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風雲

第173章描述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風雲再起 本章︰第173章描述

    這樣,進攻北齊的序幕拉開了。

    這正應了段韶的那句話︰周人反復無信。雖然宇文護是無意的。

    同時,這也標志著北齊“以老太太換和平”計劃的徹底破產,北周和北齊戰釁重啟,這一次又是誰輸誰贏?以怨報德——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無恥是無恥者的墓志銘

    宇文護母子失散幾十年終于重逢,這一切有賴于北齊的成全。但閻氏剛回來,宇文護就聯合突厥,準備攻打北齊。

    這是北齊的悲哀,因為他們成全了一只白眼狼;這也是宇文護的悲哀,因為他證明了自己是只白眼狼。

    同時也證明了段韶所說的“周人無信”。

    這是典型的以怨報德。

    宇文護率兵直抵潼關,進而駐屯弘農,派柱國尉遲迥率兵十萬為先鋒,進圍洛陽,大將軍權景宣率兵向懸瓠進發,少師楊腚出軹關,同時齊公宇文憲、同州刺史達奚武以及涇州總管王雄屯軍邙山。

    上述將領匯集了北周當時的一流戰將,特別是尉遲迥和宇文憲,今後我們還將看到他們在北周史上濃墨重彩地大書特書。這兩人都不是一般人,尉遲迥是北周太祖宇文泰的外甥,他的母親是宇文泰的妹妹昌樂大長公主(皇帝的姑姑是大長公主,皇帝的姐姐是長公主,皇帝的女兒是公主,注意區別);宇文憲則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親弟弟,這位德高望重的皇親,最後的結局將和北齊的斛律光有的一比。

    楊腚守衛北周邊境二十多年,與北齊多次交戰,戰無不勝,這次與北周大軍一起進攻北齊,頭腦不免發熱。奉命率兵出軹關,孤軍深入,又不設防,結果被北齊太尉婁睿突然掩至,大敗,不得已投降北齊。

    一個功勛卓著的宿將,多年來致力于對抗強敵,一戰而降,太富戲劇性了。

    好在北周的一場勝利,讓兩軍重新勢均力敵起來,大將軍權景宣進圍懸瓠,北齊受不了這強大的壓力,“以城降之”,權景宣把投降的敵軍將領和一千多士兵統統押赴長安表功。

    尉遲迥圍洛陽,想盡了辦法,築土山居高臨下向內發炮,挖地道趁虛而入,都不奏效,圍了三十多天,一籌莫展。尉遲迥長嘆,感慨自己要重蹈高歡當年的玉璧復轍了。

    宇文護命令把北齊軍援救洛陽的道路斬斷,派兵偵察,準備一鼓作氣攻下洛陽。

    北齊前線連連告急,齊武成帝高湛派蘭陵王高長恭和大將軍斛律光往救洛陽。

    蘭陵王高長恭是北齊皇族里最會用兵的一個,可算作北齊名將。高長恭是北齊文襄帝高澄的四子,北齊開國皇帝(實際上的)高歡的孫子。這位蘭陵王在歷史上頗具傳奇色彩,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可見,他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異類,與獨孤信一樣,是赳赳武夫中的美男子。高長恭為人謙和、低調,卻具有非凡的膽略。也許高長恭長得太美貌了,都不好意思看到自己的樣子,于是這位皇親喜歡上了一樣東西︰面具。但這個面具不是用在舞會上,而是戰場上。但這一切不能避免他悲慘的結局,他和斛律光一起構成了北齊最後的長城,但這道長城最終還是從內部被攻破了,攻破這長城的正是北齊的皇帝。關于這一部分的故事,請參見“自毀長城”。

    高長恭和斛律光都是老成宿將(盡管高長恭年紀不大),看到北周兵勢強盛,不敢冒進。

    北齊武成帝高湛召見並州刺史段韶,說︰“洛陽危急,已經派蘭陵王高長恭往救;但突厥也在北面虎視眈眈,也得小心提防,怎麼辦?”

    段韶說︰“突厥侵犯我邊境,只是癬疥之患,而北周才是心腹大患,我願奉詔南行。”

    高湛大喜,說︰“我召你來,正是這個意思。”

    于是令段韶率兵一千馳援晉陽,不久,高湛自己親自從晉陽趕赴洛陽。

    段韶到達洛陽後,立即與高長恭和斛律光一起,登高觀測地形,在太和谷與北周軍隊相遇,段韶立即傳令嚴陣以待,自為左軍,高長恭為中軍,斛律光為右軍。

    北周軍看到北齊軍陣容嚴整,有都點害怕,段韶大聲對北周軍說︰“我們剛把宇文護的母親還給他,就來打我們,為什麼?”

    這一句擊中了北周的要害,于是回答︰“上天派我們來,何必再問?”

    這是強辭奪理,卻強辭奪理得有“理”。

    段韶的回答更妙︰“上天派你們來?是派你們來送死吧?”

    接下來兩軍一場混戰,北周見到敵軍陣中有蘭陵王高長恭、斛律光和段韶三位當時超一流的戰將,都奮勇向前,準備生擒其中的一個或兩個,建立不世之功。

    段韶令人且戰且走,等敵人喪失警惕的時候,突然反擊,北周軍大敗,陣容瓦解,跌進河里的,掉到懸崖下面的,死傷慘重。

    先示弱,等你喪失警惕,突然出擊,這是百試不爽的一招。任何人,只要掌握了這一招,至少能成為半個軍事家。

    可見,看起來強,不見得是真的強;看起來弱,也不見得是真的弱。真正的強人,是低調的人,真正的壞人,也是低調的人,因為你看不到他隱藏著的毒牙。

    北周就是吃了段韶“低調”的虧。

    混戰中,高長恭率精騎五百突入洛陽城下,城上守軍不認識——因為他戴著面具。于是高長恭卸甲免冑,這才被接應到城中。

    這一仗,北齊三位軍事柱石通力合作,一舉擊潰強敵,解洛陽之圍。北周丟棄的營帳、兵器、糧草、輜重,到處都是,從邙山到谷水,綿延三十里——這要攢多少年啊!

    北周兵潰不成軍,只有齊公宇文憲、達奚武和庸忠公王雄還在堅持戰斗。

    王雄同志充分發揮了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二愣子精神,單人突入斛律光陣中,斛律光猝不及防,狼狽退走。王雄緊追不舍,矛頭離斛律光不到一丈遠,喝到︰“你是齊國柱石,我不殺你,我要生擒你見天子。”

    斛律光身邊只有一個貼身侍從跟著,手里只剩一支箭,他突然轉身,向王雄突施冷箭。斛律光出身馬背民族,箭不虛發,這一箭,正中王雄的面門,王雄負痛,抱馬而逃,當夜死于軍中。

    北周軍在宇文憲和達奚武的指揮下,好容易收攏敗兵,不想王雄被斛律光射死,軍心大亂,更加恐懼。

    宇文憲還想再戰,達奚武勸道︰“洛陽一敗,人心思退,如果不趁夜退兵,明天想走恐怕都走不子了。我在軍中已經多年,這種事情見多了。您年輕尚輕,沒有經歷過多少類似事件,我們不能夠把這麼多無辜士卒送入虎口啊。”

    宇文憲深以為然,于是退兵。

    宇文憲很有為將的天賦,懂得把握一個“度”字,以他的身份,如果固執起來,不接受達奚武的建議,很有可能出現後者所說的想走都走不了的情況。

    可見,後退不是怯懦或是示弱,是策略。就象伸拳打人之前,必先把拳收回來。

    I’llbeback.宇文憲在心里說。

    北周攻打北齊的軍隊全部撤回關中,但還有一路,是接應突厥的,領軍將領是我們熟知的楊忠。

    楊忠率軍出沃野鎮,接應突厥,但出征時最不幸的事情發生了︰軍中乏糧。

    大家都煩惱不已,想不出辦法,還是楊忠老辣,想出一個妙計。他引誘稽胡的部落酋長們來到軍中,設宴款待,席間,有無數軍兵從外涌入,鼓樂齊鳴,有消息說大冢宰宇文護已經攻克洛陽,準備與突厥共同商議討伐稽胡中不服者。

    這些酋長一听說發慌了,楊忠這時表現了一個大家應有的寬容,好言安撫,並雄糾糾地說了一些“只要有我楊忠在,管保你們無事”的謊話,讓這些酋長放心離去。

    這些酋長回去之後,爭相把自己部落里的好東西貢獻給楊忠,一時間,楊忠軍中糧草堆積如山,乏糧問題得以徹底解決。

    楊忠這一行徑體現了他老軍事家、老家兼老流氓的杰出才干,而這一才干遺傳到了他的兒子楊堅手里,則更加杰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是楊堅之所以能取代北周、建立隋朝、進而統一全國的精神基礎。

    北周退兵後,楊忠也不能孤軍深入,于是全師而退。

    這一次北齊擊退強敵,蘭陵王高長恭、斛律光和段韶立下汗馬功勞,齊武成帝論功行賞,以段韶為太宰,斛律光為太尉,高長恭為尚書令。

    幾家歡樂幾家愁,北齊君臣皆大歡喜,北周將士剛個個愁眉不展,本來以優勢兵力進擊北齊,到頭來折戟沉沙,兵敗如山倒,很多人都在竊竊私語,覺得都是宇文護的不是,當然,敢怒不敢言。

    宇文護文不成,武不就,無韜略,無將材,這次出兵又非本意,弄到這般田地實在是咎由自取。于是宇文護帶眾將向周武帝宇文邕稽首謝罪,宇文邕很大度,請他們起來,進行了感人至深的寬慰,望著宇文護遠去的背影,宇文邕突然覺得,他需要做點什麼了。

    卻說齊武成帝高湛,數次打退北周和突厥連兵,覺得欣逢盛世、天下太平,于是把眼光和精力從戰場和朝廷重新轉回後宮,他的三位哥哥高澄、高洋和高演留下的故宮嬪妃,但凡稍有姿色的,都讓他變嫂嫂為自己的小老婆。不久變得神志昏迷,不理朝政,正在他在皇帝的工作職責和凡人的流連花叢之間徘徊猶豫的時候,一個人的出現幫了他的大忙。

    這個人是祖。

    祖,就是在玉璧之戰中奉高歡命令勸說玉璧守將韋孝寬投降卻踫了一鼻子灰的那位。

    在南北朝時期,英才輩出,而祖絕對是其中的異類。他出身名門,父親曾任護軍將軍。從小才思敏捷,是當時遠近聞名的神童,不僅如此,還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和陰陽先生兼名醫。

    但祖不僅不拘小節,而且品行不好。當年因為偷宴會用的金杯再加上詐騙盜竊三千石官居粟,被罰二百鞭,到甲坊為奴。到文宣帝時,高洋愛他有才,破格升他為秘書丞,結果又發現他偷書,再加上有別的貪污行為,本應被絞死,最後判革職為民。高洋雖然討厭他的品行,但愛其才氣,讓他在中書省任職。

    早在高湛還沒有當皇帝的時候,祖就看出了這位王爺即將大富大貴,于是把寶押在他身上。做了胡桃油獻給他,說︰“殿下有非同尋常的骨相,我還夢到您乘龍上天。”高湛大喜,說︰“果然如此的話,我會和老兄你共富貴。”

    等高湛做了皇帝,果然提拔祖為散騎常侍。散騎常侍是皇帝的高級顧問官,地位與三公相類。

    祖與前文提到的高湛的“同情兄”和士開沆瀣一氣,兩人象門神一樣把高湛和外界隔絕,從此高湛身邊再無君子。

    和士開自知罪大,常擔憂總有一天遭到清算。于是向祖問計。

    祖說︰“我們可以向皇帝上書,他有三位哥哥盡管都當過皇帝,但皇位最終沒有落到太子的手里,而且這些太子無一例外都是非正常死亡,因此,應該趁著皇帝還健在時,早定太子的地位,傳大位給他。這樣皇帝的疑慮解除,我們也不愁將來了。”

    應該說,這一計策很高明,類似狡兔三窟。可見,祖作為一個優秀的奸臣,還是有點前瞻性眼光的。

    祖的這一招果然打動了齊武成帝高湛,但讓皇帝傳位于太子,畢竟是件大事。高湛總要考慮一下。

    祖和和士開都很著急,就怕夜長夢多。

    就在這時,一個特殊的天文異象幫了這兩個家伙的忙︰

    天上出現了彗星。

    于是,國家天文台台長上書給高湛,說︰“彗星,有除舊布新的寓意,當有易主。宜傳位東宮,以應天道。”

    最後,祖還以北魏獻文帝傳位太子、最終成就了歷史上最雄才大略的皇帝之一的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故事來打動高湛。

    終于,高湛決定傳位于太子高緯。

    公元565年,高湛傳位太子高緯,高緯年方九歲,是為北齊後主。

    高緯即位,大赦天下,上父親尊號為太上皇,軍國大事都先奏知。同時,立太子妃斛律後為皇後。

    這位斛律後的父親,就是名重一時的北齊柱石斛律光。

    斛律光的大女兒嫁給了高演的兒子高百年,那是斛律家的第一個太子妃,但這個太子妃沒有變成皇後,因為高湛即位之後,不僅高百年的太子位被廢,而且後來在十四歲的時候被殺,同樣十四歲的斛律氏也殉情而死;

    這是斛律姐姐的悲劇。

    現在,斛律妹妹似乎可以避免姐姐的悲劇了,因為她現在已經成功地從太子妃晉升為皇後。

    但是,皇帝在那時候尚且常淪為傀儡,何況皇後?她的後台實際是父親斛律光。

    斛律光德高望重,是北齊王朝不可替代的人物,沒有他,大齊等于塌了天,因此,皇帝高緯也讓他三分。甚至,當斛律皇後生了女兒,高緯為取悅斛律光,竟說皇後生了兒子。

    但北齊王朝不可替代不代表對高緯來說也不可替代,很快,手握兵權的斛律光讓高緯覺得“鋒芒在背”。于是,悲劇再一次在涼風堂上演,具體情況在《自毀長城》中有描述。

    斛律光一死,斛律皇後還能獨存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是那位四歲即能讓梨的那位恐龍的兒女在被殺前說的。(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隋唐風雲》,方便以後閱讀隋唐風雲第173章描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隋唐風雲第173章描述並對隋唐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