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常建章等人心心念念的那一本本奏折,也早已到了吏部尚書•杜如晦的手里。
只是,讓常建章等人無法預料的是,杜如晦並沒有為此勃然大怒,並開始對其嚴懲等等。
而是...
將那些個奏折盡數帶到了皇宮太極殿內,並在早朝之後,盡數在御書房中直接呈現給了皇上親自審閱批復。
“...這小子,還真是鬧出了不少事啊,這...倒是成了地方百官統一征討的對象了啊!”
李世民搖頭苦笑,一邊翻閱著案台那摞意見滿滿的奏折,扶額說道。
站在前方的杜如晦也表情苦澀的出言附和,說實話...
若非皇上先前早有提點過,關于綿州事務皆要上報的原因。
僅憑那‘水患債券’一項,他就定然要出手給予牧禪嚴懲了。
這伸手朝百姓拿錢,算是能理解為緩解財政。
可這伸手朝百姓借錢,這已不是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的問題了,這可是關乎朝廷的問題了。
若是屆時沒能按時還上且拖欠太久,定然是要朝廷出面還款才可。
否則定然難以平息民怨,說不準還會引發地方的百姓暴動,後患無窮。
“行吧,朕且皆知曉了。此事暫時不予處理,靜觀其變便是。”
李世民將奏折一一翻閱過後,發現內容也幾乎大同小異,反正都是眾口雷同的在統一批判著,那綿州刺史•牧禪在地方管轄州事時,所做的各種出格事務。
其中大大小小事務的真偽暫且不去深究,但其中最關鍵的...
還是那由綿州官府所發行‘水患債券’的問題。
杜如晦也深知其害,當即開口詢問道︰“陛下,這‘水患債券’這事可謂是一等‘拿今天賭明日’的新奇之舉。但此事非同小可,還需陛下定奪是否要繼續容忍其發展下去。”
“確實是...這小子,還真是玩出了個好花招啊!”
李世民眯眼笑嘆道。
發行地方債券,憑借地方官府的民間號召力,共同解決地方難題。
若是處理得當,那自然是雙方皆大歡喜。
若是處理不當,結果自然是抱薪救火,後患無窮。
但此舉,確實也讓知曉此事的李世民和杜如晦兩人,初聞之時眼楮不由一亮。
借此舉一反三,地方問題必要時也可通過類似的方式,以緩解一時之需。
且不必通過大費周章的通過層層批閱後,再由朝廷安排相關的真金白銀、米石布木等物資調度,便可集地方百姓之力,共同解決難關。
至于事後...
這‘債券’償還問題,是由地方償還,還是由中央償還都可以。
重要的是,能在緊急必要之時,解決緊急必要之需!!
相比那些個利息,與那繁復審批調度所需耗費的種種精力時間相比,更多時候還是那些個利息所損耗的用度更少,更便捷。
畢竟地方的問題,最好還是有地方自己解決為上策,若是牽扯到其它,必不可少的會產生周轉損耗。
就此一計政策,只要朝廷能深得大唐百姓的信任...
甚至是其它邦國百姓的信任也罷,那豈不是...
李世民的眼楮越發明亮,身心不由開始發熱發燙起來,他感覺自己似乎抓住了什麼關鍵點,卻又有層濃濃迷霧籠罩。
身為大唐頂級智囊之一的吏部尚書•杜如晦也是如此,只是他所考慮的更多是關于憂患一面。
沒能像李世民那般對于自己兒子的一些所作所為,有足夠的了解和信任。
在假設牧禪此舉是為事半功倍的利好之策的前提下,他已不自覺的朝其政策,更好更大的方向延展開來。
只是...受限于此舉太過新奇脫俗,暫時還不得其要法。
若是牧禪此時的官職,並非僅是那一方父母官,而是如同杜如晦這等,可以左右大唐國事,掌管吏部之首的尚書職位的話。
此時定然會對李世民說出,關于那所謂‘債券’的延伸,以及關于那需真金白銀或錦衣絲綢等‘以物易物’交易代替之法...
那具備著同等貨幣交易屬性,更輕便利于攜帶的事物——紙質貨幣!
以及...
專門統管這些‘紙質貨幣’,或者說‘國家債券’的管理組織——銀行!
貨幣的基本性質便是作為交易媒介、儲藏、記賬單位的一種工具。
金、銀、銅三類金屬,由于其歷史以及宗教神話的緣由等等,成為了許多國家用于判定事物價值,且用于交易的物品。
之後,國家更是將其比重,鑄造成相應的‘一文錢,一兩銀,十兩金...’等相對比重的數額,便于日常計算物品價值。
其錢幣內具體所含的真實比重,是否有達到相應重量暫且不談,但其存在確實是發揮了,便于人類社會中作為‘買賣交易媒介’的作用。
可是...
這只是一部分的國家貨幣發展情況,並非代表全世界的所有國家,貨幣發展情況也是如此。
就比如...
曾經在商周朝代之時,就有用過‘貝殼、龜甲、礦石’等物件,當做是通用交易的貨幣存在!!
貝殼貨幣——哪怕在龍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也佔據了足夠的比重。
從那象形文字逐漸演變發展而來的,龍國文字發展史中。
那大多數與價值有關系的文字,基本都有‘貝’在旁。
便是因為在那原始部落社會開始,‘貝’...
便代表了財富的象征!
“陛下...那綿州的境況窮苦凋敝,牧刺史一是調度大量撥款,二是出此策補貼財政空缺,再加上其在地方執行的各類州事...”
杜如晦眉頭緊皺,斷言道︰“操之過急,拔苗助長,恐怕禍大于福,不容樂觀放任!”
他能理解皇上想要借此考驗對方一番的想法,所以對其行事寬容大度,暫時未給予深究。但...
也應該有個度量才是!
這關乎的,可非他綿州刺史•牧禪一人,稍有不慎遭受其苦難的,可是那綿州數萬名百姓啊!
“呵...朕說了,暫且無妨,靜觀其變便是!”
李世民站起身,負手而立的正聲問道︰“若想脫胎涅�,豈又能不傷筋動骨?!”
“綿州的境況由來已久,不僅是困擾一方百姓,也困擾這大唐滿朝文武!”
“他牧禪新官上任,便決議大刀闊斧,行事高調的執行各項政策,所為何事?”
“難道,僅是為了奪人眼球之舉嗎?!”
“他如今身為綿州刺史,那一言一行所關乎的,可是同那綿州數萬百姓相連!”
“牧禪他哪怕不在乎它人如何,但定然也要考慮自己的福禍安憂!”
“若他是那貪生怕死,不堪重用之人,定然會老老實實的屈居在那綿州境內一年,不敢行任何逾越過分之舉!”
“可他既然反其道而行之,行如此驚人之舉,定然已是將自身安危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想著為那綿州做些改變之舉!”
“暫且不論那結果,具體是福是禍!”
“他既然敢做,決議讓其成為綿州刺史這等要職的朕,難道還不敢成全嗎?!”
李世民一手指天,霸氣盡顯的喝問道︰“我堂堂大唐王朝...”
“難道就連那容忍臣子試錯、犯錯與糾錯的勇氣,都沒有了嗎?!”
“牧禪作為綿州刺史,可是朕親自御賜欽點的所用之人!”
“朕給他任那一年刺史之期,便是讓他不再拘束在長安這等魚龍混雜之地,徹底放開手腳行事!”
“且別說,僅是那小小數萬百姓的綿州!”
“哪怕是將這蒼天被其捅破了個窟窿,又有何妨?!”
听到此言的杜如晦臉色不禁一變。
他能明白皇上對牧禪給予厚望,並想要趁此看其子可否能堪大用。
但他沒想到...
皇上這可是在擺明了,要絕對縱容到底的態度了啊!
一年之期...
任由其發揮不給予任何管束,甚至還支持其肆意妄為!
這...
那牧禪確實有諸多不凡之處,但又值得如此放任嗎?!
可李世民對他沒有避諱,且已作了明確的表態——哪怕那牧禪到時真將這蒼天捅破,皇上也會親自出面修補!!
身為臣子,他明白此時哪怕心中再有任何異議,也沒有任何好爭辯進諫的了,如今只有听從皇上吩咐——暫不處理,靜觀其變!
但那牧禪...
並不願意為太子•李承乾所用,並與其結下深怨這一點,就不得不讓杜如晦對其仕途的發展,有些許警惕。
待杜如晦離開御書房後,李世民才從案台下取出六、七封已拆開觀閱過的密函,重新閱讀起來。
其中的內容...
正是那陪伴在牧禪左右的‘御史•恭大錘’從綿州送來的密函。
同綿州百官添油加醋進諫的奏折內容不同,那‘皇上第一、老子第二’的尉遲恭親筆所寫的密函之中,有這麼一句讓他頗為在意︰
[...剛柔並濟排眾議、不懼強權得民心,雖年紀尚幼,卻已有帝王之姿!]
“帝王之姿...”
李世民手指撫摸著密函上的這四個字,輕聲喃喃了一句。
他自嘲的笑了笑,自語道︰“作為真龍之子,自然有那帝王之姿!我李世民的兒子,又怎是那平庸無能之輩?!”
說這話時,他嘴角卻已不知何時翹起,表情欣慰不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