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古風綜藝首期節目內容的補拍、修正以及終極後期制作的工作,始終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這其中舉動最大的,當屬劇組全體專門重返了一次花溪鎮的影視基地,在明清城的大什字街北段丁號院,補拍了兩場重頭戲︰其一,展閱賞析唐代畫家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其二,展現以“桃花”為主題的“飛花令”。
這兩場後來加入內容的補拍重頭戲,前一場的主角依舊為談話嘉賓陣容,展讀名畫就在庭院中心專門放置的一張長條文案上,嘉賓們圍在案前細細賞析。後一場的“飛花令”,出演者則全數為《滿庭芳》的職業演員,即方州市話劇院的兩名中青年演員、“方漂兒”女演員蔣玲、以及方州市歌舞團的三名舞蹈演員。
此前,余家傲已經從方州市內的一家古玩字畫店,訂制了原尺寸大小、電子掃描高仿、絹本裝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由德、日等國進口的專業電子掃描儀掃描制作而成的高仿畫,還原原作的精確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于是,有實物在手的這場名畫賞析戲份,拍攝起來,鏡頭感極為強烈。
這場後加入補拍的戲份,承接的是前面嘉賓談論古詩詞的單元——在那張擺放著茶具果品的櫟木桌邊,主持人余家傲先是大發感慨,稱剛才提及的那些春之主題的詩詞,可讓後人從字里行間了解到千百年前的古人們游春、賞春的雅俗之興。同時表示,古代雖沒有現在的高科技拍照、錄影的手段,但除了吟詩作賦的文字之外,也另通過繪畫,來記錄當時的人與春色的容融。
國學大師趙春夏此刻接過話題,開門見山地指出了後世保留至今、年代最為久遠的一幅游春主題的古畫︰唐代畫家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並略作神秘地聲稱,今天,就將在這座庭院里、現場展閱欣賞這幅千古名畫。
眾人于是聚攏到了庭院當中的長條文案前。裝在一個檀木木匣中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卷軸被取出,緩緩展開在文案之上。
直到這時,主持人余家傲才宣布,這幅古畫乃是電子掃描的高仿之作,只為了大家更能身臨其境地賞析︰“該畫之原作真跡,現收藏于遼寧省博物館。”
趙春夏則進一步解釋道︰“即便是收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的《虢國夫人游春圖》,也不是唐代畫家張萱的原作了,而是由宋代佚名畫師臨摹而成。此畫作呈現的是一千多年前、唐玄宗時期的人們騎馬踏青游春的真實場景。”
國學大師的研究生弟子李念學,這時手指著畫面中心的兩名女騎者說道︰“畫中這騎馬踏青游春的女主角,並非普通人物,乃是在當時大名鼎鼎的虢國夫人和她的妹妹秦國夫人——虢國夫人,即唐玄宗寵妃楊玉環的三姐,姐以妹貴,當時被唐玄宗李隆基冊封為虢國夫人,地位顯赫,生活奢靡。此畫作者張萱時任宮廷畫師,便以虢國夫人游春為主題,創作了這幅流傳至今的名畫。”
接下來,余家傲照本宣科,開始介紹畫作的時代背景︰唐代社會風俗日漸開放,其中每年三月三日的游春習俗更是盛行。玄宗李隆基為此大興土木,將長安城東南一隅、原為漢代皇家苑圃的曲江池,打造成水域千畝、樓閣連綿、煙水花柳的民間旅游勝地,自然成為每年當地人游春的絕佳去處。畫作中的虢國夫人一行,正是在朝著曲江池進發。
趙春夏則進一步敘述了唐玄宗年代的政治、社會背景,點出了當時上層社會驕奢淫逸的腐敗糜爛生活,包括任由楊玉環、楊國忠等外戚形成的家族勢力干預朝政的局面——楊玉環的大姐、三姐、八姐,分別被玄宗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從中可見一斑——這也為大唐的盛極轉衰埋下了隱患。
“其實,這幅《虢國夫人游春圖》所描繪的場景,在當時也是有詩為證的,”國學大師手里突然多了一根細細的楊柳枝,同時話題一轉︰“那便是詩聖杜甫所做的《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