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丁稅,一個藩鎮。
前者引申出去,實際上是權貴階級對于土地和人口的控制,後者發展下去,其實是地方軍事勢力的失控。
當下這兩個問題,看起來還並不嚴重,但是周鈞心中明白,這些都算是貫穿大唐命脈的巨大難題。
一百五十年後,大唐滅亡,有一多半的原因,要歸功于此。
周鈞看向朝中百官,開口問道︰“丁稅嚴苛,人口難興,諸位愛卿,可有良策?”
殿中陷入了一片寂靜。
皇帝說的這些問題,一個是歷史難題,一個是戰爭遺留,想要解決,涉及到方方面面,根本不是簡單就能處置的。
周鈞將視線投向杜甫。
後者有心想要解答,但思來想去,臉上也是無奈。
杜甫憂國憂民,平日里善于發現弊病,但是他骨子里是個文人,在政治這方面的手段還是不足。
倘若讓他來分析,應當如何處理政務,杜甫自然是無法說出。
周鈞也清楚這一點,轉而將視線投向他人。
封常清思考後說道︰“自先秦以來,丁稅就是朝廷的常制,為了防止貴門兼並土地、私納隱戶,歷朝歷代也想了不少辦法。想要處置,關鍵還是在于兩點,清查和定額。”
周鈞听到清查和定額,倒是猛地想起一件事來。
他向戶部中的官員問道︰“天下人口、土地丈量可有數?”
後者答道︰“皆有數。”
周鈞︰“好,既然天下的人口,還有土地都已經統計完畢,那麼從今往後,丁稅便攤入到土地之中去。”
丁稅攤入到土地中去?
百官聞言,皆是不解。
周鈞︰“大唐人口的數字,已經統計出來了,那麼按照這個數字,大唐丁稅的總額,應當是可以計算出來的。”
用人口數字乘以單人丁稅,就能得到大唐總丁稅的金額,這並非是難事。
見眾臣點頭,周鈞又說道︰“總丁稅已經有數,天下被私佔的土地,也已經丈量完畢。那麼從今往後,丁稅的繳納,不再按照人口的增減,還是按照每一畝的土地進行計算和繳納。”
見眾人還是不解,周鈞舉例道︰“比如,當下大唐的總人口是一千五百萬,而丁稅是每人四十錢,那麼從今往後,每年的總丁稅就是六萬萬錢。土地丈量之後,應授田是兩萬又八千萬畝,這般算下來,每一畝私業田每年應當繳納差不多兩文的丁稅錢。”
“而這個計算方式,倘若用一句話來形容,便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均稅量田,攤丁入畝』。”
殿中的官員,听見周鈞口中的這句話,個個都是震驚。
丁稅再也不按照人口而增加,而是改為,百姓根據所佔田地的多少,來繳納丁稅。
此舉廢除了歷朝歷代延續千年的『人頭稅』,同時也打擊了權貴階級兼並土地的意圖。
最關鍵的是,無地和少地的百姓,再也不用承擔高額的人丁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等于解放了百姓的勞動力。
讓天下的人口不再著眼于田地,而是促使他們離開農田,轉而向城市和手工業去靠近,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被土地所束縛的勞動力。
周鈞心中清楚,永不加賦和攤丁入畝都是清朝康熙年間的政策,此舉緩和社會矛盾、釋放社會活力、促進生產發展,使得之後的康乾盛世成為了可能。
封常清在仔細理解了攤丁入畝的政策之後,向周鈞提出了一個問題︰“陛下,此舉乃是良策,但是也可能使得百姓為了逃避丁稅而主動棄田。”
周鈞點頭道︰“你說的沒錯,百姓為了躲避丁稅,有可能會主動棄田,擁有眾多田產的顯貴,為了降低丁稅帶來的負擔,也可能會主動減少名下的田產,這其實並非是壞事。”
封常清有些不解︰“百姓棄田,天下種田的農戶就會減少,朝廷收上來的糧食也會減少,此舉可能會造成糧價沖高,不利于民生。”
周鈞此時也不打算多解釋,只是對封常清說道︰“攤丁入畝發布之後,由戶部牽頭,再向州縣發文,但凡有百姓和大戶想要棄田,朝廷盡數全收。將這些田地登記在冊,全部由國家進行收儲,重新錄為官田。”
封常清聞言,躬身道了一聲遵旨。
丁稅的事情暫告段落,接下來便是藩鎮的問題。
相較而言,藩鎮問題遠比丁稅要棘手。
而且,眼下北唐還處于戰爭階段,四面環敵的前提下,如果貿然對藩鎮下重手,反而會引起混亂,得不償失。
所以,周鈞在朝堂之上,並沒有點出藩鎮一詞,而是將整件事的焦點,停留在遷民和隱戶之上。
周鈞對百官問道︰“百姓從北方流向南方,丁稅之事已經有了定論,那麼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辦法,可以阻止這種趨勢?”
接下來,有一名官員站了出來。
看清此人的容貌,周鈞有些意外。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錦衣衛聞節司的員外郎元載。
元載出列後,向周鈞躬身道︰“陛下,迎南人北上,臣有一策。”
周鈞︰“你有何計策?”
元載︰“臣在河北時,于市井之間,見百姓尤喜戲曲、說書,其中又有《大唐文報》,是為當紅刊物,百姓見之愛不釋手,傳閱多時。陛下曾經主筆的文稿,在文報之中,更是廣受歡迎,被人們所傳唱。”
周鈞听到這里,頓感受用,不禁輕輕點頭。
元載看見之後,笑著說道︰“陛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大唐文報》更是民間熱衷之物,就連江南、蜀中、山南等地,都聲名遠揚。既然如此,何不以文報為載,向南方百姓宣揚陛下的文治武功,使得他們升起歸順之心?”
周鈞听完,倒覺得元載說了一個好辦法。
《大唐文報》的名聲,如今已經傳遍了大唐的每一個角落。
利用這份報紙的影響力,來宣揚北唐的功績,順便暗暗貶低一下南唐,使得天下百姓升起北向之心,倒也是個幫助遷民回流的好辦法。
周鈞想完這些,看向元載,剛想說些褒獎之語,突然反應了過來。
元載這個家伙,在歷史上不愧有巧舌擅言之名,幾句話說下來,不僅把事情給辦了,而且說了一通奉承,讓人听了也是舒服。
這樣的人,用起來雖然便利,但日後倘若不加以控制,恐怕也是個麻煩。
喜歡大唐奴牙郎請大家收藏︰(.)大唐奴牙郎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