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風而起

第一百二十八章 方法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二子從周 本章︰第一百二十八章 方法

    周至開始對二老解釋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分︰“《廣韻》唇音為一類,三十六聲類為兩類,我采用三十六聲類的兩類說;”

    “因為《廣韻》泥母娘母未分,因此這部分我采用了後來三十六聲的兩分說。”

    “正齒音,也采用三十六分的一套。”

    “不過次濁喉音,《廣韻》作兩個,這個在夾川方言里就很明顯,  比如‘大雁’的‘雁’和‘額外’的‘額’,我給爺爺和祖祖讀一遍,你們一听就能听出來。”

    周至將兩個帶次濁喉音的字讀了一遍之後,說道︰“因為這個,所以我在這里還是采用《廣韻》說。”

    “漂亮!這是實證!”辜振鐸夸了一句,然後又激動又興奮地對辜少咸說道︰“父親,  這個難題學界爭論了很久,  竟然在夾川方言里找到了實證!”

    這個問題就和殷墟發掘文物出來之前,學界關于《史記》里商代諸王世系年表的爭議一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反正大家都是猜。

    待到文物一出,直接一錘定音。

    周至壓根就還是門外漢,搞這個論文純粹出于愛好和直覺,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哪些點才屬于學界真正寶貴的東西。

    辜幼文笑道︰“的確,這部論文不說別的,光這一點就已經很有價值了,而且難為研究得這麼細,方言疏注,以前想都沒有敢想的東西啊……”

    “以前顯學都差人,更別說方言了。”辜振鐸安慰自己的父親︰“還是國家強盛可期,方才又這等局面。”

    “嗯。不過達文啊……”

    “祖祖你講。”

    “論文里邊很多東西,還是過于武斷了,有些結論,  沒有必要過早拋出來,把發現告訴大家就行了。”

    辜幼文說道︰“你現在還差系統梳理,雖然論文總體來說非常不錯,選材角度和發掘深度,還有采用的體例,都頗值得稱道,但還是有些急于下結論了。”

    “秉文,去把給小朋友的禮物取出來。”

    辜振鐸進入書房,取出來幾套書籍︰“這是父親的意思,這里有一套《韻鏡》、《通志七音略》、《切韻指掌圖》、《四聲等子》、《經史正音切韻指南》的原著和辨析它們的論文,還有兩部我祖父的著述——《毛詩韻例》和《經典釋文集說附箋》,送給你了。”

    周至頓時感到受寵若驚,連忙站起身來︰“謝謝,謝謝師祖祖,師爺爺。”

    辜幼文微笑道︰“你的論文,我們已經幫你改了,你拿回去再研究研究,我們的意見,還是不要急著發表,能做得再細致一些,就做得再細致一些。”

    “或者等你看完我們給你準備的這些資料,再回頭研究自己的論文,  又會有新的發現。”

    周至對二老畢恭畢敬地鞠了一躬︰“謝謝爺爺,謝謝祖祖,我一定好好研讀。”

    “還是那句話,不用急。先考上大學,跨過門檻再說。”辜幼文諄諄告誡︰“你數學和英語怎麼樣啊?”

    文史政治地理辜幼文都懶得問,學問都是自帶溢出功能的,就好比數學對計算機科學那樣。

    這娃的韻學水平都這樣了,其余幾樣已經不問可知。

    “英語沒問題,數學還在追趕。”

    “听說你在石室游學?中學每學期開始,是不是有個摸底?”

    “是,這次摸底我在四中文科班是第二名,主要是被數學拉了後腿。”

    “那就好。”辜幼文松了一口氣︰“達文,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將來啊?”

    “想過。”周至非常誠懇︰“我也想成為祖祖和爺爺一樣,在韻學上專精,在史學和文學上溢出的人。”

    “你這話過了。”辜幼文微笑道︰“我們在史學方面,古典文學研究方面,算是有點小心得,不過文學創作方面,卻也談不上什麼溢出。甚至連你都比不上。”

    “史學和文學,你有方向了嗎?”

    “史學方向,宋史吧,因為宋代留下的資料雖然流于瑣碎,但是量是最大最豐富的。文學的話分為創作和研究,創作我想過一本長篇,但是現在還在資料收集和積累階段;研究方向是古典詩歌,從宋代往上追溯,爭取能夠到魏晉。”

    “宋代史料的確紛繁,能出成果也不錯。”辜振鐸點頭。

    “歷朝史家,最讓人頭痛的的魏晉南北朝,當年歐陽修都吃不消。”周至在辜幼文面前一點不敢囂張︰“這方面祖祖是大家,相比您老人家,我以宋史為方向,幾乎就是投機取巧了。”

    “那也不叫投機取巧,缺失有缺失的難,蕪雜有蕪雜的難。”辜幼文說道︰“宋史,所花的精力不會比韻學差,光一個官制就是一本大辭典。”

    “祖祖,量大不怕,就怕不夠,因為……我們現在可以借力啊。”周至說道。

    “借力?”

    “對,信息技術。”周至點頭︰“準確說,計算機信息技術。”

    “什麼意思?”

    “如果我們能夠建立起一套《宋史》計算機信息數據資料庫,將涉及的資料都錄入進去,為每個人物的年表、軼事、官職、尊稱、字號、關系人物,相關作品等,都給打上標簽,然後通過輸入人名,就能夠將人物所有的巨細資料都檢索出來,還可以按照年頭排序。”

    “這樣我們只需要輸入‘甦軾’二字,就能得到一部《甦東坡軼事匯編》;輸入‘歐陽修’三字,就能得到一部《六一居士軼事匯編》,在其名下的‘作品’一欄敲下回車鍵,就能夠跳出史書、策論、詩詞、散文等細類,將《新唐書》,《新五代史》,《歐陽文忠公集》都分列在其下,是不是很方便?”

    “這……”辜幼文和辜振鐸已經震驚莫名了︰“這是……跨學科?”

    “其實也不算完全跨學科吧。”周至想了一下︰“史料本來就是信息,只不過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信息。而信息技術,不就是為信息而服務的技術嗎?”

    “這工程……”辜振鐸想了一下那個難度︰“大到沒邊啊……”

    “祖祖,爺爺。”周至說道︰“想想《四庫全書》,《永樂大典》,我們怎麼也不會比古人編史還難吧?”

    “其實韻學也可以照此方法,還能將聲音也收錄進去,給大家一個參考。”周至繼續說道︰“要是錄入一首《醉花陰》,能夠讓計算機用《廣韻》音律讀出來,應該是一種很好的體驗吧?”

    “達文說得其實有道理。”辜振鐸已經進入專業思考軌道了︰“不過這對工程管理者的要求就很高了,不但需要文理兼通。而且前期準備工作……還有國家扶持力度……”

    “我們可能是指望不上了……”辜幼文說道︰“不過達文他們這一代,大有希望。”

    “宋代史料我們學校還是比較豐富的,不然我兒子也不會專精。”辜振鐸開始引誘周至︰“好些還是文物,畢竟當年蜀川也是出過三甦大家,抗金抗元也是堅持到最後的,當年的眉山雕版天下馳名,我們學校的圖書館里,可是有不少重要文物噢……”

    “家里有一本顏中其的《甦東坡軼事匯編》,也給周至找出來吧。”辜幼文對辜振鐸說道。

    “這本書家里也有?”周至不禁大喜︰“那太謝謝爺爺和祖祖了,這本書對我很重要!”

    顏中其是東北師範大學的教授,宋史專家,而且對于趙郡甦氏一門專精,其中最深刻的一位,自然是甦軾。

    該書基本將宋代各種筆記、詩話、詞話、文集、方志、野史、正史里邊關于甦軾的大小軼事,都按照年代做了劃分采納,涉及的古人著述兩百四十多種。

    周至那部歷史,背景時間幾乎與甦軾生平完全重合,而且主角設定就是甦家的一位神童,因此這本《甦東坡軼事匯編》,便是周至編理大綱的重要工具書之一。

    這本書流傳不廣,听聞這里居然有,周至當然是又驚又喜。

    前一世創作過于草率,每天五千字連個存稿都沒有,現在有了這部書,加上《宋史》,《資治通鑒長編》以及《甦東坡軼事匯編》里提到過的那些宋代筆記資料,基本就可以把大綱重建起來,然後就可以打開每日五千字的苦逼模式,先拉出作品,最後不斷地進行精雕細琢了。

    就算上一世那麼草率,那部也寫了一千八百四十二章,如果不計加更之類,按照一天兩章正常發布速度算,也是五年多的時間。

    周至準備再加上三年的打磨,等到零一二年拿出來,從時間上看,已經很緊張了。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八年一部,基本每天雷打不動,就這樣都還用得上“時間緊張”四個字!

    讀者爸爸們!求多理解吧!

    拿到了《甦東坡軼事匯編》,周至已經心滿意足,與二老告辭出來,回到學校晚自習,就開始畫表格列大綱了。

    等到表格畫好,周至才發現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四百八十多萬字的東西,哪怕是作者本人重新回憶,很多地方也有些脫節。

    磕磕巴巴地先把大綱列出來,算一算覺得明顯和原來的東西差著老遠,于是又將之分開,分列為《蜀中》,《夔渭》,《兩浙》,《南海》,《西夏》,《河北》六個部分。

    接下來就是回憶自己曾經在創作過程中寫下的那些詩詞,奇了怪了,這些反倒是記得頗為清晰,甚至反過來讓周至回憶起了很多故事里邊的細節。

    于是大綱又豐富了五分之一,加起來差不多能夠有原著五分之四左右,比起上一世的急就章,這便已經很完善了。

    7017k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之乘風而起》,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之乘風而起第一百二十八章 方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之乘風而起第一百二十八章 方法並對重生之乘風而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