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放下董良的沒有什麼用的試卷,開始對其他的珍真正的考生進行閱卷。
閱卷工作兩個人一起進行,並沒有叫來其他的胥吏官員。
第一次武舉考試,閱卷工作還算是新奇,兩個人都希望能發掘出真正的人才來。
不論怎麼說,能背誦一句兵法,來到這考場上, 把試卷答的七七八八的人,都是不錯的人才了。
在軍隊里可以成為一個小頭目,優秀的可以成為中堅力量。
不過人真是不多啊!
即便是初步篩選一下,最後剩下的這些考生也還是有幾個交白卷的,也許是會的實在太少,沒踫上吧。
三十四份試卷, 還算是有點價值,諸葛亮和關羽很快批閱了一遍。
旁的的中規中矩, 只能說是可以任用,但是只從卷面上看不出這個人的才能到了那種程度。
只有一份試卷,令關羽和諸葛亮有些愛不釋手。
不是說這份試卷回答水平有多麼高超,實在是全靠同行襯托。
在一眾文盲與略微認識一些兵法的人里,這個算是出類拔萃。
糟糕的試卷引起諸葛亮和關羽的報復性打分。
兩人一致給評了個甲等。
諸葛亮道︰“觀此卷之行文,確實有武人之風。”
關羽哈哈大笑。
“孔明說話就是好听,你直接說他粗鄙不就行了嗎?天下武人大多都是匹夫,不耽誤上陣殺敵就是了!”
這份試卷,字跡潦草狂放,不拘一格,遣詞造句也是十分的淳樸,因此諸葛亮覺得這是一個學過兵法的,但是應該沒有學過其他的文化。
而諸葛亮當著關羽的面這樣說話,關羽並不會感到冒犯。
反而是贊同諸葛亮。
因為關羽不是一般的匹夫。
關羽雖然自稱一匹夫,但是熟讀《春秋》, 頗知忠義,行事有禮有節, 即便是尋常儒生也做不到的。
關羽卻道︰“觀此人策論,可知其行事與人品為一,需要敲打一二,沉穩沉穩。”
“這應該是個狂傲勇猛好用險計的人。”
諸葛亮認同關羽的分析。
只因為這個人在試卷上的回答,小戰役沖殺,大戰役夜襲。
在官渡之戰的案例分析,卻以袁紹之視角直接尋機決戰,不留後路。
只因為袁紹兵多將廣,若徐徐圖之,自然使曹操陷入網中,不可自救。
而貿然決戰,反而給予了對方一個改變戰局的支點。
畢竟袁紹的兵馬雖多,但論起來將領卻遜色曹操一籌。
諸葛亮嘆氣一句︰“可惜此人只有戰術上的聰明,戰略上卻一竅不通啊!”
關羽笑道︰“孔明好貪心也,如此良將,粗略一看,已經可以獨當一面,偏偏要得到一個周勃,周亞夫那樣的人才嘛!”
諸葛亮搖頭笑笑,自己確實是貪心了啊。
“且掀開封條, 抄錄成績吧!”
經過幾次考試, 董良又按照自己的記憶,給予了許多建議。
很快的意已經行成了一套完整的考試流程。
防止作弊就是其中之一。
不僅要防止考生夾帶,還要防止考生與考官勾結,以至于考官徇私。
雖然這次是關羽和諸葛亮親自主持,但是董良和諸葛亮的思想很大共鳴的一點就是要法治,不能隨便以人的身份轉移。
有了制度就要遵守。
于是乎還是啟用了糊名制。
兩人將糊名紙剖開。
“哦,義陽人?”
關羽有些驚訝。
關羽才從交州回來,前兩次考試,他輔助劉備主持的交州的考試。
那里本地識字的人少,多是五湖四海來的避難的。
不過也已經在交州定居,算是劉備治下之民,因此糊名處的住址與姓名都是本地的。
而這一次,居然不是豫章四郡治下的。
關羽天天扒著董良的地圖研究。
義陽自然知道是在哪里的,義陽靠近新野,離豫章還有段距離。
不過諸葛亮卻已經習以為常。
“這些考生有許多都是周邊各郡得到消息前來趕考的。他們大多或貧賤,或不得志,到豫章來找個機會。這里只要唯才是舉,考試通過即可錄用,機會很多。”
“義陽雖然不近,卻也不足為奇。”
听了諸葛亮的解釋,關羽贊嘆道︰“我與兄長起兵之時,千軍萬馬中拼殺,屢立功勛,卻只因為朝中無人,而得不到重用。”
“中原逐鹿那麼些年,都是東殺西闖,卻總不能有落腳的基業。”
“各地皆有世家,豪強,各自勾結,我們外來人,總是得不到應有的待遇。世家與世家結合,要魚肉鄉里,兄長若願意隨波逐流,只能與他們同流合污,做一個替罪羊,才可能獲得他們的支持。”
“成為他們的武器,成為他們的盾牌!可我們一直不願意,心里總還有著一口氣,也不全是為了天下蒼生,只是不願意這樣低頭!”
“我們可以投靠曹操,可以投靠袁紹,但我們是下屬不是家臣,總有我們自己的志向要去實現,可這樣怎麼會被他們容忍呢!”
關羽說道動情處,也是忍不住紅了眼,當年的種種艱辛,難以撼動男兒的心,可是這希望的曙光卻讓鐵打的漢子感動。
“初時,我並不知這科舉二字代表了什麼,以為觀之,無非是春秋里的為國舉賢?如百里奚,管仲?”
“給出身寒微的人一個機會。我那時的高興,是因為我感同身受,如今事實在眼前才知道,這是我兄長大業的希望!”
關羽激動的胡子發顫,好似綢緞一般。
關羽拉住諸葛亮,“孔明居功甚偉,存初居功甚偉!”
“我要代兄長好好感謝你啊!”
孔明笑道︰“當年因為出身寒微沒有基業,如今有科舉,聚天下寒微之士,大事可成也!”
“關將軍不必謝我,我們都要好好的去謝一謝存初,畢竟,這大業是我們大家的大業。不是關將軍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主公一個人的事,是天下人共同的事!”
“是存初提出的科舉,給了我們希望。”
關羽听完諸葛亮一番話,也連連點頭,這是大家的事業,大家力往一處使,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
即便是不全是為了百姓,也有自己封侯拜相的私心,但是關羽喜歡忠義,劉備提倡仁愛,這樣的人成就了大事,總是要好的多的。
關羽調整一下情緒,笑道︰“既然如此,存初也不必去謝,馬上要做我大哥的乘龍快婿,把我大佷女都交給他了,還要謝什麼!”
“哈哈哈哈!”
兩個人歡快的大笑。
現在所有人都知道劉備要女兒嫁給董良,董良自己也沒有反對,只是劉備一直在交州,還沒有機會當面說清楚。
……
“爹啊!我的親事已經說定了,今天好不容易休沐,就要去咱家地里看看,你怎麼又拉我進城里來逛啊!”
王樸有些無奈,跟著自己的老爹在城里的人群里穿梭,不敢跟慢了,怕被人群擠散,老爹年紀也不小了,在這人群里,萬一跌倒,可就不妙了。
王老漢使勁往前擠,對兒子的婆婆媽媽有點不耐煩。
而周圍的人又都對王老漢蠻不講理的往里擠感到不耐煩。
終于在亂哄哄的一番擁擠,王老漢帶著小兒子累的滿頭大汗,擠到了最里面一圈。
王老漢扶著擂台外圈的麻繩,看著圈里的空地和高台,對兒子道︰“你懂什麼,今天不是為了別的,今天武舉考試最後一場,要比武呢!打的肯定精彩,必須得過來開開眼。”
王樸看著身後的人山人海,感受著背後的擁擠,和是不是因為人潮不經意的涌動傳來的推背感,實在無奈。
這南昌縣平時沒發現有這麼多人啊!
都哪里來的這麼多人,要擠過來看熱鬧。
把這寬敞的大街擠的水泄不通。
嘈雜的聲音簡直要把這個小城淹沒,王樸這樣的人真的很不適應這樣的環境。
王樸趴在王老漢耳朵上大喊︰“爹!!太吵了!咱們回去吧!!打架有什麼好看的!”
王老漢卻帶著氣憤,“胡說八道什麼啊!臭小子!你老爹我廢了那麼大的力氣才擠進來,怎麼能什麼都不看就走啊!”
“可是以前勸你來城里看熱鬧你不是不願意來嗎?”
王樸大惑不解!
“你懂個屁!以前你不看時候,那時候官府免費給培訓木匠活呢!只要去听課,完成技術條件,給免費送一套工具!誰不想要!”
王樸更不理解,“可是!你要學木工,我們家一開始就有一套買來的工具了啊!還比官府送的好啊!”
王老漢不想理會這個蠢兒子,官府送的東西是很一般,只是合格能用的量產產品,不如特地買來的。
但是!它免費啊!
“別叫喚了,耽誤我看熱鬧,第一次考試的時候就沒看清,射箭都沒看見,光看見舉石鎖了!”
正王老漢訓叱兒子的時候。
听見有人在後面喊,“來了!來了!”
“快看,有人過來了!”
“過來了!”
王家父子也不再爭吵,扭頭看向高台之上。
那木台高數尺,空間不算大,只幾個座位,台上放置的是最新式的木椅,可以用屁股坐,而不用跪坐。
黃色的底子黑色的粗隸,棗紅的包邊,還帶著穗的大 與其他一色的旗幟練成一片。
三個人走到高台之上,諸葛亮居中,關羽次之,董良再次!
諸葛亮因為是劉備任命為豫章四郡的一把手,加上是劉備親自請來的,如魚得水。
一般出席會議,位置僅次于劉備。
雖然徐庶來的比較早,但徐庶甘願讓位于諸葛。
所以這里雖然諸葛亮處處會詢問關羽的意見,對關羽很是尊重,但是主位上還是得留給諸葛亮。
而董良如今雖然比較神秘,不介意功名官職,但是他的功勞所有人都放在眼里,在豫章四郡,除了諸葛亮,其他人沒有人能壓董良一頭。
趙雲也是和董良平起平坐而已。
當然這說的是在團隊里的核心地位,不是說官職。
至于這科舉考試,也是董良一手設計,與諸葛亮等人一起完善的,屬于完完全全的主導者。
三人一落座,兩個隨從跟在後面,馬良在董良身側。
周倉接過關羽的錦袍,搭在臂彎,持刀而立,替關羽拿著兵器,站在關羽身後。
馬良取出小旗一揮。
四下幾聲鼓響,幾個壯漢敲鼓,百姓開始安靜。
不是第一次看熱鬧了,都有經驗了。
廖化騎馬從後面出來,馬蹄嗒嗒的敲在地上,帶出來一哨儀仗隊。
林立的長矛,腰間的毒弩,花蛇斑彩的盾牌,大漆黑紅鞘的佩刀。
齊刷刷的邁著步子走出來,圍著外面的麻繩圈轉了一圈。
踩著鼓點,嘩嘩的走。
塵土飛揚,看的老百姓一愣一愣的。
然後圍著麻繩圈邊站好,長矛如林人如松。
只見街道兩旁的為數不多的幾個二層木樓上,窗戶打開,一群姐兒妹啊,揮舞著紅黃藍綠的手帕,往圈里揮手。
廖化一臉的不高興,這時候也被吸引的忘了生氣。
騎在馬上,雖然不知道那一句,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但是心里的爽快是差不多的。
當然,這些姐啊妹兒的姑娘們,不僅對著氣宇軒昂的儀仗隊揮手,還對著那高台上的大將軍揮手。
雖說關羽年紀大,但是誰人不愛大英雄。
而這些姑娘都知道正中間的諸葛長史雖然氣宇非凡,但是有了家室。
唯有那個董先生,是個實打實的金龜婿,年輕權力大,為百姓辦事,教化一方,威望也高,雖然不是特別帥,但是自有一股自信的風采。
于是乎也都熱情的往木台上沖著董良揮手。
董良自然不是一個好色的人。
但是董良心里的平等和愛民觀念,讓他習慣了與民同樂。
別人對他熱情,他自然也要用熱情回報。
于是乎也在木台之上,沖著熱情的樓上的姑娘們揮手示意。
這一下又讓對面樓上一陣歡騰,彩袖翻飛,衣袂飄飄。
鶯鶯燕燕歡笑的東倒西歪。
董良看著百姓們高興,他自然也高興,這和男女沒有關系。
只是一心沉浸于與民同樂。
突然好似鐺的一聲,董良感覺後腦勺劇痛,好似被敲鑼一般。
董良痛呼一聲︰“哎呦!”
隨即就難免的怒視左右。
一時間忘記了場合,看見諸葛亮正襟危坐的側身才想起來不能丟人現眼。
佯裝無事,火眼四處巡梭,這台子上只有五個人,誰那麼大膽子打董良?
董良看看馬良,不可能!
看看諸葛亮,這不像他的風格啊?
諸葛亮似笑非笑,羽毛扇擋著,董良也看不清。
莫非是關羽?
可是中間隔著一個諸葛亮,關羽夠的著?
董良不明白了。
但是事情緊急,董良先把正事辦了。
只能先按耐下心里的疑惑,開始主持考試。
三個領導,自然是最小的干活。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