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

第257章 後世岳飛廟 永遠銘記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紅色楓葉 本章︰第257章 後世岳飛廟 永遠銘記

    “岳將軍,您這一生,痛恨秦檜嗎?”節目直播鏡頭里,主持人林楓忽然問了一句。

    這恐怕也是所有現代人想知道的答案?

    一生壯志雄心的岳飛,目視遠方,說道,“區區一個得志小人,本帥從未將他放在眼里。”

    林楓道,“可在您班師回朝後,是秦檜聯合眾文官,對你一次次陷害,最後更是以莫須有的罪名,將您殺害。”

    為什麼會有“莫須有”的罪名?

    因為遭到陷害後,岳飛遭受苦刑,仍舊寧死不屈。

    朝廷找不到任何罪名了。

    沒有罪。

    依舊強殺,這正是讓秦檜名聲遺臭千年的原因。

    “莫須有?”

    “天大諷刺啊!”

    岳飛悲壯大笑,說道,“本帥不恨他,不是秦檜動手,也會有另一個劊子手,本帥失望的是,明明有能力成就“中興之主”的陛下,卻失了斗志,選擇守成,導致大宋未能收復失土,不能一統社稷大業。”

    岳飛沒有大恨,唯有滿腔不甘。

    這是一位雄才偉略的大才人杰,目光遠大,他的格局,是整個大宋的前途。

    那些奸相秦檜,腐朽文官,卑鄙小人……與岳飛相比,簡直一個天,一個地。

    夜色清幽,冷風拂拂。

    旁邊這位高大魁梧的千年將軍,又說道,“年輕人,大宋最後,結局如何?”

    林楓回道,“偏于一偶的宋朝,在後世,稱為南宋,從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南宋國運再續153年。”

    岳飛皺眉,問道,“最後亡于內亂,還是外患?”

    林楓道,“外患。”

    岳飛再疑惑道,“金?遼?”

    “都不是。”

    林楓道,“是更北邊的草原上的游牧政權,南宋建都後,最北邊的蒙古崛起了,他們的蒙古鐵騎異常強大,直接橫掃西陸各國,然後調轉兵鋒,直指中原,先是滅遼,接著與南宋夾擊覆滅金,最後用大迂回策略,南宋亡國。”

    金國滅亡後。

    半壁江山的南宋,與蒙古對峙了46年,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了。

    岳飛立刻道,“自此以後呢?這游牧政權的蠻夷,統治了中原?”

    林楓道,“是的,至此開啟了百年華夏衰弱的時光,後來乞丐皇帝朱元璋崛起,才恢復了華夏江山。”

    听聞後,岳飛久久不語,過去了好一會,才說道,“若是此時的大宋,提前橫掃金國,收服失土,國力再度強盛起來,又有中興之主的統治,大宋朝廷,未必會輸給游牧政權啊!”

    對于這點。

    林楓贊同。

    哪怕趙構不行,可南宋第二位皇帝可是極為牛逼的。

    第二位皇帝名叫趙𣐿,在位二十七年,後世普遍認為趙𣐿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平反岳飛冤案,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內政上,加強集權,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重視農業生產,百姓生活安康,史稱“乾淳之治”。

    後世稱其“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

    趙𣐿才是南宋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

    如果。

    此時的趙構,換成這位趙𣐿在位,岳飛絕對不會死,也許能最終橫掃金國,收服失土,再度讓大宋蒸蒸日上,重現往日的大宋帝國光輝。

    可惜沒有如果了。

    一代人杰英雄,最終沒有能遇到真正的千古明君,令人唏噓。

    宋高宗趙構有些能力,活到了八十多歲,壽終正寢,保住了南宋最後的土地,可是在雄心大志上,與那些千古明君相比,差得太多了。

    “岳飛如何做?在能不被殺呢?”

    林楓利用系統,在網絡上,問了所有觀眾一個幾乎“噩夢級”的問題。

    趙構默許。

    秦檜陷害。

    士大夫容不下他。

    最後是北邊的金國忌憚岳飛,拋出“必殺飛而始和”的強硬態度。

    四者相加,岳飛很難在這種局面下存活啊!

    “這道題,無解。”

    “唯一的法子,也許是岳飛解甲歸田,在班師回朝途中,隱姓埋名了。”

    “我去,虧你能想出這麼個餿主意,現在班師回朝,是撤退,背後還有金國追趕呢,一旦岳飛離開了,三軍無帥,你想讓數萬大軍覆滅嗎?”

    “以岳飛一生忠君愛國的情懷,他也不會如此做的。”

    “是啊,南宋如今守不守得住還是個問題,岳飛心系蒼生,怎能撇下萬民?”

    “寫個罪己詔呢?”

    “誒,這種東西,一般是皇帝才會寫啊!”

    “直接與皇帝促膝談心,坦誠相待,有皇帝當靠山,也許能活。”

    “得了吧!趙構既然決定與金議和,就說明要斷了所有武將的退路,作為第一元帥的岳飛,肯定首當其沖,怎麼都躲不過去的。”

    “班師回朝時,直接派兵攻打趙構呢?”

    “兄䱇,沒有十年腦血栓,絕對說不出這麼蠢的話,幾萬大軍的家人親屬,都在對面啊,而且這群士兵,可不僅僅忠于岳飛,也忠于國家。”

    “與奸相秦檜聯合呢?”

    “投金?”

    “你們丫的越來越過分了啊!”

    “有沒有靠譜的?怎麼盡是些餿主意?”

    “岳飛忠義兩全,千古傳名,局勢在此,翻盤無望的。”

    ……

    到頭來。

    沒有一個觀眾,能給出答案。

    連稍微讓人滿意的答案都沒有。

    足以說明,這問題真是無解。

    對于這個問題,林楓也問了旁邊的岳飛,不過岳飛只是無奈笑笑,沒有多說什麼。

    究竟怎麼做?

    岳飛才能活下來?

    林楓倒是有一個劍走偏鋒的法子。

    對于觀眾們說跟秦檜聯合,甚至投金的就算了,太low了,看看晚唐和五代的藩鎮就知道怎麼做了。

    北宋鑒于五代武將跋扈,制定了重文輕武的策略,武將和軍隊調動頻繁(不讓武將和軍隊有太深的感情),緊緊控制財政,文官統軍等等。

    但這個政策在北宋和南宋之交是動搖了的。

    首先金兵攻勢太猛,原有的規則被破壞,趙構被迫,加大了武將的權限,四川吳氏兄弟,岳飛,韓世忠,張俊都是有固定防區,和軍隊長期接觸,有防區內的財政大權的,這就是藩鎮的初步狀態呀!

    趙構罷岳飛,韓世忠,張俊,的軍權就是避免走唐朝的老路。

    哪怕是四川太遠,並沒有完全收回,但仍安插了勢力。

    岳飛回到駐地,清洗軍中的親朝廷派,大開府庫賞賜將士,趁機收買人心,高呼北伐,恢復北方,以社稷之義壓君臣之義,如果趙構同意北伐就遂了岳飛的心意,不同意北伐趙構就處于輿論劣勢,聯絡其他軍閥︰

    當土皇帝不好嗎,何必當什麼勞什子的朝廷大員,不怕像狄青一樣嗎?

    四川的吳氏兄弟在軍閥中獨立性最強,對岳飛的意思肯定是深表同意,張俊是個小人,誰給的好處多,他跟誰,跟岳飛聯合能當土皇帝,比跟秦檜聯合好處大多了,韓世忠未必想當土皇帝,當對于高呼北伐的岳飛肯定是同情的,對拒絕北伐的趙構肯定有意見。

    朝廷招岳飛進京,好的,帶上張憲,岳雲,領三萬大軍,入京,趙構奈何?

    不讓帶軍隊,好的,那我就不去,趙構說岳飛有違君臣之義,岳飛可以說趙構不思北伐,不配當皇帝(當然具體語言上要緩和,比如說當今之時,北伐恢復江山乃陛下之責),在輿論上佔據優勢。

    接下來朝廷派兵討伐,派誰?無非是那些軍閥,岳飛提出︰把我收拾了,接下來就是你們唇亡齒寒的道理,將軍不懂嗎?

    吳氏兄弟和張俊肯定出工不出力,韓世忠是岳飛北伐政策的同情者,打起仗來也不會太賣力,朝廷能調動的就是楊沂中部和劉琦部,岳飛主場作戰,這兩部拿不下岳飛部,對峙久了,朝廷必然財政空虛,還有北方金國的威脅,朝廷給個台階,岳飛上個謝罪書,就完事了。

    這就是晚唐和五代十國,藩鎮的套路,但岳飛的名聲就不會像現在那麼好了,被樹立成忠義的典型,恐怕會被宣傳成為像桓溫,王敦,晚唐,五代軍閥那樣成為欺負朝廷的強藩形象,同時這與岳飛的價值觀嚴重不符,與君臣之義嚴重不符。

    雖然我認為趙構不值得效忠。。

    與岳飛不同的是,如果張俊擁有岳飛那麼強的實力,肯定會走藩鎮的路,他才不管什麼君臣呢,況且趙構這個皇帝是個混蛋。

    ……

    這番話一出。

    頓時引起了不小共鳴。

    “我情願歷史是這樣發展,而不是岳王看著自己和兒子被獄卒折磨侮辱然後窩囊冤死。”

    “主持人,你天真得像個孩子啊。”

    “唐代藩鎮是自己收稅,自己給自己的軍隊發軍餉的。所以知道”軍隊一律不得經商“的意義了吧。”

    “非常有道理,迎2帝並不是岳飛之死的主要原因,宋金和議的首要條款就是岳飛得死,所以,回大送是沒有生機的。。。多招募北方失地的士兵,擁兵自重,以大送的戰斗力和凝聚力是拿不下岳飛的。。。擁兵自重自然就能解圍。”

    “還是要回大宋的,如果留在北方,容易受到南北夾擊,糧草也是一個大問題,當然帶回大量北方人當兵也是應該的,其實岳飛只要向王敦,桓溫那樣穩穩的佔據長江中游,和上游的吳氏集團搞好關系,朝廷不敢把他怎麼樣。”

    “如此一來,恐怕連秦檜的人都臨陣投靠岳飛。”

    “岳飛該有多大的作為?這樣的暴力集團不反則已,一反就會天塌地陷。還是反了的好,收復失地,重整山河,未必比南宋命短。”

    ……

    鏡頭中。

    岳飛也沒有絲毫認同,他表示,自己生于大宋,生是大宋的人,死是大宋的鬼,絕不會做那等不忠不義不仁的卑劣之徒,哪怕是死,自己也要坦坦蕩蕩,無愧于心,無愧于蒼生。

    林楓只能嘆氣,自己來自後世,也改變不了歷史。

    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業績不可磨滅。

    岳飛表達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堅持了抗金的正義斗爭,為漢民族的文明綿延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岳飛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華夏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華夏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

    望盡古老的山河,居高臨下,林楓念出一首悼念岳飛的詩句︰

    “匹馬吳江誰著鞭,惟公攘臂獨爭先。”

    “張皇貔貅三千士,𢘛拄乾坤十六年。”

    ……

    要到告別的時候了。

    他原先還想斗轉時空,將趙構轉移到這片區域,親口對話一些東西。

    甚至將奸相秦檜來此。

    然而不需要了。

    在岳飛班師回朝後,仍能見到皇帝,君臣之間,自會有一番對話。

    秦檜更不需要。

    至始至終,凌雲壯志的岳飛,對于這個奸相小人,都是鄙夷輕視的態度。

    讓秦檜到此,不是無形中貶低了岳飛?

    天上鴻鵠大雀。

    本就羞于腐爛泥沼為伍。

    “前輩,請問您有什麼願望嗎?晚輩能做到的,一定義不容辭!”林楓開口說道。

    “只要後世華夏,依舊千年萬年傳承下去,鵬舉此生可死而無憾了!”

    夜幕冷風中,岳飛目光如電說道。

    “後世岳飛廟。”

    “將永遠銘記您的功績。”

    “世世代代的後世子孫,上香供奉,您的民族氣節,永存每個炎黃子孫心頭。”

    “晚輩,告辭!”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方便以後閱讀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第257章 後世岳飛廟 永遠銘記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第257章 後世岳飛廟 永遠銘記並對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