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

第247章 穿越銷煙的虎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紅色楓葉 本章︰第247章 穿越銷煙的虎門

    “林則徐,道光年間生人,字元撫,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華夏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6月3日,于虎門銷煙。”

    “第二年,日不落國以此為借口,入侵華夏。”

    “但也是因為禁煙和抗洋,使林則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壯的流放生活。”

    “現在很多人說林則徐也犯了一些錯誤,我只能說是春秋責備賢者。”

    “千古未遇的西方資本主義強敵入侵, 促使林則徐“最先從封建的閉關自守的昏睡狀態中覺醒,以全新的態度睜眼看世界。””

    “今日,我就帶領大家,穿越時空,回到那積貧積弱的華夏年代。”

    “對話林則徐,對話民族英雄。”

    “揭開那段風雨縹緲的黑暗歲月。”

    ……

    舞台上。

    所有燈光瞬間熄滅,璀璨的華燈失去光彩,猶如那一百多年前的時空。

    死寂,破壞,黑暗,蕭條是唯一的主題。

    這如一潭死水般的陰暗。

    忽然跳動。

    接著畫面鏡頭逐漸拉近,舞台不再,映入觀眾們眼簾的,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殘破不堪的城鎮。

    城鎮入口,滿地泥濘,遍地的垃圾,散發著難聞的氣味。

    作為南部海防的要塞,一百多年前負責守衛的士兵,多是老弱病殘,骨瘦嶙峋。

    他們神色渾噩,眼楮渾濁,絲毫沒有士兵的精氣神。

    就好像一個個無魂的軀殼,任人宰割。

    那離地三米高的木頭匾,歪歪扭扭,勉強能分辨出三個大字——虎門鎮。

    這個鎮不大。

    可謂是毫不起眼。

    然而此時,在這180年前的時空,此地卻爆發著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邊塞城牆上。

    有人在對話。

    其中一個男子,只見他身著朝服,戴著官帽,留著長長的胡須,遙望遠方,好像是在思考,又好像是在為人民而擔憂!

    夜色深幽。

    天地死寂。

    仿佛如他腳下這片古老的東方土地,大廈將傾,要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這位就是民族英雄林則徐。

    正在視察海防守衛的他,仰天,痛心疾首喊話︰

    “在鴉片進入華夏之前,西方人一直找不到可以對抗我們茶葉、絲綢、瓷器的貿易品,全世界搞殖民賺的錢,最後都進了華夏的腰包。我們啥都不缺,他賣什麼都不買。”

    “直到這些猶如惡魔般的東西出現,改變了局面,華夏一大批有錢有閑的人開始抽起了鴨片,世界三分之一的鴨片流入了華夏。

    “尤其是,我們很多士兵還抽,各地一旦動亂,士兵抽了鴨片沒力氣,普通人沒錢抽,個個有力氣,朝廷豈能不敗?”

    “現在的我們,已經遠遠落後于洋人了。”

    “我們的上國天朝夢,已經到盡頭了。”

    “各位同僚,全都醒醒吧!听本總督一句話,我們唯有團結起來,將這些惡魔一樣的洋人東西,全部銷毀,我們才能保住自己的家園,否則的話……”

    “真是國破家亡,民不聊生,遭到無情踐踏。”

    ……

    然而,對于林則徐的話,其他同僚默不出聲,也沒有一個附和者。

    對于這些人來說,保住自己的烏紗帽,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才是頭等大事。

    什麼國破家亡,于他們有何關系?

    天空下起了雨,雨水飄零,打濕全身,其他人都走了,都去避雨了。

    唯有林則徐站在高處,不斷嘆息,孤零零的背影,形單影只,可憐而又孤獨。

    這個年代。

    華夏四萬萬眾,也唯有他一人甦醒而已啊!

    此情此景。

    讓不少觀眾感同身受,在那人們都還麻木愚鈍的年代,又能奢求什麼呢?

    一陣猛烈的冷風刮過,林楓站在了要塞城頭上,與180年前的英雄並肩而戰。

    林楓手掌一揮,一片光幕飛起。

    天空落下的雨,受到阻擋,自動落在一旁。

    他們二人站立的地方,不再受雨水浸濕。

    林則徐扭頭,就看到了一個普通書生長服的年輕人,臉上露出微笑。

    “你是?”

    “晚輩林楓,拜會前輩。”

    “你也是林家後輩人?你來自何處?此地乃是海防重地,怎敢亂闖?”

    “晚輩來自180年的後世,穿越時空而來。”

    “胡鬧,你速速離開,亂了規矩,本總督也不能因私廢公,保你不得。”

    “前輩,你看著頭頂上的光幕。”

    “這是?”

    ……

    一番交談後,林則徐相信了林楓,畢竟一個普通人,怎能擁有隔絕天雨的本事?

    隨後,林楓道,“晚輩來自後世,前輩心中是否有什麼疑惑?”

    林則徐直接問道,“這收繳的1000噸鴨片,如何處理,是個大問題,你能否說說?”

    這不算什麼問題。

    遠處就是大海。

    假如林楓不出現,不久後,林則徐也會想到用海水浸泡的辦法處理。

    歷史上,林則徐收了鴨片之後,就發現一個實際的問題,收不容易,銷毀更不容易,一個直觀的感覺,銷煙嘛,當然是燒了,但事實,這是行不通的,這麼大的鴨片煙燒出去,不全廣州都嗨上了?很多畫不了解這一點,也畫個火苗,表示銷煙,這是沒仔細看歷史。

    為了銷這個煙,林則徐就到處找辦法,最後想出了用海水跟石灰一起硝煙。

    那廣州離海不近,沒有大規模的海水,也不利于排放廢水,最後是選定了虎門這個地方。

    而且當時林則徐還想將鴉片運回京師銷毀,不過御史鄧瀛認為為防鴨片被偷偷換掉,就地銷毀更好,道光帝同意。

    林則徐決定于虎門公開銷煙,接下來林則徐就要找出銷毀鴨片的方法。

    林則徐曾使用傳統銷毀鴨片"煙土拌桐油焚毀法",但膏余卻會滲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于是林則徐找出第二種方法"海水浸化法"。

    海水浸化法的辦法是在海邊挑挖兩池,池底鋪石,為防鴨片

    滲漏,四周釘板,再挖一水溝。將鹽水倒入水溝,流入池中。接著把煙土割成四瓣,倒入鹽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煙土溶解。各名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攪拌,務求煙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時,把池水送出大洋,並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當天日記里又說:"以日內消化鴨片,放出大洋,令水族先期暫徙,以避其毒也。"

    可以說,虎門就此進入歷史的視野,成為華夏近代史的一個開端。

    這是東莞虎門第一次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

    此後,華夏淪為半殖民半封建。

    沒辦法,早在明朝或者清初,就要進行國家轉型,你安于現狀,不轉,遲早要買單,只是這個代價太沉重。

    這是東莞第一次開啟一個時代。

    而百年之後,東莞又開啟了另一個時代。

    這個就是制造業的時代。

    ……

    鏡頭里。

    林則徐發出第二問,說道,“年輕人,你來自後世,本總督問你,此次"虎門銷煙"事件,最終,有沒有有效地解救華夏于水火之中?”

    林楓搖頭,回道,“並沒有,事件激怒了洋人,他們趁機發動入侵,華夏不能擋,被迫簽下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林則徐一臉徒增奈何道,“這硝煙,又有何用呢?國依舊亡,城依舊破,民依舊苦……”(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方便以後閱讀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第247章 穿越銷煙的虎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第247章 穿越銷煙的虎門並對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