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

第249章 誰扛起了天下蒼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紅色楓葉 本章︰第249章 誰扛起了天下蒼生

    虎門鎮。

    海防邊塞城頭。

    這場古今對話繼續。

    陰暗的天穹下,身披朝廷官袍的林則徐,眉宇緊皺,聲音帶著幾分發顫問道︰“年輕人,這大清,在那個後世,已不復存在了嗎?”

    林楓愕然。

    他是在不明白,號稱第一個開眼看世界的人,林則徐怎會問出如此的問題?

    昏庸無能,腐朽破敗的清朝廷,就這麼一個爛到骨子里的龐然大物,能挺過接下來的歷史變遷?

    林楓還是回道,“前輩,70年後,您任職的朝廷,徹底湮滅在歷史中。”

    歷史記載,清朝于1912年滅亡,滅亡的事件是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于南京宣布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2月12日,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將權力交給袁世凱政府,清朝滅亡。

    林則徐臉上的肌肉,明顯劇烈跳動,誰也不知道,他心中此時是什麼滋味?

    可是。

    如此一位人杰英雄,卻要為一個爛透的朝廷感到糾結,似乎不正常吧?

    “林老的神態,很不正常啊?”

    “歷史中的人,歷史中的事件,我們現代人,要站在人家的角度看問題啊。”

    “假如我是林則徐,並且身居高位,也許我的心里,也會對朝廷抱著希望。”

    “忠君也罷,愚鈍也罷,在四萬萬人中,林老是第一個甦醒的,單憑這點,就無人能比。”

    “是啊,一場虎門銷煙,喚醒了那些有學之士,後來才誕生了諸多天縱人杰。”

    “身處那個時代,受限于格局,這種表現也正常。”

    “誰說不是,如果林則徐真的徹底覺醒了,那麼他可不僅僅去虎門銷煙,而是聯合所有力量,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變革了,可惜的是,他終究是那個時代的士大夫,他,始終代表著朝廷的意志,他的想法,也會寄托在朝廷上。”

    ……

    鏡頭里。

    林楓說道,“前輩,難道在你看來,這朝廷不該毀滅?”

    林則徐扭頭,兩人四目相對,開口說道,“年輕人,如你所說,朝廷從建立到滅亡,共經歷十二帝,國運268年,其實也該到頭了。”

    天下大勢。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自古以來都是鐵一樣的定律,時也無法逆轉。

    林楓問,“您在擔憂什麼呢?”

    林則徐道,“這華夏未來的命運,何去何從呢?又是誰,撐起了這一百多年的黑暗沉淪?本官不是為朝廷揪心,而是為這天下蒼生……”

    林楓說道,“這陷入麻木愚鈍的蒼生,也不是一個無能朝廷能改變的。”

    林則徐道,“年輕人,能否說一說,是哪個團隊,撐起了華夏脊梁,最終扛著天下蒼生,挺過了無邊黑暗的百年積弱歲月?讓華夏重獲新生?”

    “前輩……”

    “你看……”

    “是他們……”

    林楓指著前方,那拔地而起的座座高樓,大廈,工廠,商場等等建築消失。

    無窮無盡的幽暗,再次籠罩茫茫大地。

    忽然間。

    一聲不屈的吶喊涌來,猶如洪鐘大呂,浩浩蕩蕩,鏡頭拉遠,那是一所古老的軍校。

    一位老者,穿著中山裝,對著無數年輕熱血男兒喊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惟願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君志所向,一往無前。”

    “華夏永存。”

    隨即無數的熱血男兒,跟著一起壯志高歌,發出雷霆吶喊,此起彼伏的重重聲浪,直沖雲霄。

    整個東方大地,都要因為他們的怒吼聲,劇烈抖動。

    這世界。

    也將因為他們這群人的存在,發出驚天動地的改變。

    有觀眾認出來了。

    這是一百多年前的黃埔軍校。

    那位老人是中山先生。

    林楓站在原地,神色凝重,緬懷先輩般,帶著最大敬重說道,“這位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偉大先驅者,民主革命的先驅者,一生以革命為己任,他是第一個,撐起了近現代華夏脊梁的第一人!!!”

    ……

    鏡頭再次拉遠。

    那是一個簡陋狹窄的屋子,稍顯破陋,可屋子里,密密麻麻擺滿了各種書籍。

    桌子上。

    那本《新青年》尤為醒目。

    兩個男子,正在屋子里激烈對話著,其中一個身材高瘦的男子,兩道黑色長須尤為顯眼,他望著窗外,神色堅定,一字字說道︰

    “苦不可怕,貴在堅持!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沒有哪一個革命先烈不是從苦難中走出來的,苦難會磨練人的意志!使人面對困難時一往無前,永不退縮!即使前方有水坑!走過去!前方就會一路坦蕩蕩!”

    另一人嘆氣道,“守常,繼續編輯《新青年》,還有意義嗎?”

    名叫“守常”的男子,轉過身,揮著手臂說道︰

    “怎會沒有意義?生為螻蟻,自當要有鴻鵠之志!”

    “就如這窗台上的螻蟻,螞蟻不知道向上爬會出現什麼,有收獲還是有危險?這些它都不知道,但是它還是一直向上爬,從未退卻!螞蟻亦是如此,何況我們人呢?”

    另外男子卻是搖頭,帶著悲觀說道,“可是,自古以來,若要愛國,則必舍家,又有多少人,願意舍家愛國,甚至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

    字守常的男子,意志堅定道︰

    “眼下,華夏積弱難反,必須革命,要革命,就要所有人團結,唯有讓大家甦醒過來,喚醒每一個人,我們華夏,才能真正走出黑暗,迎來輝煌啊!”

    “這本《新青年》,不正是我們革命的信仰嗎?”

    “它不能停,哪怕有一千,一萬個雷鳴轟在我李大釗頭上,我也要為挽救“神舟沉沒”奮斗終生。”

    這是一位革命信仰高于一切的巨人。

    華夏巨人。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

    鏡頭再次拉遠。

    這次是間一百多年前的教室。

    此時。

    修身課上,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麼而讀書?"

    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

    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

    也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

    "為吃飯而讀書"……

    一位從容少年,始終靜靜地坐在那里,沒有搶著發言。

    校長注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少年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校長听了為之一振!

    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楮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麼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少年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啊!"

    ……

    第四個鏡頭出現。

    古老的東方大地,遍地烽火,民不聊生,所有百姓都在水深火熱之中。

    畫面是一處高崗山野。

    剛經歷了一次次失敗,此時是革命最艱難的時候。

    有人灰心喪氣道,“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有人悲觀道,“我們的前途在哪呢?”

    也有人絕望,“又一次失敗了,我們還能挺下去嗎?也許一切都沒有意義了。”

    對華夏前途悲觀的情緒,迅速蔓延。

    連空氣里。

    都彌漫著讓人壓抑窒息的氣氛。

    卻有一個英姿勃發的青年,站出來,對著所有人鼓勁說道,華夏革命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定會成功。

    隨後。

    這位青年走于各地,不斷輾轉,所有的悲觀情緒,也因為他的到來,他的話,實現了逆轉。

    他也將這一團火,燃燒到大江南北,燒盡一切黑暗,為華夏帶來真正光明的前途。

    ……

    隨後。

    一個個華夏的先驅者,一個個奮起而斗爭的故事,不斷出現,不斷沖擊著觀眾們的心神。

    是誰?

    挺起了華夏脊梁。

    扛起了天下蒼生。

    不正是這些傳奇功勛的先驅者嗎?(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方便以後閱讀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第249章 誰扛起了天下蒼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第249章 誰扛起了天下蒼生並對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