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信息交流不暢,楊諒雖然準備造反,但只在他們小圈子里內部交流,並沒有被傳的人盡皆知,是以蒲津關的守將也沒有听到任何風聲。裴文安跑到了蒲津關,以楊諒進京的先頭隊伍的名義大大方方的進去了,兵不血刃就控制住了這個戰略渡口。
拿下蒲津關意味著楊諒的造反取得了階段性的優勢,如果照著裴文安的劇本繼續演下去,跟楊廣的奪權戰爭勝負猶未可知。
裴文安摩拳擦掌準備施展自己的手段。在裴文安看來權力和財富就在眼前,只要後續部隊跟上,他就可以將長安城包圍住。在楊廣還未即位之前,並不明朗,軍事又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各路人馬都會持觀望狀態,只要一點一點的擴充自己的優勢,相信很快會有更多的人前來歸附,而裴文安這個名字將在史書上留下赫赫威名。
可惜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讓裴文安的美夢徹底破滅,他被迫帶著手下,離開處心積慮剛剛才進駐的蒲津關。
迫使裴文安離開並非是楊廣那邊對他們造反有了反應,而是因為他的主子楊諒改主意了。
楊諒慫了,眼看就要跟他哥交上手,小心髒就承受不了壓力。他放棄了戰略主動權,下令本該對裴文安支援的紇單貴拆毀渡過黃河的木橋,駐守在蒲州(今山西永濟),並把裴文安召了回去。
裴文安正準備一展拳腳,怎料居然還沒發力就被調回去了。等見了楊諒,哪里甘心這麼不了了之,最後努把力勸楊諒,咱們辦事務必要行動隱秘,動作迅速,你又不親自上前線,還把我從前面調回來,這仗怎麼打?楊諒倒是干脆,他也不知道怎麼打,也不搭理裴文安,自顧安排起了防御陣線。
裴文安進駐蒲津關還是有用處的,起碼讓楊廣知道了楊諒確實造反了,倉皇之下也急急忙忙的調集軍隊準備鎮壓。
正如裴文安判斷的那樣,楊廣的根基並不牢靠,並沒有多少可用之兵,挖了半天也僅僅挖出來幾萬人,和楊諒手上的三十萬大軍相比,劣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兵力不足,但楊諒的叛亂也不能不管,楊廣下令右武衛將軍丘和為蒲州刺史,鎮守蒲津關。由于實力差距太大,丘和到了蒲津關也是到處踫壁,跟紇單貴交了幾次手,節節敗退下來。
楊廣看丘和沒能撐起來場面,心慌的厲害,如果不能打幾個勝仗來穩定人心,備不住身邊就有人會反水。
一定要把這個攤子撐起來!
還好楊廣身邊並不少能撐場面的人。
楊廣往身邊一瞄,楊素,你上!
楊素領命而出,走的時候帶了五千輕騎兵。這些兵仍不佔優勢,可人的名,樹的影,任何仗,有楊素在就算打贏了一半。
到了黃河岸邊,楊素趁著夜色帶兵渡過黃河,在清晨之際開始發起進攻。戰斗進行的非常順利,還沒睡醒的紇單貴跟本不是楊素的對手,簡單的照了一個面後,大敗而逃,楊諒任命的蒲州刺史王聃看著形勢不對,利落的向楊素投降。
拿下來蒲州這個關鍵據點,形勢就沒這麼嚴峻了,楊素在蒲州靜靜等待援軍,等兵力湊夠了四萬,才大手一揮向楊諒的老巢晉陽進發。
楊諒不但失去了前期的戰機,還犯了分兵防守的兵家大忌,哪里都想守,結果哪里都沒守成。
與此同時,經楊素的舉薦原江州刺史李子雄與相州刺史長孫晟在山東開始招募兵力,跟楊素一起配合作戰,打的遍地開花。
這回換楊諒著急了,連忙命令趙子開帶十萬人守衛高壁(今山西靈石南)。
高壁周圍的多山,是一個易守難攻的據點,而趙子開手下十萬人的架勢擺的也非常足,軍勢拉開了五十公里,遠遠的看著還是很唬人的。
楊素來到趙子開的據點下面,也覺得硬攻代價太高,決定用奇兵抄小路攻擊趙子開的側翼。楊素到了山谷中安營扎寨,並準備在隊伍里挑了三百人的守住這個營地,隨後帶大部隊再往前沖。
楊素手下這些兵沒見過世面,看趙子開兵多勢盛,都不願意上去送死,爭著留守名額。這些人肯定是沒跟過楊素打仗的新兵蛋子,不太了解楊素的脾氣,這可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楊素在了解情況之後把擠破頭選出來的三百個‘幸運兒’集中叫到軍營外,下令三百人全部斬首!然後冷眼掃視周圍看傻了的士兵,問,還有沒有人願意留下來?這下一個願意留下來守營的都沒有了,大家普遍覺得楊素比趙子開的十萬大軍,還可怕,咱們還是去打仗吧…
如眾人所願,楊素接著驅馬趕路,來到了趙子開駐地的北面,也就是其大後方。趁著趙子開沒有絲毫準備,鳴鼓燒營,發起猛攻。
楊素哪是趙子開這等三流將領可以當得住的角色。楊素帶兵一個打趙子開三個根本不成問題,很快高壁就被告破。
趙子開一完蛋,楊諒覺得自己也快完蛋了,因為他手下再沒什麼可用之人,只能自己掄胳膊上了。
楊諒親自帶了十萬人駐守蒿澤(今山西汾陽北一個湖泊),準備在那里抵御楊素。不料正好下了一場雨,楊諒覺得對出兵不利,又想縮回去。
王 最後苦勸楊諒,現在咱們主場作戰兵力又佔優勢,好歹打一打,不能再退了。楊諒鐵了心要走,王 也留不住,無奈只得跟隨楊諒退守清源(今山西清徐)。
楊素的部隊很快殺到楊諒跟前,如王 所料,一支一直在撤退從的軍隊,雖然人數佔優勢,卻根本不是老將楊素的對手。短兵相接之後,楊諒所部留下了一萬八千具尸體,倉皇逃回晉陽城。
這一萬八千個亡魂中,還有一個叫蕭摩訶的老將軍。想當年蕭摩訶南朝一代名將,英雄一世可惜生平最後兩戰打的都窩囊至極。也怪蕭老將軍都七十多歲了,還陪二十多歲不懂事的楊諒玩造反游戲,至此晚節不保,暴尸荒野。如果有來生千萬要張長記性,至少跟個靠譜點的主子。
晉陽再也不能給楊諒安全感,因為來到城下的不光有楊素,李子雄和長孫晟也殺了過來。也就是說,楊諒被包圍了。
一而再再而三的錯失良機之後,楊諒選擇了唯一的出路,投降。
折騰了兩個多月後,這場雷聲大雨點小的造反運動以楊諒的全面失敗告終。
新皇帝的野心
仁壽四年,十一月二十日,陳叔寶突發急病,卒于在長安的居所內。
身為之君,陳叔寶居然能白吃白喝的被隋朝養了十六年,才變從一個胖子成一個死胖子,這條命甚至比圈養他的楊堅還多堅持了半年多時間,簡直是中國古代的人道奇跡。
這十六年里,陳叔寶在長安城除了管吃管喝,基本就沒人得理。但現在他死了就不一樣了,楊廣還煞有介事的給陳叔寶辦了一場葬禮,追贈他為大將軍,還有長城縣公,並送給陳叔寶一個比較合理的謚號,煬。
在《逸周書,謚法解》里,煬為惡謚。其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好內怠政曰煬;肆行勞神曰煬;去禮遠正曰煬;逆天虐民曰煬。
將一個好好的國家稀里糊涂的搞沒了,楊廣覺得沒有比‘煬’更合適陳叔寶的謚號了。
此時的他絕對不可能會想到,在十五年之後,他會被封為和陳叔寶一樣的謚號。很明顯十五年後楊廣的姨兄李淵給他的這個謚號帶有強烈的侮辱性。
稍微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謚號是怎麼回事,不過對歷史的了解大多來源于電視劇的觀眾可能並不太了解謚號是個什麼東西,所以在這里簡單的解釋一下。
我們都知道楊堅也稱隋文帝,文就是楊堅的謚號。不過請注意,楊堅還在的時候,是不能叫他隋文帝的,因為謚號是他的接班人也就是楊廣給他起的,是對他的人生總結。在人還活著的時候,就被叫做隋X帝,唐X宗,是電視劇里經常會出現的BUG。
當然,本文為了敘述方便順口也會這麼用,因為我可以確定他們已經死了,所以這個不算用錯。
除了皇帝,只要是有作為的大臣或者有突出貢獻的名流在死後都有機會被贈予謚號,這個謚號是官方認可,可以流傳下去的稱呼。有的人其謚號甚至成為他的代稱,比如曾國藩稱為曾文正,岳飛叫做岳武穆。有好謚號就有壞謚號,像秦檜的謚號開始是‘忠獻’後來被改為‘謬丑’,啥是好謚號啥是壞謚號,只要有簡單的文字理解能力,一眼就看得出來。
人這一輩子成不成功全看追悼會,追悼會會辦的成不成功,全看謚號起的好不好,流傳的廣不廣。
這對古人來說是大事。
在皇帝的各種謚號中,文是個很不錯的謚號,其含義什麼經天緯地、道德博聞、慈惠愛民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可我覺得楊廣在給他爹起這個謚號的時候,是存有私心的。按照謚號的習慣,文一般與武相接,像姬發給他老子姬昌起名叫周文王,所以他兒子給他起名就叫周武王。所以我相信楊廣自己覺得,隋武帝才是他應有的謚號,雖然這個謚號從來沒有被用到過。
想要在楊堅之後,被稱為‘隋武帝’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姬發謚武,那全是靠他一刀一槍把大周的江山打下來才有的資格,像曹丕就老老實實的供他爹曹為魏武帝而自己就當個魏文帝。
楊堅北平突厥,南滅南陳,結束亂世一統天下,居然只當個‘文’,楊廣想當個‘武’能拿出什麼業績來?
在楊堅之後,楊廣除了解決楊諒,放眼整個東亞,都沒有能讓他搗鼓一下的對手。想打場硬仗,估計得去找跟他同期的同學,中亞的默罕默德先知或者找歐洲拜佔庭的福卡斯…
沒有硬仗可以打,不代表楊廣沒有其他事情可以做。
公元605年,楊廣給他統治的第一個年頭起了氣勢夠足的年號‘大業’。
業是來自于印度佛教文化的舶來詞兒,指人的作行作為,也指成就和功勞,大業就是說大功勞、大成就。單從這個年號就可以看出,楊廣在剛當上皇帝的時候,干勁兒就很足,對自己要辦的事情也是非常期待的。
不過這只是個新上台一把手的主觀意願。當年宇文 上來的時候,干勁也很足啊,用的年號什麼大成、大象,听著跟大業一樣一樣的,結果又怎麼樣,還不是鬧了兩年就趴下了。想要配得上這個年號,還是得拿出成績來說話。
到底楊廣能做出一番什麼業績來呢?
楊廣,我可看好你哦~
楊廣的事業規劃
作為知名的歷史人物,並且是皇帝這個特殊崗位著名的反面教材,楊廣天生就被貼上了很多不是很好的標簽。
按照史書上的各路記載,你幾乎可以把用來形容一個人不好的詞兒全用在楊廣身上。諸如荒淫無恥、卑鄙下流、弒父殺兄、麻木不仁、擾亂人倫、陰險狡詐、殘暴多疑,還有等等齷齪話就不多列舉了。
看起來,楊廣就是一個敗類、人渣,應該被晾干在牆上而不是被生下來的禍害。
想要客觀的評價歷史人物,還是應該擺事實講道理。畢竟咱們跟人家都不是很熟,隨便罵人總是不好的,至少要看看人家到底辦了啥事,到底值不值得罵或者該怎麼罵,罵起來才能有底氣,而不是單純的情感發泄。
在分析史料之後,我覺得,有些謾罵說到了點子上,但有些跟史實是不相符的。
歷史上的楊廣跟普遍印象中的楊廣,是很不一樣的。
雖然他可能殺了他爹,確實殺了他哥,誣陷過他的弟弟,還睡了他爹的小老婆(宣華夫人陳氏),辦過許許多多的齷齪事。可這些事情都不是能為一個皇帝定性定罪的錯誤,因為很多被稱為‘明君’的皇帝也干過類似的事情。
事實上楊廣並不是一個殘暴的人。他上位之後吃了刀子的政敵,數來數去也就楊勇這獨一份。之前替楊勇等人求過情的裴肅只是不被重用,還是後來有人為了拍馬屁才把裴肅調到了嶺南永平(今廣西藤縣東北),听說後來在嶺南干的還不錯。上一直跟他對立的柳述,傳說中還想改立楊勇為帝,結果也沒有被判死刑,只是被流放到了廣大龍川,過了幾年才掛,死因是水土不服。最該殺的人,除了楊勇就該算他的寶貝弟弟楊諒了,雖然沒成事可楊諒的叛亂也嚇得楊廣夠嗆,這種貨真價實的謀反論罪當誅,朝中要求殺楊諒的奏折能堆座小山,但楊廣念及兄弟之情只判了楊諒一個終身監禁。
和楊堅一上台就搞的大相比,此時楊廣造的殺業只能算是小兒科,都在比較合理的範圍內。在朝中像甦威這樣沒啥流派的老臣還能接著干僕射這等,而且楊廣曾經的主要政敵之一高陁葖瘨澀T茫 淙恢皇歉齬芾窶值南脅睿 饈歉鎏 任侍猓 遼倏雌鵠囪罟慊故嗆芸砣蕕摹 br />
新官上任都有三把火,何況是新皇帝。楊廣上台之後變化還是蠻大的,同樣是演技派,楊廣的要比前輩宇文 技術好得多。
之前為了迎合楊堅,楊廣拼命的潔身自好。而上台之後,不但收了宣華夫人,還一個勁兒的擴充後宮,並在宮中大搞音樂會,一點兒沒有當年把樂器放著吃灰的覺悟。
這些都是無傷大雅的小事,現在提出來是因為這意味著原來那個作風低調含蓄的楊廣從此消失不見了。
此後他所有的作為都圍繞著‘大業’這個主題,務必要做大做強!
曾準確預言楊堅會命喪仁壽宮的章仇太翼被楊廣當成香餑餑放了出來,章仇太翼隨即又給楊廣算了一卦,說陝西這個地方跟楊廣八字不合,老在這兒住著會出事,建議楊廣搬家。
皇帝搬家可是不得了,那是連國家都要換首都的大事。天下之大,搬去哪里合適呢?章仇太翼給的答案是,洛陽。
無論章仇太翼同學算卦成績如何,想要推薦遷都的城市,洛陽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此城由于靠近洛水之陽而得名,西可控突厥,東可撫齊魯,北可臨遼東,南可接江淮交通四通八達,建成至今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幾乎跟中華文明的歷史長度一樣長,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而且在風水學中,洛陽也是重要的龍脈之所在,歷史上曾在洛陽建都的朝代有九個,古今縱比,在歷朝歷代的建過都城的城市中,洛陽身列第二。連楊廣對洛陽都十分滿意,甚至馬上親自到了洛陽進行實地考察。
不過問題是隋朝當前的首都長安城,正好是壓過洛陽中華第一古都。歷史上來此建都的朝代有十三個,是中國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乃中國四大古都之首(後面兩個是和南京,當然現在的排名變化明顯,請勿對號入座)。
要說龍脈風水,長安明顯要強于洛陽,而且大興城的建設一直到現在都還正在起步階段,這座剛剛建起來氣勢恢宏的帝王之都如果棄之不用變為爛尾城,顯得楊廣有點太敗家了。
楊廣的思維非常開闊,拍板做了一個影響非常深遠的決定︰既然長安不好放棄,對洛陽又心儀神往,那就立兩個首都好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