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羽一直想著,如果自己私自離開固安,韓匡嗣為因為籠絡人才之類的原因找尋自己,如果找不到極有可能去驛站找蕭鳳。
這幾乎是必然的,但是,找到蕭鳳後,韓匡嗣的反應未必是對蕭鳳不利。
剛才魏羽轉念間想到的是,自己離開固安,韓匡嗣必然有所反應。
但是實際上韓匡嗣考慮的應該不止是自己一人的利害關系。
首先說,韓家作為契丹第三大家族,而且也叫作除契丹皇族後族之外的,漢人第一大家族。這樣的大家族,只憑借韓家的力量支撐,絕不可能長盛不衰,所以韓匡嗣才會盡可能的籠絡士人,而且重要的是漢族士人,雖然最開始自己只是因為喂馬的緣由被韓匡嗣招到軍中,但是後面再營房布置方面已嶄露頭角,燕王韓匡嗣馬上不吝賞賜,直接升官。就可以看出來韓匡嗣對有才之人的態度。
那在整個契丹,我這樣子有一定才能的漢人,還有多少?
答案必然是一個很為龐大的數字。
韓匡嗣不可能沒有听過。《戰國策•燕策一》中的《千金買骨》
戰國策中說道︰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里哉?”
從這個角度講,就算是自己私下離開固安,燕王韓匡嗣在找不到自己後,更應該對蕭鳳禮遇有加,畢竟養活蕭鳳對燕王來說不費吹灰之力,但是其余的士人,會因為這件事,對燕王韓匡嗣另眼相看。
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魏羽剛才想到了南方,南方是契丹敵國宋國,韓匡嗣雖然智謀超群,但是也不可能猜出來魏羽的真正身份,更不知道現在宋軍中的軍營布置,醫院等等,都是出自于魏羽的籌劃。
那麼就算魏羽離開固安,還不一定就會加入宋軍,那如果韓匡嗣在事後對魏羽的女人下黑手,那魏羽是百分之百的會進宋軍,借助宋國力量為蕭鳳報仇。韓匡嗣不傻,他不會把擺明了兩可之間的事情,活活逼迫到自己的對立面,平白的給契丹樹立一個大敵。
這樣想下來,就算自己私下離開,韓匡嗣也不會對蕭鳳怎麼樣。
魏羽心頭最大的擔憂,現在已經去的一干二淨。
那麼,現在只需要考慮一個問題,怎麼樣找到機會,逃往宋營。
從今日看到的景象來看,如果單槍匹馬接近宋營的時候,身上在綁一面白旗,那肯定安全是沒有問題的,不會擔心被宋營床子弩射成烤串。
另外還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隨時跟在自己身邊的護衛,至少有兩名護衛,動武是絕對不行的,加上這幾名護衛對韓匡嗣忠心耿耿,估計收買也不成。
第二,就算僥幸擺脫了護衛,魏羽不認為自己就能夠在後續的時間里面逃脫契丹騎士的追擊,至少估摸著一兩刻鐘之內,魏羽不能被追上,才有機會到宋營,如果要蕭鳳更安全的話,還需要從宋營側後進去,不能被契丹追兵看到,否則蕭鳳一定會被韓匡嗣抓來問話,而不是照顧有加了。
這兩個問題解決了,魏羽的南逃計劃才能實施。
想著軍帳旁邊的兩名護衛,魏羽一陣頭疼。
本想著故技重施,用石灰迷住兩名護衛的眼楮。
這里石灰倒是好找,在魏羽的營房布置中,石灰是用來在地上分區和消毒的重要物資,平日里經常看得到石灰,一抓一大把。
但是,姑且不說這兩三年個人,撒石灰同時迷三個人眼楮的技術難度相當高,就算是迷了眼楮過後呢?
難道把這幾名護衛一刀殺了?
雖然後世見到馬基雅維利說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覺得很有道理。
但是魏羽還真做不到,這畢竟是三條性命。
轉念一想,只是迷眼楮的話,三名護衛的一身武藝還在,契丹騎手的騎術也還在,自己估計還是跑不掉,反倒打草驚蛇。
腫麼辦啊,腫麼辦?
百無聊賴間,魏羽蒙頭就睡。只有在睡夢中,才更容易回到那個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曹門大街。
那轉角處的小院,才是魏羽一直的心心念念。
魏羽在半夢半醒,神游開封的時候。
羅玉川手執長朔,率領著四千大宋騎兵,面對著這兩三里之外,滾滾而來的洪流。
遠遠看去,契丹的騎兵像一條黑線,在山坳轉角處出現。
幾個呼吸的時間,大地的顫動越來越厲害,這條黑線也越來越粗。
如同巨浪,狠狠地,但是勢不可擋的向擋在糧車前的宋軍撲來。
這至少五千人。
羅玉川想起臨行前,御營巡檢使李繼隆將軍的一席話來︰“這四千騎兵,是殿前司抽調而出,訓練日久,所耗錢糧不計其數,如果契丹小部來犯,自當擊退,護衛糧車安全。如果萬一,萬一契丹大軍合圍,切記,這四千騎兵比十萬糧草都金貴。孰輕孰重,自己掂量。”
羅玉川是騎兵出身,自然知道這騎兵訓練的巨大花銷,不過,眼見自己才成功送到一次軍糧,這才第二次,契丹軍隊就大軍進攻,如果自己帶隊離開,心有不甘,而且離開後,車隊的把式廂軍和糧草,必然被契丹俘虜,于心不忍。
心頭一陣電光火石,羅玉川放下了糾結。
不用考慮走不走得了了,自己的來路,也響起了大量騎兵的馬蹄聲。
萬騎合圍,契丹這次就沒有打算給宋國騎兵離開的機會。
想到此,羅玉川不僅打定主意,而且戰意越加高昂。
合圍是吧,那我用這四千鐵騎,給你合圍的騎兵鑿一個窟窿出來。
狹路相逢勇者勝,
為今之計,只有向死而生。
“听我將令,全軍沖鋒。”
羅玉川吼出了一條命令後,躍馬橫朔,一往無前。
身後的宋軍被自己的主將鼓舞,紛紛打馬沖鋒。
契丹騎兵頭領還是韓匡嗣的佷兒韓當,前日里韓當擊破宋軍,立下大功,雖然說年僅十九,但是耶律賢也對韓當是器重有加,賞了一個權知都虞侯事給韓當,而這權知,乃是臨時管理的意思,如果不是年幼的話,估計這次這個權知就會直接取消,韓當就可以做一名十九歲的都虞侯。
于是這一次抽調出一萬騎兵來,韓當主動向皇帝耶律賢請纓,耶律賢身體不好,沒有多加思考,也順水推舟,將這一萬騎兵的臨時統領權拿給了韓當。
韓當和宋軍騎兵已經是多次交戰,熟知宋軍騎兵的習性。
每一次,宋軍騎兵在雙方大隊相距大約兩百步的時候,會來一波神臂弩的齊射,騎射後,宋軍的遠程火力暫時啞火,再雙方明刀明槍廝殺。
所以看著對方宋軍居然打馬沖鋒,韓當心中熱血激蕩,一夾馬腹,吼了一句︰“跟我上!”看著小將軍如此勇武,契丹騎士們抽出馬刀,緊緊跟上,那一柄柄馬刀,仿佛彎月,折射出一片寒光。
兩軍對陣,大地顫抖。
馬隊的沖鋒都侵略如火,快要接近兩百步的時候,韓當大喝一聲︰“舉盾!”契丹騎士們聞言,將背後的皮盾翻到身前,往頭頂一擎。
就算是宋局的神臂弩,也最多給馬匹或者騎士的雙腿造成傷害,但是,不容易致命。
只要挺過這一波箭雨,到時候就是契丹的角弓發威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