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

第236章 秦王並非代代明君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紅色楓葉 本章︰第236章 秦王並非代代明君

    沒有秦始皇,換一個人,天下能統一嗎?

    可謂是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問題,假設歷史嘛,觀點千萬,沒有對錯。

    網絡上,此時掀起一輪激烈的討論。

    “我看未必會,看項羽分封建國的做法,可以看出當時的人並沒有真正大統一意識,都是邦國思維。”

    “我也覺得,沒有人能比始皇帝做得更好了。”

    “歷史沒有如果,沒有統一,隔壁的阿三,就是經典反例。”

    “戰國七雄,將嬴政替換了,大家都差不多吧,估計要繼續分裂下去。”

    “沒有這位天降猛男,也許戰國會不斷持續,到後來,分裂才是主題。”

    “如果秦始皇沒有統一華夏的話,與他同一時代的其他君主很顯然沒有統一的能力,戰國的局勢就會繼續持續下去。直到下一個雄才大略擁有統一能力的君王出現。這期間間隔的時間越長,統一的阻力越大,收到的反彈也越大。過得越久統一也就越難。”

    “不好說,因為沒有始皇帝,我也覺得分裂還會繼續持續,並且接下來變數太大了,外族入侵什麼的。”

    “我覺得沒有秦始皇,也會統一,因為當時的情況已經具備了這個統一條件,而不是說他秦始皇人為的干預。說白了,這都是命,如果要是你我在那個位置也會統一。”

    “我去,兄弟你真是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這年代,鍵盤俠都敢比肩始皇帝了?”

    “哈哈哈,把大家伙放在秦王的位置,只怕,你們活不過三集吧?”

    “能撐過開頭曲,就已經很牛批了。”

    “早晚的事。變數就是,是由誰統一。可能是地大物博的楚、可能是曾經與秦勢均力敵的趙、可能是開發東北的燕、可能是華夏化的匈奴。”

    “沒有秦始皇或者秦國,也必然有另一個國一個王統一天下。記得電影《秦頌》里面秦始皇有一句經典台詞:六國是一定要滅的,不是我,就是你。”

    關于“沒有秦始皇”的觀點,網絡上的風口,大部分都認為換個人,絕對做不到秦始皇的功績。

    畢竟這千古一帝。

    不是誰都能坐的。

    在主持人林楓看來。

    一手好牌最後打的稀爛,在歷史上並不是沒有,雖然秦國歷代國君打好了統一天下的深厚基礎,但沒有秦始皇的個人努力和天分一樣會滿盤皆輸。

    秦始皇十三歲繼位,前期都是在學習如何治理國家,二十二歲親政,清除了權臣呂不韋和亂臣賊子�保 筧 覽浚  甲攀滯騁惶煜隆br />
    用了十年時間,先後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

    滅六國後,擊匈奴,平百越,建立統一的華夏多民族帝國。

    秦始皇是站在歷代秦君的肩膀上,依靠秦國的政治地理優勢,用自己的雄心,魄力,才略把一手好牌打到了極致,以勢如破竹水道渠成之勢橫掃六國,統一天下。

    不要覺得沒有秦始皇,換一個人,或者是換成你自己也可以統一天下,歷史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多了。

    袁紹,曹操,陳友諒,李自成,袁世凱,蔣介石,不都是一手好牌,最後打得稀爛,有統一天下之勢,卻無統一天下之才,或被人消滅,或偏安一隅,或吐血而死,或亡命海島。

    所以說,如果沒有秦始皇,這九州大地,說不定沒有“統一”的概念呢!

    ……

    鏡頭里。

    送別了秦始皇。

    這場古今對話繼續。

    面對這位春秋第三個霸主,林楓問道,“秦君,晚輩有一問,還望解答。”

    秦穆公點頭,道,“說吧!”

    林楓道,“史書記載,秦國前後出了二十個君主,近乎代代英明,而其他諸侯國的君主,多是昏庸之輩,晚輩困惑,秦國是不是有一套神秘的挑選主君的程序?或者是唯有英明神武者,才能上位?”

    史書上的記錄。

    戰國時代,其他六國的國君,出了許多沒有作為的無能國君。

    唯獨秦國。

    給人的感覺,每個上位的秦王,代代聰明睿智。

    秦穆公明顯一愣,反問道,“在你們後世人眼中,每一代秦君,都是文武全才之輩嗎?”

    林楓點頭道,“晚輩讀過的史書,應是如此。”

    “不對。”

    “傳承的君主,怎麼可能都是英明之人。”

    “昏庸者,遠遠多于睿智者。”

    秦穆公很敢說,他也不認為,在他之前的祖輩,那些秦人的領導者,多是雄才偉略的諸侯。

    按照他的意思。

    鄢郢之戰,楚國把國都都給丟了,可轉年楚軍反攻就能把秦軍打得落花流水。

    蕞之戰,龐諼一口氣打穿上黨、河東、河西,一直推到咸陽旁邊,可轉年秦國還是活蹦亂跳。

    在你死我活的大爭之世,沒有人會不犯錯,最終的勝利者是靠犯錯還能活下來。

    “先生,並非秦君不犯錯,而是六國錯很多,而且很致命!”秦始皇接著開口。

    對于自家祖上,沒有誰,比秦始皇更有說服力了。

    隨後。

    秦始皇開始了一一揭短,輸出了讓觀眾們瞠目結舌的各種古老秘密。

    秦武王︰嬴蕩,生而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公元前307年,出巡周都洛邑時與人比賽舉鼎,結果雙目出血,肋骨盡斷,當天晚上就因為流血過多而氣血身亡,在位僅僅三年,算得上是好國君嗎?

    秦懷公︰舊貴族操縱國政,被貴族聯合逼得自殺了。

    秦靈公︰去死時只有五歲。

    秦出公︰1歲立位,2年後被殺。

    秦惠文王︰殺死了商鞅,殺死功臣,幾乎讓天下賢士寒心,險些釀成滔天大錯。

    秦昭襄王︰也就是羋月的兒子,手下文有範睢,武有白起,舉國之力,發動長平之戰,卻耗空秦國國力,而且因為猜忌,還殺死了武安君,大大削弱了秦國軍事實力,導致後來再繼續許多年,才恢復元氣。

    秦孝文王︰生性喜好玩樂,僅僅在位3天就駕崩了,是英武明君嗎?

    秦莊襄王︰嬴政的老爸,功績听著很多,但是沒有滅任何一個諸侯國,大概唯一讓人記住的,是秦莊襄王徹底掃滅了東周余孽,可那時的東周王室,早已形如灰燼了。

    ……

    誰都听得出。

    秦始皇的話外之意,春秋戰國的秦王,能有一半是明君,已經頂天了。

    所謂的祖先奮六世之余烈,其實並沒有史書上記載的那般轟轟烈烈,也沒有代代明君,之所以他能一統,就是他嬴政與眾不同。

    為何其他諸侯是王?

    他是帝?

    只因為他的名字,是傲睨萬物的嬴政。

    只是。

    對于秦始皇所說的這些。

    史書上,明顯記載很少,難道是有人故意抹去了?

    秦始皇咧嘴一笑,說道,“先生,如你曾經所說,史書都是勝利者抒寫,所以有些不好的,朕自然要抹去。”

    好吧!

    難怪歷朝歷代的秦國國君,都給人是勵精圖治的形象,原來都因你而起。

    “這才是真的歷史嘛!”

    “誰說不是,比如晉國,晉文公稱霸後不久,連續出了不止多少昏君,最終三家分晉。”

    “齊國也差不多,在歷史上,除了一個春秋霸主齊桓公,其他弱的一批。”

    “楚國和趙國那邊,也就強盛的時候,有一兩個明君,其他不提也罷。”

    “東南邊的吳越,我們現在,除了記得吳王夫差與越國勾踐,還有嗎?”

    “真相就是,不論那個朝代,昏庸者,總是多于英明者。”

    “大家都犯錯,只是秦國地處西邊,有天塹山野當屏障,哪怕犯錯了,也不會有致命後果,其他春秋戰國的諸侯,可就沒那麼幸運。”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方便以後閱讀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第236章 秦王並非代代明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第236章 秦王並非代代明君並對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