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奴牙郎

第656章 丁稅與藩鎮(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夜盡長 本章︰第656章 丁稅與藩鎮(上)

    新元初年,八月初九,涼城朝會,計在中勾。

    每年七月到八月之間,是大唐國內一年一度的『中期審計』,官員考評、戶籍統計、稅銀計算、田畝丈量等等,都在這個時候,擺上朝堂進行討論。

    這整個過程,在大唐朝堂之中,又被稱作為『中勾』。

    朝會開始,內常侍範吉年指揮一群內侍,搬上來一張又一張的案台,上面還放著一摞摞的書冊。

    有些資質比較深的官員,認出案台上的書冊,都是大唐中勾的闞錄,頓時明白今日朝會怕是有要事討論,不禁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待周鈞一身皇袍,坐上御座之後,大殿之中,文武百官行拜禮,又山呼萬歲。

    周鈞示意眾人平身,開口說道︰“三省六部已完成了中勾,闞錄都放在了這里,正式開始朝會之前,尚書省先說說大唐目前的情況吧。”

    見周鈞看了過來,封常清出列後躬身說道︰“大唐各個州縣,對人口、土地、戶籍、財政等等,做了統計,臣簡要說一說數字。”

    隨後,封常清在朝堂之上,報出了包括一系列的數據。

    百官听了之後,人人都是眉頭緊鎖。

    只因封常清統計得來的數字,實在是難看,令人聞之心驚。

    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

    到了新元初年761),這場仗打了不到六年,但北唐轄下包括河北、河東、關中、河西、安西、北庭在內的地區,人口已經銳減了六成,戶數少了百萬,原本一年千萬貫的財政收入,如今只有不到四百萬貫。

    人口銳減,一方面是因為戰亂所造成的百姓死亡,另一方面卻是因為北方人口向南遷移。

    安史之亂的主戰場在北方,百姓為了逃難,除了少部分信奉應龍的教徒,千里迢迢的去了安西,絕大多數還是向南方逃離。

    所以,相比蜀中、江南、山南等地,北唐雖然一直在打勝仗,但人口下降速度,反而是最快的。

    至于財政收入,安史之亂發生前,北唐境內的財稅來源,主要來自于關中的長安、洛陽等地。

    可如今,東西兩都,長安百廢待興,洛陽還處于淪陷狀態,整個關中、河北、河東,放眼望去,到處都是滿目瘡痍。

    反而是從前被稱作蠻荒之地的安西,如今因為沒有戰事,又地處東西方商貿十字路口,所以商業發達,發展的如火如荼,隱隱已經強過了中原不少。

    周鈞听完封常清的敘述,對百官說道︰“大唐連年征戰,雖然勝多敗少,但是民不聊生,百業荒廢,到處都是一片衰敗,這種情況再持續下去,敵人沒有垮掉,我們恐怕會先支撐不下去。”

    封常清︰“陛下,國內人口凋敝,財政吃緊,眼下應當轉攻為守,將重點放在發展民生、回流人口之上。”

    周鈞︰“轉攻為守是應當的,但是招攬人口回流,卻是很難。北方的戰事,接連打了六年,那群遷到南方的百姓,早就因為害怕戰禍,不敢再來北方了。”

    禮部尚書杜甫此時出列道︰“陛下,不光是南方百姓不肯來北方,就連河西、河北、河東、關中等地的百姓,今年依舊有不少選擇向南方遷移。”

    周鈞奇道︰“當下北方戰事已經基本平定,這些地區的百姓,為何還要向南方遷移?”

    杜甫看了一眼封常清,躬身說道︰“一是因為征兵,範陽節度使李光弼,長安留守大帥郭子儀,還有隴右軍、積石軍等等部隊,為了防御敵部,數次征召兵卒,使得不少地區的青壯被抽調一空,百姓擔心被強征入伍,不得不出逃。”

    “二是因為丁稅。河湟、京畿、滄澧等等靠近前線的州縣,為了加固城防,準備物資,向百姓強征丁稅。家家戶戶倘若多了一口人,就要多交一份丁稅,有些家庭為了逃避丁稅,甚至將剛出生的嬰兒沉河或者活埋,只為了減輕稅賦的負擔。”

    周鈞听見之後,揉了揉額頭,向殿中的文武沉聲問道︰“杜尚書所言,你們可曾都听說過?!”

    百官面面相覷,有些膽子大一些的,輕聲說了知曉。

    周鈞怒問道︰“既然知曉,為何不上疏?!”

    百官噤若寒蟬。

    其實,這種事情,倒也不能全怪官員。

    之前,北唐為了打開戰爭局面,在東中西三路發動大軍,涼城朝堂都知道這場戰役的重要性,自然也無人敢說出什麼質疑之言。

    再加上,李隆基去世之後,發生了靈堂縱火案,周鈞建立錦衣衛,捕殺五千反黨。

    這件事之後,朝堂上的百官,更不敢去忤逆周鈞,觸這個霉頭。

    周鈞發了火之後,平靜下來,自己也慢慢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

    仔細思考了一會兒,周鈞說道︰“範吉年。”

    範吉年連忙躬身道︰“老奴在。”

    周鈞︰“朝會後擬一道旨,但凡言官上疏諫言,只要有理有據,不是誹謗,無論議論何事,哪怕頂撞了朕,出言不遜,也可免除罪罰。”

    範吉年听見這話,下意識的愣在了這里。

    周鈞這道旨,算是開了言官無罪的先河,不光是範吉年,朝堂中的百官皆是一驚。

    周鈞見範吉年發愣,加重語氣問道︰“听見了沒有?”

    範吉年連忙躬身道︰“老奴遵旨!”

    周鈞擺擺手,對杜甫說道︰“行了,你接著說。”

    杜甫︰“戶丁編審之中,虛報和浮夸成風,官員豪強利用優免特權隱漏人丁,奸猾之徒又托為客籍以為規避。在實行戶等編審制的地區,出現了利用戶等進行斂財的現象。百姓由于戶籍田錄,被困死在一塊地上,即便想要外出務工也無法。只能要麼潛逃成為流民,要麼賣身委于貴門。”

    周鈞︰“你說的這些事情,在哪些地方發生?”

    杜甫︰“全國各自有之,安西、北庭尚且無虞,河西為輕癥,河北、河東嚴重,關中情勢最為緊急。”

    周鈞听見這話,有些發怔。

    河北、河東和關中,這三個地方,其實就是北唐軍鎮的聚集地。

    換言之,北唐諸多節度使、兵馬使等等,例如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李嗣業等人,當下主要就駐扎在這三個地方。

    周鈞思考了一番,頓時就明白了其中的關要。

    根據大唐的儀制,節度使的駐扎地,還有戰時留守,為了降低物資來回運輸的損耗,軍使是可以直接征用當地的稅賦和租庸,來沖抵軍隊的軍餉和物資的。

    但是,如此一來,軍鎮的存在,會使得地方與中央之間的聯系,慢慢變得薄弱,自然而然就會催生出許多隱性弊端。

    喜歡大唐奴牙郎請大家收藏︰(.)大唐奴牙郎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奴牙郎》,方便以後閱讀大唐奴牙郎第656章 丁稅與藩鎮(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奴牙郎第656章 丁稅與藩鎮(上)並對大唐奴牙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