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魏征三人同時詫異的望著他,而李世民則莞爾一笑,示意道︰“劉愛卿且細說。”
“皇上此舉並非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事。或者說,于民間內,就有諸多商號以類似此舉,行那交易買賣之事!”
劉政會附和著,隨後為幾人講解道︰“我大唐律令內,對于那契約法審核嚴明,其中也自然滋生了些關于那買賣契約的交易。”
“其花錢買賣的事物,也是那一張輕如鴻毛的‘契紙’罷了。而在一些商號之內,其中的商賈們更是以其商號內的‘契紙’當做信物,從而進行買賣交易之舉,避免那現錢物資的周轉。”
“而剛才皇上所提的‘櫃坊’之事,便是那民間多地所存在的當鋪。”
“據微臣所知,其中的當鋪櫃坊中,有些也是由一些大商號所為,就以長安城而論,東、西兩市內也有那多家同商號的櫃坊鋪子,協同行商。”
“比如那張三從西市的某商號櫃坊典當了貨物後,一周後也可在東市的商號櫃坊處,進行贖回。當然,其中那典當的貨物會有所周轉,但在其行徑中可得知...”
“那典當貨物時所得那張‘契紙’是可在同商號的櫃坊內流通使用的信物,就憑此舉,便達成了這筆交易。”
“而諸如此類‘以契紙為信物’的買賣之事,對于一些大商號而言,也算是那稀疏平常之舉了!”
“至于別處...”
劉政會說到這,不由看了李世民一眼,似乎在征詢對方,自己要不要繼續訴說下去。
後者嘴角含笑的點了點頭,讓其繼續訴說。
雖然他也可以將自己的意圖說清楚,但他畢竟貴為大唐帝皇,經由他人之口轉述議論此事。
一來,可讓其更具備信服力,免去了那自己那身在宮內,還不夠熟識百姓生活之嫌。
二來,也可從其中探听其中反對意見,適當出面說服調整,讓其依照自己所希望的方向發展,達成共識後將此事拍板實施。
這亦是帝王心術之一,看似兼听則明,實質也乃是讓自己意圖能得以滿朝文武百官,將其順利實施執行之舉。
雖然他真要一意孤行自然也可,可作為一名‘賢明聖賢’的君主,‘廣納良言’自然是統御朝政時必不可少的一舉。
“咳咳...”
得到示意的劉政會清咳了兩聲,心中宛若明鏡的他自然明白皇上對此事的看法如何,而自己所要做的,便是附和趨同即是。
“想來諸位大人,還記得那綿州水患的50萬貫賑災錢款之事吧?”
他刻意將話題再引到眾人今日一直為之議論的‘綿州’之上,以此為例說道︰“那‘50萬貫’的賑災錢款,是由朝堂之上頒布御旨後,為搶救險情,調度巨額物資。”
“先由飛鴿傳書,將草擬的令旨于長安城內,飛越千里到達那益州蜀王手上,通知其先調度物資。而正文御旨,則是派人快馬加鞭,晚些時日到達。”
“至此,僅那些個文字,便直接調動了蜀地高達50萬貫的賑災物資!”
“這便是由于蜀地有我大唐的官府在其中,且對于聖旨,那自然神聖而不可違背的,因此僅那些個字跡便價值50萬貫錢!”
“這自然是同我大唐官府廣布天下,治理有方而密不可分。但與之而來的是一點...”
劉政會看著李世民,緩緩呼出一口氣,說出那決定性的一句話︰“既然我們能以一紙文字為信物,號召各地方官府調撥錢款,那百姓為何不可同樣以此為信物,從地方官府調撥錢款呢?!”
——轟!!
房玄齡三人如遭雷擊,瞠目結舌的愣在原地,皆對其提出的這個大膽想法所震驚!!
李世民听言,則是悄然笑了笑,未作任何表態。
劉政會此時見目的已達到,便拱手表態道︰“此舉乃微臣的一己愚見,但想來也確實有可行之處,還請皇上與諸位大人,再三細思其中的利弊之處。”
“這...此事關聯極大,若是真行此舉,那錢款的調撥又該如何處置為妙呢...”
“千里傳書,亦是‘千里傳錢’,我大唐確實有如此行政,但這換到民間之中也未免太...嘶...唉...”
“一紙書信即等同萬貫錢兩...若是此舉真可行,那又何需擔憂錢款周轉不便,或是財款外露之事...”
房玄齡三人陷入了沉思,詳細思考其中利弊之處。
畢竟說出此話的,是戶部尚書•劉政會,說白了,並非是那有著一言定江山的大唐皇帝。
也正是因此,他可以說愚話、蠢話!
哪怕是口中任意說出些天馬行空之語也無妨,因為他在此事上沒有決議權。
有那決議權的,也唯有手掌傳國玉璽和氏璧的當今皇上——李世民!
正是因此,他的一言一行關乎重大,無論否決還是認同,盡皆代表了大唐皇權的意志所向,臣子也唯有將其實施之理,無論對錯也不好妄加評判!
但這話從拿戶部尚書•劉政會口中說出,變成了‘提議’或者說是‘猜想’,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
這一點,就尤其的關鍵!
也正是因此,這幾位掌管一國大權的心腹大臣們,才會對此定然會動搖大唐的事務,其抵觸心理沒有那麼重,不會擔心稍有一句不慎考慮之處,便將某件錯事執行了下去,引來禍事。
“飛錢?倒也確實是如同其名。”
李世民眉頭一挑,听著幾人的越發高漲的討論,將此事的優劣利弊盡數掰扯開來,心中卻是暗自得意不已。
安排尉遲恭前去‘護送’自己那傻兒子的一年任期之舉,實在是大好良策啊!
若不是因此,他自然無法詳細得知,牧禪在綿州赴任刺史之際,所作所為的各類事由其表象和暗地里,皆是如何。
更是難以第一時間,獲取這些重要的信息情報。
除了那傻兒子主動上書,委托交由皇上親自審閱批復的圖紙與奏折,或者說是例行公文之外。
關于地方實際治理的政事,他根本難以在那些個零散片面的匯報公文中,辨知其詳細厲害之處。
而那大黑熊•尉遲恭嘛...
有一說一,他那腦子現在倒是越來越靈光了,雖說傳來的密函言語依然直白粗獷,毫無多少文采可言。
但那訴說的相應關鍵信息,倒是沒有將其落下,甚至還將一些事由的由來和進展,一一通報講解清楚,倒是讓他對其內容稍加思索,便了解清楚其中利害。
“稟皇上!微臣認為,若是此事可為,利遠大于弊,但定要有那專門的人員負責監管此事才好,比如學習那民間商號一般,在地方設立‘朝廷官營櫃坊’監辦此事。”
魏征率先表態認同道,而作為最喜唱反調的他都如此,其它人自然沒有太多異議,而是說出了對此事實施的相關建議。
李世民紛紛點頭,不時提筆記下幾個關鍵之處,隨後將其擺在桌前,對其思索沉思起來。
綿州那邊所用的路子,是由綿州司戶府進行專門的管轄,雖然目前還在布置之中,但其路子說白了,倒是與之前那鬧得滿朝震驚的‘綿州水患債券’相當。
同樣是‘以紙為契’抵算錢兩的事務。
只不過,據說其是用了套專門的模子印記為標識,利用之前賑災物資所遺留的石礦和木紙,制作出一張張‘1、2、5、10、100、1000、10000’等數額的特殊印紙充當信物,並有著難以仿造且輕易辨別真偽的路途。
而正是由此前因,李世民才從那什麼‘綿州銀櫃’的消息中,延伸了‘大唐銀櫃’的聯想。
正如剛才杜如晦所言的那一句——千里傳書亦是千里傳錢,萬貫錢財輕易可赴千里,此信物宛若‘飛錢’
不過,此事還有些具體實施起來,關聯倒是極大,這前期的準備事務就有諸多難點,但...
正如那綿州已靠此試行了,有其成功經驗在前,他也只需依照此舉,依照國情做好相應修繕之事,便可于民間試行,比如...
先在長安城內試行一陣,若是有效的話,之後以此再推行其它地方州縣,制定好相關律法,以進行有效管控實施!
“如此看來,諸位愛卿對此舉皆認為大可一試,那便嘗試一番又如何?那大唐商賈們敢以此行商,我大唐朝廷難道還不比那商賈講信用不成?!”
李世民站起身來說道,隨後提筆寫下三字,嘴角翹起說道︰“即日起,于長安城內組辦成立‘長安銀櫃’,先由宮廷御匠將那‘飛錢信物’做出些樣式,待我等驗查後再于長安城內試行一陣!”
“若有那不妥之處,再進行悉數整改調整,若是于長安城內廣見成效,那便以此為點,將其推行天下!!”
“諸位愛卿暫且下去將剛才所議之事,寫下詳細奏折後再當朝上奏!”
“是!陛下英明!”
房玄齡四人皆跪地磕頭喏道,就要施禮告退。
就在此時,吏部尚書•杜如晦眉頭微皺,斟酌了言語問道︰“陛下,似乎忘了那...論功行賞一事吧?那綿州刺史進獻如此器物和良策,應當如何封賞才是?”
“封賞?”
李世民眉頭一挑,慢悠悠的拿起那份連同圖紙一同上奏的奏折,其內容...
可不僅僅是‘進獻良策’之事而已,還包括了那討要物資,救濟綿州的事務。
說白了,就是那傻小子,竟然是試圖在以此為籌碼,讓朝廷再調撥物資給其那治理的綿州。
那一個小孩子家家的,不過就是治理個下州而已,哪用得了那麼多錢款物資,盡喜歡小題大做!
之前那50萬貫物資還不夠嗎?
動不動就幾十萬貫錢的,國庫里不是沒有,只不過...
這麼多錢,那傻小子肯定把握不好分寸嘛!
“暫且擱下,待其一年任期滿後再行此事,畢竟他還有要務在身,屆時其功過再行盤點便是!”
李世民故意沉著臉說道。
“是!”
杜如晦低頭喏了一聲,眉頭卻是緊皺不已,心里對此舉不由大感疑惑。
畢竟若是皇上真看重此人,以其功績,就算此時適當加官進爵,賞賜封地也不為過...
可這暫時沒有任何作為,這就讓他摸不清頭腦了。
而最關鍵的問題還是,這牧禪驚才艷艷,哪怕遠在綿州也極不安分,繼續勢大下去,對自己這等太子一隊的擁護者而言,並非是好事。
畢竟,對方可並非同太子所用,甚至與之交惡。
而不能與之為友,或是保持中立者...
那日後定然會成為絆腳石!(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