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風雲

第204章戰爭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風雲再起 本章︰第204章戰爭

    滅陳(上)——一場比演習還要輕松的統一戰爭

    滅陳大軍的總參謀長高,最近忙壞了,協助楊廣調兵遣將,還不忘忙里偷閑找人聊聊天,問問局勢,所謂兼听則明,偏听則暗,當然這話不是高說的,是稍晚于隋的唐朝大臣魏征說的。

    這一天,高的聊天對象是薛道衡。

    薛道衡在隋朝,是個非常獨特的人物,他的獨特,就獨特在他的才。如果說他是隋朝第二才子,那就沒人敢說第一。

    這是個悲劇人物,他的悲劇不在于功高震主,不在于情商不夠,更不在于密謀造反,他只錯在太有才了。

    他的才華招致了另外一有才人的嫉妒,悲哀的是,這個有才人同時也是有權人,天下最有權的人——隋煬帝楊廣。

    因過于有才見殺的大文豪不多,薛道衡不幸成為其中之一。

    當然,薛道衡不只有才,對政局還有相當敏銳的捕捉。他曾出使陳帝國多次,對陳的敗有著最直接的認識。所以高才願意找他聊聊。

    高直接問薛道衡︰“我們這次南征,成功幾率多大?”

    薛道衡胸有成竹︰

    “沒問題,百分之百成功。郭璞說︰江東與中國分裂三百年後,自當統一。從司馬睿南渡江左成立東晉、南北對峙到現在,已近三百年。這是其一。”

    “我們皇帝勤儉節約,勵精圖治;而陳叔寶驕奢逸,魚肉百姓。兩者對比太鮮明了。這是其二。”

    “國家興亡,系于宰相。看看他們的宰相江總,只知飲酒賦詩,阿諛奉承,國家大事,一概不問。政事都交予施文慶、沈客卿這些小人掌管,至于武將中的任忠和蕭摩訶,好武斗狠,一勇之夫,何足道哉!這是其三。”

    “我們大隋新建,蒸蒸日上;而陳朝整治腐壞,民不聊生。他們西至三峽,東到大海,軍備松馳,分開則戰線過長,集聚起來又連一個地方都無法覆蓋。這是其四。”

    “綜上所述,我們這次大軍南下,定可席卷江南,戰無不勝!有什麼可擔心的!”

    高听後,擊掌嘆道︰“听你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原以為你不過是一個飽讀詩書的文人,沒想到啊,竟是如何的深謀遠慮,具有如此非凡的慧!”

    這一年的冬十二月,楊廣率領的東路滅陳大軍陳兵于長江北岸,耀武揚威。

    同時,秦王楊俊指揮的中路大軍也在漢口完成了布防。

    在長江上游,楊素率舟師東下,穿過亂石穿空的三峽,到達湖北,駐軍秭歸。

    這樣,三路大軍已經完成了對陳帝國的戰略準備,只等楊堅一聲令下,五十萬大軍即將如餓虎一樣,撲向陳朝。

    按說,隋軍的聲勢不可謂不猛,決心不可謂不大。

    但是,楊廣、楊俊和楊素同志的這一切工作都白做了,都是無用功。

    大隋朝陳兵于長江北岸,是給陳叔寶看的,但陳叔寶不但沒有看見,連隋軍進犯的消息都不知道。

    他干嘛呢?他在過他的消停日子呢!

    隋兵這麼大的動靜,他居然不知道!

    其實,隋軍的動向,軍的前線保持了高度的敏銳,隋軍的一舉一動都由前線傳回位于首都建康的總司令部,可惜,是總司令部沒有反應。

    因為,現在的總司令部是由施文慶和沈客卿他們把持。

    這兩位新貴,認為前線軍大驚小怪,隋軍一點點小的軍事恐嚇就慌成這個樣子,一點也不沉穩,一點也不矜持,成何體統!我看你們想升官都想瘋了吧?

    于是,所有告急文書,都被這兩位老成持重的大戰略家壓下了,陳叔定毫不知情。

    豪無反應,可隋軍沒閑著。

    西路軍統帥楊素到達秭歸之後,立即馬不停蹄向陳朝駐軍發動了進攻,楊素很聰明,他知道他面對的是戰斗力很強的陳朝名將戚昕,于是采用夜晚偷襲,水陸夾攻,戚大將軍慘敗,一百多艘戰艦成了人家的戰利品,自己全軍覆沒。

    楊素秉承了一支代表先進勢力的軍隊的優良傳統︰秋毫無犯。這一切毫無爭議地贏得了人心,楊素在繼續進軍的日子里,民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楊素初步得勝之後,繼續率軍順流而下。

    大隋的艨艟戰艦上千艘,在寬闊的江面有序排開,楊素本人端坐在旗艦上,金盔金甲,威風凜凜,氣度不凡,如天神下凡一般。

    江邊陳朝的軍民見了直呼︰“楊素真江神也!”

    素粉們的把隋軍的進軍神速急電中央,但是,沒有用的,施文慶和沈客卿兩位,恰似卡恩、範德薩、布馮或是賽薩爾,不管你來多少,我都高接低擋,生猛神勇,讓你一個漏不進去!

    但畢竟,紙里包不住火,隋軍壓境的消息還是讓陳叔寶知道了。

    令人驚異的是,陳叔寶不但不驚慌,反而胸有成竹,氣定神閑。他對手的大臣們說︰

    “建康王氣所在,北齊三次渡江,北周兩次進犯,不都被我們英勇的人民軍隊擊敗了嗎?這次他們大舉南下,到底想干什麼?如果他們敢來,定讓他們陷入人民戰爭的大海之中!”

    陳叔寶話音剛落,孔範立即接上話來︰“陛下所言極是!長江天塹隔絕南北,北虜難道插翅飛過來?肯定是邊防軍將士急于立功,才慌報軍情。我忝居都官居尚書高位,但一樣嫌自己官小,正好借此北虜南渡的機會殺敵立功,那樣,我一定可以登上三軍總司令的高位(太尉)!”

    孔範不愧是陳叔寶寵愛的大臣,人家一張嘴,就說到皇帝的心坎上,這就是水平,這就是層次啊。

    什麼任忠、什麼蕭摩訶,什麼袁憲,怪不得皇帝不待見他們,動動你們的豬腦吧,在人家孔範面前,你們算個P呀!

    恰在此時,又有人透露了一個機密消息︰隋軍的戰馬大批量死亡!

    孔範怒道︰“那是我們的戰馬,為什麼不好好照顧它們,讓它們死掉?”

    陳叔寶開懷大笑,表示嚴重同意。

    于是,一班君臣繼續鶯歌燕舞和舞文弄墨。就象什麼事沒有發生過一樣。

    佩服啊,佩服陳叔寶泰山臨崩于前而神色不變的風度和氣概!值得我們學習。

    公元589年的正月初一,正當陳帝國全國人民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軍民一體度過祥和愉快的春節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怪事。

    陳叔寶在金鑾殿上舉行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早會時,從大殿的外面,悄無聲息地飄進一團黑霧,這團黑霧越來越大,越來越濃,最後,整個皇城和整個建康都被籠罩在濃霧之下,伸手不見五指,同時,這霧中有一股令人作嘔的酸臭味。

    陳叔寶現時慌了,這是天降異端,不詳之兆啊!

    年已三十七歲的皇帝眼前一黑,昏到在地,不醒人事。

    這團霧,太怪了,你說是沙塵暴吧,不象,那時的人類尚有良知,知道敬天畏人,不敢與大自然為敵,因此,生態保持很好,綠化率很高,水土流失也不嚴重,沒有沙塵暴一說。況且,沙塵暴不會有刺鼻的酸臭味。

    你說是化學武器吧,也不象,那時的人,沒有能力研究,同時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施放化學武器。

    那剩下只有一種可能了,有妖怪!

    總之,陳叔寶被那團黑霧侵犯之後,昏倒多時,一直到下午才醒來。

    這團妖霧我們現在把它理解成壞消息的一種預兆,因為當天下午,就在陳叔寶醒來之前,軍的長江防線已經被隋軍從廣陵突破了!

    突破廣陵防線的是隋朝的吳州戰區司令長官賀若弼。

    賀若弼我們之前介紹過,是前朝名將賀若敦的兒子,曾經在周武帝面前小小地擺了王軌一道。

    這位賀若弼,用兵謀略更在其父之上。

    早在他奉楊堅命令出鎮吳州的時候,就賣掉自己營中的老馬,賣馬的錢,都用來購買船只(用以渡江),但是,這一切軍都不知道,因為賀若弼把船只都藏起來。而他展示出來的,只是幾十只破船。

    就這樣,被賀若弼結結實實地忽悠了一把。

    不是賀若弼太聰明,而是太笨了。這種軍事智商,活該被人家忽悠!

    除此而外,賀若弼還向楊堅做了一個讓人無法明白的要求︰所有己方的江防部隊換防時,都必須集中在廣陵。

    這樣一來,每當換防,就發現長江對岸,敵軍旌旗招展,人喊馬嘶,以為隋軍要發動進攻了,于是振作精神,準備應敵。

    結果折騰了一陣,隋軍又沒動靜了。軍很泄氣,很浪費感情。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此言得之。

    問題類似情況發生了不止一次,每次隋軍的換防,軍就跟著折騰一次。次數多了,都快哭了︰您能不能別弄那麼大動靜?不就是換防嘛!干嘛呀,跟打仗似的!太欺負人了!

    不僅如此,隋軍還發現了賀若弼另外一個讓人忍無可忍的惡習︰喜歡打獵。

    喜歡打獵你就打獵吧,可賀若弼偏偏把排場弄那麼大,幾萬大軍傾巢出動,搞得雞飛狗跳。賀若將軍這一折騰不要緊,又害得全體總動員一次,以為又要打仗了。

    實在氣不過,真想在江邊上樹一門高炮,上書幾個大字︰NOTROUBLEMAKING!

    時間長了,隋軍再換防也好,再打獵也好,你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干脆不理了。你愛干嗎干嗎,我待家里貓著,這叫以不變應萬變。

    這一不變好了,賀若弼不久又一次糾集起了他的大軍。

    這一次既不是換防,也不是打獵,而是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雷霆直擊!

    這一拳要了陳帝國的親命了!

    賀若弼從廣陵毫不費力突破江防,不是沒有布防,而是沒有動員起來。因為他們實在看賀若弼的折騰看夠了,一看隋軍動員就直想吐,就算是隋軍的大刀架他們脖子上了,都得先想想是不是賀若弼又在拿他們涮著玩兒。

    在賀若弼突破廣陵防線的時候,與賀若弼齊名的另一隋軍名將韓擒虎也在采石磯成功登上長江南岸。

    韓擒虎官居廬州戰區司令長官,是賀若弼的老朋友、老戰友、老冤家、老對頭。

    韓擒虎率五百新兵,在夜色的掩護之下,悄悄乘般接近長江南岸。他們個個如警惕的狸貓一樣,弓起脊背,隨時準備著,只等敵人發現他們,就與之進行白刃格斗。

    結果,他們白緊張了,一直到登上南岸,也沒有半個敵人抵抗。

    原來,都過節去了,一個個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醉前江防是自己的,醉後發現江防已經改姓楊了,有些人甚至永遠沒有等到酒醒的時候!

    就這樣,賀若弼從廣陵渡江,韓擒虎從采石磯(安徽馬鞍山)渡江,兩路大軍象鉗子一樣,緊緊扼住了陳帝國首都建康的咽喉,而這柄鉗子,正握在駐節江甦六合的晉王楊廣的手里。

    直到正月初二,長江防線失守的消息才傳到陳叔寶那里。

    直到正月初三,陳叔寶才召開軍事會議,部署應付入侵之敵的方案。

    隋軍的入侵,以一天數百里計;而陳叔寶的反應,以一天一個步驟計。連象我這樣慢性子的人,都覺得陳叔寶實在實在是太慢啦,比蝸牛還慢。

    先不把他比做烏龜,因為他沒有當成烏龜。

    陳叔寶總算召開御前軍事會議,他氣宇軒昂,大手一揮,雄糾糾地宣布了他的抗戰方案︰

    我親率大軍平定叛賊,同時,發布以下任命通知。

    任命蕭摩訶等同志為前敵總指揮;

    任命司馬消難(就是先從北齊跑到北周,又隨尉遲迥叛亂不成逃到陳朝的那位與父親的小老婆玩倫的仁兄)同志和施文慶同志為部主任;

    同時,組織人民戰爭,要求全民皆兵,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把農民、小商人、和尚老道以及在陳的外國友人編入軍隊,發動對入侵者毀滅性的打擊。

    以韓擒虎和賀若弼為首的滅陳大軍發動鐵鉗攻勢,將敵軍的雜牌軍打得七零八落,長期沒有戰備的哪里是百戰之師隋軍的對手,防線立即崩潰,隋軍兵鋒直指建康,這下,陳叔寶真慌了。

    滅陳(下)——陳叔寶藏身井下,風流皇帝慘變奴

    隋朝滅陳大軍兵鋒直指建康,此時,建康城內,眾大臣明顯分成了兩派,一派以任忠、蕭摩訶和袁憲為首,主張抵抗,另一派以江總、孔範為首,主張非暴力不合作。

    目前,首都建康還有兵士十多萬人,如果有人肯出面組織起來,還可以招架幾天。但主管軍機的是施文慶,他深知前線將領對他十分痛恨,于是對陳叔寶說︰“前線那幫老粗,既不會吟詩,又不會做賦,平日就知道發牢騷,現在正值亂世,誰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他們手握重兵,陛下不可不防啊!”

    這話說得十分到位,完全符合陳叔寶的想法,首先,武人不懂得吟詩做賦,陳叔寶不喜歡他們,沒有共同語言;現在兵荒馬亂,這些握有兵權的人,萬一誰有個歹心,帶著刀來找陳叔寶,誰對付得了啊?

    這是施文慶過人的地方,當奸臣,沒有兩下子是不行的。

    但問題的,吟詩做賦可以抵擋隋兵嗎?可以保陳帝國不亡嗎?陳叔寶應該問問施文慶。

    大軍壓境,陳叔寶不再沉穩了,不再矜持了,也不再從容賦詩了,他現在所做的,只能從早哭到晚。

    現在,陳叔寶腎上腺不再豐富,改淚腺豐富了。

    要不怎麼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呢!架子下不來,野心上不去,能干成什麼!

    陳叔寶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其實,如果不是他生在帝王家,有可以會象李白一樣,成為千秋萬代景仰的大文豪。

    當然,李白能成文豪,也多虧了那個萬惡的舊社會,如果放在新社會,他也許能成作,也許能成協委員,但文豪,是萬萬不可能的。

    陳叔寶豐富的淚腺擋不住隋軍,江總的如泉才思擋不住隋軍,施文慶的投機奉承擋不住隋軍,要擋隋軍,還是要靠那班不懂飲酒賦詩的粗人,如蕭摩訶和任忠他們。

    到頭來,還是得召集這幫大老粗開會,商量破敵之策。

    蕭摩訶之前屢次請求出戰,都被施文慶駁回,內心那個郁悶啊!因此,一到會場,立即建議襲取鐘山。

    蕭摩訶的氣概十分引人注目,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陳叔寶正準備以贊賞的口吻表示對蕭摩訶的許可時,旁邊站出了沉默許久的另一粗人任忠。

    任忠時任鎮東大將軍,與蕭摩訶一樣,是當時陳帝國為數不多的可依靠的武將,此人的頭腦比蕭摩訶好使一些。(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隋唐風雲》,方便以後閱讀隋唐風雲第204章戰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隋唐風雲第204章戰爭並對隋唐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