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風雲

第166章滅亡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風雲再起 本章︰第166章滅亡

    韋孝寬不愧真將軍,厲聲答道︰“我城高池深,兵多糧足,支撐個十年八上沒有問題,我韋孝寬是關西男子,怎麼能作降將軍!”

    祖見無法說服韋孝寬,又向守城士兵說︰“韋城主受宇文泰私恩,與城共存亡還說得過去,你們這些普通人,何苦隨他?”結果守城士兵都搖首不答,祖自討沒趣。

    祖見上述引誘都不奏效,使出最陰的一招︰讓最堅固的堡壘從內部被攻佔。他讓人射箭入城,上面有懸賞信,說能斬城主出降者,拜太尉,封郡公,賞帛萬匹。韋孝寬冷笑,直接在懸賞信上“背書”,反射城外,說能斬高歡者,做同樣的封賞。

    高歡無奈,使出他能想出的流氓手段,把韋孝寬的佷子綁在城下,要韋孝寬投降。韋孝寬看也不看,不為所動。旁邊的士兵感動得痛哭流涕,爭相為韋孝寬效命。

    高歡在玉璧城下苦戰五十多天,寸土未得,士兵戰死約計七萬人,挖了一個超大型的坑,把這些士兵埋了進去,成為一個大墳。

    東魏軍垂頭喪氣,高歡又氣又恨,舊病復發。

    當晚有隕石墜入東魏營中,高歡長嘆︰“不能西顧,天意也!”

    隕石對高歡的打擊,那是相當得大。我們無法要求古人不迷信,他們認為大星隕落,一定是有大人物要死了。韋孝寬趁機散布流言,說高歡已經被西魏軍射死,高歡不得已,從病榻上起身,掙扎著出營巡視。

    當時初冬,寒風撲面,分外蒼涼。高歡各營巡走,見到大司馬斛律金,要他做《敕勒歌》,斛律金是敕勒人,歌曰︰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罩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斛律金領唱,高歡做和,鮮卑士兵一起低唱,其音悲涼雄渾,高歡望著如血殘陽,看著跟著他出生入死的鮮卑子弟缺胳膊少腿,幾乎暈倒。

    自此,高歡一病不起,引兵東還,歷時兩個多月的玉璧之戰以宇文泰的全面勝利告終。韋孝寬在玉璧保衛戰中立下不世之功,成就了自己在歷史上的名將傳說。從此,西魏徹底改變了原來的被動局面,能夠和東魏分庭抗禮,不再是當初那個在西北一隅發抖,生怕被強大的高歡一口吞下的懦弱孩童。宇文泰等這一刻,用了整整十年。

    高歡回到晉陽,好容易捱過殘冬,次年元旦,已不能起床,這時候,老天又與高歡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日蝕。不可避免地,高歡又一次迷信了。

    他慨然長嘆︰“日蝕恐應在我身,我死亦無恨了!”命次子高洋,鎮守鄴郡,召世子高澄返回晉陽,準備後事。

    高歡對高澄說︰“我已經為你算定,別的沒有什麼可擔心的,斛律金他們都是好同志,彭樂雖勇,頭腦簡單,小心不要出事即可。倒是侯景,在河南十四年,飛揚跋扈,只有我尚能駕馭,對此人千萬小心,我死後,秘不發喪……”

    說到這里,喉中痰起,喘了好一陣子,又說︰“將來能敵侯景的,只有慕容紹宗一人,我沒有好好對待他,是為了把他留給你……”

    言畢去世,年五十有二。宇文泰和高歡的斗法到此結束,宇文泰從此將獨孤求敗。高歡撒手西去,扔下一大群孩子和一大群老婆。

    讓我們目送高歡同志退出歷史舞台︰您一路走好,我們不送了!侯景之亂——曾是富貴繁囂地,現為焦土瓦礫場

    老同志高歡,在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之後,本著你辦事、我放心的原則,向世子高澄交待了後事,著重強調了防範侯景的特殊意義。

    高歡不愧是久經考驗的老革命家,一眼就看出侯景是那個時代無以倫比的頭號災星。可惜,高歡忘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導致了侯景的加速叛離。

    侯景之前在外領兵,曾與高歡有一個約定,為保證兩人信件往來的真實性,凡是高歡寫給侯景的信,都加一個點作為暗號。這個約定,高歡忘了告訴高澄。

    高澄根本不知道其父與侯景約定的這件事,于是寫信給侯景,要求他到晉陽來謁見,其中當然沒有高歡與侯景約定的暗號。侯景接信,立即知道晉陽有變,打死他也不到晉陽來。

    其實,以高歡的精明,既然早就看出侯景包藏禍心;那以侯景的狡詐,自然也可洞悉高歡不懷好意。就算是高歡健在,侯景也不大可能放棄軍隊,只身到晉陽來。

    侯景已經猜到高歡已死,他幾乎不假思索,就做出了一個英明的決定,這個英明的決定是反叛。

    早在高歡在日,侯景就與世子高澄“素不想能”,曾經說過︰“高王尚在,我未敢有異心,若高王已沒,卻不願與鮮卑小兒共事。”侯景是羯人,雖然鮮卑化,但仍然有“資本”看不起鮮卑化的漢人高澄。

    不止高澄,侯景幾乎看不起與他同時代的所有人,包括他的好同事高敖曹、彭樂以及南朝的梁武帝蕭衍,曾經向高歡提議︰給我兵馬三萬,當橫行天下,要渡江生擒蕭衍老公,令作太平寺主。

    侯景反叛,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向西投靠宇文泰,二是向南投靠南梁。這兩條路沒有本質的不同,因為對侯景來說,投靠誰不重要,重要的是反叛。

    宇文泰幾個月前剛剛戰勝高歡,又是個不計前嫌、雄才大略的人物,投靠他,是侯景最自然的想法。

    于是,他立即給宇文泰寫信,願以河南六州降附。

    宇文泰喜出望外,他早就知道高歡玉璧一敗,命不久矣;也知道高歡一死,東魏內部必然有內訌,他宇文泰的機會就來了。只是,沒想到這個機會來的這麼早。

    宇文泰立即授侯景為太傅,領河南大行台,封上谷公。

    這個打擊給高澄來說,有點大。

    父親剛死,朝野震驚,孝靜帝總想著有朝一日奪回皇權,內部還沒有搞定,侯景忽然投降宇文泰,東魏頓時腹背受敵,形勢岌岌可危。

    但高澄也不是善茬,虎父焉有犬子的道理?

    聞知侯景叛變,高澄立即作出行動,一面對侯景許以種種優厚條件誘降,同時遣重兵晝夜兼行,力圖堵住侯景西投宇文泰的路,企圖包圍侯景,一舉殲滅之。

    高澄這一招立馬見效,侯景恐怕關、陝一路被斷,認為南投梁朝更容易一些。于是立即給梁武帝蕭衍上表,要求投降,並以河南、淮北等地十三州來歸。當初投降宇文泰的時候,是許以河南六州,現在則是十三州,可見降宇文泰是應付,降梁武帝則是全力以赴地投機。不僅如此,他還給宇文泰寫了一封信︰“我恥與高澄雁行,怎能比肩大弟?”

    意思是,我看不上高澄,又怎能看得起你?當然,他對宇文泰和高澄還是給了不同待遇,對高澄是直呼其名,對宇文泰客氣一點,呼之為“大弟”。

    宇文泰接信,倒也不生氣,侯景一舉一動,都在他預料之中,他只是若無其事地調兵遣將,因為他知道,不管侯景降梁降魏,他的機會都已經到來,他可以不必再象以前一樣以自保為目的,他現在可以大展宏圖、拓展疆土了。

    侯景投奔梁朝,大部分梁朝大臣尚屬正常,都能預見到接納這個災星的可怕後果,不同意接受侯景。可是當時已經八十三歲的梁武帝蕭衍卻另有高見,說自己不久前做了個夢,夢見中原牧守以地降梁。這時,一個名叫朱異的大臣與皇帝保持了一致,把梁武帝的黃粱一夢解釋為天下統一的征兆。于是佛經念多了的老糊涂蕭衍以為自己合該一渾六合,竟然利令智昏,希望借侯景投降的機會擴土北進。于是封侯景為河南王、大將軍、大行台,兩人從此開始通力合作,一同踏上同床異夢的浪漫旅程。

    蕭衍不知道,與侯景的這次合作不僅沒有讓他得到北方的半寸土地,卻使好端端的江南河山四分五裂,他自己也以又老、又氣、又病、又餓的良好狀態結束了人間的苦難旅程,到來世尋他的因果報應去了。

    公元547年八月,蕭衍派出自己的兩個好親戚蕭會理和蕭淵明率兵十萬北伐,接應侯景。這兩個統帥不象親戚,倒象仇敵,結果被東魏慕容紹宗擊潰,蕭淵明被俘。之後直接迎擊侯景,短暫失利之後,將侯景的四萬大軍打得潰不成軍,後者只帶八百人佔據晉陽城。上天無路的侯景這時已經完全失去了利用價值,梁武帝表面上授給他一個南豫州牧的官餃並指天詛咒地說了一大堆君臣大義的鬼話,暗地里卻在和東魏聯系,準備南北易和。

    可巧蕭武帝給高澄的書信落在侯景手中,鑒于前幾天蕭武帝還信誓旦旦說對侯景的景仰如滔滔江水之類,決定再試他一試。又偽造高澄給梁武帝的信,說願意拿被俘的蕭淵明交換侯景。大腦短路的梁武帝二話沒說回信說︰“淵明旦至,侯景夕返。”侯景看信委屈得不行,把信出示大家,說︰“我就知道吳老公心腸太薄,你們看清楚了,是他逼我反的!”于是起兵造反,還是那個用了幾百年的老借口︰清君側,這次他清的朱異。

    侯景造反,一呼百應。侯景原本沒有這麼大的魅力,但南梁百姓受盡了官吏的欺壓(因為梁武帝以仁慈治國,對違法亂紀的官員不加懲罰),皇室中又多是在外擁兵自重、都想趁亂撈取好處的梟雄,大家各懷心腹事,一哄而起,上了侯景的賊船。

    南梁建國,承平日久,許多人一輩子沒見過打仗,加上梁朝十分腐敗,又有朱異在皇帝身邊胡說八道,不肯布防,因此盡管侯景兵力十分有限,但一鼓作氣,竟然打到建康城下,把建康團團圍住。

    梁武帝此時完全成為一個弱智的老人,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帶甲數十萬的皇帝。情急之下任命太子蕭綱總掌兵權,大將羊侃負責守城,臨賀王蕭正德守最重要的城門——宣陽門。

    這里提到蕭正德不是因為他負責的任務有多艱巨,而是他早已經與侯景約好“投誠反正”,事成之後,侯景即立蕭正德為帝。

    有此誓言,蕭正德做起事來自然十分賣力,建康外城很快“被攻破”,侯景亂兵開始進台城。

    侯景此時倒也說話算數,當年十一月,立蕭正德為帝。

    此時的台城,全靠羊侃一力支撐才不致速陷。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守城的主心骨羊侃病逝。羊侃一死,城中就象塌了天一樣,盡管城外勤王的諸侯來了一撥又一撥,但這些人相互觀望,不肯拼死上前,眼睜睜地看著侯景攻進了台城。

    梁武帝蕭衍得知皇宮淪陷,只說了一句話︰“我得我失,亦復何恨。”從容等待侯景入宮。

    片刻,侯景帶甲士五百人入晉,見到皇宮儀衛森嚴,不禁汗流浹背,跪在殿階前,向梁武帝行禮,皇帝問他話,竟一個字也答不出來;之後謁見太子蕭綱,蕭綱和他說話,他也說不出話。

    但皇帝和太子只是在氣勢上鎮住了這匹來自北方的狼,這絲毫不能改變這爺倆乃至整個江南都落入侯景之手的事實。

    偽皇帝蕭正德本與侯景有約,城破之後把老皇帝蕭衍、太子蕭綱一起殺掉,但入台城之後,侯景不僅阻止他殺死二聖,還下一道敕書,任命蕭正德為侍中、大司馬。看到這道任自己為最高官員、準備重用自己的詔書,蕭正德又悔、又恨、又愧卻又無可奈何,不久被侯景所殺,得到了應有下場。

    此時的五朝古都建康(那時只是三國吳、東晉、宋、齊、梁五個朝代在此建都,還沒有輪到陳),烽煙遍地,火光沖天,侯景的獸兵在建康城內大開殺戒,百姓無端受戮,血流成河,富庶繁華的建康城頓成人間地獄。侯景對建康城內的高門士族更不放過,當初投降過來的時候,侯景曾向梁武帝要求向王、謝這樣的在豪門求偶,梁武帝說︰“王、謝門高,你退而求其次吧。”侯景大怒,曾立下誓言要這些高門給他為奴,作牛作馬。現在終于有機會,侯景立即實現他不凡的抱負,對王、謝這樣的高門實行滅族的慘刑,自三國末期形成的高門士族歷經戰亂,發展壯大,經侯景之亂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這大約也算是侯景的政績之一吧。

    對于梁武帝蕭衍,侯景不知如何發落,于是采取了不宰殺、不放生、不喂養、不出售的四不政策。梁武帝在這四不政策的照顧下順利進行減肥行動,公元549年五月初二,這位歷史上著名的集馬上皇帝、壽星皇帝、信佛皇帝、昏庸皇帝于一身的梁武帝蕭衍,在台城說了“荷荷”這句沒有人能听得懂的臨終遺言後,被活活餓死,在位四十八年,享年八十六歲。他死後,侯景立太子蕭綱為帝,是為梁簡文帝。

    蕭衍的一生,是戰斗的一生(他親手把江山從蕭齊手中奪來,是梁的開國君主),是仁慈的一生,是昏庸的一生,是糊涂的一生,更是不負責任的一生。他在台城被餓死,是他昏庸的下場,罪有應得,但江南百姓何辜?江南河山何辜?

    侯景以皇帝的名義下詔,號令勤王的諸侯返回駐地,這些野心勃勃的諸侯沿路燒殺,互相吞並,幾十年沒見烽煙的江南大地,這下一次見了個夠。

    侯景攻陷台城,自為漢王、相國,後來又自任宇宙大將軍(這個比較威風)。成為他一生的頂點,同時就意味著他已經在走下坡路。說明確點,他只是順應時代而生的一個亂世梟雄,既然他的行為不能繼續順應時代潮流,那他只能被時代所拋棄。

    公元551年,侯景殺害梁簡文帝蕭綱(方法比較特殊和殘忍,先讓蕭綱喝得大醉,然後用一個大土袋子壓死他),自稱皇帝,國號漢。一個鮮卑化的羯人,國號居然叫漢,真是天大的笑話。

    侯景在建康作威作福的時候,各處勤王的諸侯都沒有閑著,梁朝的封疆大吏們也在蠢蠢欲動,謀算為自己撈取好處。這里面最有名的兩個人是江州刺史王僧辯和東揚州刺史陳霸先(這是個狠角色),他們是真正能打仗的,又有明確的目的(謀取私利),侯景的烏合之眾自然不是他們對手,一觸即潰,而且大約是侯景已經惡貫滿盈,上天已經嫌棄他了,合該他滅亡。(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隋唐風雲》,方便以後閱讀隋唐風雲第166章滅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隋唐風雲第166章滅亡並對隋唐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