚,如果不能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各種問題,美國的利益就無法得到實現。所以只看結果的話,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如果能夠實現,的確可以解決世界面臨的一部分問題,就必然能一定程度上推進世界進步。

    但是指望美國的世界秩序解決世界問題,就必然面對解決這個世界問題的方案與美國利益之間的矛盾沖突。

    美國全球戰略的核心是建立起一個與美國國家生產力匹配的全新世界秩序。這個新秩序的目的不是為了消滅殖民主義,但是在殖民主義與美國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美國會毫不遲疑的打擊影響美國利益的殖民主義。如果解決方案與美國利益沖突,美國就不會同意這樣的解決方案。

    與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相比,中國主導的世界秩序要先解決世界面對的各種問題。為了解決世界問題,中國願意調整本國利益,與世界各國一起構建更公平的世界秩序。

    這種內省的態度,這種通過挖掘內部力量來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是中華文明的傳統。也是中華文明能夠屹立數干年不倒的根本原因。數干年不倒的中華文明,有足夠的時間去完善世界公平的研究。對世界公平的理解,又反過來強化了中華文明的生命力。

    中國領導的世界秩序,天然就基于中國對公平合理的認知,使得中國願意去進行最艱難的挑戰,願意花費巨大的力量去構建真正公平的世界秩序。

    在誰是盟友的選擇方面,中美兩國都選擇能夠將兩國利益最大化的盟友。

    美國認為現在就能給美國帶來力量的資本是美國的盟友,沒有資本的人民只是受美國控制的消費者,這些消費者只是為美國提供的利潤的一種人形資源。

    中國認為,世界上最廣大的勞動者是生產力的根本,全世界的勞動者才是中國的盟友。

    到現在為止,中美兩國都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最正確的。當眼前這場決定世界的未來較量結束的時候,自然會出現最後的勝利者。

    中國對于自己的盟友毫無保留,而中國選擇的世界廣大勞動者們也很清楚,他們其實沒有更符合其根本利益的其他選擇。這樣的合作所是坦率的,誠懇的,合作所選擇的戰略方向無疑是經得起討論,並且高度統一。

    歐美同盟內部的合作戰略並非基于其內生,而是源于歐美遭到了追求公平的被壓迫人民的反抗。當這種反抗已經強大到足以徹底擊敗歐美工業的當下,歐美帝國主義國家不得不基于維持其掠奪地位的目標而暫時合作。

    所以歐美同盟各國內部戰略之間存在巨大矛盾,不同國家真正想實現的戰略不僅存在巨大分歧,更存在巨大的矛盾。由于世界人民解放事業的發展,歐美同盟內部的矛盾可能沒有機會爆發,但是歐美同盟內部的分歧卻勢必爆發,因為這種分歧基于優先保護本國的利益。

    如果歐美同盟國集團勝利了,但是法國卻被徹底犧牲,在戰爭勝利後完全失去維持現在法國利益的能力。基于歐美文化的傳統,法國必然不可能相信法國在戰後將得到自己應得的那一份。所以,當法國面對犧牲自己而幫助歐美同盟國獲得勝利的選擇之時,必然不可能做出為了歐美同盟國而犧牲法國的決定。

    反觀世界人民解放運動,其內部分歧只是在革命勝利的代價能否少一點,革命勝利的時間能否短一點。這些分歧屬于技術層面,可以通過理性的分析與討論得到解決。

    所以歐美同盟各國局面越是危急,其內部分歧越大,其失敗的越快。以中國的俗語,“共富貴易,共患難難”。

    而世界人民解放事業,則是屬于“共患難易,共富貴難”。但中國提出的全新的世界秩序,提供了解決世界各國經濟合作的模式,以及建立世界銀行,通過各國的財政轉移對各國需要扶持的部分提供支持的手段。從而解決了新世界中經濟發展的問題。使得共富貴遭遇到的困難得到解決。

    以雙方現階段的戰略以及內部關系來看,最終的勝利,無疑屬于世界人民解放運動。勞動者在這場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全世界勞動者,聯合起來!

    “啪!”看完文章的斯大林將煙斗丟在桌上。最後一段文字著實刺激到了斯大林,讓他感覺非常不開心。

    雖然何銳從來認為自己是一個共產主義者,歐美現在也已經用“共產黨”來描述何銳。但是在斯大林的內心定位中,始終認為何銳頂多是一個比較左傾的資產階級改良派,而不是一個共產主義者。更直白點說,斯大林情緒的認為何銳“不配姓趙”、

    所以何銳與李潤石在《論世界未來》的文章最後用了修改了一點點的共產黨宣言的最後一段,讓斯大林心中一股怒氣上涌。

    不過斯大林畢竟是斯大林,他很快拿起煙斗,裝上煙絲。開始思考起自己方才那股憤怒情緒的真正原因。斯大林很快想到了一個解釋,正如《論世界未來》的文章所說,各國都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本國的全球戰略。但是沒幾個國家能夠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本國主導的全球戰略”。甦聯到現在的確沒有制定出甦聯主導的全球戰略。與之相比,中美的確完成了他們的全球戰略。

    斯大林很清楚有沒有這種全球戰略,對國家來講是多麼巨大的差距。有了本國主導的全球戰略,就可以從全球獲取資源、資本與市場,將本國的生產力與影響力最大化。

    英國不管是人口和土地面積,都不如俄國,卻能一直壓制俄國。其差距只是英國建起了屬于英國的全球戰略,並且有效的運行著。

    甦聯現在雖然在歐洲被認為是文明燈塔,歐洲各國都有非常多的人不計報酬的支持甦聯,為甦聯提供各種機密情報。可在甦聯主導的世界秩序被制定出來之前,這種道德上的感召力就沒辦法成為改變甦聯相對若是地位的能力。

    一旦甦聯制定出全球秩序,並且能夠將其落實,所有的支持都將十倍百倍的強化,甦聯將立刻成為世界諸多勢力中最優勢的一方。

    雖然道理很容易搞清楚,甦聯也非常認真的嘗試過制定甦聯主導的世界秩序。不過到現在為止,那些計劃還依舊停留在一廂情願的層面。

    真正看似成體系的甦聯的全球秩序,反倒是被斯大林打倒的托洛茨基制定出來的全球革命理論。但斯大林非常認真的研究過托洛茨基的全球革命理論,並且親自與托洛茨基進行過大量的討論、辯論以及爭論。斯大林對托洛茨基的全球革命理論的評價是,“虛張聲勢,不切實際”。

    即便是被斯大林如此否定的托洛茨基全球革命理論,至少在理論上都比甦共當下研究出的甦聯主導的世界秩序更靠譜。所以斯大林很清楚,現階段甦聯能夠爭取的只有地區主導權的地位。與中美兩國進行世界範圍內的斗爭,甦聯真的沒做好準備。

    想明白了這點,斯大林還是覺得不滿足,因為這種認知依舊有一種拼圖差了重要一塊的感覺。對斯大林來說,這種直覺般的感受是非常真實的,他就靠了這種直覺解決過很多問題。

    那麼,這種差一塊的感覺到底是怎麼回事?斯大林默默地抽著煙斗,思考著。左思右想始終找不出問題所在,斯大林讓秘書打電話,請基洛夫委員前來。下達了命令後,斯大林抽了幾口煙,又對秘書補充道︰“請貝利亞同志一起來。”

    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他有著一張方臉,額頭寬闊。這位33歲出任格魯吉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在此期間到到了斯大林的賞識。今年43歲的貝利亞,頭發已經比較稀疏,加上帶著一副眼鏡,整個人展現出甦聯上層當中少有的學者外貌。

    只是貝利亞很少有什麼表情,看上去有些陰冷。但是貝利亞在1938年被任命為甦聯內務人民委員部主席,就此開始長期執掌甦聯情報機構。與這個職務相比,貝利亞的面無表情倒是非常契合他的職務。

    與貝利亞相比,被認為是斯大林接班人的基洛夫就顯得更溫和更有活力。針對基洛夫與貝利亞的關系,最近出現了一種傳聞。斯大林希望未來的甦共由基洛夫、貝利亞、莫洛托夫組成三人組。由三人組來運行最高權力。

    對于這樣的傳統,基洛夫根本不在乎,他先向斯大林問候,才與貝利亞打了招呼。斯大林本來的確想請莫洛托夫一起來,但是事關何銳對斯大林的評價,斯大林最終沒去叫莫洛托夫。

    面對兩位被自己完全信任的年輕同志,斯大林直率的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基洛夫微微皺眉思索起來,斯大林並沒有催促,他自己都沒能完全想起來的事情,他並不指望基洛夫能夠立刻想出來。

    不過出于禮貌,斯大林看向了貝利亞。貝利亞的神色沒有任何變化,因為近視的緣故,貝利亞的目光有一點點呆滯,並不明亮。但是貝利亞還是完全能看清楚斯大林的神態,所以貝利亞平靜的答道︰“總書記,我記得何銳曾經對一位參加了中甦會談的同志表達過一個觀點。他認為甦聯與德國都認為歐洲是世界的中心,而現實中,歐洲很快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此言一出,斯大林登時覺得找到了直覺中缺失的那塊碎片。這塊碎片的拼合,讓斯大林對于《論世界未來》中的那部分迷惑得以解開。

    而基洛夫有些訝異的看著貝利亞,他也看完了《論世界未來》的文章。以基洛夫的級別,斯大林同志能看到的內容,基洛夫也都能看到。所以貝利亞的回答同樣讓基洛夫眼前一亮。

    何銳認為“中等國家的狂歡時代已經結束”,一堆中等國家扎堆的歐洲已經徹底失去了其優勢地位。凡是認為掌握了歐洲就可以掌握世界的人,都落伍了。

    這話並非沒有道理,但是對于以歐洲國家自居的俄國來說,卻完全沒辦法真正接受這樣的判斷。哪怕做出這種判斷的是何銳這樣世界級的領袖,也只是讓這句話的印象更令人深刻。

    《論世界未來》的文章中,何銳雖然沒有再次直接使用這個判斷,但是其內在論斷則是基于這樣的判斷。

    基洛夫仔細品味著《論世界未來》,不知怎得,心中突然生出點惶恐。如果歐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本就不屬于歐洲中心位置的甦聯又將處于何種地位?

    這樣的情緒讓基洛夫一時無語,只能先默默地撫平自己此時的心情。

    貝利亞完全沒有這樣的傷感情緒。作為最高情報局的負責人,貝利亞不僅業務極為專業,更具備了很高明的政治敏感度。選擇支持斯大林後,貝利亞撰寫並出版了《外高加索布爾什維克黨組織歷史》一書,共印9版,廣泛傳播,不僅提高了他的政治聲望,而且得到甦共理論家及斯大林親信的重視,因為其中夸大了斯大林在外高加索革命中的作用。從而大大強化了斯大林的威望。

    因為貝利亞非常確信,現階段的甦聯必須建起以斯大林為核心的領導體制。而理解這些的斯大林從此開始對貝利亞十分信任。

    對何銳,貝利亞從來不會表示出任何的欣賞之情。但貝利亞在仔細研究了何銳之後,就確信何銳的確是一位堅定的共產主義領導者。對于何銳的政治理解,以及判斷方法,貝利亞一直非常認同。

    這種事情只是貝利亞自己清楚。外人根本不知道在貝利亞心中,在世界革命地位方面,何銳與斯大林是同一級別的領袖。而且貝利亞認為何銳的地位其實還稍微高了那麼一點點。

    當然,這種認知並沒有對貝利亞針對甦聯以及斯大林的忠誠有任何一點的動搖。

    此時,斯大林先從沉思中清醒過來。斯大林問道︰“貝利亞,針對解放芬蘭的計劃準備了多少?”

    貝利亞答道︰“總書記同志,我個人還是反對現在解放芬蘭。”.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文明破曉》,方便以後閱讀文明破曉第760章 誰是黃雀(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文明破曉第760章 誰是黃雀(十)並對文明破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