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後,長安立政殿。
房玄齡、杜如晦、魏征、劉政會四人,共同觀摩著幾張圖紙,口中不時曝出驚羨之詞。
李世民嘴角微翹的坐于中間龍椅之上,看著眼前這四位心腹大臣,表情隱隱有些自豪之意。
“...若是這高筒水車可于多地建成,那受其福澤的地境,其五谷糧草的增收再增長個一成絕不是問題吧?!”
戶部尚書•劉政會感嘆道,而從其嘴里說出的那‘一成’之數,隨便換算到一個下州,依照畝產80斤的稻米換算,那也有個近20萬斤的糧食啊!!
換言之,這也意味著可管足地方那數百名成年人一年的食物啊!
“...這‘綿州百姓學社’倒是同前些天那‘琉璃學社’的法子相同,但此法並不限于一門技藝,而是多門技藝的教習,雖然所學事務並不復雜,但卻也正好給了那苦于生計的百姓,多了條得以謀生的路子。”
房玄齡連連點頭稱贊道。
“皇上英明,得知牧禪此人常有驚人之舉,並讓其身居高位大顯身手,這官商協力,共建百姓學社一舉確實是一勞多得的好事!”
杜如晦由衷稱贊道。
三人輪流發聲之際,魏征卻是眉頭越發緊皺,手捏著一張圖紙表情嚴肅不已。
李世民見狀,暗自點了點頭。
這四位心腹大臣中,也唯有魏征說話最為中肯客觀,完全不會顧及他的身份如何。
甚至,在一些事務分歧上,絲毫不懼觸怒違逆自己,也要冒死進諫。
雖然李世民也常會因此而惱,但他明白對方脾性,知曉其也是對事不對人。
他本也不是拘小節之人,也知曉忠言逆耳利于行,兼听則明的道理,故此自然不會計較過往如何,登基後更是將其封為諫議大夫。
“魏愛卿,此地乃御書房,也並非那朝廷之上,何況你也未曾顧及場合之事嘛...你有何想法盡皆說出便是!”
李世民打趣道。
“陛下說笑了,微臣只是對這‘紡織機’一事看不清其中利弊如何,尚不知如何開口才是。”
魏征拱手回道,示意了手里那張圖紙。
“哦?無妨,你有何考慮,盡數說出來便是。”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閃,回道。
“這‘紡織機’自然是好,可見那牧禪確實深得魯班之道,竟能將此物做出,那其它物件也有其相應驚艷之處。不過...”
魏征夸贊道,隨後話鋒一轉︰“就以這‘紡織機’而言,若是推出此物的話,定然能讓我大唐的絲紡衣物產量翻上數倍之高,畢竟有其物相助,無論是花費的人力或是那制衣的時間,皆大大的縮減了。”
“但與之相對的,定然會導致那衣價的跌宕,雖然這是利國利民之事,可其中這紡織機普及全國之際,中間產生的變動甚大,因此失了生計的織女定然會存在,這難免會讓民情有所動蕩。”
李世民听言,輕輕點頭,問道︰“所以你的考慮,便是如上所述,這物件雖好,卻也會讓諸多商販百姓就此沒了生計是嗎?”
“是!”
魏征喏道,眉頭緊皺的說道︰“這民情尚要以穩為主,我大唐根基尚淺,稍有動蕩之余,其中定然會波及到各地百姓,此事冒然行進,弊端定然大于其利。”
“魏大人所言極是...常言道‘菜賤傷農’,這絲紡也是民生間的重要一項,衣賤...也難免會有所傷。”
劉政會點頭附和道。
“呵呵...但此物遲早還需公之于眾,用于紡織之事,不是嗎?”
李世民笑問道。
“這是自然!”
幾人喏道。
“對此,朕倒是有一法子,可將這事物更迭換代的影響降至最小,那就是...”
李世民輕輕點著桌子,頓了片刻後說道︰“官商同營!”
“官商同營?!”
魏征四人面面相覷,房玄齡臉色微動,驚道︰“可是同那‘食鹽’一般,官商同營?!”
“正是如此!”
李世民肯定道,隨後解釋道︰“這衣食住行本就是民生根本,這衣物的生產高了多了,對一國而言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既然如此,又何必太過顧及其它,選擇自縛雙手呢?”
“可是陛下這...”
魏征皺緊眉頭,還想說這其中影響的可怕之處。
李世民直接打斷道︰“但是循序漸進,讓這事物的更迭換代影響降到最小,還是至關重要的!”
“這也就是為何朕要說‘官商同營’此物的原由,有官府介入其中生產,一方面可以補貼財政國庫,另一方面,也是在適當的時間內穩定物價!”
“以前的我們,對此事尚無手段,只得任由那經營‘絲紡’的世家商賈于民間肆意售賣衣物,價格高低難以判別。”
“但現在有所不同的是,我們有了這‘紡織機’,便有了左右制約這紡織一業的能力!”
“除了穩定物價之外,也是安頓民生,逐漸將這些衣物的生產步入到百姓生活之中!確保大唐的百姓不僅人人有衣穿,能讓百姓每年能買得起一件新衣裳,這才是重中之重!”
“那衣物生產所需的蠶桑或是麻草都好,絲綢緞布或是粗布麻衣皆罷,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他都有這個衣物的需求!”
“但正如魏愛卿所言,更迭換代定然會有所影響,也是因此,我們有了那左右制約紡織一業的能力,便可精準的管控那衣物的生產數額,在哪產,賣到哪,怎麼賣或賣多少!”
“以此避免有人因此失了生計,或是被一些奸商所利用其便利,搶佔豪奪錢財,著重發展紡織一道而忽略了地方農耕的基礎等等。”
魏征四人听言,紛紛認真的點頭。
皇上對此的考慮不可謂不全面,官商同營的話確實可以避免這些事務的發生,而且也能確保官府在一定程度上安頓那沒了生計的百姓。
“皇上,那這具體該如何呢?畢竟這物件不比食鹽那般,前後相差其實就是這台器物的差別而已。”
杜如晦詢問道。
“這便是我要說的權衡制約之法——‘生產專利許可證’”
李世民咧嘴笑道,心里暗暗給自己那在綿州的傻兒子比了個贊。
“生產專利許可證?”
四人面面相覷,表情皆疑惑不解。
主導商業的戶部尚書•劉政會,听其詞匯听出了些許門道,問道︰“可是同食鹽那般,由我大唐認可許可,才可進行那生產販賣食鹽之舉?”
“對!不過這證並非值得是整個行當,而是單獨僅指此物件的專門生產許可經營!”
李世民點頭稱道,指著魏征手里的那張‘紡織機’圖紙。
“僅此物件?!”
魏征一愣,眼神有些驚詫,腦海中飛速思索著此舉的利弊之處。
而房玄齡、杜如晦也紛紛開口稱贊道︰“如此甚好啊!如此以來,我大唐除了自營衣物之外,要想讓何人進行此物的生產,或是將其用于自家紡織行當中,那皆可受控!”
“是啊...重要的是能管控此物的影響啊...”
李世民點頭附和道,眼神中有異光閃動。
穩固商業對于一國治理而言尤其重要,那歷朝歷代以來,那因商亂政之事數不勝數。
民以食為天,他延續前朝舊政,執行均田制讓百姓都得以有塊耕種的田地,以此安頓己身溫飽。
但其中,自然也有那沒了田地,或田地歉收者化為工奴,以一技之長或是化作下人短工于世間安生。
而對于這些工奴最大的掌控者,並非是大唐朝廷,而是那一個個擁有財勢、權勢的達官貴人、商賈地主。
就比如他自己,之前也本是隴西李氏,若非是當年起義之時得到一些豪權世家相助,也難以于亂世之際脫穎而出,成為李氏皇族。
但就此而言,在大唐各地境內的官府人員自然是多,但加起來也遠沒有那些個世家權貴們,手底下管控著的工奴家臣們多。
有甚者,甚至完全可以無視地方官府,大唐律令的束縛,在地方作威作福,行一言之堂!
他們彼此之間的利益爭斗,自然難以調和的,大唐得以維‘穩’,也是因為這些個世家彼此在相互制約著。
他們那些個世家望族、商賈地主手中的底牌,大多于商事有關,畢竟這是他們手中錢財的來源。
而作為大唐朝廷來說,對于其所為的一些禍亂民生、巧取豪奪、欺民霸市之舉,也只得無奈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畢竟地方的百姓需求擺在那,哪怕對方借此坐地起價、欺民霸市,他們所能干預的事務也少之甚少。
就拿那調控稅負來說,調高或調低都好,都難以管控住對方欺壓百姓的行徑。
但現在...
就從這‘生產專利許可證’開始,大唐至此便有了那紡織行業的商業話語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