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蕭燕燕的提問,站在下首的耶律休哥默不著聲。
在他看來,皇帝大行,雖然死者為大。但是現在當務之急是穩定朝局,等到新君即位,其余事務,在朝政安定後再議,也不算遲。
只是現今情況特殊,皇帝大行已久,如果再不安葬,恐多有不便。所以,皇後拋出此事,也還算中規中矩。
但是,皇帝祭奠,如果耶律家族大中正不在,那麼其余的耶律家族人和皇後就可以決定皇帝的祭奠之事,沒有必要這麼多文武官員參與討論。
耶律休哥隱隱約約覺得,事情應該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而此時,蕭燕燕清冷的聲音繼續響起︰
“諸位大臣,朕知道此事體大,但是先皇大行已久,如果再不決定,恐為不美。朕就以今日為界,今日晚上,所有大臣上一道折子,所說你們的意見。先皇到底是用土葬之法還是帝 之法,你們拿一個主意。”
看著蕭燕燕說的堅決,耶律休哥心中越發思索起來。
出了行轅,耶律休哥一算日子,大概還有七天,太子耶律隆緒便可以趕到析津府了。
而皇後催著要現在確定葬禮,到底是何用意?
正在思考間,耶律休哥一眼瞥見行轅大門口的牌匾,上面用漢文和契丹文兩種文字書寫著析津行轅幾個大字,剛勁有力。
看到此處,耶律休哥似乎有所觸動。
在先皇在世之時,皇族耶律只沒曾經十分反對契丹貴族子弟學漢字,說漢話,更加反對契丹人學習漢人的婚喪嫁娶和典章制度。
但是包括皇帝皇後在內的更多的契丹家貴族,卻也在不遺余力的推行漢化。
那難道剛才皇後所說的葬禮,並不在于葬禮本身?
皇後是要將這葬禮作為一個甄別的法子,區分擁護漢化和反對漢化的大臣?皇後想要干什麼?
但是此時的契丹,已經風雨飄搖,經不起更多的折騰了。
群臣紛紛行轅外走,一路上不時有議論聲響起。
而想明關鍵的耶律休哥卻反其道而行之,往析津行轅內而去。
蕭燕燕此刻還在行轅大堂內,看著去而復返的北院大王,面帶疑惑。
“參見皇後。”耶律休哥恭恭敬敬的拱手行禮。
“北院大王可有事?”蕭燕燕放下手中的信札,開口問道。
耶律休哥道︰“臣有一些疑惑,求皇後娘娘賜教。”
蕭燕燕站起身來,擺了擺手,吩咐左右給耶律休哥賜座。“北院大王但說無妨。”
“皇後娘娘,如果皇上大行,這次有的大臣選擇帝 之法,他們會不會••••••?”
蕭燕燕看向耶律休哥,說道︰“北院大王過慮了,即便是選擇帝 之法的臣子,也是忠心為國的大臣,朕自然不會為難他們,更何況現在契丹風雨飄搖,不管怎麼說,都應該穩定為上。”
听到蕭燕燕的表態,耶律休哥心中石頭落了地。
但是,緊接著蕭燕燕說道︰“北院大王,此次大戰,我契丹戰士也殊死拼搏,勇猛無敵,怎麼就戰敗了呢?”
耶律休哥平日里早有思考,當即說道︰
“臣以為,第一是因為兵甲不如宋國,若是我契丹有更多破甲箭,每一座大城,必然會留下更多的宋國士兵的性命,而不是只是狼牙箭,對宋軍鐵甲幾乎無能為力。”
蕭燕燕贊許的點點頭,說道︰“北院大王,說下去。”
耶律休哥道︰“第二,臣以為雁門關一戰,林牙勤德和思利,並無指揮失誤,但是卻因為我契丹缺糧,軍民都缺,一旦糧食出現問題,兩位將軍自然方寸大亂,如果析津府有更多糧食,我們可以將宋國拖到深冬,那時候再戰,天時地利全在我方,必然取勝。”
蕭燕燕道︰“北院大王說的對,契丹和大宋在糧食,兵甲上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更大的差距在典章制度上,直到此時,依然還有人以為只是憑借騎射就可以和宋國爭雄,太過膚淺了。
我兒隆緒上台後,必然推進漢化,而朕現在所做之事,只是將契丹貴族中,反對漢化和同意漢化的人區分一下。
朕自然也不會在隆緒上台之時候便大開殺戒,只是如果這次依然堅持舊俗的貴族們,今後便會慢慢離開權力中心,回到他們的封地,頤養天年。”
見到皇後已經將真實打算說了出來,耶律休哥躬身拜倒︰“謝皇後娘娘寬宏,臣告退。”
蕭燕燕回過身來,問道︰“不知道北院大王,對帝 之法怎麼看?”
耶律休哥笑道︰“人死如燈滅,帝 之法也罷,土葬也罷,臣無所謂,就算臣百年之後,也一定告訴子孫,幾下埋了就好,不用搞得太麻煩。”
蕭燕燕也笑道︰“北院大王倒是說的真話,好,你退下吧。”
當日晚膳後,蕭燕燕看著長幾上分成兩疊的奏折,只是淡淡一笑。
開封府封丘門外,一座巨大的祭台拔地而起。祭台大概一丈五六高,呈方形。整座祭台用黑色的花崗岩做成,不昂貴但是顯得十分的肅穆厚重。
祭台四角,懸掛著北伐各路軍隊的旗號,有的濺上鮮血,有的已經殘破。
祭台之下,數萬北伐歸來的戰士們,如同山間的雲杉柏樹,站的筆直;刀盾似海,長矛如林。
將士們都瞪大了眼楮,看著及祭台上面你那個穿著明黃色龍袍的男子。
祭台之上,趙匡胤放下了手中毛筆,再看了看手邊自己才寫完的一篇祭文。
哀!
開寶九年,朕提兵北上。將士�齮F 杳裼妹 徽蕉 朔 海 跫淘 鄭歡 狡蒲忝牛 ┐牢 豢眨蝗 狡破醯キ 袷 潁 ┤黿蠔顯跡 缶 Γ 蚺 搖 br />
然北上將士,為國為民,死不旋踵。
今日設祭于此,祭我大宋將士英靈,其功昭昭,天日可鑒。
朕,祭天地英靈于此,魂兮歸來,伏維尚饗!
回開封之前,監國已經通過快馬,向趙匡胤請求了此事,所以大軍回朝,第一處祭奠的位置便是這西北封丘門外的祭台。
在祭台旁側,已經有一整塊巨石放在那里,準備樹立起來做成一塊碑。
在這塊巨碑的旁邊,還有一大批小一點的石頭碑,石碑上面空無一物。
趙匡胤看了看,對身旁伺候著的趙德昭說道︰“皇兒,這是何物?”
趙德昭恭恭敬敬的說道︰“稟告父皇,兒臣準備了一些石材,最大的一塊,兒臣求父皇賜下墨寶,其余石碑,兒臣準備將這次所有戰死的大宋兒郎的名字,籍貫,刻在碑上,永志不忘。”
趙匡胤笑道︰“這是你的主意?”
趙德昭拱拱手,說道︰“不敢欺瞞父皇,這是五弟的主意。”
見到趙匡胤面帶笑意,趙德昭繼續說道︰“五弟以為除了金銀官爵等獎勵之外,用五弟的話這個叫做物質獎勵;還應該有一些精神獎勵,這樣,才讓大宋將士們知道,為國捐軀的將士,大宋永遠不會忘了他們。”
趙匡胤看著高台之下,等待著自己檢閱的軍隊,胸中豪情澎湃。
待到身邊的一名御前班值高聲將祭文朗誦一遍後,祭台下的將士們情緒進一步高漲。
萬勝之聲不絕。
趙德昭在俯下身子,對趙匡胤小聲說道︰“父皇,今日城內校場,孩兒已經做了安置,校場前的幾條街道,在征求得店家同意後,也全部清理也出來,並且準備充分。這第一批次還朝的五萬多將士,可以在校場和周邊宴飲。”
趙匡胤看著自己兒子,越發滿意。
只見趙德昭老老實實的低著頭說︰“這也是五弟的主意。”
“哈哈哈哈哈!”(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